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啤酒百科 > 扶余啤酒廠

扶余啤酒廠

發布時間:2021-02-06 00:17:06

① 松原市扶余縣薛紅星犯過罪嗎

松原市扶余縣徐洪行犯罪率啤酒高,一些犯罪的情況以已經拿到了法院進行判處,每個人犯罪都要進行法律的制裁

② 綠色食品種植基地建設方案大致流程怎麼寫

各市州、縣(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省農委制定的《吉林省綠色食品基地建設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二年三月七日

吉林省綠色食品基地建設方案

(省農委二○○二年二月十九日)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省委七屆五次全會精神,推進生態省建設,樹立吉林「綠色經濟」大省形象,「十五」期間要建設一批地域優勢強、品牌效益好、產加銷一條龍、專業化和系列化強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擴大綠色食品生產規模,提高我省農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二、發展目標及實施步驟

(一)發展目標

(二)實施步驟

全省綠色食品發展開發分為啟動期、發展期、提高期3個實施階段。

三、規劃布局

(五)肉類生產加工基地。主要建在德惠市、大安市、公主嶺市、長春市郊區、吉林市昌邑區等地。產量9萬噸,產值9.5億元。牽動的龍頭企業有:吉林鵲源公司、大安市白鵝集團、長春市皓月集團等企業。

(六)禽類基地。主要建在德惠市、吉林市、琿南縣等地。禽類產量4000噸,產值4000萬元。牽動的龍頭企業有:吉林德大公司、吉林市昌邑區科技交流中心、公主嶺市稷豐公司等企業。

(七)油料雜糧雜豆基地。主要建在通榆縣、扶余縣、洮南市等地。面積13萬畝,產量2.6萬噸,產值5200萬元。牽動的龍頭企業有:通榆榆香食品實業有限公司、松原市寧江區民樂農工商總公司、扶余增盛農產品開發中心、洮南市上園源農場等企業。

(八)蔬菜和瓜類基地。主要建在長春市南關區、長春市綠園區、德惠市、通化市二道江區、永吉縣等地。面積5萬畝,產量10萬噸,產值1.8億元。牽動的龍頭企業有:長春幸福鄉農工商總公司、德惠市升陽鄉綜合批發市場、長春市綠園區宏達農工商有限責任公司、通化市二道江區蔬菜生產經營公司、永吉縣農業科技開發公司等企業。(九)特產品加工基地。主要建在延邊、通化、白山等地。面積1.4萬畝,產量1萬噸,銷售收入3.2億元。牽動的龍頭企業有:延邊蜂業公司、露水河林業局、長白山特產實業公司等企業。

(十)礦泉水基地。主要建在白山、通化、延邊、吉林等市州。產量5000噸,產值1000萬元。牽動的龍頭企業有:長白山啤酒廠、吉源礦泉飲品有限公司、吉林省海外集團等企業。

(十一)乳製品加工基地。主要建在通榆縣、長春市區等地。產量3000噸,銷售收入1200萬元。牽動的龍頭企業有:通榆縣紅牛奶業公司、吉林農大乳製品加工廠、長春市綠色食品公司等企業。

(十二)酒類加工基地。主要建在雙陽區、撫松縣等地。產量4000噸,產值4000萬元。牽動的龍頭企業有:長白山啤酒廠、吉林粵海銀瀑啤酒有限公司、吉林特產研究所山葡萄釀酒實驗廠等企業。

四、保證措施

(一)扶強扶壯一批龍頭企業,加快綠色食品開發步伐。

(二)建立和完善綠色食品市場體系,加大綠色食品市場開拓力度。

(三)建設高標准原料生產基地,促進綠色食品專業化生產。

(四)強化產品質量監管,提高綠色食品市場信譽。

(五)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綠色食品開發有效推進機制。
這是吉林省綠色食品種植基地建設方案大致流程,來自中國綠色產業網,希望能夠幫助您。

