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喝茶的圈子比喝酒的圈子更受歡迎
這個沒有特定的,不過喝茶,有清神明目的作用。 喝酒,這個作用就不好說了, 只要不反作用就好。
2. 兩山經濟里的茶 文化傳承中的話
茶之於中國,就如同紅酒之於法國,啤酒之於德國,茶是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寶,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傳承。
茶伴隨中國的歷史篇章緩緩展開,中國茶史可上溯至傳說中的神農嘗百草,當時茶被作為一味葯,治療各種疑難雜症。到西漢時,茶已是宮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種高雅消遣,王褒《童約》中記載了「武陽買茶」的境況。茶興於唐,盛於宋,唐代飲茶蔚然成風,貢茶的出現加速了茶產業的發展,全國范圍內茶鋪、茶館鱗次櫛比,茶產業和茶文化空前發達。
羽撰《茶經》三卷,闡述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飲等林林總總,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著作。到了宋代,宮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為雅,進一步推動了飲茶之風的蔓延。宋朝宰相蔡襄著有《茶錄》,宋徽宗趙佶撰有《大觀茶論》,茶成為舉國之飲。明清時期茶葉製作技術進一步發展,「作罷龍鳳團」使散茶的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蒸青的制茶方法改為炒青。同時也推動了其他茶類的發展。茶隨著歷朝歷代的興盛而興盛,繁榮而繁榮。
茶與宗教的關系歷來也相當密切,不難發現,很多名優茶都與宗教有一段淵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種植打理。道教最早將茶作為得道成仙的重要輔助手段,視茶為長生不老的靈丹仙草。佛家也偏愛茶,認為飲茶能夠「破睡」,幫助坐禪修行,還能清心寡慾、養氣頤神。故歷古有「茶中有禪、茶禪一味」之說。杭州龍井寺產龍井茶,餘杭徑山寺產徑山茶,廬山招賢寺產廬山雲霧茶,「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一點都不為過。
3. 麻煩那位仁兄告我一下關於葡萄酒的知識吧謝了
葡萄酒的種類
葡萄酒是指用純葡萄汁發酵,經陳釀處理後生成的低酒精度飲料。全世界葡萄酒品種繁多,一般按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葡萄酒的分類:
(一)按酒的顏色
1.紅葡萄酒:葡萄帶皮發酵而成,酒色分為深紅,鮮紅,寶石紅等,近幾年來桃紅葡萄酒在國際市場上也頗流行,桃紅葡萄酒色澤介於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之間。
2.白葡萄酒:用白葡萄或紅葡萄榨汁後不帶皮發酵釀制,色淡黃或金黃,澄清透明,有獨特的典型性。
(二)按酒內糖分
1.干葡萄酒:亦稱干酒,原料(葡萄汁)中糖分完全轉化成酒精,殘糖量在0.4%以下,口評時已感覺不到甜味,只有酸味和清怡爽口的感覺。干酒是世界市場主要消費的葡萄酒品種,也是我國旅遊和外貿中需要量較大的種類。干酒由於糖分極少,所以葡萄品種風味體現最為充分,通過對干酒的品評是鑒定葡萄釀造品種優劣的主要依據。另外干酒由於糖分低,從而不會引起酵母的再發酵,也不易引起細菌生長。
2.半干葡萄酒,含糖量在4-12克/升之間,歐洲與美洲消費較多。
3.半甜葡萄酒,含糖量在12-40克/升之間,味略甜,是日本和美國消費較多的品種。
4.甜葡萄酒:葡萄酒含糖量超過40克/升,口評能感到甜味的稱為甜葡萄酒。質量高的甜酒是用含糖量高的葡萄為原料,在發酵尚未完成時即停止發酵,使糖分保留在4%左右,但一般甜酒多是在發酵後另行添加糖分。中國及亞洲一些國家甜酒消費較多。
(三)按含不含二氧化碳
1.靜酒:不含CO2的酒為靜酒。
2.氣酒:含CO2的葡萄酒為汽酒,這又分為兩種:
(1)天然氣酒:酒內CO2是發酵中自然產生的,如法國香檳省出產的香檳酒。
(2)人工氣酒:CO2是用人工方法加入酒內的。
(四)按釀造方法分類.
