① 衢州水亭門元宵廟會作文
正月十來五,正是元宵佳節。天自上那閃爍的孔明燈。美麗的煙花,地上那歡樂的兒童,滿懷笑臉的大人們,都讓人萌生一種節日的喜慶氣氛……
大街上人山人海,傳來一陣陣甜甜的笑聲,我看到漆黑的天空,有著閃爍的會飄動的「星星」,原來是那是人們放的孔明燈。望著它,從地上一點點的升上天空,好像很想快點的投入到天空中的懷抱里。「真想買個孔明燈喲。」我心裡想,並爭取媽媽的意見,媽媽同意了。於是我去買了一盞。
到了天台,我急忙把孔明燈展開。有一個說法:「在孔明燈上寫上自己的願望,會美夢成真的。」我趕緊拿起筆甜甜美美的寫上了自己的願望,找來了哥哥,幫我點上蠟燭,剛剛點亮就飄上去了。放之前還是大的,可到了天空中卻一點點變小了。
孔明燈飛走了,寄託著我的願望,漸漸的消失在天空中……
元宵佳節可真好啊!大街上,小巷裡大家聊著,可真是熱熱鬧鬧的。真想下一個元宵佳節快快來到,那該有多好啊!
② 小學生遊玩日記大全水亭門
《風景畫講義》中的西門俗稱水亭門,歷史上曾稱「航遠門」「朝京門」等。如今,重建的水亭門已是衢城地標性建築了。
《風景畫講義》中的龔家埠漁船
航遠門為衢城六門之冠柳錫松攝
航遠門外即水運碼頭,是由水路進衢城的必經之處,來自安徽、福建及衢州周邊地區的貨物時常集散於此,十分熱鬧。民國《重建水亭門城樓碑記》載:「肩摩轂擊,不絕於道,為衢郡六門之冠。」市文物局局長黃韜認為水亭門碼頭位列「天下三十六碼頭」之一,足見其自古繁華。
原副市長姜寧馨告訴記者,早先水亭門城樓離江面很近,城牆與江水間有一條通廣路,這一帶全是鱗次櫛比的吊腳樓,很像沈從文筆下的湘西。靠上游的一側有許多的打鐵鋪;靠下游一側主要是鹽店、茶樓,也有賣油的、磨刀的、編席子的……繁忙的水運使這里成為舊時衢城熱鬧非凡的街市。店主攤主的叫賣聲、過往車輛的吆喝聲、討價還價的較勁聲、銀元落櫃的金屬聲,聲聲入耳。
高至臨重築衢州城時,在朝京門上建大西門譙樓,內設鍾、鼓,後又曾稱「碧春樓」,可能得名於周召的「騷人重醉碧春樓」。1999年重新修葺的碧春樓,自地至頂高達20米,頗為壯觀。自古至今,碧春樓是觀賞「瀫水夕照」的最佳處。陽春三月,草木賁華,錦匠之奇;傍晚,雲霞雕色,山川煥綺。
明代王世懋《二酉委譚》中說:「衢州西城樓下臨衢江,頗為壯麗,上有四個大字雲:『飛閣流丹』。」游山樂水的王世懋曾留詩西城樓:
雨合煙霏望不窮,層樓百尺似浮空。
清迷橘柚寒山外,白點鷗鳧細浪中。
游目豈須吾土貴,賞心偏為故人雄。
不知醉後題姑蔑,可得東陽八詠同?