③ 從食看社會的進步

古人雲:食、色,性也。又雲:民以食為天。生活在伯都地方的各族人民,當然未能擺脫這一基本規律。伯都訥地方各族人民,從古至今,廣義的飲食類之構成皆為主食、副食、果品、嗜好品等。但各個歷史時期的飲食結構變化相當大。有賢者雲,「一滴水可以見太陽」,我們可從地方上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中,略窺社會發展之全貌。
古代的穢貊人,以漁獵為主,當然主要食物來源只能是飢飽不勻的以獵獲物(包括禽、獸和漁蝦類)為主,亦或有野生植物的根、莖、葉、實等佐食。進入奴隸制社會後,這里從夫余國時期開始,有了原始的農業,食物結構漸漸轉入以糧食為主,即粟、黍、豆、粱為主食。這里因畜牧業發展較早,飼養豬牛羊禽等,便也雜以畜禽肉類,而漸漸地將祖先作為主食的野生禽獸肉作為調濟食物了。
清朝以來,伯都訥地方的城鄉居民的主食均以雜糧為主,直至20世紀50年代前。中下等人家以粗糧為主,米飯類主要是高糧米飯(有條件的摻雲豆合燜)、小米飯,黃米飯等,黃米在端午節時也用來包粽子,為該節令專用食品;粥食類主要有高糧米粥、小米粥、玉米楂粥(亦多摻雲豆合煮)。粗糧麵食類以玉米面蒸窩頭、菜包、貼餅子為主,因有時玉米面中摻lO一20%的大豆面,故人們又習稱之為「雜合面」;黃米面多在冬臘月後蒸豆包(黃米面團內包豆餡)、撒切糕;另外用於改善生活的有蕎面,可做面條、蒸餃、烙餅、軋飴飴或「格格豆兒」(用鐵皮製漏板,水開後臨鍋,壓出短條,熟後過水泡鹵食用,也有的用小米等做「溴米面」,因易中毒,故食者漸少)。東北淪陷中後期,人民不但食用細糧以「經濟犯」論處,而且粗糧也難以接濟,除日偽親貴,主食大部分為「泊來品」橡子面。逢年過節,食用少許白面、大米。平時,下等人家多吃粥食,冬季多改為每日二餐,荒年或青黃不接時還有輔以為糠麩、野菜。上等家庭雖細糧食用量較多些,但亦多搭配粗糧。在粗、細糧食用比例上,既有貧富的差別,也有城鄉的差別,從清朝到民國,再到淪陷時期,這種差別始終保持著,而且愈益明顯。此一時期,細糧中大米甚少,多為年節食用;白面類主食品種較多,作為家庭的主食(飯庄、官宴等不在此例),主要有水餃、蒸餃、包子、各種烙餅(油餅、發面餅、合頁餅、燒餅、餡餅、合子、穌餅等)、面條、面片、饅頭、花捲等,常食用的還有「疙瘩湯」。至於各種點心、餅干類多為人們年節走親訪友之禮品,很少做為主食食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主食中細糧比例漸多,雖然50年代以後糧食定量,但每月的細糧還是完全保證供應的。當時的人們,不論階層,元拘職級,主食的粗細結構上大體相近。既使在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糧食緊張,甚至須「瓜菜代」,或食用一些「代食品」,但一定的細糧始終依量供應。八、九十年代以後,細糧成為城鄉居民的主食;九十年代以後,「泊來,』的洋化食品漸為青少年所喜食,如漢堡包、肯德雞、三明治等。牛奶成為大眾化的食品則為近年所興,此前多為嬰幼兒和病弱者保健食用,進入21世紀後,已呈大興之勢。
域內少數民族的主食,大體同漢族,只在習慣和做法上稍示差別。朝鮮族人主食喜食大米,平時燜飯或煮粥,逢年過節,也偶有用糯米做打糕食用。回族人主食大體同漢族,但麵食類喜食麵條,燒麥為待客和喜慶時主食之上品。過開齋節時又有炸「油香,,(一種油炸面餅)親友互送分食之習。後來春節等傳統節日也多有炸「油香」度節之舉。
人們在飲食方面對高層次的追求,主要體現在副食、飲品及嗜好品的品位差別上。
副食類主要有蔬菜和肉蛋兩大類。域內居住的各族人在蔬菜類的食用上大體相同,主要蔬菜品種以土豆、白菜、蘿卜、茄子、黃瓜等用量較大,常食用的還有角瓜(又稱西葫蘆)、韭菜、芹菜、豆角、辣椒(有青椒、尖椒、小辣椒等之分)、倭瓜(亦赤窩瓜)、甘藍(大頭菜)、地瓜,以及大蔥、元蔥等;20世紀30年代以後,西紅柿逐漸成為食用蔬菜;七、八十年代以後,引進蔬菜主要有菜花、藤蒿、油菜等。人們常食用的海帶需外進。食用山野菜主要有各種蘑菇、木耳、黃花菜等,20世紀80年代以前需外進,後本地大量引種。經加工後食用的蔬菜有綠豆芽、黃豆芽、豆腐(干豆腐和大豆腐)、粉條(以土豆粉為主,以綠豆粉為精品)、涼粉(亦稱粉皮)等。
