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要紅酒網站的產品是進口的紅酒嗎
我個人表示懷疑,有進口可能極少,打著進口紅酒來誘導客戶
⑵ 澳洲進口紅酒 資料
澳洲紅酒是新世界葡萄酒的象徵。澳洲葡萄酒以毫不羞怯的奔放香氣、濃厚豐滿的口內感、嚴格技術管控的穩定品質,容成就了澳洲紅酒品牌在新世界葡萄酒中的絕對地位。
澳洲葡萄酒是從十八世紀開始興起,它的成長速度非常之快。在這幾十年間,加烈甜紅酒、塞米雍白葡萄酒以及霞多麗白葡萄酒已經成為澳洲紅酒的主流,特別是澳洲西拉葡萄酒已經成為最具代表性的葡萄品種。
澳洲紅酒的釀酒技術和先進的理念,深刻地影響世界葡萄酒的發展。我們相信,新興的澳洲葡萄酒品牌將會引領全球葡萄酒文化及紅酒風格的未來。
⑶ 目前智利的傲魚紅酒在國內的銷售情況怎麼樣,進口紅酒是否好銷售
智利紅酒早在14年在國內銷量就穩居第二了,這兩年有增無減,第一是因為智利酒回價格實惠,第二也是因為智利答酒品質不錯,總的來講性價比高,但是哪個牌子好不好賣,這跟該品牌的宣傳,品質等等都有關系,很難一兩句話概括,如果你是代理商,可以根據總公司的支持,再結合市場,去做一個判斷,比如智利huepil能取得目前的市場佔比,也是要一點點積累出來的,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得很好,但是既然你覺得自己選對了產品,就要堅持下去。
⑷ 進口紅酒 產品備案 葡萄酒商品備案號
紅酒備案的話只是需要做標簽備案和收發貨人備案,沒有聽說產品備案呀,化妝品有產品備案。題主是搞錯了吧
⑸ 如何鑒別國外進口的每批次葡萄酒是否是正規的產品呢
高菲酒業為你出謀劃策:
首先:要求進口商提供原產地證明、報檢、報關證明。
然後:要求提供每批進口葡萄酒的單號。海關的流程規定,進口葡萄酒每個貨櫃都有獨立的單號,如果進口商提供的多批葡萄酒都是使用同一個單號,那很有可能存在問題。
接著:看酒瓶帽上的批次號噴碼,這個噴碼在外箱和商檢證書(國外的商檢證書)應該一致。
還可以用預先留樣的辦法確定每批次的貨是否一致。第一次的貨最好請供貨商從國外直接郵寄酒樣,到公司後請專業人士品鑒,記下其年份、口感、顏色、香氣等評價。今後各批次產品同年份同品種的口感應該基本一致,如果口感發生明顯變化,有可能酒質已經被調換貨發生變質。
⑹ 進口葡萄酒在中國的優劣勢是怎樣的
對於進口葡萄酒而言,近一兩年的變化實在是太快。
優勢:
1、國人對國產葡萄酒信任度下降。(但並不影響國產一線品牌)
2、國人消費的「進口產品」習慣。
3、進口酒質量占優。(同國產酒同價情況下質量的確較好)
4、國外葡萄酒生產企業的酒文化基礎好,相關企業歷史和管理規范增加產品附加值。
5、品牌或產品在國內可塑造空間較大,利潤空間可控。
劣勢:
1、太多個人或團體開始運營進口葡萄酒,真是八仙過海啊,市場無序現象開始出現。
2、保稅區、保稅倉的出現使得進口葡萄酒市場表現價大幅下降,利潤空間正在被壓縮。
3、較規模操作進口葡萄酒營銷時成本壓力大,包括起量、宣傳費用,即便是密閉渠道,也需要一段時間培養。
4、名庄酒的炒作及相關報道使得國人對進口酒的所謂高檔感到名不副實,大呼「被當暴發戶好多年」(吼吼~~),總體形象逐漸下降。
5、無論是媒體還是商家,宣傳進口葡萄酒時都將「辨別真偽」作為內容,使得此舉成為「惡意」表述進口酒魚龍混雜、真假不測的潛台詞,這樣自爆的「行業規則」,讓消費者好生怕怕。
不過,我說的這些都是我這個小圈子感受到的,至於更細致的,你就的問你自己了解這些的目的了,你要綜合你所在的區域、行業特點,以及自身的人脈狀況、資金實力、操作模式等等統一考慮了。
⑺ 原裝進口的紅酒背標簽
國內紅酒千百種,真假優劣要辨清
