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剛買了2瓶法國AOC的紅酒,收到發現正面商標不平整,起泡。這是什麼原因
我看了樓主的疑問和追問,
是這樣,如果按照樓主的補充描述,這種酒瓶應該是大型的正規廠家出產的。但是不是回收以後再次利用就很難說。
正標不平的原因很多,但是我覺得最有可能的是保存不當的時候受潮了,而且受潮不均勻,再次乾燥的時候就會產生這種情況。
背標不平就不用擔心啦~因為都是手工貼的,不是機器標,我也去倉庫幫忙貼過,有不少也貼的不好……
至於樓主下面的追問,樓主很聰明 ,一下就看到本質。不過這個你倒是不用太擔心。能貼背標一般都是有海關的報關申明的,只有通過這個申明才能夠貼背標,表示這種酒是經過合法渠道,由正規的運營商運作的。沒有背標的一般都是水貨,或者倉庫流出來的私貨(偷偷的走,不打營業稅,但交過關稅了)
不然真的查起來,這是違法的(工商局在開業的時候一般都會徹查一次,一般想要長期做的公司都不會自討沒趣)。不過自己要查到還真不容易,你不妨按照他的主要信息在網上搜一下能不能查到這間公司。
還有一點補充一下咯,AOC級別的酒也有很多種哦~從幾十元到十幾萬元。不是所有aoc都是非常好的。
如果樓主買的比較便宜的那種就不用太操心了,去公海灌裝的成本都不低的,一般如拉菲這些名庄才會在收購瓶子以後,從智利買拉菲的集團產品來灌裝。
如果買的貴的話,我覺得下次您可以找比較大的或者有公信力的商家,比如駿德,桃樂絲,樂勤,ASC(聖皮爾),華澳酒業這類的大型公司購買,相對來說出假的可能性就低很多了。
總而言之,我覺得樓主買到灌裝酒的可能性不高,但是你買的那家商城的物流和倉儲應該有問題。
㈡ 法國進口的紅酒是最好的紅酒嗎
世界著名的葡萄酒出產國主要包括「舊世界」的法國、意大德國、西班牙和「新世界」的澳洲、美國、智利、紐西蘭。但目前無論從文化上,歷史上,質量上葡萄酒愛好者都會公認獨占鰲頭的始終是法國酒。那些售價不菲,被投資家追捧的世界名酒大部分是法國的列級名庄。 法國葡萄酒擁有嚴格的品質監管制度。其級別分別有:列級名庄(GRANDCRU),名星庄(CruBourgeois),法定產區酒(AOC),准法定產區(VDQS),優良餐酒(VDP)及日常餐酒(VDT)。而法國酒中最高文化色彩,最具傳奇魅力的當然是「列級名庄」。 最出名的法國葡萄酒產區主要有:波爾多(Bordeaux)、布根地(Butgundy)和香檳區(Champagne)。波爾多以產濃郁型的紅酒而著稱,而布根地則以產清淡型紅酒和清爽典雅型白酒著稱,香檳區釀制世界聞名、優雅浪漫的汽酒。 波爾多有四大名區,他們分別是:美度區(Medoc),葛拉芙區(Graves),聖達美濃區(Saint-Emillon)和寶物隆區(Pomerol)。美度區自1855年始創名庄分級制度,成為後來法國各名區分級制度的典範。美度區有61個列級名庄,分為5個級別,其中最為世人所知的是5個一級名庄,他們是:拉菲庄(ChateauLatite)、拉圖庄(ChateauLatour)、瑪歌庄(ChateauMargaux),紅顏容庄(ChateauHautBrion)和武當王莊(ChateauMoutonRothschild),是最早被世人所知的波爾多5大名庄。聖達美濃區有68個列級名庄,分為3個級別。其中最出名的是2個一級庄,他們是:白馬庄(ChateauCheval-Blanc)和歐頌庄(ChateauAusone)。葛拉芙區有16個列級名庄。寶物隆區不搞列級制度,但寶物隆區的酒大都質量非常好且價格不菲。寶物隆區最出名的是全波爾多價格最貴的酒王之王柏圖斯(Petrus),其次還有里鵬(LePin)、卓龍(Trotanoy)等名庄。
㈢ 澳進口葡萄酒怎麼了為何商務部對其進行反傾銷調查
8月18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將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展開為期一年的反傾銷調查,但調查可能會延長至一年半。
微酒將繼續關注澳大利亞葡萄酒反傾銷調查的進展!