舊時,食用腌漬菜、乾菜、野菜主要用於彌補冬春季節時鮮菜之不足,現已作為習慣食法而保留。其中食用量較大的主要是漬酸菜(大白菜泡製發酵後食用,近20年有用大頭菜代用者)。腌制鹹菜主要有芥菜(俗稱根部食用部分為「疙瘩」)、苤藍、黃瓜、蘿卜等。曬乾菜主要有角瓜(旋為長條)、茄子(切片)、蘿卜(切片),多為冬春食用,現曬制者已漸少,城鄉有少量曬制者,已多為換口味之用。食用野菜主要有苣蕒菜(前時多為野生,近年有人工種植)、蒲公英、薤白(小根蒜、小根菜)、反枝莧(西田穀、野莧菜)、馬齒莧(馬齒菜)、地膚(掃帚菜)、豬毛菜等。此類野菜舊時多為貧苦人家充飢之物,三年經濟困難時期人們亦多採摘以補口糧之不足。近年除苣莢菜、薤白作為風味野菜偶有食用外,其它已無人食用;然一些外進山菜有蕨菜、刺老芽、薇菜等頗受人們歡迎。
副食品之肉蛋類,曾是域內古代漁獵部落人之主食,初獵食野生獸、禽,有畜牧業後以食養殖者為主。進入農業社會後漸成為副食品類。畜肉以豬肉(回族及其它信奉伊斯蘭教者忌食)、牛、羊肉為主;兔肉、狗肉(滿族人忌食,朝鮮族人喜食之)、驢肉偶食之;禽肉以雞、鴨、鵝肉為主。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後一些地方發展鹿、鶉、鴿等畜禽養殖業後,部分地方亦偶有鹿肉食用,鶉、鴿、火雞等食用者漸多。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野生動物如野兔、雉(野雞)、鳧(野鴨)、鐵雀、沙斑雞(毛腿沙雞,又稱沙半雞)、大鴇等,時常作為人們嘗新野味食用,其中以野兔、雉、鵪鶉等為多。後因農業發展,人類活動領域之擴大,野生動物棲息地漸少、生活環境的破壞等原因,這些野生動物漸少。近年又因「野生動物保護法』』之頒行,食用野味之習便亦漸消,多以人工養殖之雉、鶉、家兔等所取代。
蛋類以雞蛋為主,鴨、鵝蛋主要用於腌制鹹蛋。20世紀八、九十年代曾流行食用鵪鶉蛋,後因養殖者獲利漸微,現食用鶉蛋已不多見。
副食類中的魚、蝦類,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多為天然捕撈,伯都訥地方三面環水,境內多湖泡,天然魚類一直曾為地方一絕。六、七十年代以後,發展人工養殖,人們食用之魚類則絕大部分為養殖魚類。食用魚類主要有鯉、鯽、鰱(白胖頭)、鱅(花胖頭)、鯰等,另有草魚、白魚、黃顙(嘎牙子)、鯿(鯿花)、烏蘇里厄(牛尾巴)、鱖(鰲花)、花骨(吉勾)、泥鰍等。清朝後期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前,松花江有鰉魚,為海洋魚類,每年春季溯松花江而上,到松花江、二松下游產卵,立秋後攜幼魚返回大海。鰉魚形體較大,一般都長約5米,大者可達6—7米,肉白脂黃,味鮮美,為清皇室貢品。清乾隆朝以後,有內務府直管的錫伯漁戶由「務戶里達』』(總管)組織捕撈,放入「鰉魚圈」飼養,至隆冬取出,凍挺,啟運京師。因貢品標准較高,有時捕得不合標准者,地方上切割出賣,但除達官貴人,平民很少食用。清末,鰉魚漸少,朝庭取消「鰉魚貢」。及後,由於松花江因水質的改變,鰉魚生存環境惡化,鰉魚已極少見。20世紀三、四十年代後,終致絕跡。人們食用的水產品副食類還有河蝦和少量的鱉(甲魚)以及青蛙等,另有海產品以刀魚(亦稱帶魚)、黃花魚、螃蟹、對蝦等為多見。均需外進,蝦蟹等舊時多為城居富貴人家和較大商家食用,平民中很少有食用者。