紅酒,即葡萄酒的統稱,包括干紅、干白和香檳等。現在中國市場上的紅酒品種繁多,魚龍混雜,超市賣場雜貨鋪到處有賣,價格懸殊很大。紅酒專家提醒:切莫貪圖便宜,買了色素勾兌的紅酒;也切莫輕信大超市大賣場,當心花原裝酒的價錢買到的只是國內罐裝的酒。購買紅酒,真假優劣一定要辨清;據統計,國內紅酒主要有以下4類:
1. 國內地下加工廠生產的假紅酒
此類紅酒其實就是酒精+水+色素+香料+糖料,其中不存在任何的葡萄汁,喝了容易上頭,對人體有很大危害。
2.國內正規廠家生產的真紅酒
此類紅酒是目前市場上銷售最多的葡萄酒,其產品質量基本都有保證。只是國產酒的葡萄品種、營養成分、口感與原裝進口紅酒區別較大,但在價格方面不一定比原裝進口酒便宜。
3.進口散裝紅酒回國內罐裝的紅酒
此類葡萄酒一般是從國外進口散裝紅酒,在國內灌瓶貼牌;因路途運輸時間長,散裝酒的品質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到國內後通常需要添加香料或色素,改善其口感;如果灌裝設備簡陋,容易受到污染,會嚴重影響品質和口感。
4.原裝進口的紅酒
原裝進口的紅酒都是經過正規報關的產品,有正常的海關檢驗檢疫手續,酒瓶、酒標、酒塞、酒液均符合國際標准,這樣的紅酒品質有保證。根據產地、年份、葡萄品種不同,價格會相差很大。
原裝進口紅酒極規范 不開瓶也能辨真假
1.看禮盒包裝:原裝紅酒進口時都是按箱的,沒有任何禮盒類包裝的,國內市面上紙盒、木盒包裝都是國內銷售商為適應中國國情額外定做的。因此如有銷售人員說紅酒有原裝禮盒,那你可得當心了;
2.看計量單位:原裝進口的紅酒在酒標上的容量都是標75cl而不是750ml,「cl」為分升,原裝酒都是這樣標準的,如果標的是「ml」毫升,則為進口罐裝酒或假冒的進口紅酒;
3.看瓶身數字:原裝進口紅酒的瓶底或瓶身下端有凹凸的英文和數字表明容量和酒瓶直徑等;
4.看日期標註:原裝進口紅酒的生產日期標注法很特別,如法國紅酒一般的標法:L7296A06 11:58。L7代表2007年,296是代表法國時間從元旦開始的第296天罐裝,A06是代表生產線編號.11:58是那天精確的罐裝時間.
5.看條碼開頭:原裝進口紅酒的背面都會有國際條形碼,條形碼的第一個數字代表著不同的國家:美國是0, 法國是3,中國是6,智利是7,西班牙是8,澳大利亞是9……
6.看正背酒標:海關規定進口紅酒除了在酒瓶正面要貼有進口國文字的正標外,同時還必須在背面貼中文背標,如果沒沒有正規的中文背標那一定是不明朗渠道進來的紅酒。
7. 看報關單據:原裝進口紅酒都有進口報關單,當然,報關單上顯示的進口價屬商業秘密,進口商在向消費者出示報關單時通常會將價格遮蓋。
8.看酒封松緊:原裝進口紅酒酒塞上面的酒封都是可以轉動的,進口紅酒的酒塞密封性絕對可靠,印有品牌標識的酒封只是一種識別符號,不是用來密封的,因此可以轉動。而有的假酒或劣酒製造者,擔心酒塞密封不好會漏氣,就將酒封封死。
開瓶驗酒:
1.看酒液
看葡萄酒的顏色是否不自然;看葡萄酒上是否有不明懸浮物(註:瓶底的少許沉澱是正常的結晶體);酒質變壞時顏色有渾濁感 ;
2.看酒塞
打開酒瓶,看軟木酒塞上的文字是否與酒瓶標簽上的文字一樣。 在法國,酒瓶與酒塞都是專用的;
3.聞酒味
酒的香氣是品酒時非常好的指標,好的紅酒有頗為復雜的氣味,不會攙雜壞的氣味或奇怪的味道。精於此道者甚至能由聞酒的過程中區別出包括橡木桶、黑櫻桃、紫羅蘭,或其它種種不同的香味。如果紅酒中有指甲油般嗆人的氣味,就變質了或為假酒 ;
4.試口感
飲第一口酒,酒液經過喉頭時,正常的葡萄酒是平順的,問題酒則有刺激感。咽酒後,殘留在口中的氣味有化學氣味或臭氣味,就不正常了。
怎樣鑒別色素葡萄酒?