㈣ 進口紅酒價格懸殊很大,真有那麼大區別嗎那個古丹妮這個牌子用最好,又實惠。
隨著中國進口葡萄酒行業的迅猛發展和消費需求的日益增大,進口葡萄酒的投資價值也日益顯現,業內外眾多資本相繼跟進。但市場蓬勃發展的態勢,卻並不能掩蓋進口葡萄酒市場所存在的問題。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進口葡萄酒市場正面臨著消費者選擇難、經銷商選擇亦難的難題。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難題?帶著這樣的問題,筆者在09年春季糖酒會上走訪了數家進口葡萄酒商。綜合他們的意見,筆者歸納出三個原因:一是進口酒市場售價較為混亂,二是進口酒產品眾多品質參差不齊,三是終端市場消費不成熟,缺乏品牌引導。
進口酒市場售價混亂
進口葡萄酒市場利潤高,這是業界不爭的事實。由於品牌眾多、價格體系不如國內品牌那般透明,因此進口葡萄酒市場價格虛高現象非常嚴重。據2007年海關的一項統計數據,國內多數售價200-300元的進口雜牌葡萄酒,成本價僅約14元。但是,進口葡萄酒市場價格規范性的缺乏,也使得部分經銷商深感頭痛。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不少進口葡萄酒品牌也相繼加入了極具中國本土色彩的「價格戰」中。在這次春交會上,就有經銷商向筆者反映,稱同品牌同類型的產品在不同區域市場上的零售價格相差懸殊,從而導致市場處於無序競爭的狀態。
與此同時,一些進口酒商的低價策略也給立足品質服務的酒商們造成了困擾。據了解,盡管瓶裝進口葡萄酒的關稅已降至14%,但是加上運輸、儲藏、渠道推廣等方面的費用,品質有保證的進口葡萄酒在價格方面相比國產酒仍然不具備優勢。因此,在成本因素的限制下,這部分進口酒商只能定位中高端市場,以高品質應對低價產品。
進口紅酒品質參差不齊
就整體水平來看,同等價位的進口葡萄酒品質無疑要比國產酒高。但是,並非所有的進口葡萄酒都有著優良的出身。隨著越來越多業內外資本加入進口葡萄酒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一些酒商將低廉的散裝原酒裝瓶後高價賣出,從而贏得暴利。近年來,有關進口葡萄酒質量不合格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這使得不少消費者逐漸對流通於市的進口酒品產生不信任感,有關進口葡萄酒質量與價值相背離的言論開始勝囂塵上。而行業的負面報道與市場的質疑之聲,也在一定程度上牽累了那些致力於品質服務的進口酒商,產品銷量受到影響。
為了挽回行業受損名譽,日前,來自智利、法國、澳大利亞的三大葡萄酒商在深圳號召,所有進口葡萄酒商應該行動起來,重塑進口酒的「放心」形象。
市場消費缺乏品牌引導
眾所周知,由於飲酒文化的差異,目前國內的葡萄酒市場並不成熟,多數消費者在購買葡萄酒尤其是進口葡萄酒時,受酒商在終端所進行的促銷活動影響較大,而依靠自己對葡萄酒的認知而產生的購買行為較少,品牌忠誠度較低。再加上大部分進口酒商對單品品牌宣傳較少,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除了名庄酒,進口葡萄酒在中國市場都只處於一個「產品」消費的階段,而無品牌消費可言。
根據糖酒快訊在09年春交會上針對經銷商所開展的進口葡萄酒市場調查資料,對於「您所在城市做得最好的進口葡萄酒品牌有哪些?」這個問題,95%的受訪者都給出了「沒有」的答復。