顯然,詩人擬把西城樓比金華的「八詠樓」。
在《風景畫講義》中,水亭門外有「望漾樓」,但在《輿地紀勝》中,則稱「卷雪亭」,取蘇東坡「捲起千堆雪」之意。據文史老人汪筱聯介紹,「水亭」「望漾」「卷雪」,都體現這一帶常被水漫的事實。故老衢州有一句話:「水亭街、街停水,水亭街上漲大水。」
文史老人邵子千告訴記者,在鐵路、公路興盛前,舊時,衢城水亭門外沿江一帶,桅桿林立,大小船筏穿行如織。白天熙熙攘攘,夜間燈火通明。每天吞吐著外地的日用百貨和本地的竹、木柴、炭、石灰、土紙、柑橘、茶葉等物資。
水亭門外碼頭超多。民國《衢縣志》載:自衢州城東北到城西南有青龍碼頭、浮石埠、德坪埠、朝京埠、龔碼頭、鹽碼頭、常山埠頭、殺狗埠頭、柴埠頭……《風景畫講義》中有龔家碼頭。原來,清乾隆年間,水亭門外一龔姓人家捐資400金,創建義渡,以利往來行人。其後代龔大鏊復捐50餘畝田產的租息,以給渡夫工食。故人名其地曰龔家碼頭,以示不忘。
舊時,水亭門外的衢江航道上,貨船、客船、渡船、花船、木排等沿江排列,千帆林立。現水亭門外還立有一根石柱,高約2.83米,上覆雕角攢天頂,頂部飾葫蘆寶瓶。這可能是衢城最大的水亭門碼頭唯一剩下的文物了。
③ 衢州水亭門碼頭到寧波碼頭多少公里
大概是600公里左右,現在高速的話會距離近些。
④ 衢州有禮,知書達理徵文500字。
衢州有禮,知書達禮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聽就知桂林山好水好, 『好客山東』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山東人好客。」潘紅青相告,國內很多城市宣傳語朗朗上口,過目不忘。
同時,也能加深人們對一座城市的印象。「衢州有禮」這一宣傳語非常具有生命力,就好似看到一人在面前作揖,又與孔子故鄉「好客山東」遙相呼應,是儒家文化精髓的一脈相傳。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8年衢州要加快建設品質之城,圍繞城市賦能,致力打造產城人文高度融合中心城市。
其中一項就是,扎實推進老城有機更新,以「南孔聖地衢州有禮」城市品牌為核心,啟動南孔文化復興工程,加快儒學文化小鎮建設,加強古建築保護和古街區開發,以產業振興帶動文化復興,推動「南孔文化重重落地」。
衢州素有「南孔聖地東南闕里」之稱,市區孔廟、儒學館、水亭門歷史文化街區等地都能感受到儒學文化。
儒學思想的核心即為「禮」「仁」二字,近年來,三衢大地上不斷涌現出「最美」:勇救落水少年而犧牲的「最美爺爺」占祖億;醫者仁心、見義勇為的「最美醫生」陳瑋;挽救一家三口生命的「最美老師」陳霞、姜文、江忠紅……
最美現象從「盆景」到「風景」再到風尚,這是衢州人「誠信、責任、仁愛、奉獻」價值觀的體現,也是「禮」的重要外在表現。
在兩會會場內外,「南孔聖地衢州有禮」是代表和委員間的高頻熱詞。在「衢州有禮」這一品牌的頂層設計下,下一步衢州該如何升華、推廣這一品牌?