取一張干凈的白色餐巾紙鋪在桌面上,把裝有「干紅葡萄酒」的酒瓶晃動幾下,然後將酒少許倒在紙面上,如果倒在紙面上的酒的紅顏色不能均勻地分布在紙面上,或者紙面上出現了沉澱物,那麼所謂的「干紅葡萄酒」就是「色素葡萄酒」,而正宗的進口紅酒絕對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⑻ 進口紅酒的成本怎樣組成
進口紅酒檢驗檢疫需要的資料:1、國外產地證 2、產品標簽樣張(食品成品,原材料類的一般不需要)3、標簽內容中文翻譯4、國外出口商提供的出口檢驗檢疫文件,其他文件為合同、箱單、發票、關單、海洋運單。 進過進出口檢驗檢疫局以後會核發CIQ證書,估計需要多半個月左右的時間,擁有這個證書後才可以進入國內市場。 食品類的貨物全部都是法檢,所以都是先報檢後報關,不同於非法檢類物品,可以先報關後報檢。
進口紅酒報關需要的資料:國外產地證 衛生證書 其他文件為合同、箱單、發票、關單、運單、進口通關單。
報檢流程:預錄入(電子申報)-----收到回執後報檢員去現場陪同檢驗檢疫人員進行檢驗,進行必要解釋-----後面可能出現兩種情況:1.現場檢驗合格則---采樣-----實驗室檢測-----合格後擬證(不合格的,可申請復審,復審不合格,則直接被退回)----證稿審核---檢務復審---出具衛生證書---客戶提貨進入國內市場銷售。2.現場檢驗不合格---能返工整理的,出具《檢驗檢疫處理通知書》,返工整理後再申請檢驗;不能返工整理得----出具不合格證書=被退回。
進口葡萄酒的進口稅
目前,進口瓶裝葡萄酒(22042100)現行稅率:
1. 關稅:14% ( 關稅:CIF ×14%);
2. 增值稅:17% (增殖稅:(CIF+關稅額+消費稅額)×17%);
3. 消費稅:10% (消費稅:[(CIF +關稅額)/ (1~ 10%)]× 10%)。
所徵收的稅項,以人民幣交納。
辦理「中文注冊商標」
進口葡萄酒經營企業應當到當地商品檢驗檢疫局領取表格,准備下列申報文件:
1.備案表格;
2.葡萄酒英文標簽樣張(1套)及相對應的中文翻譯件;
3.印製好的中文標簽(3張);
按照現行要求,保留的原正面標簽顯示的外文必須在中文標簽上有對應譯文,且中文品名字體要大於外文品名字體。樣張必須是原樣大小,可以是彩色列印件。
4.企業營業執照復印件(蓋章);
5.國外檢疫及相關機構和組織出具的《產地證》正本
6.生產廠商《葡萄酒生產工藝流程》或者《成份鑒定分析表》正本
只需要簡單的葡萄酒生產工藝流程說明示意,並加蓋企業印章或負責人簽署。
以上資料齊備後,通過口岸商檢局上報國家商檢局審核批准,發放「中文注冊商標批准書」,一款酒對應一個商標。如果一款酒再申請一個商標,葡萄酒的中文名稱不得相同。而如果申報的中文名稱已有重復的,需要另外起名。
在口岸局辦理中文標簽備案的同時可一起辦理報檢手續
1.入境貨物報檢單
2.報檢委託書/合同/發票/箱單/提單
3.國外檢疫及相關機構和組織出具的《產地證》復印件
4.國外檢疫及相關機構和組織出具的《衛生許可證》正本
5.生產廠商《葡萄酒生產工藝流程》或者《成份鑒定分析表》正本
只需要簡單的葡萄酒生產工藝流程說明示意,並加蓋企業印章或負責人簽署。
6.企業出具的質量保證函
辦理報關手續時,需要報明牌子,等級(AOC或D.O),年份,葡萄品種(如赤霞珠.美樂等),升數/瓶,產區.規范申報如:精靈泉城堡干紅葡萄酒/品牌:RIVIERE等級AOC 赤霞珠 750ML/瓶.產區:波爾多.2004年
進口葡萄酒的中文名稱的確定
1、以葡萄品種名或廠商名命名的,以該葡萄或廠商的中文名命名;
2、以產地命名的,以其中文譯名命名;
3、以品牌命名的,為了中外文發音的對應,一般以音譯漢字命名。
另註:如果是採用木托,還必須審核出口國出具的「熏蒸證明」。
有貨物需要進口或出口的客戶可以直接聯系晟通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
進口聯系人: 雷先生(進出口行業工作超過8年)
聯系電話:用戶名就是聯系方式
⑼ 2010年的進口葡萄酒市場數據!
