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紅酒百科 > 法國紅酒的故事

法國紅酒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03 07:11:01

⑴ 急求法國紅酒史及紅酒文化

一串葡萄是美麗,靜止與純潔的,但它只是水果而已;一但壓榨後,它就變成了一種動物,因為它變成酒以後,就有了動物的生命。」

--威廉·楊格

迷人的色彩,神秘的情思,柔和醇香的紅酒飽含了鮮活的生命原汁,蘊藏了深厚的歷史內涵。

曾幾何時紅酒在國內造成一股新的飲酒文化,在市場上到處可見紅酒的蹤跡,而一般人對紅酒的了解、認知並不多,而往往飲用紅酒是採取『乎干啦』的方式,而這種方式讓有心學習品嘗人士亂了選擇。
在飲用紅酒之前不妨先了解有氣質的紅酒文化與紅酒歷史,潛移默化之間就了解紅酒的高貴之處。

其實世界各地都有種植葡萄,所以世界各國也都有葡萄酒的生產。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0-20度的溫和氣候地區最適合栽種葡萄,而雨量豐、濕氣重的地方則有礙葡萄樹的生長,因此土壤排水良好也是栽種的條件之一。在眾多的紅酒中獨鍾『法國紅酒』的原因是,法國不但是全世界釀造最多種葡萄酒的國家,也生產了無數聞名於世的高級葡萄酒。

『勃根地第地區』:本區約有一千八百處酒園,本區由南至北依序可再劃分六個產區:

莎布里(Chablis)、夜坡(Cote de Nuits)、邦內坡(Cote de Beaune)、莎隆內坡(Cote de Chalonnaise)、馬孔內(Maconnais)、薄酒萊(Beaujolais)-----勃根地六區中最精華的一區乃夜坡與邦邦內坡所構成的『黃金坡』(Cote d』Or),前者以紅酒著稱,後者則以白酒為尊。該地區的沃恩·羅曼尼(Vosne-Romanee)酒村中的『羅曼尼·康帝』酒園(Domaine de La Romanee Conti,DRC)所釀產的『羅曼尼·康帝』(La Romanee Conti)位居紅酒首席。

『波爾多地區』:僅僅以法國波爾多地區一地而言,酒園(堡)已超過九千多座的。該地區的五大產酒區有:梅鐸(Medoc)、柏美洛(Pomerol)、聖特美隆(St.Emilion)、格拉芙(Graves)、蘇岱(Sauternes)。

梅鐸(Medoc)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區,僅生產紅酒。梅鐸(Medoc)又可細分為四個小酒區,由北至南依序為聖特夫塔夫(St-Estephe)、波儀亞克(Pauillac)、聖朱利安(St. Julien)與瑪哥(Margaux)。其中波儀亞克區(Pauillac)內的三大名酒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木桐·羅吉德堡)、Chateau Lafite - Rothschild(拉費堡)、Chateau Latour (拉圖堡),猶如三顆鑽石使得波儀亞克(Pauillac)簡直變成波爾多地區的代表了。

柏美洛(Pomerol)該區產地約只佔波爾多的百分之三左右,真是『物以稀為貴』。如果說『紅酒巨鑽』是羅曼尼·康帝,至於搶占第二寶座榮耀的應當屬於法國波爾多的柏美洛(Pomerol)地區的代表作『彼德綠堡』(Chateau Petrus)。

聖特美隆(St.Emilion)這也是一個名園輩出的產區,在上個世紀中葉以前,本地區的酒品質普遍不佳,甚至有『車夫之酒』的譏諷!名列A等的只有兩家:歐頌堡(Chateau Ausone)與白馬堡(Chateau Cheval-Blanc)。

格拉芙(Graves):該地區的Chateau Haut Brion (歐·布利昂堡)與Chateau Latour (拉圖堡)、Chateau Lafite-Rothschild(拉費堡)、Chateau Margaux(瑪哥堡)、,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木桐·羅吉德堡)、Chateau Haut Brion (歐·布利昂堡)共享波爾多官方評鑒的一等頂級酒,也是波爾多地區的五大酒庄。

『隆河坡地區(Cotes Rhone)或稱隆河地區』:與勃根地第、波爾多號稱法國三大產酒區。整個隆河地區最珍貴的紅酒,當推羅帝坡區的杜克酒(La Turque)。