進口葡萄酒前景廣闊百舸爭流,但為何沒有幾個品牌能成為市場消費的主流?對此,德龍寶真國際酒業的全國品牌總監李冰指出,缺乏品牌擴張勢能和識別性是導致進口葡萄酒市場品牌消費缺位的主要原因。當前進口葡萄酒市場普遍存在品牌知名度低、品牌識別性差的現象,消費者面對眾多進口葡萄酒的外文商標,如同看「天書」,無從作出選擇,更無法體會到品牌所蘊涵的價值。而就經銷商而言,如果所代理的品牌不能獨樹一幟,脫穎而出,樹立強大的擴張勢能和識別的身份與符號記憶點,那麼它必將成為一個平庸之輩被淹沒在品牌的汪洋之中。
「品牌缺失是阻礙進口葡萄酒發展的關鍵因素。」這是筆者在走訪過程中聽到酒商們提及最多的一句話,他們希望進口葡萄酒行業能夠涌現出更多的品牌企業,這樣可以避免市場因缺乏「行業標桿」而最終陷入無序競爭的困局之中。
㈤ 進口紅酒怎麼辨別真假啊最近看到好多新聞報道走私進口的紅酒被查處沒收,讓人都不敢喝了~
建議樓主了解一下海偉酒類交易市場,據說這是目前中國最正規、最合法專的且唯一在保稅區設屬立的酒類交易市場哦。海偉酒類交易市場為滿足國內進口酒類市場需求而誕生,全國保稅區域連鎖經營,匯集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亞、巴西、南非、智利等各國酒庄原裝原瓶酒品,最大程度保證酒品的性價比以及食品安全等,國際酒品通關後直接配送到全國海偉市場直銷中心。
乾杯網上有很多關於葡萄酒的小知識|所有的葡萄酒也是原裝原瓶從國外進口的|你可以多來了解了解
㈥ 為什麼中國要從國外進口葡萄酒
品評中外葡萄酒
市場上我們見到的產品分2 種,進口葡萄酒和國產葡萄酒。
其中國內葡萄酒 , 我個人覺得是比較混亂的。比起 傳統的老牌葡萄酒國家 以及新世界國家,我們國家現在在葡萄酒管理機制上還十分的不足, 導致了一些所謂的"年份酒「永遠賣不完的局面。
從酒的成分上面來說,有些物質 是進口葡萄酒里沒有的 , 譬如強抗氧化劑或者防腐劑 。
我見過一瓶酒,開瓶後 4 天仍然沒有任何變化 , 這是非常恐怖的信號 。 太穩定了,穩定的讓人害怕。 0-35 度 的儲存環境 是中國葡萄酒特有的(法國的葡萄酒 建議儲存在20度以下的環境中) 。 而且基本上每個瓶子後面都能標上保質期10年。 讓人很迷惑。 葡萄酒保質期這個概念可能比較模糊,而且消費者不會真的把那些酒保存那麼久,所以他隨便寫寫無所謂了 。
因為我們國家的葡萄種植起步晚,而且在葡萄種植地區的選擇上沒有其它國家那麼講究。 葡萄的種植除了我們平時注意的光照時間和降水量, 還有一個對葡萄酒質量起決定性因素的是地質環境。 沒有豐富的礦物質 , 或者說 在(文章來源: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地下 2,3 米以後沒有充足的 鈣 ,及一些其它的對葡萄樹有益的礦物質 來滋養葡萄樹, 哪怕國內葡萄樹的年齡逐漸起來了,但是質量還是難得提高。
國外的老葡萄樹 之所以釀出來的酒好 ,因為老的葡萄樹 樹根 扎的深,而且有豐富的礦物質的地區產出的酒 往往等級很高,質量很好 。 國內這方面的管理和檢測基本是空白。
市面上我們見到的國產酒 大多是以禮品的形式在做。 和同等售價的進口酒相比較,還有一段差距。
雖然如此也不代表進口葡萄酒在 國內就井然有序。 進口葡萄酒也有不少問題 。
1,產品之多,眼花繚亂的產品,消費者無從下手, 有的進價十分低的酒 也能賣到很高的價錢 。屬於暴力產品。
2。有些在國外屬於低端的產品 可能在進口過程中 質量已經出現了問題 ,但是卻在市場上大量出現,沒有任何機構來監測 。
3。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認識還處於初級簡短, 對辨別葡萄酒的好壞方面概念比較模糊。買到壞的葡萄酒也許 自己卻不知道。
㈦ 國產葡萄酒增速低於進口葡萄酒 張裕將如何應對
黃尾袋鼠
培養集團旗下的潛在大單品之外,張裕還計劃把生意聚焦在中高端產品線上。
