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馬軒尼紅酒
我想哥們是誤解了馬軒尼。
真正的馬軒尼不是這樣的 。
眾所周知馬軒尼來自法國波爾回多產地,查特拉 里特利答爾酒庄。
是正宗的法國原產地葡萄酒。
至於你說的現象在馬軒尼里是不可能出現的現象。
你說的混濁物,是正常的,是葡萄酒里都應有的結晶物。
發酸!真的很可笑,紅酒就是一酸澀而冠名,這點不是缺點而是特點。
難喝,這點不反對畢竟個人口味不同,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可能你不了解紅酒,而模糊了紅酒的概念。
可能有人利用馬軒尼以次充好,或者詆毀,但掩蓋不了真正馬軒尼的光輝。
朋友你可以嘗嘗真正的馬軒尼。
『貳』 查特·沃克的個人簡介
「噴氣機」也是查特·沃克的綽號。沃克「噴氣機」的綽號沒有「滑翔機」那麼聲名顯赫,但征戰NBA長達13個賽季,任何一個賽季都沒有缺席超過6場比賽;他入選過7次全明星,但從來沒有入選過任何NBA最佳陣容,而且職業生涯場均18.2分7.1個籃板2.1次助攻的數據,做為張伯倫,格瑞爾,卡寧漢姆以及鮑伯·萊夫身邊的助手已經相當出色。
不過,沃克最終的結局有些超出人們的預料。
1975年,芝加哥公牛拒絕他年薪20萬美元的合同報價,同時還拒絕交易或者裁員,這令沃克進退維谷。他一怒之下去了法院,狀告芝加哥公牛和NBA違反聯邦法律的反托拉斯規則。最終法院判決沃克敗訴,35歲的他從此離開球場宣告退役,盡管之前的1974-75賽季,他還能憑借48.7%命中率貢獻場均19.2分5.7個籃板和2.2次助攻。
如果一定要找些什麼事情,來說明查特·沃克的這些數據是有意義的話,那麼好吧,在他為公牛效力的6年裡,芝加哥人每年至少都會感受到季後賽的氣氛,而在他來到這里或者他離開後的幾年裡,公牛無一例外的在賽季末被踢出局。
離開球場之後的「噴氣機」沒有荒廢年華,他的道路令所有人瞠目結舌:轉戰好萊塢拍戲。
沃克有籃球天賦,更有娛樂產業的敏銳嗅覺,他作為出品人製作大量電影和電視節目,均獲得不錯好評。1989年,沃克出品的《母親的勇氣:瑪麗·托馬斯的故事》一舉端下艾米獎,此片的內容倒是和沃克的籃球老本行有關——描述了「微笑刺客」托馬斯的清苦生活。
多年來,沃克和他的朋友扎瓦·布魯納(Zava Bruner)一直保持聯系,扎瓦是貝弗利山的電影製片人。輸掉了官司的沃克搬到了好萊塢(Tinseltown)——那裡是洛杉磯一處電影界名人經常露面的場所。沃克聯繫到了扎瓦,開始新事業。但轉型並不容易,他曾對媒體說:「調整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八年來,已吸收了太多的生命剛剛放鬆,你知道那裡的生活比籃球更。」
但沃克做的似乎不錯,他與扎瓦以及其他製片人有過很多次合作,其中包括1980年與NBC合作,由克里斯·克里斯多弗森和穆罕默德·阿里主演的電視劇《生死斗》、1983年電影《傅滿州的奸計》、1995年NBC電影周的《聖天使》以及電影《終極護衛士》,都贏得不錯口碑。
沃克談及演藝生涯,他仍然覺得最滿意的作品就是籃球相關的《瑪麗-托馬斯的故事》,他告訴Hoop雜志:「我看到托馬斯在芝加哥西部的奮斗,他母親的故事與我的生活如此類似。」此時此刻,「噴氣機」沃克已經不是那位威風八面的球場霸主,而是一名優秀的職業電影出品人。
不過這一切,恐怕仍然沒有辦法同他在籃球場上取得的成績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