『醒酒』

由於紅酒被喻為有生命力的液體,是由於紅酒當中含有丹寧酸(Tannic Acid)的成分,丹寧酸跟空氣接觸之後所產生的變化是非常豐富的。而要分辨一瓶酒的變化最好的方式是開瓶後第一次倒2杯,而先飲用一杯,另一杯則放置至最後才飲用,就能很清楚的感覺出來。每一瓶酒的變化時間並不一樣,也許在10分鍾、也許半個小時、也許在兩個小時後。如何去發覺酒的生命力就靠自己的感覺跟經驗了。

『過酒(Decenting)』

過酒的方式,是將葡萄酒倒入醒酒瓶(Decenter)的動作稱為過酒,但過酒的目的到底何在?

其實有二,一是藉此將陳置多年的沉澱物去除。雖然喝下這些沉澱物並無任何大礙,但有損葡萄酒的風味,所以必須去除。

另一則是使年份較少的葡萄酒將其原始的風味,從沉睡中蘇醒過來。因為葡萄酒會因過酒的動作而有機會與空氣接觸,此時沉睡中的葡萄酒將立刻芳香四溢,味道也變的圓潤了。

『酒標』

如何選擇一瓶好喝的紅酒,第一要件是口感要順,什麼樣的味道才較順口,看個人喜好,品嘗紅酒是一門高深學問,學會品酒需要長時間的研究及一層層的磨煉,不過學會認酒則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

如何認酒呢?先學看酒瓶上的標簽吧。葡萄酒的卷標又稱為『etiquette』(法文,意為許可證),如同人們的履歷表一樣。正如在懂得葡萄酒的人們之間,流傳著『只要看了卷標,就知道它的味道了』一般,卷標上確實透露著關於葡萄酒味道(特色)的訊息。『卷標上的圖案有很多種,到底事在寫些什麼?真想知道…..』一般卷標上通常會標示:葡萄收成的年份、葡萄酒的酒名(以產地或酒園名(Chateau)命名) 、生產國或生產地、庄園地名的名稱、生產者(造酒者)名、容量、酒精濃度…等。卷標依設計者的設計,有各種不同的樣式,所以數據所書寫的位置也不同。

收成年→該年的天候會影響葡萄收成的品質,產區→一瓶葡萄酒的好壞節定於產地的地質狀況,A.O.C→指定優良產區A.O.C.法定名稱,城堡內裝酒→Mis En Boteille Au Chateau,釀酒師簽名→對酒品質有更一層的保證

『法國葡萄酒依據葡萄酒法及其品質而分成以下幾種』

A.O.C. Wine是指定優良產區酒為名之葡萄酒的通稱,這種酒對於原產地(地區、村、葡萄園等)有很詳細的限定,日本進口的葡萄酒大多為此種酒。其標示方式如APPELLATION ROMANEE CONTI CONTROLEE,於APPELLATION與CONTROLEE之間的ROMANEE CONTI則是酒園名稱。

Vin De Pays(地區餐酒)是僅限定葡萄產地的葡萄酒,其限制較A.O.C.所規定的少,價格也比較合理,找找看,也許能夠找到品質相當不錯的酒喔!

Vin De Table(日常餐酒)則是不受規定約束的酒,任何產區的葡萄都可以拿來混合釀造。藉由混合釀造來就低成本是這種酒的特徵,美味與否全憑生產者的巧手,無等級之分。

『紅酒的釀造法』

A. 除梗:所謂除梗,是指為了避免葡萄酒中有多餘的苦澀味道,而將梗從果實上除去。
B. 破碎:將果皮搓破輕輕壓碎,稱之為破碎。
C. 發酵:在破碎的葡萄(連同果皮及種子)中加入酵母菌。因紅酒的顏色來自果皮,而澀味則是種子所釋放出來的味道。
D. 榨汁:以榨汁機榨出發酵後的葡萄酒。
E. 發酵:將榨出的葡萄酒與果皮、種子分開,接著僅使葡萄酒在發酵。本階段是決定葡萄酒味道的關鍵,完全發酵熟成者即為不甜口口味的葡萄酒。
F. 除渣:發酵完之後,溶解殘存的物質會自動沉澱,可順利地被除去,此一過程稱之為除渣。
G. 熟成:接著裝入酒桶使之能夠充分熟成,熟成期間約為兩年(但亦有熟成未滿兩年者)。
H. 裝瓶:熟成後即可裝瓶。