目前國產葡萄酒整體位於中低端市場,高端葡萄酒市場更多被進口酒占據。「如果企業全部做低端市場很危險」,張裕集團董事長周洪江表示,「張裕以中高端為主。」
低端酒邊際利潤更低,而規模效應是能否盈利的基礎——這決定了低端市場的不穩定性,極其細微的定價差距都可能導致企業在價格戰中虧損。智利最大的葡萄酒集團干露曾在接受界面記者采訪時表示,百元以下的葡萄酒市場不能保證一定的利潤區間,作為進口商很可能因匯率波動和銷售規模利潤受損;而100元至200元的中端價位葡萄酒市場是最「有趣」的市場,一方面它不太會受到匯率波動影響,消費者價格敏感度也比較低,另一方面這個價位的品牌比較多。
張裕的海外並購策略說明了這家公司對中端及高端市場的看好。從2013年以來,張裕開始收購全球不同產區的酒庄。截止目前,法國富郎多干邑、西班牙愛歐公爵酒庄、法國蜜合花酒庄、智利魔獅酒庄和澳大利亞歌濃酒庄均被其收入囊中。
據介紹,這些酒庄酒均價比國產酒更高,能豐富集團旗下新老世界、不同產區的葡萄酒布局。在海外酒庄管理上,「最大的挑戰是文化、本地法律法規和全球化經營管理的挑戰」,周洪江說,「不要把中國人的一些觀點強加於人。」目前他們在每個產區酒庄成立了市場部管理,並嘗試通過技術共享來提升國內葡萄酒釀造的技術。
由於法國、西班牙、美國、澳大利亞等主產國排名前列的葡萄酒商,目前在全球布局能力仍然有限。張裕的一系列戰略舉措初見成效。2017年上半年,張裕銷售額佔全部15家葡萄酒相關上市公司的52%,實現凈利潤4億元。
根據世界知名酒展組織「法國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2017年公布的年度報告顯示,中國是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費國,葡萄酒在中國的銷售額未來三年將增長39.8%,中國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葡萄酒市場。而業界普遍認為,未來十年裡中國必將成為全球葡萄酒的第一大消費國。
按OIV(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統計,法國年人均消費葡萄酒量為47升,中國年人均消費葡萄酒量僅為1.24升;當中國年人均消費量達到3升的時候,就能趕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葡萄酒消費國。
孫健說,「按照一些國際權威機構排名,目前世界前三大葡萄酒企業都在美國。20多年前,世界葡萄酒的大公司都集中在歐洲,因為當時葡萄酒最大的消費體在歐洲。但最近20年來,美國取代歐洲成為世界最大的葡萄酒消費國,得益於本土化的優勢,美國相應地誕生了全球最大的葡萄酒企業。未來20年,全球葡萄酒最大的消費國必定在中國,最大的葡萄酒商也必定會誕生在這里。」
㈧ 商務部對澳進口葡萄酒反傾銷調查,有調查出什麼問題嗎
目前對於澳大利亞進口我國葡萄酒的反傾銷調查,還沒有調查出什麼問題,此項工作仍在進行中,為期一年時間,如果有特殊情況,將適當延期。
葡萄酒被稱為“洋酒”,因為它來自於國外,現在我們對葡萄酒已經沒有那麼多新鮮感了,經濟條件不差的家庭都能品嘗到葡萄酒,經濟好一點的家庭可能還會購買一些上年代的葡萄酒,以前人們品嘗葡萄酒喝的是稀奇,現在更多的是品嘗葡萄酒的味道以及養身,適當地飲葡萄酒對身體是有益的,還可以抗衰老。
此次調查對澳大利亞進口我國的葡萄酒有一定的影響,比如說稅收增長、時期延長等等,不過短期內影響還是比較小的,當然對我國葡萄酒的發展是有好處的,這樣我國葡萄酒的銷量必然是提高的。
