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波爾多的葡萄酒
波爾多法定紅葡萄品種:
赤霞珠、梅洛。(品麗珠、小維多、馬貝克為調配葡萄品種。)
波爾多三大法定白葡萄品種:
長相思(蘇維翁白),賽美蓉,密斯卡岱勒。 1855年,法國正值拿破崙三世當政。三世國王想借巴黎世界博覽會的機會向全世界推廣波爾多葡萄酒,而且想讓全國的葡萄酒都來參展。於是,他請波爾多葡萄酒商會籌備一個展覽會來介紹波爾多葡萄酒,並對波爾多酒庄進行分級。這無異於去捅一個馬蜂窩,因為那些酒庄個個都很自以為是,然而勝出者只能有一個。於是波爾多商會把責任推託給一個葡萄酒批發商的官方組織Syndicat of Courtiers,讓他們將所有酒庄分為5級,每個吉倫特區的紅酒生產者都包括在其中一個級別里。兩周後,Syndicat of Courtiers拿出了他們的分級,包括58個酒庄,1個超一級,4個一級,12個二級,14個三級,11個四級和17個五級。超一級酒庄為:呂薩呂斯酒堡,一級酒庄為:拉菲、拉圖、瑪歌,紅顏容,嘉隆酒庄。
幾乎所有的波爾多等級酒庄均來自梅多克,唯一例外就是紅顏容,來自格拉夫產區。其他的產區也沒有包括在內,而且所有評出的酒庄全部集中在波爾多左岸地區,右岸的Cheval Blanc(白馬)這樣在18世紀就已經十分出名的酒庄也沒有包括在內,這不得不說明是這次分級制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這個分級制度內,同一級的酒庄也是有先後之分的,比如Mouton-Rothschild(木桐)就是二級酒莊裡的第一把交椅。但是這種做法招來了很多批評。1855年的9月,Syndicat of Courtiers給波爾多葡萄酒商會去了一封信,說明在同一等級內沒有先後之分,商會於是對名單進行了修改,統一級酒庄內按照字母順序排列,才將此事平息。 自從1855年後,酒庄的名稱、所有者、葡萄園甚至葡萄酒的質量都有很多變化。現在名列分級制度的等級園內的有61個酒庄。當然即便是酒庄更名易主,如果其歷史上是等級園,他還將保持等級園的位置。唯一的一次變動就是1973年,在Philippe Rothschild男爵不斷努力下,木桐由二級酒庄升級為一級酒庄,也就形成了現在世所共知的「六大名庄」。
在此之後,格拉夫地區和聖·愛美隆地區在上個世紀中葉也進行了酒庄分級,只不過沒有像梅多克地區那樣分成5個等級。所有這些進入酒庄分級的酒庄都稱為「列級酒庄」,在酒標上能夠看到「Grand Cru Classe」的字樣。 波爾多位於法國西南部,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與地理條件。西臨大西洋,吉倫特河從境內緩緩流過,溫帶海洋性氣候讓產區的天氣總是那般地溫和平順。貧瘠的砂礫土、黏土和石灰土構成了復雜多樣的地質結構,使波爾多能生產出豐富多樣的葡萄酒。波爾多被由南向北的加龍河一分為二,但他們並不習慣將其劃分為東西岸,而是根據地理位置上的左右方向來劃分,分為左岸和右岸。左岸產區主要由梅多克與格拉夫兩大產區構成,右岸著名產區主要有波美侯和聖埃米利永等。
18、19世紀隨著葡萄酒貿易的發展,波爾多城市發展進入黃金時代,葡萄與葡萄酒開始在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直到今天,許多遺留建築上還能看見那一串串葡萄石雕,向人們訴說著當年的輝煌。這一時期,葡萄酒的生產獲得空前的發展,尤其是1855年的第一次葡萄酒評級、1857年路易·巴斯德發現酒精發酵原理以及巴斯德的助手創建的波爾多葡萄酒學院,這些都極大地推動葡萄酒生產的發展。
波爾多的葡萄品種眾多且大多是國際知名品種。因為氣候的關系,在波爾多大部分地區,單獨用一個品種很難釀成均衡協調的葡萄酒,所以當地釀酒師通常必須通過混合不同的品種,取長補短,調配出最豐富完美的葡萄酒。波爾多有6個法定紅葡萄品種,分別是赤霞珠、美樂、品麗珠、味而多、佳美娜和馬貝克(,3個法定白葡萄品種,包括長相思、賽美蓉,密斯卡岱。
在波爾多產區,除了原產地命名管理局所指定的法定產區標准,不同法定產區里還存在著一些關於酒庄的評級制度,包括:1855年波爾多酒庄評級、1953年格拉夫評級、1955年聖愛美隆評級和明星庄評級。產區名庄有61個。
梅多克是波爾多葡萄酒的代表產地,有人甚至叫它做「酒中凡爾賽」。它位於波爾多紀龍德河左岸鄰近入海口的地方,是最能夠代表波爾多葡萄酒風格的子產區,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區。這里生產全世界最高級的葡萄酒,而且只生產紅葡萄酒。
波爾多地區所產的葡萄酒口感柔順雅緻,彷彿是風情萬種、溫柔婉約的女性化,因此被譽為「葡萄酒之後」。
⑵ 你都是從哪些個角度品鑒葡萄酒
很多人覺得葡萄酒的品鑒只是一個個人體驗而已,葡萄酒的優劣完全取決於葡萄酒的香氣、質感、風味、酸度、單寧結構以及復雜性。在這些人看來,感官體驗就是葡萄酒品鑒的全部,品酒筆記和評分就是葡萄酒品質的最好呈現。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這種認識顯然是片面的。感官體驗固然是葡萄酒品鑒的核心,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一個人的葡萄酒知識背景、品酒時的心理狀況甚至是個人經歷等方面在葡萄酒品鑒中的作用。葡萄酒品鑒應該是多個層面的背景知識相互作用的結果,而這些層面的背景知識相互依存,相互加錯,進而繪制出一張完整的葡萄酒之圖。
1、感官層面(The senses)
只有心情最放鬆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葡萄酒的微妙。你肯定還記得蜜月期間那藍天白雲下的野炊,也肯定會對路邊熟食店的那次暢飲記憶猶新,沒錯,這就是情緒和記憶左右著你的品鑒,只有真正的放鬆和抱著對生活的熱愛,你才能真正體會出葡萄酒的真諦。這也是人們盲品的理由,就是為了要拋棄情感的影響和約束。
也許,唯感官體驗論者會滿意於葡萄酒的果味、結構、餘味,甚至對那冷冰冰的評分愛不釋手,然而,真正的葡萄酒品鑒絕不僅僅只有這些。真正的葡萄酒品鑒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一個由背景知識、文化意義以及愉悅心情構成的故事,而葡萄品種、產地知識、文化、歷史、美食以及情感等僅僅是這個故事不可或缺的注腳而已。
⑶ 世界非常著名的葡萄酒酒庄是哪些
彼德魯庄園
羅曼尼康帝
奔富格蘭奇
賀蘭酒庄
馬爾卡森
戴利葡萄酒
瑪歌酒庄
嘉莫斯-嘉本納沙威濃
馬丁南尼
狄康堡
⑷ 紅酒的價格以及哪裡又買的
就是一款 義大利的普通餐酒啊 不是什麼知名的酒 市場價100多點吧 全世界有幾十萬款酒 要找到在哪裡賣 那真是比較難的 不是有中文背標嘛 你可以打個電話問問進口公司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