『如何保存酒』

保存葡萄酒最忌諱的是溫度的強烈變化,如果你在店家購買的時候是處於常溫之下,則在家裡只要保存於常溫之下即可。你若想飲用冰鎮過的葡萄酒於飲用前冰凍即可。如果你將葡萄酒儲存於冰箱中,只適合存放於溫度變化較小的蔬菜室內。最理想與長期的儲存環境是溫度約在攝氏12~14度間保持恆溫,濕度在65%~80%間,保持黑暗,一般酒都放置於地下室。保持干凈,以免其它異味滲入酒內。

『品酒步驟』

1. 觀其色澤--將酒道在高腳杯中,握著杯腳,看其色澤。
2. 聞其香味--輕搖酒杯讓香氣釋放出來,聞其散發的香味。
3. 品嘗--啜飲一小口,讓酒在舌尖溶動,感覺其味道及酸甜度。

波爾多的紅酒

在眾多的紅酒中獨鍾法國紅酒原因是∶法國不但是全世界釀造最多種葡萄酒的國家,也是生產了無數聞名於世的高級葡萄酒的國家,其口味種類極富變化,故其被美譽為『葡萄王國』,法國生產的紅酒有六大生產地包括∶波爾多(Bordeaux)、布跟地(Burgundy)、香檳(Champagne)以及阿爾薩斯(Alsace)、羅瓦河河谷(Loire Valley) 、隆河谷地(Cotes Phone)等其中又以氣候溫和土壤富含鐵質的波爾多產地最具代表。

法國波爾多市外圍又細分幾個產區全都分布於紀隆德河(Estuaire de la Gironde)流域,不但產量大且生產許多品質優良的紅酒,被喻為『世界的葡萄酒寶庫』,其中有最出名的五大產區不可不知,這些產區約有九千多家酒庄,其中又以最有名的五大酒庄聞名於世。

法國五大葡萄酒產區
產區介紹(根據 1855 年上好波爾多葡萄酒分等系統)
梅鐸 (Médoc) 32,110英畝 (只生產紅酒)
龐馬魯 (Pomerol) 1,803英畝 (只生產紅酒)
聖達美莉安 (St-émilion) 12,676英畝 (只生產紅酒)
格拉夫 (Graves) 5,992英畝 (生產紅酒和不甜白酒)
蘇玳 (Sauternes) 3,499英畝 (只生產甜白酒)

法國五大名酒庄
Chateau Margaux (位於梅鐸區)
Chateau Latour (位於梅鐸區)
Chateau Mouton-Rothschild (位於梅鐸產區)
Chateau Lafite-Rothschild (位於梅鐸產區)
Chateau Haut-Brion (位於格拉夫產區)

梅鐸(Médoc)
梅鐸克是波爾多紅酒代表產地,生產全世界最高級葡萄酒,上梅鐸(Haut-Médoc)位梅鐸南部紅酒產區;包含幾個非常著名的鄉社(commune)產區如聖達士蒂(St-Estéphe),寶雅克村(Pauillac),瑪歌(Margaux)等,不少世界聞名的酒庄就位於這些鄉社內,特別是寶雅克村及瑪歌村,酒價曾高達數千美元,此區內大約有七十個村莊,另較有名的村莊有聖朱利安村(St-Julien)及聖達士蒂村(Saint-Estéphe),此區內的特級酒庄有六十一個,其中有四個被排名於五大酒庄內。

【注一】波爾多區最具代表的五大產區以及上梅鐸的六個重要的次產區,由北至南為:
聖達士蒂 (St-Estéphe) 2,875英畝
寶雅克 (Pauillac) 2,667英畝
聖朱利安 (St-Julien) 2,084英畝
利斯塔克 (Listrac) 1,531英畝
慕里斯 (Moulis) 1,185英畝
瑪歌 (Margaux) 3,067英畝

龐馬赫魯 (Pomerol)
本區是波爾多生產紅酒上好產區中面積最小的,它的產酒量只有St-Emilion產量的15%,導致酒不但罕見且昂貴,雖沒正式分等系統,此區特級酒庄大約有十三家,但一直未有完整法定分級制度將它列出,其中Pétrus酒庄一直被視為第一特級酒庄。