澳大利亞方面也願意積極配合此次調查,他們也相信這並不代表澳大利亞葡萄酒在我國市場就此消失,這只是他們面臨的困難之一,他們對未來我國葡萄酒市場充滿了希望,我們也相信,未來我國葡萄酒將打出一片天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㈨ 有誰知道中央新聞所披露的山東的假紅酒事件
看外觀
葡萄酒的外觀大多數應該是澄清透明,有光澤,其顏色與酒的名稱相符。在白色背景下從酒杯正上方看紅酒,渾濁的不好。看酒從杯壁均勻流下時的速度,流得越慢,酒質越好。把酒杯側斜45度角來觀察紅酒與杯壁結合部的一層水狀體,它越寬則表明酒精度越高。在水狀體與酒體結合部能出現不同的顏色,顯示出酒的酒齡。藍色和淡紫色為3到5年酒齡。紅磚色為5到6年。琥珀色為8到10年。橘紅色說明已經過期了。
品酒的步驟: 1.Sight(視覺):搖晃酒杯,觀察其緩緩流下的酒腳(legs或tears);再將杯子傾斜45度,觀察酒的顏色及液面邊緣(以在自然光線的狀態下最理想),這個步驟可判斷出酒的成熟度。一般而言,白酒在它年輕時是無色的,但隨著陳年時間的增長,顏色會逐漸由淺黃並略帶綠色反光;到成熟的麥桿色、金黃色,最後變成金銅色。若變成金銅色時,則表示已經太老不適合飲用了。 紅酒則相反,它的顏色會隨著時間而逐漸變淡,年輕時是深紅帶紫,然後會漸漸轉為正紅或櫻桃紅,再轉為紅色偏橙紅或磚紅色,最後呈紅褐色 2.Smell(嗅覺):將酒搖晃過後,再將鼻子深深置入杯中深吸至少2秒,重復此動作可分辨多種氣味,盡可能從三方面來分析酒的香味: 強度(Intensity):弱、適中、明顯、強、特強 質地(Quality):簡單,復雜或愉悅,反感 特徵(Character):果味、騷味、植物味、礦物味、香料味 紅酒
在葡萄酒的生命周期里,不同時期所呈現出來的香味也不同,初期的香味是酒本身具有的味道;第二期來自釀制過程中產生的香味,如:木味、煙熏味等;第三期則是成熟後產生的香味。整體而言,其香味和葡萄品種、釀製法、酒齡甚至土壤都有關系。 3.Taste(味覺):小酌一口,並以半漱口的方式,讓酒在嘴中充分與空氣混合且接觸到口中的所有部位;此時可歸納、分析出單寧、甜度、酸度、圓潤度、成熟度。也可以將酒吞下,以感覺酒的終感及余韻
㈩ 怎麼向外銷售紅酒 目前我公司面臨葡萄酒向外界市場很難銷售的尷尬局面 我公司紅酒國外原裝進口 絕無假貨
您問了個大問題。如同,如何管理好一家企業一樣。如果,回答的太簡練,難免有故弄玄虛,沽名釣譽的嫌疑。如果,分門別類的回答的太仔細,怕是應該秉燭夜談三天三夜,還得讓秘書做好筆記才是。
我07年開始從事進口葡萄酒行業,時間不算長,但是,本身這個行業的歷史就很短。其次,我經歷了進口商、國外酒庄服務商、國內著名紅酒批發企業總監、成都本地著名集團零售連鎖酒類超市高管幾個階段。目的是從根源到零售終端,全部仔細摸索一邊。目前注冊自己的公司,開始創業,還是紅酒行業。我想,我有資格回答你這個比較「大"的問題。
一、從層面上分,最源頭,就是酒庄(酒廠),國內大有影視明星,玩紅酒票友,玩到去法國收購個吧酒庄來經營,也不是新聞了;其次,就是酒庄服務商,功能是幫主酒庄和進口商溝通,代表酒庄去參加各大酒展,尋求市場合作夥伴;再次,就是國內進口商了,功能是選擇適合目標市場的產品,合法(或者龍有龍的道,鼠有鼠的洞)把紅酒進口回國內,再選擇適合的批發渠道銷售出去,有的進口商,也兼做零售,這不稀奇;最次,就是批發商和渠道商了,這個層面,一般擁有自己擅長的銷售渠道,從進口商那裡拿貨,完成銷售的最後環節。
你的問題,沒有說明,你是哪個層面的,所以,我只能泛泛而談,把每個層面給你說一次。
