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查理一世的死與路易十六的區別
1、斷頭台原因不同:
查理一世真正斷頭台的原因是因為他認為君主權威是他想要獨裁統治。
路易十六結果,他的行為突破了大憲章,英國已成為幾個世紀以來的不成文規則,因此遭到英國人民的反對。
2、法律之王不同:
查理一世由於無法統治國家和國內矛盾的加劇,法律之王被殺害。教科書只是關於英國和法國的歷史。它沒有解釋當時的歷史背景。
路易十六為法律之王英國國王過於渴望採取權力來思考歷史的逆轉。法律之王是一個不知道如何統治國家的玩物巫師,
查理一世在位期間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混亂的宗教沖突。臣民們普遍對他們國王的信仰持不信任態度,一方面,在三十年戰爭中,由於失誤成功的幫助了新教勢力,然而另一個事實卻是,迎娶了一位羅馬天主教的公主。
(1)法國查理一世干紅葡萄酒擴展閱讀
查理一世的死引起的混亂對法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英國光榮革命的順利過渡避免了對社會的巨大沖擊,從而確保了國家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沒有受到重大影響。英國人挽救了帝國的地位。法國沒那麼幸運。許多革命使法國從歐洲領導人變成了一個完全平庸的國家。
查理一世還重用當時具有爭議的教會人物。他的很多臣民都認為這樣做使得英格蘭教會與羅馬天主教會的關系太緊密了。此後,查理一世還試圖迫使蘇格蘭進行宗教改革,從而引發了主教戰爭。這一切都使英格蘭和蘇格蘭國會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立場,最終促成了查理一世的滅亡。
在查理一世最後的幾年中,他與國會之間爆發英國內戰。同時他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政策,引起了以清教徒為代表的加爾文教派的不滿。查理一世在第一次英國內戰中被擊敗後,國會希望他能夠接受君主立憲制。
② 伊麗莎白一世和查理一世是什麼關系
伊麗莎白一世和查理一世沒有關系。
伊麗莎白一世是英格蘭國王,而查理一世的父親是蘇格蘭國王,只是伊麗莎白一世死後,英格蘭的王位是查理一世的父親繼承。
由於伊麗莎白一世終身未婚,由蘇格蘭瑪麗女王的兒子——詹姆士六世繼承皇位。隨著伊麗莎白一世的去世,都鐸王朝也結束了,查理一世的時候已經是斯圖亞特王朝。
查理一世是詹姆士一世與丹麥公主安妮的第二個兒子,小時候瘦弱,跟其父一樣是由蘇格蘭長老派老師教導,精通拉丁文和希臘文。他的哥哥在18歲時去世,他因此成為威爾士親王。
查理一世(Charles I,又譯查爾斯一世,1600年11月19日-1649年1月30日[注 1])自1625年3月27日起至1649年1月30日被處死(他是唯一一位被以國王的身份處死的英格蘭國王)時止是英格蘭、蘇格蘭及愛爾蘭國王。
查理一世在位期間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混亂的宗教沖突。臣民們普遍對他們國王的信仰持不信任態度,一方面,在三十年戰爭中,他的失誤成功的幫助了新教勢力,然而另外一個事實卻是,他迎娶了一位羅馬天主教的公主。查理一世還重用當時具有爭議的教會人物。他的很多臣民都認為這樣做使得英格蘭教會與羅馬天主教會的關系太緊密了。此後,查理一世還試圖迫使蘇格蘭進行宗教改革,從而引發了主教戰爭。這一切都使英格蘭和蘇格蘭國會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立場,最終促成了查理一世的滅亡。