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和漢族逐漸成為域內主要民族,清末以後,滿族、錫伯族等飲食習慣漸同漢族,肉蛋類副食需求無何特殊。蒙古人亦因長期散居漢民中間,主食肉類之習漸弛。朝鮮族人除食用其它肉蛋類外,尤喜食狗肉,調味品喜用辣椒,腌漬菜主要是辣白菜、桔梗(「道拉基」)。回族人肉蛋類副食以牛羊肉為主,忌食非反芻類動物、自死動物和動物血,禽類和水產品不忌。
炊具和燃料的變化,也體現著時代和社會的進步。有史以來,這里民用燃料一直以野生植物的枯莖干枝敗葉為主,即俗謂「茅柴」、「秋板兒』』(秋後高棵雜草)、「蒿桿兒」、「條子」(叢柳干枝)雜以作物(主要是高糧、玉米)秸棵和根茬,即「秫秸」、「苞米秸子」和「茬子」等。20世紀五、六十年代,城鎮居民多改燒煤,並有手搖或電動家用鼓風機(俗謂「風輪兒」)送風助燃;民用煤按月定量供應,並供應少量劈柴(雜木拌子)引火。60年代,油田職工家庭及部分城鎮近郊居民曾一度以原油為燃料,後禁用。70年代中後期,石油工業發展,石油液化汽漸興,進入80年代後,漸成為城鎮居民和城郊部分居民的主要燃料。農村個別地方曾發展沼氣,但未得普及。80年代後,作為生活能源,家用電氣炊具始興,電熱水器(亦稱電水壺)、電飯鍋、電烤箱、微波爐、電磁灶開始進入家庭,但除電熱水器、電飯鍋外,其它仍未得普及。
炊具一直是鍋、碗、瓢、盆等。舊時,城鄉居民都用大鍋,六、七、八印(直徑約為50一80厘米)不等,炒鍋(俗謂炒勺、大勺)偶有使用;盛飯菜多用瓦盆,舀水多用水瓢(葫蘆瓢)、水舀子(薄鐵制)。石油液化汽燃料興後,炊具多改為中小型鋁鍋(俗稱「悶罐」)、炒勺、高壓鍋等;盛飯菜的瓦盆漸為搪瓷、鋁、塑料盆取代。
各類餐具仍以陶瓷器皿為主,間有搪瓷、不銹鋼、硬塑碟碗雜用之。
果品的食用,在舊時,地方野生的歐李、桑椹、山丁子、山杏等曾為人們常見的果品。清末以後,歐李漸少,後基本絕跡,桑椹已漸成為罕物。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後,山杏、山丁子也因酸澀倒口加之漸有家杏、海棠等果樹的栽種,而退出食用果品行列,近年偶有食山杏者,純為獵奇和嘗新。瓜類果品主要是傳統的人工栽培的西瓜、香瓜。舊時香瓜品種較多,雖產量不高,但口味甚佳,近年來新品種傳人,種類漸少,但仍不失為夏季主要果品之一。地產水果早時僅有黃杏、小櫻桃、菇鳥兒等。後引進海棠、葡萄、小蘋果、李子、山楂、草莓等,在充實人們庭院經濟的同時,亦漸成為人們日常食用的主要果品。人們常食果品如高品位的蘋果、各種梨子、桃子、白蘭瓜、哈蜜瓜、菠蘿、香蕉等仍需外進。20世紀80年代以後,一些南方水果漸多,如彌猴桃、芒果、荔枝等,也為人們所常食用之果品。
乾果類主要有花生(六、七十年代地方引種,並成為域內中南部地區特產)、葵花籽(亦稱瓜籽、「大嗑」,上世紀初傳人本地並曾以俄人喜食而名之日「毛子嗑」)、南瓜籽(又稱白瓜籽)等。清朝、民國至建國初期,乾果中曾流行打瓜(類似西瓜,形小,籽黑且大)籽,亦稱「黑瓜籽」,後為葵花籽取代,現已絕少。其它乾果如紅棗、黑棗、核桃、栗子、榛子、松籽、葡萄乾等,亦仍需外進。
糖果類舊時僅為家庭作坊生產的糯米糖(主要原料為黃米,因用於小年祭灶,民間亦稱為「灶糖」)、糖飴製品等。民國以後漸有蔗糖系列的冰糖、水果糖。直至六、七十年代後,各類奶糖、酥糖、飴糖方漸成為大眾食品。
夏季冷飲類舊時僅有冰塊兒,縣城內有商家冰窖儲藏,炎夏時批發小販零售。建國後漸有冰棍、冰糕和汽水類(如「葛瓦斯」、「啤可樂」等)飲料。80年代以後,各種「可樂」類飲料漸多,近年已取代汽水,同各種「雪糕」、冰淇淋一道,成為人們度暑冷飲主流。此一時期,各種兒童小食品品種數量急劇增加,多不勝收,雖相對家庭自製食物昂貴許多,且名目繁多,營養價值及食品衛生方面亦令人堪憂,然終因其與兒童玩具、獎品掛勾,自問世以來便深得少年兒童喜愛而長盛未衰。