1.天然葡萄酒 完全用葡萄為原料發酵而成,不添加糖分、酒精及香料的葡萄酒。
2.特種葡萄酒 特種葡萄酒是指用新鮮葡萄或葡萄汁在採摘或釀造工藝中使用特種方法釀成的葡萄酒,又分為:
利口葡萄酒 在天然葡萄酒中加入白蘭地、食用精餾酒精或葡萄酒精、濃縮葡萄汁等,酒精度在15%~22%的葡萄酒。
加香葡萄酒 以葡萄原酒為酒基,經浸泡芳香植物或加入芳香植物的浸出液(或蒸餾液)而製成的葡萄酒。
冰葡萄酒 將葡萄推遲採收,當氣溫低於-7℃,使葡萄在樹體上保持一定時間,結冰,然後採收、帶冰壓榨,用此葡萄汁釀成的葡萄酒。
貴腐葡萄酒 在葡萄成熟後期,葡萄果實感染了灰葡萄孢黴菌,使果實的成分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用這種葡萄釀造的葡萄酒。
(五)按飲用方式分類
1.開胃葡萄酒 在餐前飲用,主要是一些加香葡萄酒,酒精度一般在18%以上,我國常見的開胃酒有「味美思」。
2.佐餐葡萄酒 同正餐一起飲用的葡萄酒,主要是一些干型葡萄酒,如干紅葡萄酒、干白葡萄酒等。
3.待散葡萄酒 在餐後飲用,主要是一些加強的濃甜葡萄酒。
除了以上的分類方法外還有葡萄蒸餾酒(一般稱白蘭地)和加香(添加芳香性植物)葡萄酒如「味美思」。
(六)按酒精度:
一般的葡萄酒酒精度不是很高,最常見的干白和干紅葡萄酒的酒精度一般為11-13,如果你看到有酒精度為13%的干紅,不要猶豫,立即買回去好了,因為對於此類葡萄酒,酒精度能達到13%,絕對是極品。目前在部分超市偶見進口自智利的葡萄酒,標明酒精度達15, 但估計不會有人問津。
葡萄酒的起源
關於葡萄酒的起源,眾說紛紜,有的說,起源於古埃及,或古希臘,抑或希臘克里特島(Crete)。而據現有的葡萄酒檔案資料來研究分析,確切地說,應是一萬年前我們共同的祖先釀造了葡萄酒,從而隨著葡萄酒文化流傳到今天。
據史料表明,葡萄栽培和釀造技術,是隨著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從小亞細亞(AsiaMinon)和埃及,在到達希臘及其諸海島之前,先流傳到希臘的克里特島,再經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北非的利比亞和義大利,從海上到達法國瀕臨地中海東南的瓦爾省(Var)境內靠海的普羅旺斯地區和西班牙沿海地區;與此同時,通過陸路,由歐洲的多瑙河河谷進入中歐諸國。
不管說法如何,我們的祖先,在上述最早的發源地,在生活和勞動中,偶然發現了在大自然中早已生長著的野生葡萄,從而釀造出最原始的飲料,日後稱之為葡萄酒。人類隨著火的發現和應用,而進入捕魚、狩獵、家畜飼養和農業的時代。在此漫長的歲月中,穀物種子和葡萄苗木或葡萄蔓藤一起流傳於世,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考古學家考證,人類在10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開始了葡萄酒釀造。
通常認為,葡萄酒起源於公元前6000年的古波斯,那時有了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
在新石器時代,瀕臨黑海的外高加索的安納托利亞(Aratolia)(古稱小亞細亞)、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已成為部落的群居區。這是由於當時這些地區,氣候溫和與土地肥沃,所以遠離該地區的原始部族人,紛紛遷移至此定居。在綠樹成蔭的山丘地帶種植葡萄,而在平原地區的廣闊田野,從事農業生產。從而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日漸向遠方流傳。
古希臘人喜歡葡萄酒。荷馬史詩中多次提到葡萄酒。古希臘的葡萄酒神是迪奧尼索斯(Dionysos).
在希臘,在考古發掘中,在一座古墓窟里,發現墓壁上有一幅公元前二世紀的浮雕;希神阿波羅(Apollon)和勝利女神(Victoire)共向造物主(God)敬獻葡萄的景觀;
在古埃及,特別在尼羅河河谷地帶,從發掘的墓葬群中,考古學家發現一種底部小圓,肚粗圓,上部頸口大的盛液體的土罐陪葬物品;經考證,這是古埃及人用來裝葡萄酒或油的土陶罐;
在埃及十八代王朝時期的納黑特(Nakht)古墓中,發掘出一幅壁畫(fresco),上有一站著面略向左側一方而穿一白色服裝的貴夫人,從其左腳跟起,經頭部向右腳跟,用一串葡萄蔓藤葉飾物圍著,而在其兩側,左為一狼頭人身,而右則為一美麗年輕的仕女,他們各擎一長圓形酒杯似向女主人從頭上澆葡萄酒之狀。
古羅馬人喜歡葡萄酒,有歷史學家將古羅馬帝國的衰亡歸咎於古羅馬人飲酒過度而人 種退化。古羅馬的酒神是巴克斯(Bacchus)。
古羅馬帝國的軍隊征服歐洲大陸的同時也推廣了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公元1世紀時,征服高盧 (今法國),法國葡萄酒就此起源,最初的葡萄種植在法國南部羅訥河谷。2世紀時到達波爾多地區。
葡萄酒在中世紀的發展得益於基督教會。聖經中521次提及葡萄酒。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上說 '麵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基督教把葡萄酒視為聖血,教會人員把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作為工作。例如,法國勃艮第產區的葡萄酒釀造就歸功於修道士們的精心栽培及從羅馬遷居於阿維農的教皇們的喜好。
葡萄酒隨傳教士的足跡傳播世界。西方葡萄酒的在17世紀傳入中國也是傳教士所為。
1864年,葡萄蚜蟲災害曾席捲法國,法國的大部分葡萄園被毀,幸虧人們發明了把法國葡萄枝嫁接在抗蟲害的美國葡萄根上,才使法國葡萄種植絕處逢生。
據史料記載:
約離現今,耶穌基督誕生4000年時,由於海陸交通,縮短了時空距離,酒文化通過文人筆下的文章或詩歌流傳開來。此時的埃及,雖然它的農業。手工業和航海已很發達,但其進步的曙光才剛剛露頭……。但到公元前1085年左右,相傳埃及神話中的地獄神的奧西里斯(Osiris)被公認為葡萄樹(Vines)和葡萄酒(wines)之神;
至於對法國而言,從歷史的長河中,這與鄰國的義大利,日後成為世界四大陸上,栽種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最發達的國家,並從中得益非淺。當然,法國的氣候和地理環境,都在不同的程度上,適宜葡萄的生長。從8月開始的三個月中,從南向北,整個法國處於喜悅的葡萄收獲期。在此期間,法國的葡萄產區,沉湎於品嘗葡萄新酒的醇美的歡樂之中。
據法國兩位名畫家的作品中顯示出:
公元1574年到1665年,法國畫家尼古拉•普森(Nicolas Poussin)畫的一幅畫:秋天,一群從巴勒斯坦來的打工者,正在法國葡萄園中採摘串串成熟的葡萄放入附近的籮筐中;
公元1789年至1863年,法國畫家歐仁•德拉克羅斯(Eugere Delocrcix)所作的一大型壁畫:希神巴克科斯(Bacchus)正在把一大陶盆中盛放的葡萄酒喂一頭大獅子。
此外,法國學者在墓葬中發現公元前一世紀的一幅浮雕,上有一酒販正在出售葡萄酒給一位消費者的場景。
綜觀上述史話,葡萄酒為全人類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飲料,也為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幸福的源泉。至於葡萄酒的起源說,已並不重要,讓它留待史學家們繼續去挖掘和研討的學術問題;而對於現代人來說,飲葡萄酒,尤其是名貴的葡萄酒,這是一種美好的享受,並為人類創造了一份不小的財富。
葡萄酒歷史巡禮
具體的去參考資料哪裡看看 很全
4. 法國紅酒標簽問題 法國紅酒的標簽會有英文字碼謝謝!
