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佳美娜的歷史回顧
某些葡萄酒產區會因為它們特有的旗艦葡萄品種而稱著於世。例如眾所周知的,紐西蘭以長相思、奧地利以綠斐特麗娜、澳大利亞以西拉、南非以比諾塔基、阿根廷以馬爾貝克、西班牙以添普蘭尼洛、加尼福尼亞以金粉黛、勃艮第以霞多麗和黑品樂、安大略省以冰酒而聞名全球。
這些國家和地區充分展現了其特色葡萄品種的魅力;反過來,這些葡萄品種又強化了地方的特色,當地該類葡萄品種釀成的酒已成為衡量其它地區同類產品的標桿。
而智利卻直到十五年前才真正意識到原來他們也有自己的旗艦葡萄品種。
這個發現就像一個偵探故事。1993年,智利酒類學家克勞德·瓦拉發現他辦公室窗外的美樂葡萄園有點不對勁。接下來多年,瓦拉密切關注園里的葡萄藤,從萌芽到收獲,然後發現,有一些葡萄藤的表現迥然異於其它。他徘徊於葡萄園,研究葡萄藤的葉子和成長模式,終於發現一些葡萄藤的嫩芽是淡紅色的,葉子上有五個小孔(重疊搭配就形成一張鬼臉),不像鄰近的葉子那麼綠、那麼脆弱,背面也不那麼毛茸茸。從這些有著鬼臉的葉子長出的葡萄要比其它葡萄晚兩到三周成熟,到了四月份時,它們的葉子變成深紅色——就像楓葉那樣鮮艷燦爛。這應該就是第一個暗示:一定有什麼東西錯了。第二個暗示則是這些葡萄藤釀造的酒:它們根本就不像美樂。
對於美樂葡萄園里的這些特殊現象,智利幾代酒民都解釋為十九世紀中期從法國引入的最初的葡萄藤在智利的泥土上發生了突變。也就是,梅樂變成了智利的梅樂。酒農甚至還稱之為「梅樂優勝劣汰的選擇」或「佩烏莫的梅樂」(根據智利佩烏莫峽谷命名)。
但克勞德·瓦拉對這個解釋並不滿意,因此他聯系了法國朗格多克-魯西雍產區蒙特利埃大學的葡萄品種學家讓-米歇爾·波里斯沃特。他是世界頂尖的法國葡萄品種專家。
1994年波里斯沃特飛到智利,與瓦拉一同行走在葡萄園里。這位法國專家一下子就承認了瓦拉多年來的懷疑——那些在秋天裡變成紅色的葡萄藤並不是梅樂。但那又是什麼?
三年後,在檢測了這些葡萄藤的葉子、樹桿、果實和樹根的基因指紋後,波里斯沃特的發現得到了科學的驗證。那些言行舉止如此與眾不同的葡萄藤實際上是一種叫做佳美娜/卡曼納(Carmenere)或Grande Vire的稀有珍貴的波爾多葡萄品種。
波里斯沃特告訴瓦拉,佳美娜葡萄藤的葉子在秋天所變成的那種深紅色相對應的法語詞是carmin。1998年,智利農業部門正式認可佳美娜葡萄品種——它憑借自己成為智利的標志葡萄酒。
短短幾年,這種不像梅樂的葡萄將會成為智利的國寶。
智利酒會(是智利葡萄酒組織的一部份)的總經理羅德里戈·阿瓦多那時就說:「佳美娜的發現是上天給智利的恩賜。我們有佳美娜,但世界其它地方卻沒有。」
但到底什麼是佳美娜,為什麼它要在將近150年後才得到應有的承認?
