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烹飪 選用什麼白葡萄酒好
西餐中有許多菜餚可用葡萄酒來進行調香和增香。西餐烹調中所使用的葡萄酒以優質葡萄酒為最多,但在法國有時也用「舍利酒」,這是一種發酵後再添加各種不同的微生物製成的具有特殊香味的葡萄酒。在法國本土的宴席上,用白葡萄酒烹制的魚類或蝦類菜餚屬高級菜餚之列,常常是用來招待貴賓的。在日本,人們往往在倒入鹵汁的冷麵里再添一小匙白葡萄酒,以使味道更加鮮美。
食品科學家經過分析化驗得知,葡萄酒中含有各種成分200多種,其中乙醇為12%~15%,另外還含有多種糖分、有機酸、無機物質、含氮物質、單寧以及酯類等各種呈味和呈香成分。葡萄酒中的乙醇是烹飪中產生香氣和去除腥膻味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烹制動物性原料菜餚時。例如在烹制許多牛肉類、羊肉類菜餚的過程中,添加適量的葡萄酒則具有很強的去腥除膻、增香調味的作用。因為在肉類、魚類、禽類等原料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具有腥味的成分,如三甲胺、硫化氫、甲硫醇、四氫吡咯、四氫吡啶等。這些具有腥味的成分可以溶解在乙醇中,受熱後隨酒中的揮發成分一同揮發出去,從而達到除腥去臭的目的。同時,葡萄酒中的醇類(如乙醇)與原料中所含有的有機酸發生一定的化學作用,從而生成有令人愉悅的、香氣撲鼻的酯類化合物,這些酯均可起到使菜餚的香氣更加濃郁,菜餚的味道更加可口之目的。
在西餐菜餚的製作中,尤其是製作以動物性原料為主的菜餚時,使用少量葡萄酒,還可起到使原料中的各種血腥味、乳臭味、土腥味大為減少的功用。例如用羊肉、鯨魚肉、兔肉、豬肉等製作各類菜餚時,加些紅葡萄酒或是有意識的將原料在葡萄酒中浸泡一段時間,這樣就可使做出的菜餚基本上聞不到肉的異味和怪味。在加工製作動物內臟時加些葡萄酒,就會使製作出來的菜餚其色香味效果更好。例如在烤雞肉串和炒雞雜的調料中有意識的添加些葡萄酒,不但可去除雞的不良風味,而且使菜餚的口味更加誘人。葡萄酒對於除去某些不新鮮原料的異味時,也有比較明顯的效果。此外,使用白葡萄酒可以有效除去河魚的土腥味。一些白葡萄酒的口味也許會被牛肉或羊肉所掩蓋,但它們為板魚、蝦、龍蝦或烤雞脯佐餐都會將美味推到極高的境界。
此外還有多種葡萄酒可用於調味,目前,很多有調味作用的葡萄酒已應用於食品加工。德國的普通型葡萄酒美羅西賽G等品種,酒精體積分數為10%~ 12.5%,含精汁2.0%~3.5%,總酸0.20%~0.65%,可應用於肉類和魚類料理、調味料、沙司、果凍和點心中;甜味葡萄酒,含糖10%~20%,應用於製作點心。義大利料理專用的加香葡萄酒,酒中加入適當香料,可賦予食物香味,掩蓋魚或雞的不良氣味。食物浸入有香料的葡萄酒中再共煮可產生香味,用加香料(咖喱等)的葡萄酒浸漬雞肉與香腸後的肉湯與蔥共煮風味特佳。日本將葡萄酒濃縮10倍得到濃縮葡萄酒(精汁),幾乎不含酒精。紅葡萄酒精汁呈濃厚赤紅色,可應用於燉牛肉及各種沙司類的調味;白葡萄酒可替代食醋作調味品,效果極好。