聖達美莉安(St-Emilion)
本區產酒量約等於整個梅鐸產區的三分之二,也是法國最美的村莊之一,正式分等系統要比梅鐸晚一世紀,到1954年才正是分級並於1986年修訂,其中的Ausone級Cheval-Blanc酒裝在Premiers Grand Crus分集中享有特殊地位,以下共有十二個可比美梅鐸列級酒庄的頂級一級酒庄和大約七十個頂級酒庄。

格拉夫(Graves)
自1987年起位於北部較好的產區被劃分為另一法定產區,稱為Pessac Leognan。最著名酒庄為Chateau Haut-Brion(在1855年分等系統中已見過),1959年分等中其它產良質格拉夫紅酒約有十二家酒庄。

⑵ 紅酒拉菲故事

拉菲葡萄酒是拉菲庄園出產的享譽世界的法國波爾多葡萄酒之一。拉菲庄是由一名姓拉菲(Lafite)的貴族創園於1354年,在十四世紀已相當有名氣。到了1675年她由當時世界的酒業一號人物希剛公爵(J. D. Segur)購得。今天中國品牌網小編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的就是拉菲葡萄酒的品牌故事。
希剛當時在酒界叱吒風雲,他同時擁有頂級的歷史名庄拉圖(Chateau Latour)、木桐(Chateau Mouton)和凱龍世家(Chateau Calon-Segur)。法王路易十四曾說希剛家族可能是法國最富有的家族。在十七世紀,法國基本上是勃艮第(Burgundy)酒的天下。而當時上流社會的著名「交際花」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婦龐巴迪因在羅曼尼酒庄的爭奪中,輸給了路易十五的堂兄弟,波旁王朝的親王,康帝親王(Prince de Conti),因而把興趣轉投向拉菲,令拉菲往往成為凡爾賽宮貴族們的杯中佳物。
1755年希剛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去世後,拉菲產權進入了一段較為混亂的歷史時期。但拉菲酒的品質依舊不為人失望。直至1868年詹姆士·羅斯柴爾德爵士(Baron James Rothschild)在公開拍賣會上以天價四百四十萬法郎中標購得。該家族擁有拉菲庄一直至今,而且一直能把拉菲庄的質量和世界頂級葡萄酒的聲譽維持至今。
波爾多在1855年對該區的名庄進行了評級。當時他們在多如繁星的庄園中選出了61個最優秀的名庄叫作Grand Cru Classe(中文可稱作列級名庄)。在61個中又分為5個級別。其中第一級有四個,它們分別是拉菲庄園(Chateau Lafite)、拉圖庄園(Chateau Latour)、瑪歌庄園(Chateau Margaux)和紅顏容庄園(Chateau Haut - Brion)。而四個中拉菲排名第一。後將二級酒庄「武當王」提升為一級酒庄,所以現在又稱「五大名庄」。
美國的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不單是總統,他還是十八世紀最出名的酒評家。相當於今天的世界頭號評酒大師羅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1985年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一瓶1787年由托馬斯傑弗遜簽名的拉菲以十萬五千英鎊的高價由Forbes雜志老闆Malcolm Forbes投得。創下並保持了世界上最貴一瓶葡萄酒的紀錄。
拉菲庄園的土壤及所處地方微型氣候(Micro Climate)得天獨厚。拉菲庄園總面積90公頃,每公頃種植八千五百棵葡萄樹。其中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佔70%左右,梅樂(Merlot)佔20%左右,其餘為嘉本納弗郎(Cabernet Franc)。平均樹齡在四十年以上。每年的產量大約三萬箱酒(每箱12支750ml算)。此產量居所有世界頂級名庄之冠。以此產量及其能維持的價格相比,拉菲庄的成就真是無人能及。拉菲庄的葡萄種植採用非常傳統的方法,基本不使用化學葯物和肥料,以小心的人工呵護法,讓葡萄完全成熟才採摘。在採摘時熟練的工人會對葡萄進行樹上採摘篩選,不好不採。葡萄採摘後送進壓榨前會被更高級的技術工人進行二次篩選,確保被壓榨的每粒葡萄都達高質要求。在拉菲每2至3棵葡萄樹才能生產一瓶750ml的酒。為了保護這些矜貴的葡萄樹,如沒有總公司的特約,拉菲庄一般是不允許別人參觀的。除此之外,拉菲庄還是出名願花重本僱用最頂級釀酒大師的名庄。拉菲酒的個性溫柔婉細,較為內向,不像同產於菩依樂村的兩大名庄拉圖和武當王的剛強個性。拉菲的花香、果香突出,芳醇柔順,所以很多葡萄酒愛好者稱拉菲為葡萄酒王國中的「皇後」。
在拉菲酒庄,2-3棵葡萄樹才能產一瓶紅酒,整個酒庄年產量控制在2—3萬箱(每箱12支,每支750ml)。由於供不應求,拉菲紅酒的預訂都是在葡萄成熟的半年前進行,而且每個客人最多隻能預訂20箱。而年代久遠的拉菲紅酒,更是存世稀少,因此受到紅酒收藏家的狂熱追捧。
拉菲酒的苛刻標准使副牌拉菲珍寶也具有了與正牌相近的品質。由於它含有的梅洛比例比正牌要高,加之其產地卡許阿德台地的風土特徵,它又具有獨特的個性。酒的名字來自於與拉菲古堡所踞的小山丘接壤的卡許阿德台地,此處的幾個地塊於1845年被拉菲古堡購入。
19世紀時,卡許阿德的酒與拉菲分別銷售, 後來,卡許阿德這一名字被用於標識拉菲古堡的副牌酒。副牌酒最開始被稱為「卡許阿德磨坊」,從1980年代起更名為拉菲珍寶,30年來釀造拉菲酒的苛刻標准使副牌拉菲珍寶也具有了與正牌相近的品質。
2012年3月,很多葡萄酒愛好者高喊「拉菲來了」——由葡萄酒企業法國羅斯柴爾德男爵拉菲集團投資的拉菲酒庄項目在山東蓬萊正式開工建設。經過在中國15年的種植基地考察後,蓬萊成為繼阿根廷、智利之後,全球第三、亞洲唯一的拉菲生產基地。3月11日,法國羅斯柴爾德男爵拉菲集團投資的拉菲酒庄項目在山東蓬萊正式開工建設。據了解,拉菲集團未來將在蓬萊建成一座中西合璧的葡萄酒堡和25公頃葡萄種植園,每年將產出12萬瓶拉菲酒。
目前,拉菲年產量最多是24萬瓶。據浙江省工商局的調查,拉菲每年在中國市場大約能分到5萬瓶。年產24萬瓶的拉菲,分到中國市場約5萬瓶,可是中國一年卻能消耗200萬瓶,多出來的上百萬瓶「拉菲」究竟從哪裡來的?
在2012年2月,浙江省工商局查處了義烏市程盛副食品商行經銷裸裝葡萄酒一案。據了解,程盛商行老闆分別從河北昌黎、山東煙台購入了大量裸瓶葡萄酒,又在香港注冊了「法國拉菲葡萄酒(香港)有限公司、法國皇家卡斯特庄園有限公司」等兩家銷售公司,然後再將自行印刷的這兩家空殼公司的標簽貼在裸瓶上,使國產酒搖身變成了名牌酒。形形色色的山寨拉菲紅酒,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經濟中等發達的城市,從場所上看,「傍名牌」的「XX拉菲」主要集中在KTV和酒吧,而偽造商標的純粹假酒,反而集中在會所等高檔消費場所。