因為與國際標示接軌(通用英文)的緣故,有些法國葡萄酒(包括很多名庄酒)的制專造信息,都是用屬英文標示。至於正標上的品牌名稱,用英文的很少,一般都採用法文。發文中,戰士也可寫為soldier,而小,在正規場合,是不應該寫成little的。
5. 世界上有名的葡萄酒品牌
1,哈迪斯葡萄酒
哈迪斯葡萄酒新產品均為多種葡萄混釀製成,靈感源於上世紀四十、五十、六十年代哈迪斯釀酒師開發的葡萄酒,口感耐人尋味,突出品牌的「傳統、地域的特點。
2,波爾多
波爾多紅酒是一種葡萄酒,波爾多葡萄酒享譽世界,它口感柔順細致,風情萬種,有「法國葡萄酒皇後」的美稱,是世界公認最大的葡萄酒產地。它坐落在美麗的法國。
3,拉菲
拉菲紅酒(Château Lafite-Rothschild),是指拉菲酒庄出品的紅酒,法國波爾多五大名庄之一,歷史悠久。拉菲酒花香、果香突出,芳醇柔順,典雅,稱為葡萄酒王國中的皇後。
4,嘉露
嘉露酒庄,源自美國的著名葡萄酒品牌,連續8年(2006-2013)當選「世界最具影響力葡萄酒品牌」。嘉露酒庄創立於1933年,是全世界最大的家族經營式酒庄,也是按銷量計全球最大規模的酒庄。
5,紅蔓庄園
紅蔓庄園是智利最古老的酒庄之一;是智利最傳統最有經驗的酒庄之一。紅蔓庄園1874 年建立於聖地亞哥附近的麥坡谷(Maipo Valley), 酒廠和葡萄園位於一個獨立的小盆地裡面。
6. 紅酒與紅酒杯的文化
一.品酒前准備工作及注意事項
1、觀察酒的標簽
酒標就是一瓶酒的檔案,我們可以通過它了解酒的故事;而且酒標的設計同時也能夠體現出酒的風格特色(取決於釀酒者的喜好)。一般國家相關部門都會對酒的標簽所要標明的內容做了詳細的規定;基本上越是好的酒越會多的在標簽上標注關於酒的說明,但並非唯一準則。
酒標一般會標注以下內容:
商標葡萄品種(所佔比例)生產地區釀造年份分裝年份
葡萄酒名稱酒精度酒瓶容量酒的特性特別設計
釀造廠名稱和地址分裝廠名稱和地址
註:對於一些專業的品鑒活動不允許相關人員在品嘗活動結束之前了解酒標上的任何內容。
2、酒的呼吸
品嘗前通常要將葡萄酒轉換至另一容器,作用除了將酒與酒瓶中所產生的沉澱物分離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讓酒進行「呼吸」。因為一瓶經過長期貯存的葡萄酒在飲用前,為了更好的將它的特色發揮出來,讓它與空氣接觸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就象長期處於黑暗中的人初見陽光是有個適應過程一樣。
一般葡萄酒的呼吸時間根據酒的特徵從0.5到2小時不等。
另外,像新鮮的葡萄酒一般則無需做轉換容器,但在飲用前打開瓶口讓其呼吸一段時間仍必不可少。
3、侍酒溫度
葡萄酒根據產品特徵的不同,他們的最佳飲用溫度也有所區別。為了讓葡萄酒充分展示其特色,給品嘗者帶來最大程度的樂趣;在侍酒時要注意酒的溫度。
以下是各種酒大致的適宜溫度:
豐厚的紅葡萄酒(長時間貯藏)15-20攝氏度
清單的紅葡萄酒(新鮮飲用)12攝氏度左右
干白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10-12攝氏度
甜白葡萄酒、甜玫瑰紅葡萄酒
香檳以及其它起泡酒5攝氏度左右
這個時候一個專用的冰桶和溫度計會派上用場。
4、品酒的次序
在品酒過程中我們往往不可能只品嘗到一支葡萄酒,通常會有不同品種特徵的酒需要依次品嘗;所以為了最小限度的避免酒之間味道的掩蓋,品嘗的次序也非常重要。
一般的程序是先白酒後紅酒、先陳年的酒後新鮮的酒,總體是遵循口味先輕後重、先細致後強烈的原則。
5、酒杯的准備