在查理一世最後的幾年中,他與國會之間爆發英國內戰。同時他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政策,引起了以清教徒為代表的加爾文教派的不滿。查理一世在第一次英國內戰(1642年 - 1645年)中被擊敗後,國會希望他能夠接受君主立憲制。然而查理一世執迷不悟,他與蘇格蘭結盟,並逃到了懷特島郡,這種行為徹底激怒了國會,從而導致了第二次英國內戰(1648年 - 1649年)。查理一世再一次被擊敗,隨後他被捕,審判,定罪,並以叛國罪被處死。君主體制隨即土崩瓦解,英格蘭成立了共和國,名為英格蘭聯邦。這一時期也被稱為克倫威爾空位期。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二世,在其父死後繼承了王位,直到1660年復辟後才行使權力。
③ 查理一世是如何被處死的
是被刀斧抄手砍頭的……
下面有一段描寫:
1649年1月30日的倫敦,清冷而陰暗。…………
…………這時候的廣場已是人山人海,萬頭攢動,雖然寒冷,人們心中卻是一團火,因為今天要在這里處決國王查理一世,大家懷著激動的心情焦急地等待著。 下午一點半,面對廣場的宴會堂中間的那扇門打開了,全場頓時肅靜下來。只聽見一個洪亮的聲音:「把暴君、叛徒、殺人犯和全體善良的英國人民的敵人,國王查理一世送上斷頭台」。 廣場上一陣歡呼。 緊接著,全身黑色裝扮,面色慘白的【查理一世】被押上了廣場中間的斷頭台。【劊子手】舉起了明晃晃的【大斧】,對准查理一世的脖子用力砍去,一顆曾戴過王冠的頭顱立即滾了下來。廣場上又是一陣歡呼,人們互相擁抱,紛紛把帽子扔向天空,慶賀這個偉大的時刻。
④ 簡述查理一世上斷頭台的經過
查理一世上斷頭台的經過:
由於認定國王對人民發動戰爭,軍事領袖們決定國王必須接受審判。下院這時也清洗了與懷特島上的查理議和的和平派。
1649年1月一個高級法庭建立起來,國王被帶到威斯敏斯特大廳受審。由於查理一世從最開始就不承認這個法庭的合法性,因而也不為自己的行為認真辯護。
27日,135名特別法庭中成員中59人簽署了由克倫威爾下達的處死國王的命令。罪名是背叛他的國家,背叛他的人民。
1649年1月30日早晨,在白廳宴會廳前搭起了斷頭台,查理一世面帶微笑,態度從容,為了維持自己王者的尊嚴,冷靜的說:死亡對我並不可怕,感謝上蒼,我已准備好了。
他先朗誦了自己做的一首詩,然後泰然自若的稱自己是人民的殉道者,自己走到斷頭台前,結束了49歲的一生。
(4)法國查理一世干紅葡萄酒擴展閱讀:
查理一世有很多的優秀品質,他隨和而一本正經,是個忠誠可愛的丈夫和父親,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他還是一個審美者,願意為美好東西花錢。
他把很多優秀的藝術家文學家請到宮廷。但是他也有嚴重的不足之處,不勤快、缺乏幽默感。他還認為,只要能贏取戰爭並重新獲得自己的絕對權威,任何手段都是正確的。
因此他向蘇格蘭的長老派、英國的聖公會、愛爾蘭的羅馬天主教徒和議會軍的清教徒領袖做出各種互相矛盾並且不打算遵守的許諾,這樣他逐漸喪失了所有人的信任。
⑤ 查理十世與查理一世是什麼關系
這個就是來漢語翻譯的問題自了。
漢語裡面的 XX幾世 是指 XX 王朝的第幾代統治者,例如 秦二世 就是 秦朝第二代的統治者。
但是在歐洲語境裡面,你所謂的 查理一世正確的翻譯方法是 英王查理第一,也就是 第一個叫查理的英國國王。 同樣,查理十世實際上應該是 第十個叫查理的法國國王——就是說 法國也有查理一世,或者說法王查理第一。
實際上他們兩個沒有直接的關系。
⑥ 為什麼查理一世是英國人,查理七世卻是法國人