從以上的介紹可以知道,西餐製作菜餚的過程中只要恰到好處的添加些葡萄酒,不但可使菜餚的味道更加美好,而且香氣更加濃郁、誘人食慾。究其原因,這是由於在烹制西餐菜餚的過程中,因為加熱後會使葡萄酒中的乙醇與一些溶解在乙醇中的不良風味成分,一道隨熱氣揮發出去,留下了大部分的葡萄酒所持有的香氣。這種以增香為目的烹調,特別要注意菜餚在加熱時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香氣會明顯減弱。此外,在西餐用的辣醬油中,有時也要加入一定量的葡萄酒,其目的不僅是增加風味,還有起到對辣醬油光澤及外觀上的美化作用。各種沙拉通常不會對葡萄酒的風格產生影響,但如果其中拌了醋,則會鈍化口腔的感受,使葡萄酒失去活力,口味變得呆滯平淡。檸檬水是好的選擇,這是因為其中的檸檬酸與葡萄酒的品格能夠協調一致。乳酪和葡萄酒是天生的理想組合,只需注意不要將辛辣的乳酪與體量輕盈的葡萄酒相搭配,反之亦然。
Ⅱ 紅酒的酒體有哪些
酒體是指葡萄酒在口中的感覺,他決定於酒精、酒裡面單寧和干浸出物的多少、酸度的高低,或豐滿或單薄。
酒體的輕重,可表達為酒體豐滿、酒體均勻或酒體輕盈,是形容酒質與酒性的專用詞彙。酒質的輕重,往往和釀酒的葡萄品種有很大關系。輕,重酒體一般用來形容紅酒,至於白葡萄酒與桃紅葡萄酒則沒有明顯的輕重之分,一般多為輕質酒體。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是因為酒體的輕重往往是通過酒液里的單寧含量呈現的。單寧含量多,則酒體強勁,酒品呈現重酒體。單寧含量低,則酒體入口輕盈,酒質呈現輕質酒體。單寧是一種多酚的化合物,主要存在於葡萄的表皮,果梗中。紅葡萄酒多為帶皮,梗一起發酵,因此,酒中的單寧含量較高,其主要表現為入口酸,澀。根據酸,澀的程度,由此定義輕重酒體的差別。而白葡萄酒則多為去皮發酵,並且由於紅,白葡萄果皮顏色的差異,經過光和作用,白葡萄的單寧含量相比紅葡萄要相差很多。因此,白葡萄酒中的單寧含量很低,這也是為什麼紅酒更比白葡萄酒能經得起陳年的原因所在。
酒體在品酒術語中一般理解為對酒的總體認識或評價,經常這樣敘述:這款酒酒體完整或欠缺、不協調、優雅、單薄等。比如:略酸、稍甜、氧化味過重、橡木味過重、澀、清新感、果香較好、後味較重等這些詞語來評價酒體。
Ⅲ 哪些因素會影響葡萄酒的酒體
酒體一詞是我們對葡萄酒口感的描述,酒休常分為飽滿,中等以及輕盈型??不過對於初級的葡萄酒飲用者,對酒體一詞的理解卻不是很徹底,今天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酒體??
酒體是葡萄酒術語,它指的是酒液在舌頭上的質感。一般來說,質感越重酒體就越飽滿,反之則越輕盈。不過酒體不是一個獨立的概念,而是人們對葡萄酒的整體印象,葡萄酒中的很多因素都影響著其酒體,如酒精度、單寧、剩餘糖分、可溶性風味物質和酸度等。每一種葡萄酒的成分構成不同,酒體輕重自然也就不同。
我們可以把不同葡萄酒的酒體與其它飲料帶來的口感進行比對。例如,大體上,酒體飽滿型葡萄酒就像牛奶在舌頭上的質感,酒體輕盈型葡萄酒就像純凈水的質感,而酒體中等型則介於這兩者之間。
舉個更形象的例子,酒體飽滿型葡萄酒就像身材火辣的女人,能給人帶來強烈的感官沖擊,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酒體中等型葡萄酒就好比身材勻稱的女人,既富於韻味,又不會顯得平淡無趣,可以說是男人眼中的大眾情人;酒體輕盈型葡萄酒就如同身材纖瘦的女人,給人一種弱不禁風的清瘦之感,但也有不可多得的柔美之情。
葡萄酒中的成分如何影響酒體?