要欣賞葡萄酒的芳香和迷人魅力,合適的酒杯不可或缺。酒杯的除了用於盛酒之外最重要的作用是向你展示它迷人的軀體和顏色,同時還要使酒得到最佳的呼吸和聚攏香氣。所以一隻好的酒杯應該:無色透明、均勻且薄、高腳、容量大而杯口相對較小。
通常選用的酒杯有:波爾多酒杯、花球杯、巴黎高腳杯、布艮地杯和阿爾薩斯酒杯等。
二.葡萄酒的品嘗
品試葡萄酒需要用到三種感覺:視覺、嗅覺和味覺。
1、視覺
評價一款葡萄酒的第一步就是簡單的注視它,從倒酒時就已經開始;在侍好酒以後,品嘗者應該手持杯腳以45度角、合適的距離下進行觀察;而後在搖動酒杯觀察酒液在杯壁上流動(酒柱)的狀態。理想環境是在良好的光線下,對著白色平面進行觀察。
通過觀察酒的清澈度、色澤和強烈程度已經可以初步的體現出酒的特質。
2、嗅覺
嗅覺的運用在品嘗中非常重要,它對香氣的捕捉分析比味覺還要多。
在酒倒入杯中靜止下來以後就可以進行初次聞香,然後是搖杯再次聞香(結合視覺)。
好的品嘗者在進行了視覺和嗅覺對酒的認識以後,基本上已經可以確定了酒的特徵質量。
3、味覺
為了證實視覺和嗅覺、也為了得到全面的感覺,我們還需要用舌頭和口腔來體味葡萄酒。
品嘗時要喝入適量的酒,最好布滿整個口腔,用舌頭對酒進行充分的攪動來體味酒的結構和香氣;中間通過鼻子的吸氣可使酒的特徵更加明顯。
最後將酒吐出或喝下,再體味一下後味的長短。從酒入口腔到喝下這個過程大概需要10-12秒左右。
口腔里的動作
葡萄酒喝入口中後,舌頭以緩慢的動作攪動,讓葡萄酒液充分的與舌頭、上顎、下顎、臉頰內側以及舌根的位置接觸。
葡萄酒經過舌頭咀嚼後,吞下一、兩小口,然後吸入一些空氣到口中,使葡萄酒的芳香度更加強烈。(吸氣時,口的形狀類似發英文字母「F」,吸力和緩,不可過猛,以免嗆到喉嚨。)
當葡萄酒在口腔內的各個味覺感應區發生作用,此時應專注地去體會並且記錄葡萄酒的結構(酒精、酸、單寧等)以及真實的味道。
葡萄酒在口中的留置時間
根據喝入口中葡萄酒的量與質而定。專家們建議,葡萄酒留置口中的時間約15—20秒鍾。如果葡萄酒含在口中的時間過久,那麼葡萄酒會逐漸被唾液稀釋。
大致程序:
侍酒(注意觀察)-觀察並聞香-搖杯、觀察並再次聞香-入口品嘗-回味-寫品嘗紀錄
評分大致標准及注意事項:
品酒評分幾個通用標准,包括10分制、20分制和100分制。
這里介紹100分制的評分大致情況,100分的分布情況是:
外觀20分-(色澤和透亮度各10分);
香氣30分-(香氣濃郁度和質量各佔15分、通過嗅覺和唇覺來感受判斷);
滋味40分-(組成部分包括酒的糖度、酸度、酒體和後味等);
品種典型性特徵-10分(混釀的酒同樣適用)。
打分結果用於對比判定酒樣的檔次:優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和低劣等。
三.品嘗過程中詞彙的運用
顏色
白葡萄酒:淡黃色、禾桿黃、綠禾桿黃、黃色、暗黃色、琥珀黃、金黃色、鉛色、棕色(越老的酒顏色會越深)
紅葡萄酒:鮮紅、寶石紅色、紅色、深紅、暗紅、紫紅、瓦紅、磚紅、棕紅、棕色、黑紅(越老的酒顏色會越淺)
酒體透亮度
澄清、明亮、清澈、晶瑩、透明、無光澤、昏暗、混濁、有沉澱(懸浮物)、失光
香氣
葡萄酒中的香氣來源有三個:葡萄果實、發酵和陳釀,目前在葡萄酒中已經發現了超過500種香味物質,通用的做法是將它們分為八大類。
水果香味:櫻桃、覆盆子、草莓、青蘋果、菠蘿...
鮮花香味:玫瑰、薔薇、丁香、百合...
植物(礦物)味:青草、蘑菇、花崗岩、奶油...
焙烤味:烤麵包、烤咖啡豆、餅干、煙草...
動物味:野味、狐味、生肉...
化學味:硫磺、鐵銹味、氧化味...
辛烈味:胡椒、姜...
樹木味:香草、松樹、橡木...