中國90%的進口包裝葡萄酒(2升以下)來自於以下6個國家:法國、澳大利亞、義大利、西班牙、美國和智利。法國酒穩佔中國市場46%的市場份額,遠遠拋離僅以16%份額而占據第二位的澳大利亞。
三級制劃分「國產酒」
進口葡萄酒在中國已經連續五年保持快速增長,由於門檻不高,很多人都熱衷於分享這塊肥肉,除了酒行業的門外漢,也有本地的葡萄酒企業,在過去幾年他們對進口葡萄酒業務的態度都比較保守,總是希望在自身品牌和進口產品之間取得平衡,以自身品牌做主打,輔以進口品牌。可惜這種策略本身就先天不足,因為本地品牌的價格定位往往都比同類的進口產品高,出現「自打嘴巴」的情況,從而制約了本地葡萄酒廠「雙軌發展」的計劃。
這種局面也不是沒有出路的,筆者在去年就聽到幾家主要葡萄酒廠在海外爭相並購,除了引進海外品牌,也是給自身品牌提供一條出路,就是在「國產」這個領域之外,再開辟一條既是自有品牌,但卻是在海外生產的產品線,這條產品線名正言順打著進口酒的旗號,可以是進口散酒然後再國內灌裝,也可以是原瓶進口,牌子不變,都是我們消費者熟悉的自有品牌。這樣的做法是否可以成功,筆者不好判斷,但起碼可以把現在市場上面的「亂局」合理化,就是把國產酒重新定位為「入門酒」,再高一個級別就是把使用進口散酒在國內灌裝的產品定位做「中級酒「,然後最高端的就是那些純進口的「外產酒」,以上的三個級別也可以使用同一個品牌,消費者就更容易識別。這種「三級制」的做法我覺得是很合理的,關鍵就是如何面對眾多進口品牌的競爭,在價格和推廣方面凸顯優勢。
對澳大利亞散裝酒需求強勁
如果光從原瓶進口的數據來看,澳大利亞酒的表現在2010年是比較差的,只有28%的增長,遠遠低於市場的平均值,原因不用多說,主要是因為澳元的匯率在過去一年都在高企,影響到這個國家的整體出口。可是如果我們同時看看散裝酒的進口量,澳大利亞酒還是相當可觀的,有68%的增長,達到了32萬噸(約362萬箱)。
2010年,把法國酒原瓶酒跟散裝酒算在一起,進口量831萬箱,澳大利亞酒也達到628萬箱,法國酒的領先優勢就沒有那麼明顯了,這代表著中國對澳大利亞散裝酒的需求很強勁,盡管匯率高企,願意使用澳大利亞散酒的國內企業還是有增無減,尤其是用在國產品牌的高端酒上面。原因可能是澳大利亞葡萄酒那種濃郁果香型的風格已經被酒廠和消費者所接受,其它國家的產品暫時難以取代。如果法國酒在中國暢銷的原因是消費者普遍認同法國有著生產優質葡萄酒的悠久歷史,那筆者認為澳大利亞在口味上已經贏得不少消費者的認同,他們覺得葡萄酒的首要口味特徵就是果香。
智利酒是未來的機會
智利多年以來都是中國散裝酒的供應大國,排名數一數二,但智利的原瓶進口酒卻一直未能在我國取得雙位數的市場份額,甚至還落後於義大利,這讓筆者感到有些失望,因為筆者一直都覺得智利酒的性價比是最好的(要不然也成為不了中國散裝酒的供應大國),而且中國和智利之間還有自由貿易協議,進口酒的稅率有額外優惠,但可能消費者對智利酒的口感印象不深,加上智利品牌推廣的力度比不上法國和澳大利亞,所以表現還是不夠理想,但這也意味著行業裡面的一個發展機會。
中國消費者的自信心有待提高
過去一年比較遺憾的事就是以「拉菲堡」為首的法國名庄酒被炒得太高,開始不理性,不要說「性價比」,就是把「稀缺性」和「品牌價值」這兩大因素也考慮進去,這些酒的價格也是跟現實脫節。
撇開投機的行為不談,對這些名庄酒的強大需求反映了中國消費者自信心還是比較低,盡管有錢,但消費卻缺乏了自己的風格,自己不懂,也怕別人覺得他不懂,所以只能盲目跟風。要消費者建立起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靠整個行業共同努力,所以筆者特別敬重行業裡面那些多年以來一直熱心和無私推廣葡萄酒文化的人。筆者相信未來一年中國進口葡萄酒市場還會陸續給我們帶來驚喜,行業將在文化推廣和商業行為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