1、酒精度
對於大多數葡萄酒來說,酒精度是影響酒體最關鍵的成分。酒精比水的粘度更高,給人體帶來的質感也比水更重,因此酒精度越高,口感越重,酒體也會越飽滿。一般情況下,一款酒精度高於13.5%的葡萄酒應該屬於酒體飽滿型。
2、剩餘糖分
一般來說,葡萄酒中的剩餘糖分都會增加酒體,因此糖分越高,酒體越重。
3、單寧
葡萄酒中的單寧含量越高,酒體也會越重;反之單寧含量較低的葡萄酒可能更加纖瘦輕盈。
4、酸度
酸度是一個特殊的成分,一般來說,酸度越高的葡萄酒,酒體反而越輕。不過事事皆有例外,有時候一款葡萄酒甜度越高的時候,酸度也會越高,因此就要根據其它成分來判斷酒體。
5、可溶性風味物質
可溶性風味物質也會增加酒體,不過甘油對酒體的影響非常有限。
需提出的是,對於一款低酒精度干型葡萄酒而言,判斷其酒體非常簡單,這種情況一般酒體輕盈。然而,對於一款低酒精度甜型葡萄酒而言,就不一定了。例如阿斯蒂(Asti)甜酒的酒體就非常輕,這是因為其酒精含量比較低。因此有時候判斷酒體不是那麼容易,還需要看此酒中對口感影響最大的是哪個成分。
此外,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酒體不可相提並論。不過酒體飽滿型干紅葡萄酒和酒體飽滿型干白葡萄酒相比,前者的酒體更顯豐滿,這可能是因為紅葡萄酒中多了單寧這一成分,而且白葡萄酒的酸度普遍比紅葡萄酒高的緣故。
影響葡萄酒酒體的外部因素
1、葡萄品種
葡萄品種本身對酒體的影響非常大,因為不同葡萄本身的風味物質含量是不同的,有的葡萄成熟時積累的糖分更多,一些果皮較厚的品種釀造的葡萄酒通常也會帶有更多的干浸出物,酒體也會相應地增重。
有潛力釀造酒體飽滿型葡萄酒的紅葡萄品種有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西拉(Syrah/Shiraz)和馬爾貝克(Malbec)等;白葡萄品種有霞多麗(Chardonnay)、賽美蓉(Semillon)和維歐尼(Viognier)等。
有潛力釀造酒體中等型葡萄酒的紅葡萄品種有梅洛(Merlot)、桑嬌維塞(Sangiovese)、品麗珠(Cabernet Franc)和仙粉黛(Zinfandel)等;白葡萄品種有白詩南(Chenin Blanc)和特雷比奧羅(Trebbiano)等。
有潛力釀造酒體輕盈型葡萄酒的紅葡萄品種有黑皮諾(Pinot Noir)和佳美(Gamay)等;白葡萄品種有長相思(Sauvignon Blanc)、雷司令(Riesling)和灰皮諾(Pinot Grigio)等。
事實上,不同葡萄酒酒體之間的界限很模糊,酒體飽滿和酒體中等沒有一個絕對的分界線。盡管我們普遍認為雷司令酒體較輕,但在一定條件下(例如受貴腐菌感染),雷司令也可以釀出酒體飽滿的葡萄酒來。此外,盡管霞多麗大多酒體較重,但並不是所有霞多麗都是酒體飽滿型,夏布利(Chablis)未經橡木桶陳年的霞多麗就是個例外。
2、產區氣候
總體上,氣候溫暖產區出產的葡萄成熟度更高(因而糖分也更高),酸度更低,這樣生產出來的葡萄酒酒精度也會較高,因而酒體相對會更飽滿。反之,氣候涼爽產區的葡萄酒酸度更高,酒精度更低,因此酒體也更輕盈。
3、釀造工藝
一款葡萄酒是否經過蘋果酸-乳酸發酵、是否經過橡木桶發酵或陳釀和是否進行了酒泥陳釀都會對酒體產生影響,一般來說,經過這些步驟的葡萄酒酒體更重。這是因為經過蘋果酸-乳酸發酵後,葡萄酒酸度降低,還會產生一些增加質地的風味物質;而經過橡木桶或酒泥陳釀的葡萄酒吸附了橡木桶或酒泥上的其它風味物質,進而使酒體更加飽滿。
不得不提的是,一些採用特殊方法製得的葡萄酒,其酒體可能要另當別論。例如,貴腐葡萄酒、冰葡萄酒、風干葡萄酒等。
酒體飽滿=好酒?