根據香氣的來源與形成又可分為三大類
一類香氣(果香或品種香):主要屬於花香、果香、植物和礦物氣味
二類香氣(酒香或發酵香):主要屬於化學氣味
三類香氣(醇香或陳釀香):主要有動物香氣、香脂氣味、焙烤氣味(主要是丹寧變化或溶
解橡木成分形成的氣味和香料氣味等
味覺及均衡性
由於每款酒都會因品種和釀造方法的區別,從而造成酒中殘糖、酸度、苦澀感、醇、香氣等各影響品質的因素融合後有不同的感覺。
用於形容酒體的詞彙有:成熟、圓潤、柔和、怡悅、均衡、刺痛、氣泡、豐滿、厚重、輕盈、細致、年輕、寡淡、瘦弱、破敗、苦澀、空洞、生
以上形容詞彙僅供參考和借鑒之用,實際品嘗過程中只要方法正確用心體會;你就會沉浸於葡萄酒的魅力之中,並得到最大的身心享受。
附:一些主要釀酒品種的典型性香氣
紅葡萄
卡本內.弗朗cabernetfranc-巧克力、黑醋栗、青椒、覆盆子
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黑醋栗、柏木、薄荷、巧克力、煙草
加美gamay-清新、草莓、櫻桃
格納西grenache-胡椒、覆盆子、葯草、亞麻籽油
梅洛merlot-玫瑰、梅子、辛烈香
黑皮諾pinotnoir-紅莓、玫瑰、紫羅蘭、野生動物
西拉syrah-覆盆子、黑莓、皮革、辛烈香
白葡萄
霞多麗chardonnay-黃油、蘋果、梨子、香草
白梢楠cheninblanc-杏子、蘋果、果仁
格烏茲塔明納gewurztraminer-芬芳、荔枝
蜜斯佳muscat-細致花香、清爽
雷司令riesling-蘋果、橘子、烤麵包
長相思sauvignonblanc-草味、醋栗
塞米雍semillon-草味、橘子、蜜糖、烤麵包
白於尼ugniblanc-清新、細致
--------------------------
不同種類的酒用不同形狀的酒杯
圖中第一至第三,鬱金香型,葡萄酒。白酒杯其實不是很明確的,它和紅酒杯共同的是杯口大,杯肚是弧形的。葡萄酒用來佐餐已經是西方人的一種生活習慣,而紅酒配肉類白酒配海鮮也是眾所皆知的小常識。而紅白酒的杯子區別就在於杯口不同造型,因為白酒青澀且附有淡淡的清香所以白酒杯採用包杯口的造型,一方面可以留住白酒的清香一方面不會大口的喝到白酒的青澀。
香檳杯,狀也似鬱金香,是最細高的。如此高貴浪漫的酒杯,可細飲慢啜,並能充分欣賞酒在杯中起泡的樂趣。杯型比葡萄酒杯下口稍細。
第四隻,梨型,矮腳杯,白蘭地。白蘭地杯天生就有一種貴族的氣息,真不愧是為盛裝白蘭地而設計。圓潤的身材可以讓百年瓊漿的香味一絲一毫存留於杯中。放鬆心情讓你手中的溫度慢慢的溫熱這百年瓊漿,細細品嘗這天造地設的美味。
第五隻,沙瓦杯是用來調制酸甜味道的雞尾酒。用威士忌或杏仁酒加上特製的檸檬汁,充分混淆後放入沙瓦杯中果真別有一番風味。
第六隻,穩重大方的老式酒杯總覺它有一股男子漢的氣概。而也正因這樣它通常用來盛裝冰塊加上烈酒,一盎斯的威士忌加上少許的冰塊你一定可以在老式酒杯中找到樂趣。
第七隻,可林直杯從外表看來遠比高球杯(外觀相似,底部厚,內部形狀半球)高上許多,也就因為這樣高挑的身材可以讓雞尾酒做出口感變化的味道。就拿「新加坡司令」來說在高林斯杯里可以把口感變化發揮得淋漓盡致。另外,直杯還可以用來喝綠茶。
講究的西式大餐,桌上往往擺滿了各式水晶杯,有直身的,有帶頸的,大小各異,讓人一時間無從下手。其實酒杯跟西餐的刀叉盤碗一樣,雖然是禮儀的一部分,但是有規可循,並不難掌握。了解之後,卻不必拘泥於禮儀,因為飲食之道畢竟是以能更好地享受美味為最高原則。
喝葡萄酒,通常用高腳水晶杯。古時也曾用直身無頸的杯子,但現在很少有人這樣使用,這種杯已改用來喝威士忌。
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並持杯頸,不要手握杯身,這樣既可以充分欣賞酒的顏色,手掌散發的熱量也不會影響酒的最佳飲用溫度。
基本上,大部分類型的葡萄酒(紅、白、桃紅)都可以用鬱金香型的杯子,杯頸長、杯碗圓、杯身向上收窄。但講究的飲酒者不僅根據葡萄酒的種類選用不同酒杯,甚至同類的酒,由於產區、年份不同,酒杯也要有所區別。
香檳杯通常是長而直身的,纖長的鬱金香型也可以,這會令美好的氣泡有更長的旅程,集結成束,翩然飄向杯頂。
杯身細小,容量不大的杯子,宜用來喝甜葡萄酒和波特酒。
喝白蘭地,用的則是短頸的杯子,杯口的收弧較大,杯子較寬。不是持頸而飲,而是掌心輕托杯碗,讓體溫加速酒的揮發。
有的酒需要過酒(酒瓶),以去除沉澱物。不同種類的酒所用的decanter(酒樽)形狀略有不同。
好杯薄如紙、聲如磐、晶瑩剔透