代表委員們也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不少委員代表紛紛表示,要發揮市民主體作用,調動各方面資源和力量來推動實施,並藉助旅遊營銷和宣傳活動等來擴大影響力。
(4)衢州水亭門啤酒節擴展閱讀:
寫作技巧:
1、文章的開頭要簡潔,入題要快,語言要有文采,能使人一看開頭就有想往下讀的慾望。可以引用歌詞 或者懸念式開頭,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
2、文章的中間內容要豐富,多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
3、文章的結尾應象老虎的尾巴那樣,結實,有力。可以用卒章顯志,首尾呼應等手法。
⑤ 描寫水亭門的詩
《水亭》唐 裴夷直
歲律行將變,君恩竟未回。
門前即潮水,朝去暮常來。
《水亭待孫版元京遇之歸途》宋權 方回
獨向水亭坐,未聞詩友來。
入城還偶遇,下馬與同回。
各已泥雙屨,終難致一杯。
菰蒲偃微雨,忽見野蓮開。
《城南縣尉水亭得長字》宋 蘇軾
兩尉郁相望,東西百步場。
插旗蒲柳市,伐鼓水雲鄉。
已作觀魚檻,仍開射鴨堂。
瀲瀲波頭細,疏疏雨腳長。
全家依畫舫,極目亂紅妝。
我來閑濯足,溪漲欲浮床。
澤國山圍里,孤城水影傍。
欲知歸路處,葦外記風檣。
《金陵社集詩集沈氏水亭餞送曹能始北上詩》明 臧懋循
相送江亭暮,尊空客漸稀。
楊花不解別,到處逐君飛。
《青溪水亭遲葉五循甫》明 王嗣經
淥水微風爽氣新,重重樓榭接花津。
葡萄葉暗宜留客,楊柳條疏好望人。
《題元朗水亭》明 道敷
微徑樹邊入,亭偏池水涯。
即能鍾野趣,兼亦占鷗沙。
晚色湖生月,秋香荇作花。
竹扉分夜火,只與釣魚艖。
《水亭》宋 陸游
莫道山翁老病侵,靜中理得舊傳琴。
朝來有喜君知否:雨展芭蕉二尺心。
以上供參考。
⑥ 衢州有禮100字作文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聽就知桂林山好水好, 『好客山東』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山東人好客。」潘紅青相告,國內很多城市宣傳語朗朗上口,過目不忘。同時,也能加深人們對一座城市的印象。「衢州有禮」這一宣傳語非常具有生命力,就好似看到一人在面前作揖,又與孔子故鄉「好客山東」遙相呼應,是儒家文化精髓的一脈相傳。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8年衢州要加快建設品質之城,圍繞城市賦能,致力打造產城人文高度融合中心城市。其中一項就是,扎實推進老城有機更新,以「南孔聖地衢州有禮」城市品牌為核心,啟動南孔文化復興工程,加快儒學文化小鎮建設,加強古建築保護和古街區開發,以產業振興帶動文化復興,推動「南孔文化重重落地」,打造具有衢州特色的歷史名城。衢州素有「南孔聖地東南闕里」之稱,市區孔廟、儒學館、水亭門歷史文化街區等地都能感受到儒學文化。儒學思想的核心即為「禮」「仁」二字,近年來,三衢大地上不斷涌現出「最美」:勇救落水少年而犧牲的「最美爺爺」占祖億;醫者仁心、見義勇為的「最美醫生」陳瑋;挽救一家三口生命的「最美老師」陳霞、姜文、江忠紅……最美現象從「盆景」到「風景」再到風尚,這是衢州人「誠信、責任、仁愛、奉獻」價值觀的體現,也是「禮」的重要外在表現。在兩會會場內外,「南孔聖地衢州有禮」是代表和委員間的高頻熱詞。在「衢州有禮」這一品牌的頂層設計下,下一步衢州該如何升華、推廣這一品牌?代表委員們也有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不少委員代表紛紛表示,要發揮市民主體作用,調動各方面資源和力量來推動實施,並藉助旅遊營銷和宣傳活動等來擴大影響力。
⑦ 水亭門的變遷