⑶ 求有關法國紅酒拿破崙征服者的故事及相關介紹。

拿破崙為法國帶來了榮耀,法國人民始終愛戴這位法蘭西戰士(有趣的回是,他在18歲以前始終認答為法國不是他的祖國),1840年12月他的遺體運抵巴黎後,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後,拿破崙也贏得了對手的尊敬。1855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儲(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到老殘軍人院,女王讓王子「在偉大的拿破崙墓前下跪」。
拿破崙建立法蘭西帝國,征服法國。
拿破崙征服者主體層櫻桃紅並帶有明亮的邊裙。濃郁香型,包括黑加侖,蜂蜜和煙草味。入口溫和,水果味足,單寧細膩。還有典型Fitou地區的特徵如胡椒味和熟透的水果味。
適合配合醬汁牛肉以及各種東方菜餚。

⑷ 法國紅酒概述

法國葡萄酒起源於公元1世紀,最初的葡萄種植在法國南部羅訥河谷,2世紀時到達波爾多地區。歷史悠久的傳統葡萄種植技術和釀造工藝,與最現代、最嚴格的葡萄酒釀造方法相結合,使法國葡萄酒更具貴族氣質。法國葡萄酒是採用完全自然環境下栽培的葡萄榨汁精心釀制而成的。不同的氣候、種植土壤、釀造工藝、儲存環境及時間,會使葡萄酒的風味各具特色。