最初的葡萄酒杯,通常是木製、錫制或其它不透明材料製作,改用玻璃質地,最初只是為了炫耀,然而燭光映照下,玻璃杯中的香醇美酒的確格外醉人,後來又在玻璃中加鉛製成水晶杯,不僅形質悅目,而且音色悅耳。
18世紀,圓底有頸的玻璃酒杯被創造出來。那種細膩而優雅的外表,令歐洲的貴族們趨之若鶩。
最初的玻璃酒杯又雕花又燙金,不切實際。講究功用似乎是上世紀初才開始的事情。不過也有例外——喝德國摩澤爾出產的雷司令葡萄酒的杯子上刻花是為了增加折射,令金黃色的酒更顯晶瑩;而阿爾薩斯酒杯頸長而呈綠色,也是為了映襯酒的顏色。
何謂水晶
所謂水晶製品,通常是加鉛的玻璃。17世紀的英國玻璃工廠,為了降低熔點而在玻璃中加入氧化鉛,結果產生了透明、有高折光率並有重量感的水晶玻璃。全鉛水晶(fullleadCrystal)是玻璃杯中最美的,擁有鑽石般的光澤。水晶製品這個名稱只准含鉛30%以上的產品使用,歐洲所稱的鉛水晶(leadCrystal)一般是指含氧化鉛24%以上的產品,而日本卻並未遵守這樣的規定。
通常說「水晶」時,都沒有表示鉛的含量有多少,因此購買時要問清楚。全鉛水晶和單純的水晶,價格可能會相差數十倍。
酒杯的料理
好的酒器,需細心呵護才能保持最佳狀態,有助於提升欣賞佳釀的樂趣,反之則影響美酒的真正酒質。
所謂最佳狀態,即無味、無塵垢、無水印。
「薄如紙,聲如磬」的水晶酒杯極易破損,因此在清洗時要格外小心。
要單獨清洗,不要和陶瓷器具放在一起洗,要嚴禁與金屬類器具(如刀叉)放在一處。
杯子在杯口及杯頸部分最薄,杯碗及杯底較厚,所以洗杯時應用掌心托著杯碗,以有柄的海綿伸入杯中輕拭。
酒杯不會太油膩,用少量中性洗潔精即可,以溫水沖洗干凈,如果洗潔精殘留在杯上,不僅影響味覺,更嚴重的是會妨礙汽酒及香檳的氣泡形成。
熱水沖凈後,將酒杯倒轉滴干。最好不要用布擦乾,以免杯中留下舊抹布的異味或纖維。
收藏玻璃酒杯時,應避免日光的直射,否則會影響玻璃的張力。
長期存放在餐櫃中的酒杯,容易沾上櫃子或木材的味道,使用前最好用清水沖洗。
第一次使用的酒杯,使用前應用醋或檸檬汁清洗一遍,這樣才對得起杯中的玉液瓊漿。
7. 紅酒的新世界和舊世界的區別
1、歷史的來區別
舊世界歷史悠源久,其生產酒庄有的甚至可以達到幾百上千年的歷史;新世界比較短,最長也就二三百年。
2、方式的區別
舊世界畝產限量比較嚴格;新世界較為寬松。而且在方式上,舊世界講究精耕細作,注重人工;新世界以機械化為主。在這一點上可以看看勞斯萊斯,純手工生產,但價值卻高的很。
3、工藝的區別
舊世界以人工為主,講究小產區、穗選甚至粒選,產品檔次差距大,比較講究年份;新世界以工業化生產為主,產品之間品質差距不大。
4、法規的區別
舊世界有嚴格的等級標准,以法國就為例,每一瓶葡萄酒的正標上都標注等級,一目瞭然。新世界也有相關法規,但不如舊世界嚴格。
5、包裝的區別
舊世界沿襲傳統,一般很少有華麗或怪異的包裝;
8. 為什麼愛喝葡萄酒的人,往往始於法國,卻止於義大利
夏天到了,又到了開懷暢飲的季節,說起喝酒,現代人更注意養生和健康,因此越來越多人喜歡葡萄酒,不過很多人只聽過法國葡萄酒,但是真正懂酒的就會明白「葡萄酒始於法國,止於義大利」。
義大利有兩千多年的釀酒史,早在公元前古羅馬人就發明了葡萄酒釀酒工藝,一直沿襲至今。葡萄品種主要決定了葡萄酒的口感與味道,相比法國葡萄品種,義大利葡萄品種多達2000多種。喜歡喝法國葡萄酒的人,一旦喝過義大利葡萄酒,就會愛上其獨特的澀味與口感。所以說,愛喝葡萄酒的人,往往始於法國,卻止於義大利。
9. 紅酒人生————是什麼意思
品紅酒似乎是上流社會的玩意兒。有人說,品酒圈子不一定就是名流圈子,但名流圈子一定是個品酒圈子。在廣州,飲葡萄酒的風氣在1995年時已興盛一時,但當時市面上沒有太多好酒,更重要的是沒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品嘗葡萄酒。然而隨著紅酒文化的深入發展,廣州的紅酒品嘗家、收藏家已越來越多,玩家圈子正悄然出現。記者近日采訪了其中五位在圈中頗有分量的人物,探究了他們的紅酒品嘗、收藏之旅。且看他們如何在品嘗紅酒中,品出人生百味吧———
1.紅酒,永遠的誘惑
「一年喝掉365支紅酒」
馮衛東是著名的攝影家。接觸紅酒前,他愛喝威士忌、白蘭地等洋酒,直到九年前,他的澳門朋友胡汝科從有關書籍上看到紅酒對身體有益,於是從澳門給他帶來一支酒王———西班牙「維加西西利亞」。一開始,馮衛東並沒有意識到這份禮物對他的影響將有多深遠,便把酒隨意放到櫃子里。叫他永遠難忘的,是他把瓶塞打開的那一天,從瓶子里散發出來的香氣溢滿整個房間。喝了幾口,唇齒留香,從此威士忌、白蘭地幾乎統統戒掉,他迷上了紅酒。