酒體是諸多物質的體現,於是總有人認為酒體飽滿就等於好酒。實際上,葡萄酒品質的好壞和酒體沒有多大關系,只不過酒體飽滿的葡萄酒給人印象更深刻罷了。著名葡萄酒大師傑西斯羅賓遜(Jancis Robinson)就在其所著的《葡萄酒牛津詞典》(The Oxford Companion to Wine)一書中清楚地表示道:「酒體和葡萄酒品質無關。」舉個例子,不少德國摩澤爾(Mosel)的優質干型雷司令酒體也較輕。所以在判斷品質時,我們要考慮的不是葡萄酒中影響酒體的這些成分有多少,而是這些成分之間是否相互平衡。
Ⅳ 葡萄酒的酒體是指什麼
酒體是指葡萄酒在口中的感覺,他決定於酒精、酒裡面單寧和干浸出物的多少、酸度專的高低,或豐滿或單薄。
酒體的屬輕重,可表達為酒體豐滿、酒體均勻或酒體輕盈,是形容酒質與酒性的專用詞彙。酒質的輕重,往往和釀酒的葡萄品種有很大關系。輕,重酒體一般用來形容紅酒,至於白葡萄酒與桃紅葡萄酒則沒有明顯的輕重之分,一般多為輕質酒體。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是因為酒體的輕重往往是通過酒液里的單寧含量呈現的。單寧含量多,則酒體強勁,酒品呈現重酒體。單寧含量低,則酒體入口輕盈,酒質呈現輕質酒體。單寧是一種多酚的化合物,主要存在於葡萄的表皮,果梗中。紅葡萄酒多為帶皮,梗一起發酵,因此,酒中的單寧含量較高,其主要表現為入口酸,澀。根據酸,澀的程度,由此定義輕重酒體的差別。而白葡萄酒則多為去皮發酵,並且由於紅,白葡萄果皮顏色的差異,經過光和作用,白葡萄的單寧含量相比紅葡萄要相差很多。因此,白葡萄酒中的單寧含量很低,這也是為什麼紅酒更比白葡萄酒能經得起陳年的原因所在。
Ⅳ 葡淘酒網說酒體輕盈的紅酒最佳飲用溫度是12攝氏度嗎
是的,類型不同,溫度也不同
Ⅵ 白葡萄酒不同酒體的侍酒溫度是怎樣的
輕酒體白葡萄酒侍酒溫度8-10攝氏度
中度酒體白葡萄酒侍酒溫度10-12攝氏度
重度酒體白葡萄酒侍酒溫度12-14攝氏度
Ⅶ 白葡萄酒需要醒酒嗎
如果你不是喝的特別多,喝的很醉的話,那是不需要醒酒的,因為一般喝葡萄酒都是享受那個微醺的過程,它的酒精純度一般是比較低的。
Ⅷ 哪些葡萄酒的酒體比較輕盈
酒體輕盈的葡萄酒:博若萊新酒、長相思、未經橡木桶陳釀的霞多麗、佳美和黑版皮諾等。
影響酒權體的因素:
酒體需要用舌頭的中部來感覺,從輕酒體到重酒體的感覺如同檸檬水到加有全脂牛奶的咖啡之間的不同。影響酒體的因素有酸、單寧、干浸出物含量、酒精含量等。可是在眾多因素里以單寧最為明顯。為什麼會如此?是因為酒體的輕、重往往是通過酒液里的單寧含量呈現的。單寧含量多,則酒體強勁,酒品呈現重酒體。單寧含量低,則酒體入口輕盈,酒質呈現輕質酒體。酒中的單寧含量較高,其主要表現為入口酸、澀。根據酸、澀的程度,由此定義輕、重酒體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