他們是兩個不同國家的人,查理一世就是英國人,查理騎士就是法國人。
⑦ 查理一世為什麼要上斷頭台
詹姆士一世的次子,1612年其兄威爾士親王亨利去世後成為王儲。1625年,即位為不列顛國王,稱查理一世,並與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妹妹亨莉雅妲·瑪利亞公主結婚。1625年6月,召開第一次議會。由於議會對其寵臣白金漢公爵專權和西班牙戰爭失利的不滿,拒絕了給國王徵收關稅的特權,形成了議會與國王的對立。1626年2月,召開第二次議會。議會因西班牙戰爭失利彈劾白金漢公爵,被拒絕。6月,解散議會。在此期間,查理未經國會同意而任意征稅,軍隊也隨意進駐民房,民怨四起。國會遂於1628年提出權利請願書,要求國王改善,查理為求國會同意征稅而簽字。1629年,查理違反請願書的規定,並且派人拘捕國會中言行激進的的議員,然後解散國會,之後的11年間,未再召開過議會,被稱為「殘酷統治」的11年。1640年4月,為解決對蘇格蘭戰爭的軍費問題而召集議會,旋即因為拒絕重開戰端而被解散,稱為「短期國會」。11月,再次召集議會,即「長期國會」,但仍然拒絕與國外合作。由於議會強行逮捕了國王寵臣斯特拉福德伯爵並策劃控制應由國外控制的軍隊。查理一世以叛國罪逮捕5名議員,被親率衛隊到議會抓人未果。這次事件標志著國王與議會的決裂,成為英國內戰的導火索。查理一世到議會抓人的消息激怒倫敦人民,倫敦市民控制了倫敦,國王被迫於1642年元月10日北逃約克,並集結保王力量。6月,拒絕了議員的19條建議;8月22日,在諾丁漢樹起王旗,內戰爆發。1644年,由於蘇格蘭人參戰,進攻國王軍,被迫放棄進攻倫敦。1645年6月14日,以費爾德克斯爵士和克倫威爾為正副司令的模範軍在內斯比戰役中戰勝國王軍。1646年春,議會軍圍困牛津,國王軍投降,查理一世化裝逃脫,第一次內戰結束。5月5日,被蘇格蘭誓約派出賣給議會,後逃脫。在蘇格蘭人的支持下發動第二次內戰。1648年,蘇格蘭軍被議會軍擊敗,第二次內戰結束,查理一世被俘。王後逃亡法國尋求援助,遭到執政的法國首相馬薩林紅衣主教的冷落。1649年1月,特別法庭開始審判查理一世。27日,135名特別法庭中成員中59人簽署了由克倫威爾下達的處死國王的命令。30日,查理一世在白廳宴會廳前被送上斷頭台,成為英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處死的國王。
⑧ 查理一世為什麼被斬首。
查理一世查理一世(CharlesⅠ,1600年11月19日—1649年1月30日),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國王,英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公開處死的國王。 1、生平 詹姆士一世的次子,1612年其兄威爾士親王亨利去世後成為王儲。1625年,即位為不列顛國王,稱查理一世,並與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妹妹亨利埃塔·瑪麗亞公主結婚。1625年6月,召開第一次議會。由於議會對其寵臣白金漢公爵專權和西班牙戰爭失利的不滿,拒絕了給國王徵收關稅的特權,形成了議會與國王的對立。1626年2月,召開第二次議會。議會因西班牙戰爭失利彈劾白金漢公爵,被拒絕。6月,解散議會。在此期間,查理未經議會同意而任意征稅,軍隊也隨意進駐民房,民怨四起。國會遂於1628年提出權利請願書,要求國王改善,查理為求議會同意征稅而簽字。1629年,查理違反請願書的規定,並且派人拘捕議會中言行激進的的議員,然後解散國議,之後的11年間,未再召開過議會,被稱為「殘酷統治」的11年。