四年前開始,奇跡落在馮衛東的身上,本來患有高血壓的他,血壓竟然恢復正常水平。他樂呵呵地告訴記者,紅酒是個好東西,他目前的生活是一年喝365支紅酒,,一個星期打三次高爾夫球。至於有人把他稱為「酒徒」,馮衛東並不認同,他認為懂得喝與死命往肚子里灌完全是兩碼事兒,不可相提並論。他笑稱,假設有一天他突然不行,臨終願望就是希望能把他的珍藏喝個夠,這樣也就死而無悔了。
蘇志偉是圈中的新人,他迷上紅酒實屬偶然。一年前,他因工作需要在南崑山開PARTY,經馮衛東推介,買了瓶葡萄牙的「麻包登」。當晚,這支酒博得在場嘉賓的欣賞,同時令他對紅酒產生了興趣。他自述,剛開始品紅酒是始於某種虛榮,但當用心去體味時,他感受到葡萄酒所誘發出的更多感性的東西。
2.紅酒,品鑒有道
「靚紅酒需有伯樂欣賞,囫圇吞棗地把美酒喝下簡直是暴殄天物」
前不久,胡汝科帶了瓶澳洲707到某餐廳吃飯,席間餐廳部長進來敬酒,只見他「自動自覺」地拿起桌上的美酒,倒在平時喝白開水的杯子里,然後一飲而盡。胡汝科形容當時有「腦充血的感覺」。美酒也需要碰到伯樂,如果遇到不懂喝葡萄酒的人,那真是糟蹋了。
胡汝科自稱是「並不好酒的好酒之徒」。皆因他酒量一般,平日幾乎滴酒不沾,惟獨對紅酒情有獨鍾。早在紅酒風刮來中國之前,因為職業的緣故,他已開始接觸葡萄酒。他發現葡萄酒是神奇的、有生命的,它在無時無刻地生長變化著。種植葡萄的地點、當時的氣候、釀酒技術、儲藏技術等每一個細節過程就像一部機器里的螺絲,環環緊扣。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紅酒的品質。
胡汝科還記得,有一次他按照書上的推薦,尋覓到西班牙「維加西西利亞」,放在桌上准備第二天招呼朋友。誰知道,經不起南方酷熱的天氣,紅酒變成苦澀的味道,比餐酒還難喝。胡汝科於是又買書來研究一番,原來問題出在溫度和濕度上。「千萬不要以為買最好的酒庄釀的酒就萬事大吉,其實在家裡要用心好好呵護它。儲放的地方溫度最好保持在14℃-16℃之間,最好沒有光線照射。」但葡萄酒種類這么多,這個標准適合每一種葡萄酒嗎?帶著疑問,胡汝科又繼續找資料,終於發現了一個定律:單寧越強(也就是越酸),儲存時酒溫越高;甜度或酒精度高的,則酒溫須低一點。香味豐富的酒,溫度可稍高一點,但紅酒的儲存溫度絕對不能超過20℃。
後來,他把其中一本紅酒書饋贈給馮衛東。馮衛東自從喝了西班牙「維加西西利亞」後,開始對紅酒「發燒」。因為每支酒上都有酒標,就好像酒的身份證一樣,一般上面會標有葡萄品種、葡萄酒名稱、收成年份、等級、產區、酒場名字及國家名字等,英文尚還看得懂,若遇到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文就傻了眼。怎麼辦?只好乖乖地拿起書本學習。書上有法國、義大利、德國等常用詞彙的中文翻譯,不懂的就死記硬背。這本紅酒書不知道被馮衛東翻閱了多少遍,幾乎每一頁都認真做了筆記,現在已像鹹菜般地躺在桌子上。如今,馮衛東現在幾乎可以記得每一種酒名、成分、產地等。記者驚訝於這些玩家們的超凡記憶力,馮衛東說,主要是有興趣,其次是把握規律。雖然酒庄和紅酒的種類多如繁星,但好的酒庄就那麼幾個,如拉菲庄(ChateauLafite)、拉圖(ChateauLatour)、瑪歌庄(ChateauMargaux)、紅顏容庄(ChateauHautBrion)、木桐庄(ChateauMoutonRothschild)等五大名庄出品的酒,即使是餐酒,法國政府也會給予AOC的質量認證。
與玩家談起紅酒品嘗,他們都能滔滔不絕地講出許多門道,例如關於開瓶,便大有講究———為了讓酒味更香醇,可以預先開瓶,讓酒先透透氣。等酒精稍微氧化,酒味會柔順些,特別是單寧太強的酒。至於開瓶要多久才適合喝,則依酒的種類和個人口味而定。一般單寧很重的紅酒要提早兩小時開瓶,但一般的白葡萄酒、玫瑰紅酒卻直接飲用即可。每支酒根據不同的特點,頂峰時期也有很大的不同。如1982年的法國陳年老酒需要放30年,也就是說還要再等8年,等到頂峰時期喝時,建議最好換瓶去渣後盡快飲用。白葡萄酒和玫瑰紅酒卻很難經得起一、兩年以上得儲存,有些五六個月後香味開始變質。另外,開酒也有學問,千萬不要讓酒塞碎掉到紅酒里,不然味道也會變……
對於玩家們來說,紅酒只要搖一搖,聞一聞,喝幾口即能點評出所以然來。從葡萄的種植聊到種植地域及氣候變化的影響,從紅酒的釀制聊到裝瓶的講究,從紅酒的儲藏聊到如何品嘗紅酒,包括規范的動作、各種酒杯的使用,再講到紅酒配什麼食物……讓旁人羨慕不已。請教馮衛東如何達到此境界,他的回答是:「多喝點。」給馮衛東算一筆賬:9年的玩齡×每年365瓶=3240瓶,這個數目足夠令人驚訝的!