決定葡萄酒好壞的6大因素:葡萄品種、氣候、土壤、濕度、葡萄園管理和釀酒技術,法國葡萄酒之所以最好,是因為法國在上述6大因素上的具備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法國葡萄酒產量一直排在世界前茅,就其人口和地域面積來講,當是量產大國。

法國是世界上葡萄酒品種最多的國家,主要有白葡萄酒、玫瑰紅葡萄酒和紅葡萄酒,其中最重要的是紅葡萄酒。

它擁有得天獨厚的溫帶氣候,有利於葡萄生長,但在不同地區,氣候和土壤也不盡相同,因此法國能種植幾百種葡萄(最有名的品種有釀制白葡萄酒的霞多麗和蘇維濃,釀制紅葡萄酒的赤霞珠、希哈、佳美和海洛)。不同產區的葡萄酒有不同的品質和口味。

法國擁有一套嚴格和完善的葡萄酒分級與品質管理體系。葡萄酒被劃分為四個等級:法定產區餐酒(AOC)、優良地區餐酒(VDQS)、地區餐酒(VINS DE PAYS)和日常餐酒(VINS DE TABLE)。各個省都有釀造葡萄酒的傳統。法國 "產地命名監督機構" 對於酒的來源和質量類型為消費者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紅葡萄酒如同法國葡萄酒中最為光彩的紅寶石,備受世人喜愛。法國對葡萄酒的釀造及其標簽有著嚴格的管理規定。日常餐酒和地區餐酒的生產,即要執行歐洲的標准,還應遵守更為嚴格的法國法律規定。地區餐酒和日常餐酒都是日常飲用的葡萄酒。

法國葡萄酒的十大產區:
波爾多 Bordeaux
勃艮第 Bourgogne
博若萊 Beaujolais
羅訥河谷地 Valée Rhône
盧瓦爾河谷地 Val de Loire
香檳 Champagne
阿爾薩斯 Alsace
普羅旺斯/科西嘉島 Provence/Corse
朗格多克/魯西榮 Languedoc/Roussillon
汝拉/薩瓦 Jura/Savoie

其中最知名的法國葡萄酒產區主要是:
波爾多 Bordeaux,勃艮第 Burgundy和香檳區 Champagne。
波爾多以產濃郁型的紅酒而著稱,
而布根地則以產清淡型紅酒和清爽典雅型白酒著稱,
香檳區釀制世界聞名、優雅浪漫的汽酒。

⑸ 拿破崙和葡萄酒有什麼故事

拿破崙和很多葡萄酒都有故事,不知道你問的哪一個
首先,這傢伙特好白蘭地,也喜歡咖啡。因此在遠征俄國的路上發明了著名的皇室咖啡。
第二,拿破崙的御醫為他身體考慮建議晚年建議他喝點產自香貝天的酒,結果他一喝就愛上了,所以在法國,香貝天的酒可是被稱為御酒的。據說拿破崙遠征俄國的時候帶了大批的香貝天隨行,結果隨著法軍的潰敗,俄國在歐洲邊境上四處可見一種沒有任何標簽的酒。據俄國商人稱這些都是繳獲來的御酒...當然,沒有一瓶是真的。
第三,拿破崙年輕的時候曾經在勃艮第的武喬住過,那裡是勃艮第特級園最多的地方(Clos Vougeot本身就是一個特級園,不過通常認為,他最優秀的葡萄園是大德園)。1777年,他被父親大米拉波伯爵以激進之名關進伊夫堡。三年牢獄之苦後,他竟不回巴黎而直接來到杜福爾酒庄。在他後來寫的回憶錄中,他說在杜福爾酒庄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為快樂的時光。「白天在索恩河邊陪著葡萄曬太陽,晚上在酒窖里聞香得鑽心得酵母味……
之後的故事上邊的朋友已經提到過了~
總之。可以看出:1.和所有巴黎貴族一樣,拿破崙是個勃艮第控
2.和所有巴黎貴族一樣,拿破崙喜歡亂搞風流韻事
3.和所有巴黎貴族不一樣,拿破崙個頭很矮..