1640年4月,為解決對蘇格蘭戰爭的軍費問題而召集議會,旋即因為拒絕重開戰端而被解散,稱為「短期議會」。11月,再次召集議會,即「長期議會」,但仍然拒絕與國王合作。由於議會強行逮捕了國王寵臣斯特拉福德伯爵並策劃控制應由國王控制的軍隊。查理一世以叛國罪逮捕5名議員,並親率衛隊到議會抓人未果。這次事件標志著國王與議會的決裂,成為英國內戰的導火索。查理一世到議會抓人的消息激怒倫敦人民,倫敦市民控制了倫敦,國王被迫於1642年1月10日北逃約克,並集結保王力量。6月,拒絕了議員的19條建議;8月22日,在諾丁漢樹起王旗,內戰爆發。1644年,由於蘇格蘭人參戰,進攻國王軍,被迫放棄進攻倫敦。1645年6月14日,以費爾法克斯爵士和克倫威爾為正副司令的新模範軍在納斯比戰役中戰勝國王軍。1646年春,議會軍圍困牛津,國王軍投降,查理一世化裝逃脫,第一次內戰結束。5月5日,被蘇格蘭誓約派出賣給議會,後逃脫。在蘇格蘭人的支持下發動第二次內戰。1648年,蘇格蘭軍被議會軍擊敗,第二次內戰結束,查理一世被俘。王後逃亡法國尋求援助,遭到執政的法國首相馬扎然紅衣主教的冷落。1649年1月,特別法庭開始審判查理一世。27日,135名特別法庭中成員中59人簽署了由克倫威爾下達的處死國王的命令。罪名是背叛他的國家,背叛他的人民。30日,查理一世在白廳宴會廳前被斬首。 2、婚姻及子女 1620年代,其父詹姆士一世與當時歐陸強權西班牙協商,想讓查理娶西班牙公主為王妃,以鞏固英國在歐洲的勢力。然而當時英國已改信英國國教(新教),並在歐陸上的三十年戰爭當中支持新教一方(其中包括查理的姊姊、姊夫PFALZ(帕拉廷/普法爾茨)國王及王後,與信仰天主教(舊教)的西班牙應是敵人。協商失敗後,王妃人選換成了十四歲的法國公主亨利埃塔·瑪麗亞(Henrietta Maria)。亨利埃塔·馬麗亞也是天主教徒,雖然沒有西班牙公主虔誠,但她的宗教信仰日後仍是一大問題。1625年6月12日當時已繼承王位的查理在英國坎特伯雷迎娶亨利埃塔·瑪麗亞為後。二人共有6名子女活到成年:1630年威爾士親王 查理(日後的英王查理二世);1631年大公主 瑪麗(嫁荷蘭奧倫治親王);1633年約克公爵、詹姆士(日後的英王詹姆士二世)阿巴尼公爵;1636年伊麗莎白;1637年安妮;1640年格洛斯特公爵 亨利。
⑨ 查理一世為什麼會被送上斷頭台
查理一世(CharlesⅠ,1600年11月19日—1649年1月30日),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國王,英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公開處死的國王。
英王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是詹姆士一世與丹麥公主安妮的第二個兒子,小時候瘦弱,跟其父一樣是由蘇格蘭長老派老師教導,精通拉丁文和希臘文。他的哥哥在18歲時去世,他因此成為威爾士親王。他與父親的寵臣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交上朋友,還曾與白金漢公爵微服去馬德里打算討個西班牙的媳婦,以鞏固英國在歐洲的勢力。他也確實被西班牙公主所迷住,然而當時英國已改信英國國教(新教),並在歐陸上的三十年戰爭當中支持新教一方(其中包括查理的姊姊、姊夫PFALZ(普法爾茨腓特烈五世國王及王後),與信仰天主教(舊教)的西班牙應是敵人。所有西班牙公主嫌棄他是異教徒而不願接近他。