嗜好品自古至今,主要是煙、酒、茶。煙大致分為兩類,一為葉子煙,大約始於明朝時期土著居民即已吸食,吸具舊時分兩種,即旱煙袋(長桿煙袋和煙斗)、水煙袋(黃銅制),然後者遠不及前者之普及。20世紀40年代後,吸葉子煙者亦多用薄紙卷吸,50~60年代用煙袋者漸少。另一類為卷煙,域內自清末始有卷煙傳人,因多系外國進口,人們又稱之為「洋煙」、「洋煙卷兒」,多為城居商家、年輕的新潮官紳等吸用,民眾中吸煙者仍多吸旱煙(葉子煙)。20世紀80年代後,煙民已多改吸卷煙,只個別年長煙民(多為農村)仍不改舊習,吸自卷葉子煙。另外,解放前,域內蒙古族人、滿族人中年長者多喜聞鼻煙,解放後此習漸弛。
酒類的飲用遠比吸煙的歷史長得多。夫余國時期即已有飲酒的記載。清朝至中華民國前期,地方飲用酒類主要是白酒黃酒兩類。白酒亦稱燒酒,又稱「白乾」,常用者為50。和60。白酒;後有外進瓶(壇)裝曲香型各類白酒,皆50。以上之高度酒。後有葡萄酒和其它果酒傳人,但飲用者不多。域內約於20世紀30—40年代有啤酒傳人,然僅在官場、商界中稍有飲者。本地居民大量飲用啤酒為20世紀60年代以後,當時扶余建啤酒廠,除瓶裝外,也供應散裝生啤酒,頗受飲者歡迎。80年代以後,多有外埠啤酒進入市場,地產者反日漸蕭條。90年代以來,扎啤(散裝冷飲熟啤酒)漸興,夏季飲者猶多。洋酒自80年代中後期漸興以來,一直為高薪階層及大型宴賓活動所專用,民眾因其昂貴,多不敢問津。
本地居民飲茶之習亦較早,最早當為人境漢民所傳。各族居民中,漢回等族人喜飲花茶,蒙古族人喜飲紅茶。舊時,漢族人只是官、紳、商賈人家常飲,一般人家只逢年、節偶爾飲用,多用於待客。近年來因保健宣傳,綠茶頗得一些中老年人青睞。飲用咖啡者人數較少,一直未形成地方居民的普遍飲用習慣。
伯都訥地方當氏族部落的漁獵生產轉入農耕生產為主、食物構成由肉(魚)食為主漸轉為糧食為主後,人們的飲食結構便一直維系在這個水平上。主食中粗、細糧比例,副食中肉蛋、蔬菜比例的差距,皆因貧富程度的差異而有所差別。進入階級社會後,這種差別一直是懸殊的,「朱門酒肉臭」和「路有凍死骨」的寫照總不乏其例;時至清末民初,軍閥混戰,兵禍匪患,外夷勢力入侵,更加劇著這種差距的擴大,至淪陷時期,已達極至。貧苦人家,主食是比粗糧更「粗」多少倍的糠麩、橡子面,副食是野菜、樹葉,米粥鹹菜已成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飲品便只是涼水了;而那些漢奸劣紳富商大賈則是精米細面為主食尤恐難咽,還要佐以山珍海味,美酒肥羊。
20世紀40年代後期實行土地改革,貧苦農民歷史上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從此時起,域內居民飲食結構水平也第一次出現了接近平等的局面,不勞動者不得食。過去的窮人,現在也能有品嘗細糧和魚肉的機會;以前的富人也開始習慣了平日的粗茶淡飯。盡管總的來說,食物的精粗比例尚處於較低水平,五穀雜糧,青菜土豆,只年節方偶有魚肉改善,但體現了一種平寺,社會是在向前進步著的。至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人們吃的細糧漸多(雖糧食定量,肉蛋憑證供應),糠菜佐食的人家確是大為減少了,這也是社會生產關系穩定改變推動生產力開始發展的諸表象之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連續幾年的飲食水準的普遍下降,口糧不足,肉魚罕見,野菜、乾菜亦不能滿足裹腹之需的現象,證明著除天災之外,冒進政策失誤導致生產力發展停滯甚至有所倒退的現實。60年代中期以後,飲食構成逐漸好轉也在展示著政策調整後社會又在重新發展和進步。翻過「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一頁,十年動亂後,人們的飲食標准日新月異地改變著,更說明著社會的進步。人們早已不再滿足於溫飽,飲食方面正在向精化、美化、營養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不也從這個側面演示著社會的發展么?