3.在世界各地搜羅美酒
「就葡萄酒而言,是不可再生的珍品,因此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據玩家說,在歐洲,葡萄酒文化幾乎已經深入人們的骨髓,而在中國則起步沒多久。「贗品多,珍品少;『吹水』的人多,真正懂的人少。」葡萄酒是不可再生的珍品,因此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就拿胡汝科先生1995年在澳門以人民幣3000元購買的酒王西班牙「維加西西利亞」來說,如果這瓶酒保留至今,價值已上萬元了。
九年累積下來,馮衛東先生已擁有一定數量、一定分量的珍藏,於是乾脆在業余開起了酒吧———「酒遍東西」。裡面光一個冰箱內就有20幾萬元的紅酒收藏品,還有超大玻璃杯裝著的數以千計的酒塞。酒吧是玩家們的落腳點,會員們都有專用的紅酒杯。他們沒有固定的聚會時間,只要某會員拿到好酒,這幫「好酒之徒」便會蜂擁而至。圈子裡的朋友來自全國各地,固定的大約有十來個,大都是葡萄酒收藏家。像圈子裡的玩家郭建國,車尾箱永遠都有紅酒,少則三四支,多則一箱。
圈中新人蘇志偉雖然玩齡最短,但狂熱程度絕不輸給任何人。在看了許多書、喝了不少酒之後,蘇志偉心底里冒出一個願望,那就是能親身到書本上所說的庄園看一看,尋覓心頭好。於是今年「五一」,他和太太自掏腰包,到澳大利亞「踩場」去了,兩個星期里他們走訪了近40家酒庄。他通過朋友探路,決定先去墨爾本的YaraValley和悉尼HunterVally兩個酒區。當地的酒區均有專門的信息中心提供詳細資料,他總共去了兩次,第一次先去打探情況,拿了很多酒庄的宣傳資料和地圖回去研究,第二次,和專業工作人員商量後,最後確定路線,按圖索驥開始了他的尋酒之旅。
他們慕名來到Tyrrell酒庄,這里所釀的Semillon是被公認為NO.1的。走進去,一位長者熱情地招呼他們。這個酒庄很小,與其說是酒庄,倒不如說是家庭酒坊。釀酒、品酒、銷酒就在同一個屋子裡進行,簡易地用一個木桶當作桌子。品嘗過Semillon,蘇志偉驚嘆這種白葡萄酒的優雅。老人家自豪地告訴蘇志偉他們家族是英國移民者,從1858年至今已經是第四代傳人。而在BrokenWood酒庄,老闆娘則拿出鎮庄之寶來款待他們。
經過數日走訪,蘇志偉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幾乎每家葡萄園里的葡萄樹旁邊必定開著嬌艷的玫瑰。一問之下,原來葡萄的病蟲害非常多,而玫瑰往往比葡萄先一步被感染,因此聰明的當地人設計出了這樣的預警機制。「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尋酒之旅中,蘇志偉對紅酒的認識深刻了許多。
4.紅酒,細品人生
「當評鑒熱潮降溫後,將迎來品紅酒的最高層次———細品人生」
攝影家謝墨身上有著濃厚的藝術家氣息,連品酒的口味也沾染上藝術家的隨心所欲。一般來講,「舊世界」的酒比較多人選擇,香醇易入口,而他卻喜歡義大利、西班牙等較冷門的白葡萄酒。他說:「不見得一定要法國紅酒才純正,品酒關鍵是看個性。」他認為,「舊世界」的酒味道很相像,個性不明顯,好喝是好喝,但容易令人遺忘。「新世界」的酒則比較有個性。在他眼裡,人物攝影需要把握住人物個性,從酒的特徵也可以聯想到女人:法國紅酒如同貴婦般賢淑典雅;義大利紅酒也屬「舊世界」,典雅特質之餘,多了份神秘與復雜;西班牙紅酒有個性,容易記得住;智利紅酒個性外露、張揚。他說,每個人喜歡的類型不一樣,葡萄酒亦如是,講究個人感覺,並不能單純只認定波爾多。哪怕是一樣的酒,同一個人在不同場合,懷著不同心情去喝,味道都不一樣。在柔和的音樂下,紅酒會營造一種安靜舒適的氣氛,很適合三五知己聊天。而他最喜歡的就是攝影前喝點葡萄酒,在「微醺」的境界下,整個人精神放鬆、心境愉悅,容易激發創作靈感,拍出來的東西特別有靈性。
至於很多人刻意追求名酒名庄、講求酒器選配,謝墨倒是無所謂。在他看來,拋開一切繁文縟節,以最簡單不過、最自然的心靜靜體味個中真諦便是最好。水晶高腳杯也好,普通玻璃杯也罷,跳出條條框框的束縛,讓葡萄酒的香濃盡情在口腔里蔓延,便是快事一樁。品酒如此,人生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