1625年繼位後他娶了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妹妹里埃塔·瑪麗亞,亨利埃塔·瑪麗亞也是天主教徒,雖然沒有西班牙公主虔誠,但她的宗教信仰日後仍是一大問題。起初他對這位法國夫人感到失望,特別是是嫌棄她從法國大陸帶來那些教士和女人。 最初幾年查理處於法國和西班牙雙線作戰,由於議會不信任白金漢而拒絕給他戰爭撥款,他為此不得不採取極端措施:典賣妻子嫁妝;向富有臣民強行借款,並監禁拒不借款的5名爵士;讓士兵住進民宅白吃白喝;不經議會批准而徵收關稅等等。1625年和1626年的兩次議會都表示不信任國王和白金漢。國王為了錢走到這個地步也真是無奈,竟然連老婆的嫁妝都賣了,議會嫌棄國王浪費,而國王也抱怨自己是拿一個人的錢財支撐國家的運轉,這就是古代的財政——國王的財政與國家的財政不分結果,國家財政的現代化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將引起整個國家的變革。 1628年查理召集第三次議會時,正是與西班牙戰敗之後,下院議會領袖嚴厲批評政府:不同王室的財政辦法;抱怨為了法蘭西的新教而與西班牙開展是處置失當;反對國王對英國教會的態度,因為國王雖然是假惡熱無奈派教育出來的膽識不喜歡清教徒所信奉的禮拜儀式;指責國王提拔所謂相信自由意志而不相信向命運求得拯救的高教會派;指責國王任命那些寧願在禮拜中保留天主教儀式和習俗而不保留長篇講道和即席祈禱的牧師。但是下院並未善罷甘休,在得到上院的同意後,他們擬就一份權利請願書,譴責強行借貸、士兵住進民宅、無故囚禁臣民以及其它種種引起不滿的措施。查理無奈被迫收下請願書,但是他並不打算改變什麼。當下院議員繼續譴責國王寵愛的牧師並打算檢舉白金漢時,查理終於忍無可忍,宣布休會,當然查理也沒有得到想要的撥款。 1628年一名狂熱分子刺殺了白金漢,1629年8月議會一致通過了譴責宗教中的「新發明」和非法徵收關稅等議案時,下院議長被按在了座席上,查理再次宣布休會。此後的11年間查理不召集議會,而查理也結束戰爭以節省費用。 1633年查理,查理任命高教徒威廉·勞德為坎特伯雷大主教,並在其協助下開始向蘇格蘭教會強加倫敦草就的祈禱書,以便把兩個王國的宗教活動統一起來。蘇格蘭低地地區的居民被激怒他們宣誓擁護體現忠於蘇格蘭長老教會的國民誓約,公開拒絕新祈禱書。查理勃然大怒,派兵去蘇格蘭實現自己的意願。但是在這第一次的主教戰爭中查理被打敗了。 為了要錢打第二次主教戰爭,查理不得不再次召集議會。但是議員們要求在討論撥款前討論被抑制的種種抱怨。但是幾個禮拜後查理再次解散了議會,這就是「短期議會」查理第二次派兵討伐蘇格蘭,這次徹底失敗了,誓約派在諾森博蘭和達勒姆占據了英格蘭的領土,國王被迫繳納賠款。國王竟被臣民折磨成這個樣子,真是可憐。這個時候當這個國家的國王真是痛苦。1640年國王再次召集議會,這次叫做「長期議會」,此時的國王就任議會擺布了。 在「長期議會」和「短期議會」之間,國王的政府被迫採取許多非常的方法籌款:將都鐸時代沿用的「造船稅」的徵收從沿海擴大到內陸城市以維持海軍需要;非法徵收關稅(噸稅和磅稅);徵收各種不得人心的中世紀稅收,例如對拒不接受爵士封號的鄉紳課以罰金等(這種稅的確很怪)。這樣導致國王的政府與由新興的鄉紳、商人、律師組成的下院對立起來,他們認為國王的所作所為違反憲法。有人也越來越擔心國王要動用北部的軍隊和戍守愛爾蘭的軍隊將他的意志強加給議會,但是查理卻從來沒有這種想法,但是查理的最能乾的斯特拉福德伯爵被下院選做了替罪羊,斯特拉福德伯爵是愛爾蘭的總督,他和勞德大主教被議會認定為國王的「狗頭軍師」,接下來下院向上院檢舉斯特拉福德有叛逆罪。 此時的查理也清楚下院的目的,但是他寄希望於斯特拉福德能夠為被證明為無罪,這樣國王的政府的權威也可以保住。