④ 什麼啤酒廠和哈爾濱啤酒廠合作生產哈啤

好多酒廠都生產哈啤,應該是授權的,因為地方保護主義,尤其一些小的外縣市格外嚴重,哈啤為了打入當地市場就會把當地的酒廠收購,讓他們生產哈啤在當地銷售,雖然也是哈啤,但是味道是不行的

⑤ 鐵嶺市有啥好玩得地方

假期短可以來鐵嶺玩玩的,而且還很近,鐵嶺最出名也就是趙本山了呵呵,也回就是去劉老根的拍攝地答,老根山莊!說實話鐵嶺可以旅遊的景點並不多,畢竟咱都是遼寧人 沒有必要為了得20分來騙你,如果你是沈陽人(市內的。不是郊區的)最適合你的就去那。你可以體驗下農村的生活,吃一些山野菜了,純正的小野雞燉蘑菇。在農村的炕上最兩宿。感覺下農村的氣息~~~放心肯定安全。
路線很簡單,你可以重沈陽北做火車到開元,也可以做高客到那,車很多。到車站後可以打車去,也有去那的客車。怎麼去都可以的。很好找的。
如果說你想住五星級酒店,那麼很遺憾,鐵嶺還沒有5星級酒店 。最高4星,惠豐酒店。
高檔消費不知道你指的是什麼吃的還是玩的?就算再高檔也是沒有沈陽的高檔,所以還是建議去劉老根吧,體驗下農村生活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鐵嶺再好的迪吧也敢不上沈陽中檔的迪吧,真的。天興酒店裡有個巴拉娜,還有金都酒店那裡重裝修了,號稱打造鐵嶺最大娛樂休閑場所。不最大你去的時候能不能裝修完~~ ,酒吧鐵嶺的建議還是別去了。還有賓館可以去春園,鐵嶺的老牌店了。也就這么多了,以前沒說就是怕去迪吧玩不爽,畢竟和沈陽差距太大。

閱讀全文

與扶余啤酒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