⑹ 有關法國名酒的故事

1820年,蘇格蘭人John Walker開始了第一杯調配威士忌的嘗試。他將調制混合茶葉的經內驗運用到威士忌的調配中,容並發現這種經過調配的威士忌有著更深邃而精緻的口味。John Walker過世後,年僅20歲的亞歷山大子承父業,並調制出一種全新的調配威士忌,命名為「老高地威士忌」,即尊尼獲加【黑牌】的前身。1867年,亞歷山大注冊了商標所有權,並設計出讓人眼睛一亮的傾斜式商標和方形酒瓶,在市場上創造出無可匹敵的威士忌。Walker家族就這樣一代接一代,孜孜以求地專研威士忌的調配工藝,調制出舉世無雙的威士忌,奠定了其品牌在全球的至尊地位。

⑺ 法國葡萄酒的發展歷史

最早的歷史:
公元前7000-5000年的亞美尼亞地區(西接土耳其,南接伊朗交界)專-波斯灣,公元前4000-3000年-希臘、羅屬馬-歐洲大陸
中世紀之後:
羅馬帝國於公元5世紀滅亡,分裂出西羅馬帝國(法國、義大利北部和部分德國地區)

⑻ 法國紅酒的起源

1855年,世界萬國博覽會在巴黎舉行,法國正值拿破崙三世當政。三世國王想借巴黎世界博覽會的機會向全世界推廣波爾多的葡萄酒,而且想讓全國的葡萄酒都來參展。於是,他請波爾多葡萄酒商會籌備一個展覽會來介紹波爾多葡萄酒,並對波爾多酒庄進行分級 。這無異於去捅一個馬蜂窩,因為那些酒庄個個都很自以為是,然而勝出者只能有一個。於是波爾多商會把責任推託給一個葡萄酒批發商的官方組織Syndicat of Courtiers,讓他們將所有酒庄分為5級,每個吉倫特區的紅酒生產者都包括在其中一個級別里。兩周後,Syndicat of Courtiers拿出了他們的分級,包括58個酒庄,1個超一級,4個一級,12個二級,14個三級,11個四級和17個五級。超一級酒庄為:呂薩呂斯酒堡(d'Yquem),一級酒庄為:拉菲(Lafite-Rothschild)、拉圖(Latour)、瑪歌(Margaux)和紅顏容(Haut-Brion)。
幾乎所有的等級園均來自梅多克,唯一例外就是Haut-Brion(紅顏容,又譯奧比安),來自格拉夫產區。其他的產區也沒有包括在內,而且所有評出的酒庄全部集中在波爾多左岸地區,右岸的Cheval Blanc(白馬)這樣在18世紀就已經十分出名的酒庄也沒有包括在內,這不得不說明是這次分級制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時過境遷,許多法國波爾多紅酒庄園的風貌已大有改觀,庄園主歷經了數次變更,釀造方法也與先前有了不同,但這個分級法的原則至今仍被人們遵循,並推廣到法國乃至世界。古老的葡萄酒行會對波爾多來說,同樣值得一提。這是一個由社會名流和葡萄酒專業人士組成的非盈利性協會,他們身著古色古香的紅頂紅袍,系著白色披肩,舉行庄嚴盛大的儀式,隆重紀念與葡萄酒相關的節氣和活動。行會世代相傳,延續至今。
波爾多是法國最大的AOC葡萄酒產區。同樣是波爾多AOC等級的紅葡萄酒,在分級上還大有不同,通常是酒標上標稱的產區越小,葡萄酒的質量越高,所以酒庄(Chateau Reverdi)的酒最為名貴。在波爾多縱橫十萬公頃的葡萄園上,遍布大小酒庄8000多個,出產的葡萄酒各具風格,縱是一街之隔,風味亦截然不同,這也是波爾多紅酒令人著迷的原因之一。酒城波爾多有句名言:酒是釀造師的孩子。意思是說,有了優秀的釀造師,才能創造出高質量的酒。波爾多瑪格麗紅紅酒的高貴源於它漫長而細致的釀造方式:葡萄汁在發酵過程中,浸皮的時間控制著紅酒清澈動人的顏色及酒中丹寧的含量;發酵完成後,需要將沉於發酵槽底的酒渣抽取出來,這是一段緩慢而耐心的過程;接下來是選出品質最好的酒,同時將不同品種的葡萄酒以完美的比例結合。這樣不但可以提升酒的品質,還可以保留下不同品種葡萄的風味,而且能結合出更為獨特美妙的口味。經過幾個月或更長的時間,葡萄酒從橡木桶中裝瓶封蓋。此時的紅葡萄酒依然具有生命力,它們透過軟木塞緩緩地呼吸,繼續發生著奇妙的變化,漸漸達到成熟。因此,波爾多紅酒大多適宜長期保存,上佳的美酒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才能成熟。
「一串葡萄是美麗,靜止與純潔的,但它只是水果而已;一但壓榨後,它就變成了一種動物,因為它變成酒以後,就有了動物的生命。」--威廉·楊格
法國紅酒世界聞名,法國不但是全世界釀造最多種葡萄酒的國家,也出產無數聞名於世的高級葡萄酒,其口味種類極富變化,法國生產的紅酒有六大生產地包括波爾多(Bordeaux)、勃艮第(Burgundy)、香檳(Champagne)以及阿爾薩斯(Alsace)、羅瓦河河谷(Loire Valley) 、隆河谷地(Cotes Rhone)等其中又以氣候溫和土壤富含鐵質的波爾多產地最具代表。