但是在這個關鍵時刻國王被要求簽署一項剝奪公民權利法案,根據這項法案可以不經合法判決而處死斯特拉福德(這樣的一項法令在現在看來是多麼的不公平)。此時上院被暴動的市民所威脅,國王則被自己所愛的天主教徒的王後的危險境地所威脅,無奈之下國王簽署了這個法案。接下來國王放棄了「造船稅」,並且同意,沒有議會本身的同意,這次長期議會不得解散。國王在兩個問題上沒有向議會領袖屈服:蘇格蘭教會的改革,他們認定英格蘭的教會正在被國王的高教會主教加以天主教化;對國民軍的控制,那是國王近衛軍以外的唯一常備軍。 1641年夏天,國王訪問蘇格蘭,他打算向那裡的臣民做出讓步,以此來團結他們,獲取他們對國王的支持,但是他空手而歸。當他回到倫敦的時候發現下院中卻有近一半的議員轉向支持他。那份帶頭抱怨政府的「大抗議書」在11月份也僅僅以微弱多數通過。在王後的唆使下國王打算逮捕為首的5名議員,當1642年他闖進下院的時候發現人已經跑了。這樣國王離開了倫敦,王黨派和議會派也開始准備打一場內戰。接下來的7個月中雙方一直談判,但是國王在前面的兩個問題拒絕屈服而只願意雙方達成妥協。而議會此時還要求有權任命政府的官員,並且監督國王子女的撫育(有些想不通為什麼要這項權利,難道是將國王的子女培養成為國王的反對派嗎?)。這樣和平解決的希望沒有了,1642年8月22日,查理在諾丁漢祭旗,打響了第一次內戰(英國內戰)。 查理一世排出萬難在忠誠的臣民間建立一支軍隊與議會作戰,查理是這支軍隊的總司令,查理在戰場上證明自己是個優秀的戰術家,在幾次戰斗中取得勝利。但是他卻是個蹩腳的戰略家,總是舉棋不定。1643年氣勢正盛的時候,他拒絕進軍倫敦;他的軍隊不完全聽他的調遣;戰爭接近收尾的時候不能決定是在英格蘭繼續作戰還是去蘇格蘭與支持這匯合;最後在內茲比戰役潰不成軍的時候,又化妝逃離司令部,前往蘇格蘭與誓約派部隊的兵營,而誓約派與英格蘭議會軍結盟,在查理拒絕承諾在英格蘭建立長老派制度的教會的時候誓約派將他交給了英格蘭議會。1647年查理一世落入了托馬斯·費爾法克斯和奧利弗·克倫威爾統率的、打了勝仗的圓顱黨手中。 費爾法克斯和克倫威爾都急於和國王在書面憲法的基礎上言和,他們草擬了一份「建議提綱」,查理的一些顧問也認為這是戰敗後重新獲得權威的途徑。但是查理不去想怎麼達成協議,而是對敵方挑撥離間。查理從漢普頓宮的軟禁中逃到了懷特島,在那裡他一面與議會派一面與蘇格蘭臣民討價還價。此時,議會派中有真正的和平派,而蘇格蘭臣民中也有相當部分的人不願將自己的國王囚禁起來,准備起兵勤王換取宗教上的讓步。這樣查理接受勤王,蘇格蘭勤王軍1648年進入英格蘭,同年,很多被清教徒限制和勒索的王黨派重新武裝起來。但是克倫威爾打敗了蘇格蘭勤王軍,費爾法克斯打敗了王黨派。王後逃亡法國尋求援助,遭到執政的法國首相馬扎然紅衣主教的冷落。
⑩ 查理一世簡介
英國:
查理一世(CharlesⅠ,1600年11月19日—1649年1月30日),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國王,英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公開處死的國王。
詹姆士一世的次子,1612年其兄威爾士親王亨利去世後成為王儲。1625年,即位為不列顛國王,稱查理一世,並與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的妹妹亨利埃塔·瑪麗亞公主結婚。1625年6月,召開第一次議會。由於議會對其寵臣白金漢公爵專權和西班牙戰爭失利的不滿,拒絕了給國王徵收關稅的特權,形成了議會與國王的對立。1626年2月,召開第二次議會。議會因西班牙戰爭失利彈劾白金漢公爵,被拒絕。6月,解散議會。在此期間,查理未經議會同意而任意征稅,軍隊也隨意進駐民房,民怨四起。