酒庄。浙商,尤其溫州商人,商業嗅覺非常靈敏。波爾多、義大利威尼托、西班牙拉曼洽、甚至著名的里奧哈,都已經有了中國資本收購的酒庄。但是,我們同胞的毛病,怕是外國友人,也略職一二。那就是」急功近利「。這些」中國資本控制的酒庄「往往用國內昌黎地區生產劣質干紅的方法,收購爛葡萄、加糖、加香,印一個好看的酒標,選個好看的瓶子,大肆生產劣質產品。不過,價格上很有優勢。09,10年,我走訪伊比利亞半島的時候,最便宜的VC和VDM級別的餐酒,整櫃價格,可以做到0.45歐元/瓶,換成人民幣的話,也就4元多的EXW價格。所以,如果你是源頭的酒廠的話,做劣質酒,貼洋標簽,然後販賣給國內大宗超市,走低價路線,是目前比較流行的趨勢。
我看你的問題,你應該不可能是服務商,服務商,是非常懂中國市場的。
如果你是進口商,目前,國內的紅酒市場,是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但是,可怕的是,進口商這個環節數量,每年是以50%增長。煤老闆、房地產老闆以及其他票友老闆,紛紛覺得紅酒熱,於是出資個幾十萬人民幣,進個吧集裝箱,也不是難事。
這就導致,進口商的日子很難過。兩頭受氣。一邊,法國酒庄聯合減產,價格不降反升。另一邊,渠道為王,經銷商貨比三家,處處為難你,結款還不及時。所以,進口商的日子,很不好過。很多進口商,紛紛做起了了」批發兼零售「也還做團購,什麼都玩。也是無奈之舉。
如果你是經銷商。大致分為」連鎖賣場「」酒類文化企業「」有關系有渠道的團購型企業「和」根本沒有定位,什麼亂七八糟銷售渠道都做的企業「,呵呵,其實,最後一種最多。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反正有生意就做,有買賣就賺。這樣的企業,生存起來很困難。專業跟不上,老闆也不懂酒,沒有培訓,沒有現成渠道,老闆又給很大壓力,讓你天天出去跑。
二、從銷售模式上分。
目前比較流行的,是酒類連鎖超市。
金六福背景的華致酒行,瀘州老窖背景的飄香酒行,西南地區的1919,華南地區的9+9,以及其他地域性的連鎖。這種連鎖,上,欺壓進口商,因為人家門面多、銷量大嘛,下,欺負傳統的煙酒店,和超市,因為人家品種多,服務專業,還可以送貨嘛,價格也很便宜。
以成都地區為例,最便宜的法國餐酒,零售價格才29元。請注意哦,是零售價格,也是原瓶原裝的哦。這種酒,在法國,也就0。8歐元左右,所以零售毛利,還是夠了的。
連鎖以多品種,低價格的方式銷售。那麼,傳統的什麼做夜場的、跑政府渠道的、跑單位關系戶的、還有做文化品鑒酒會的,通通在價格面前,死的很慘。消費者不傻的。所以,國內現在的大酒廠,大品牌公司,紛紛轉向投資酒類連鎖超市。
綜合類酒文化公司,以ASC,富隆,俊德,由西往東,廣州大德,等等為例。
這些公司,有自己的連鎖店,進駐酒店,進駐超市,有自己的雜志媒體等酒文化宣傳平台。而且,它們還簽斷了很多國外名酒庄資源。這些公司,比較綜合,零售也做,團購也跑,還向其他經銷商供貨。它們的核心競爭力,很綜合。
另外一種,是供應鏈公司,以」優傳「」深圳怡亞通「為例,這些公司,資金很牛B,人家還是上市公司。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海量選酒。那麼,價格自然做到冰點。
回到你的問題。我不知道你什麼類型,不知道你處於哪個環節,也不知道你公司有什麼核心競爭力。
如果這些都沒有的話,是小型公司,思路也不清晰的話。
那我的意見是。
轉戰三級市場吧。從去年開始,國內兩大品牌的戰略,已經明顯的轉戰縣級市場和農村市場了。一線城市,早就是進口酒的天下了。
如果是小公司,在一線城市生存,源頭,沒有有力的酒庄支持,沒有名庄獨家代理權,沒有通暢的進口渠道,沒有海量的資金,終端,沒有龐大數量的連鎖鋪面,自己銷售。
其實,一句話,小型進口商公司,確實是在」夾縫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