⑼ 關於紅酒的小故事或傳說,請給我說一個!

葡萄酒為什麼有干紅呢?
這個問題說起來,可就話長啦……
首先,從歐洲的飲食習慣來說。一個地域的飲食習慣,決定了這個地域的人在用餐的時候搭配什麼樣的飲料。歐洲人做菜的方法只有3個:煎、烤、煮,他們不會炒、不會燉、不會蒸,所以食物的吃法遠遠不及中國(沒有的意思啊)。比如歐洲最愛吃的海鮮,他們只能先煮出來,然後再配上作料吃(不會中國的醬爆啦,紅燒啦之類的做法),所以海鮮經常很清淡,有時還有很大的腥味。這時如果再配上一支甜酒,海鮮的鮮味不但會被掩蓋,甜甜膩膩的味道恐怕下次不是不想喝這個酒了,而是不想吃海鮮了吧!再比如牛排,幾分熟的牛排灑上胡椒粉,真是美味啊!但是如果這時配上甜紅酒,甜甜的口味改變了本身偏鹹的牛排,而且也不能襯托出牛排的勁道。所以他們費勁了千辛萬苦,就是想要把葡萄酒中的糖去掉!還有他們吃菜的順序都是一道一道的,這個吃完了撤下盤子去,才上那道菜,相應的,白葡萄酒喝完了,才開始喝紅酒。還有還有,他們愛喝咖啡啊,而且是黑咖啡,因為他們喜歡吃苦,所以一些葡萄酒又苦又澀,正好對了他們的胃口……
再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歐洲人每天都吃那麼多的乳酪和黃油了,如果喝的飲料里再有n多的糖,那他們的身體早就完了,所以都靠干葡萄酒在這兒撐著呢!葡萄酒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類物質、鈣磷等多種礦物質和各種維生素,有的是從葡萄那裡來的,有的則是發酵過程中產生的。而產生的芳香類物質(如多酚類、黃酮類)也給葡萄酒帶來了各種各樣的香氣和滋味,品評葡萄酒已經成為了葡萄酒愛好者飲用葡萄酒時最大的樂趣了。
我覺得根本不能怪中國人喝乾紅兌可樂,干白兌雪碧,因為我們就是喜歡口味甜啊,我們不喜歡吃苦啊!而且中國菜系那麼多,一個桌子上擺好幾道菜,只一種酒怎麼可能搭配的過來?不過兌可樂雪碧呢,不但把酒自身的特色都掩蓋了,最嚴重的是破壞了葡萄酒本身的香氣和酒體。所以愛喝甜口味的葡萄酒的人,完全可以選擇本身發酵出來就是甜酒的葡萄酒,甜酒里既有你想要的芳香、滋味和酒精,也能滿足甜甜的口感了!酒滿倉中就有你想要的各種類型的葡萄酒。

⑽ 法國紅酒簡介

產國:法國
法定產區:聖艾米隆中級酒庄
級別:AOC
配料:葡內萄原汁、微量二氧化碳容
原汁濃度:100%葡萄原汁
葡萄採摘年份:1996
儲存方法:避光、橫放
口感:該款酒產自波爾多右岸最著名的產區聖艾米隆產區(St-Emilion),強勁濃烈,堅實雄厚,卻有較圓潤肥美的口感,常帶有動物性酒香混合紅果及菌菇的豐富香氣,而且香氣迷人多變,陳年能力頂尖

閱讀全文

與法國紅酒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