國會遂於1628年提出權利請願書,要求國王改善,查理為求議會同意征稅而簽字。1629年,查理違反請願書的規定,並且派人拘捕議會中言行激進的的議員,然後解散國議,之後的11年間,未再召開過議會,被稱為「殘酷統治」的11年。1640年4月,為解決對蘇格蘭戰爭的軍費問題而召集議會,旋即因為拒絕重開戰端而被解散,稱為「短期議會」。11月,再次召集議會,即「長期議會」,但仍然拒絕與國王合作。由於議會強行逮捕了國王寵臣斯特拉福德伯爵並策劃控制應由國王控制的軍隊。查理一世以叛國罪逮捕5名議員,並親率衛隊到議會抓人未果。這次事件標志著國王與議會的決裂,成為英國內戰的導火索。查理一世到議會抓人的消息激怒倫敦人民,倫敦市民控制了倫敦,國王被迫於1642年1月10日北逃約克,並集結保王力量。6月,拒絕了議員的19條建議;8月22日,在諾丁漢樹起王旗,內戰爆發。1644年,由於蘇格蘭人參戰,進攻國王軍,被迫放棄進攻倫敦。1645年6月14日,以費爾法克斯爵士和克倫威爾為正副司令的新模範軍在納斯比戰役中戰勝國王軍。1646年春,議會軍圍困牛津,國王軍投降,查理一世化裝逃脫,第一次內戰結束。5月5日,被蘇格蘭誓約派出賣給議會,後逃脫。在蘇格蘭人的支持下發動第二次內戰。1648年,蘇格蘭軍被議會軍擊敗,第二次內戰結束,查理一世被俘。王後逃亡法國尋求援助,遭到執政的法國首相馬扎然紅衣主教的冷落。1649年1月,特別法庭開始審判查理一世。27日,135名特別法庭中成員中59人簽署了由克倫威爾下達的處死國王的命令。罪名是背叛他的國家,背叛他的人民。30日,查理一世在白廳宴會廳前被斬首。
義大利:
查理一世(Charles I,即Carlo I,安茹的查理,1227-1285)。領有西西里,匈牙利,波蘭的龐大的安茹王朝的始祖。法蘭西國王路易九世的弟弟。和他那個聖徒哥哥一樣,不好女色。懷著騎士的夢想,一心想建立一個地中海帝國。教皇烏爾班四世為了使西西里擺脫霍亨斯道芬王朝的統治,把這個王國交給安茹伯爵查理。1266年查理擊敗曼弗雷德後。1268年捉住並殺死霍亨斯陶芬家族最後一個男嗣,17歲的小康拉丁,正式成為西西里國王。不過他連孩子都不放過的態度讓同時代的人都不恥於之為伍。1570年鼓動其兄組織針對突尼西亞的第八次十字軍東征,作為親教皇的歸爾弗派首領,查理一度在義大利建立了霸權,1277年,查理一世從安提阿的瑪麗那裡獲得耶路撒冷王國的繼承權,於是也把它加入了自己的紋章。他甚至想佔領君士坦丁堡,重建拉丁帝國,因此把行政中心從西西里島的巴勒莫遷到大陸上的那不勒斯。但恢復拜占庭帝國的皇帝邁克爾八世也不是省油的燈,他的外交手腕高超,號稱八腳蜘蛛,於1282年聯絡曼弗雷德的女婿阿拉貢國王佩德羅三世發動「西西里晚禱」事件,西西里島脫離王國而獨立,使得查理手忙腳亂,在郁悶中死去。連綿二十年的戰爭最後也沒有打出結果,西西里王國從此一分為二,被稱為燈塔這邊的西西里與燈塔那邊的西西里。根據1302年的一項條約,安茹家族保有西西里國王的榮銜,但習慣上把安茹世系稱為那不勒斯王國國王,而把阿拉貢世系稱為西西里國王。
匈牙利:
查理一世 匈牙利語:I. Károly;法語原名夏爾·羅貝爾 Charles Robert (1288年—1342年7月16日)匈牙利國王(1308年—1342年在位)。匈牙利安茹王朝的創建者。查理一世於1342年去世。在他死後,長子拉約什一世繼承了王位。
法蘭西:
查理一世,奧爾良公爵 Charles Ier de Valois,Duc d'Orléans(1394年11月24日~1465年1月5日)奧爾良第二王朝(瓦盧瓦王朝)的公爵(1407年起)。他是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宮廷詩人之一。 查理為法國國王查理六世之弟、奧爾良公爵路易一世之子,母親為義大利米蘭公爵之女瓦倫丁娜·維斯康蒂。1407年,他的父親被敵對的貴族集團領袖勃艮第公爵無畏的約翰派遣的刺客刺殺。查理繼承了奧爾良公爵的稱號,他的其它爵位還包括:瓦盧瓦公爵、博蒙伯爵、布盧瓦伯爵和柯西男爵。同時,他也繼承了其母在義大利的領地。瓦倫丁娜·維斯康蒂在丈夫死後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 查理被其父親的那一派人(後來以查理的岳父和主要支持者的名字命名為阿馬尼亞克派)視為對抗勃艮第派的當然領袖。在岳父阿馬尼亞克伯爵貝爾納七世的幫助下,他成功地把理應對謀殺負責的一些貴族定罪。但是,無畏的約翰始終沒有受到懲罰。 1415年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入侵法國。在著名的阿讓庫爾戰役中,數量上占優勢的法軍被英格蘭長弓兵殲滅,而查理一世正是這場戰役中法軍的指揮官。他被俘虜後押到英國,在那裡他度過了25年的人質生活。在這段時間里,他用英語寫出了一生中最燦爛的詩句。 1440年,在夙敵無畏的約翰之子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的幫助下,查理一世被釋放。他在回到法國後繼續寫作,但是他用法語寫的詩沒有用英語的出色。查理一世第三次結婚,妻子是克萊沃的瑪麗。在他的結婚典禮上,菲利普三世授予他金羊毛騎士團勛章。1462年,瑪麗為他生了一個兒子,未來的奧爾良公爵和法國國王路易十二。
西班牙:
也稱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1516~1556),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查理五世(1519~1556)。1500年
2月24日生於比利時的根特,1516年其外祖父斐迪南二世死後,繼西班牙王位。其祖父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19年去世,查理一世又繼承了其祖父的帝位,稱查理五世。查理一世在西班牙任意加稅和徵兵,對外發動戰爭,激起西班牙各階層的強烈不滿,釀成了1519年6~7月的城市公社暴動,1522年被查理一世鎮壓。為了同法王弗蘭西斯一世爭霸歐洲,奪取對義大利的統治權,1521~1544年連續發動4次義大利戰爭,查理一世獲勝,控制了義大利。在與法國爭霸的同時,查理一世於1535年出兵北非,從土耳其人手中奪取了突尼西亞。1539~1540年鎮壓了尼德蘭根特起義。查理一世在位時繼續對美洲進行征服和殖民化的戰爭,先後征服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瓜地馬拉、巴拿馬、秘魯、智利、拉普拉塔河流域(阿根廷)、委內瑞拉等地。到16世紀中葉,中南美洲的廣大地區(除葡屬巴西外)均被劃入查理一世帝國的版圖。查理一世反對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和農民戰爭,1547年查理一世在米爾貝格戰役中擊敗新教同盟。1551年10月法王亨利二世與德意志的新舊教諸侯結盟。法國出兵佔領洛林。查理一世被迫於1555年與諸侯締結《奧格斯堡和約》,承認新教享有同天主教平等的權利。1556年,查理一世將西班牙的王位讓與其子腓力二世,將神聖羅馬帝國的帝位讓與其弟斐迪南一世,自己隱居到西班牙卡塞雷斯的尤斯特隱修院,1558年9月21日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