衢城何人不知天王塔?何人不識水亭門?在「老衢州」們心中,天王塔與水專亭門是老衢城的象屬征,也是縈繞在他們心頭濃得化不開的鄉愁。
天王塔與水亭門,它們因水而生、因水而盛。在那個陸路並不發達的年代,無論是仕宦求學的遊子,還是走南闖北的商賈,進出衢城,都要經過朝京門,也就是今天的水亭門。
當輕舟劃過萬重山,對故鄉的盼望也像吸飽了水的海綿一樣沉甸甸地壓在心頭。不待船靠岸,便站在船頭早早地眺望——近了,近了,家鄉天王塔的影子愈來愈清晰,愈來愈接近。到了碼頭,穿過水亭門,進了衢州城,終於算是回家了!當他們再一次離家遠行,望著塔影越來越遠,漸漸消失在一片迷濛水霧中,這離別的滋味,又怎教人不消魂?如今,站在巍巍水亭門城樓俯瞰四方,鋪展在我們面前的,一側是粼粼江水,一側是曾經繁華的水亭門老街,以及一幅存活在老街居民口耳相傳間供後人懷想的「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的依稀圖景。
⑧ 衢州市水亭門城門建於哪年
衢州城牆始建於唐,明嘉靖《衢州府志》雲:「唐武德四年(621)置衢州建郡治,」作為府專治的衢州城,其城牆屬的初建當在唐武德四年建郡治之後,其址當以今天的府山為中心。目前的城牆與唐代所建城牆基本吻合,城牆歷經修築、擴展,並保留至今,可謂是歷史悠久的「唐朝遺跡」。
北宋宣和二年(1120)十二月,方臘起義軍攻陷衢州,第二年郡守高至臨於龜峰修築舊城。據清康熙《西安縣志》記載:「城牆為六門,城之上各建樓門。西曰水亭門、今名朝京;小西(門)曰和豐,今名通廣。」城西臨衢江,衢州四周有高牆,牆外有濠,形成了完整的城池。
⑨ 衢州水亭門導游詞
水亭門歷史文化街區是衢城僅有的兩個歷史文化街區之一,是傳統風貌最集中、歷史文化遺存最豐富的街區。東至縣西街,南至皂木巷,西至上營街和下營街,北至新河沿,共9.3公頃。歷史遺存有城牆遺址、周宣靈王廟、神農殿、天妃宮、天皇塔遺址及天皇寺等36項。截止到目前,水亭街兩側房屋修繕工作以及葉氏民居復建工程已經全面完工;遊客接待中心、景觀工程以及地下管線工程已完成形象進度70%,全工程計劃2015年完工。
亮點呈現:水亭門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規劃圍繞城池篇、水上篇、坊巷篇、宅邸篇、商賈篇、古跡篇、禮樂篇、醫澤篇8個主題。修繕古宅、雕塑小品、復原青石巷、優化街區環境、設道古器經營,再現明清繁華商賈市景。
「為了提高水亭門街區在建坊巷的規制,我們專門請來中國美術學院的專家教授,依據當時明清街道各種不同的主題風格,給街道兩側68幢舊宅的門面設計了雕花,每一個雕花的花型、方位、角度我們都依照整個水亭門街區的整體房屋屬性進行設計,保證美觀的同時,也能夠有所寄喻。」市城投公司建設科科長李誠勤說,如何承載厚重的歷史又能煥發出水亭門街區的新活力,一直是他們致力研究的課題。
重塑古城風韻,還原歷史尤為重要。邵子千,一名普通退休幹部,為項目方提供了一組珍貴的照片。照片拍攝於1951年冬天,是透過水亭門門洞向外拍攝的水亭門碼頭的景象;市民徐先發、徐躍進兄弟倆則送來了保存完好的《徐氏族譜》。「上營街有徐氏宗祠,宗譜不僅記錄了徐氏家族的變遷,還記錄了水亭門一帶的歷史沿革。」據資料記載,明清時的衢州是浙西糧、鹽、葯材、木材集散地,而徐氏兄弟倆提供的《徐氏族譜》對水亭街的修繕、再現原貌提供了幫助。「我們還常常收到來自開化、常山、龍游各地市民寄來的各種照片和史料。」市城投公司發展科科長周立軍感慨地說:「每一個市民,都是未來水亭門歷史文化街區規劃的工程師。」記者手記:水亭門歷史文化街區至今仍保留著舊時的布局風貌,蘊含著不同時期的歷史信息,成為衢城當代與過去對話的最佳媒介,是歷史的縮影與沉澱,是衢州千年文化史的鮮活見證。適度恢復、開發、利用,不僅可以增強衢州人的根脈意識,也為衢州歷史文化研究提供一個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