答案可追溯至許數個世紀之前。波爾多市是在公元前300年左右由來自法國北部的凱爾特部落建成的,當時叫做Bituriges Vivisques。凱爾特部落在紀龍德灣的左岸定居下來,自稱為「Burdigala」部落。這個名字在Burdigala部落被羅馬帝國侵佔後仍延用了幾個世紀。當國王准許人們種植葡萄藤後,他們種出了以他們部落名字命名的葡萄品種Biturica。最早記錄這種葡萄的是公元1世紀的老普林尼。隨著時間的流逝,Biturica這個名字逐漸演變成Bire,最後變為Vire。在18世紀的波爾多,赤霞珠被稱為小Vire,而佳美娜則被稱為大Vire,這揭示了它們兩者之間的品種相似性。事實上,第一款在安大略省零售店出售的佳美娜葡萄酒是貼以「Vina Carmen Grande Vire 1996」這個標簽的(那可能是因為「Carmen Carmenere」聽上去太像一個笑話了)。
佳美娜葡萄酒最早是因為顏色的深度而在波爾多獲了獎,但佳美娜葡萄是一種很難在寒冷潮濕的氣候里成熟的品種。事實證明它是波爾多所有葡萄中最難順利成熟的品種。即使是在智利那樣溫暖的種植區,它們也沒法跟梅樂同時成熟。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最早運往加拿大的那批智利梅樂葡萄酒會有一種青椒的味道,就跟接近成熟的品麗珠那樣。
很不幸地,這種葡萄屬於易染病體質,那就是開花之後不能結果。因為這個緣故,佳美娜在波爾多酒農中失寵。十九世紀下半世紀,葡萄根瘤蚜摧毀了歐洲的葡萄園,佳美娜沒有被重新種植。如今在法國只有十公頃的佳美娜。但智利在1850年左右就已引進了佳美娜葡萄,那時葡萄根瘤蚜尚未侵襲歐洲。當時富有的地主引進了波爾多葡萄插枝,並僱用法國的釀酒師開辟葡萄園來釀酒(這是歷史上第一例「飛洋過海」的釀酒師。)佳美娜的插枝和赤霞珠、品麗珠、梅樂、馬爾貝克、小維多的插枝一同來到智利,但佳美娜卻被錯認為是梅樂。因為智利逃過了葡萄根瘤蚜的肆虐(智利北面乾燥的阿塔卡馬沙漠、南面與之隔海相望的南極洲、東面連綿不絕的安第斯山脈和西面的太平洋保護了其葡萄免受葡萄根瘤蚜的侵害),中央山谷就成了「波爾多失落的葡萄」的溫床。
時至今日,智利的釀酒師仍然對如何充分利用他們「本地」的葡萄而爭論不休。許多酒類學家仍然認為佳美娜跟別的葡萄品種混合釀酒(就像它往昔在波爾多的角色那樣)是最好的,因此佳美娜可以在智利最昂貴的葡萄酒中找到,例如Clos Apalta、 Altair、Montes Cabernet Carmenere Limited Selection、Casa Silva Quinta Generacion Red 和 Casa Silva Syrah Carmenere Rose。但如果你想嘗試最純正、不曾摻和任何其它品種的佳美娜,你可以嘗試LA LEJANIA Reserva Carmenere 2009, Conchay Toro Terrunyo Carmenere Peumo Vineyard 2007 或者 Casa Rivas Gran Reserva Carmenere 2008。它們簡直是美妙絕倫。
B. 蒙特利亞干紅葡萄酒好不好
實話說的話,其實紅酒確實好處多。 這里就不復制粘貼了,挑重點的說版。 紅酒里由於釀造材料是權葡萄的原因,里頭含有比較多的酚類物質,對降血脂,抗氧化都具有很好的幫助作用,而且里頭還有花青素一類的物質,色素類的物質抗氧化性也很強,
C. 美國葡萄酒咋樣
今日的美國已經躋身於世界上最重要的葡萄酒生產國之列,同時也是世界第一的葡萄酒消費大國。作為新世界葡萄酒的強國,美國因其創新精神創造出與澳洲、南非、智利截然不同的葡萄酒文化,從美國的葡萄酒中我們可以輕易嗅出濃烈的美國精神。從上世紀風靡一時的半甜型桃紅白金粉黛到加州供不應求的「膜拜」葡萄酒,美國人再次證明了在他們的土地上人們依然能夠追尋創造奇跡之夢。
美國葡萄酒法律和所有新世界國家一樣,比較寬松,美國的葡萄產地制度簡稱為AVA,如果在酒標上標注了AVA就說明釀造葡萄酒的葡萄中至少有85%的葡萄生長在此區域內。美國每個州都有自己的州法,所以每個州的法律會有一些差異。除產地外,大多數美國酒會在酒標上標注品種名稱。
美國的葡萄酒產區基本集中在加州,根據品種區域化和土壤氣候條件,加州劃分為五個各具特色的葡萄產區,從南往北為:考施拉產區、特瑞產區、瑞斯諾產區、洛蒂產區納帕產區。這五個區只有瑞斯諾和納帕區是釀酒區,其中最經典的是納帕谷。
納帕谷擁有眾多世界頂級名庄,酒區也不算太大,再加上美國國內的龐大消費市場,令該區的酒幾乎沒有一個是便宜的。在中國市場上零售的納帕谷酒最低價位都在二百多人民幣,而最高可以達到三千元人民幣。而2005年在奧斯卡金像獎中大出風頭的電影《杯酒人生》,更是把美國和納帕谷的迷人風光和葡萄酒魅力展示在世人的面前。納帕谷地區的酒庄,已經成為北加州的觀光重點,大小酒庄不下二百家,幾乎所有酒庄都提供試飲,旅館、餐廳林立,大部分的都可供應完備的旅遊信息。納帕谷每年有超過五百萬人前來觀光,被稱為葡萄酒愛好者的迪士尼樂園。
加州的亞歷山大谷和索羅馬生產較大量的中檔至精品酒。利物摩雅和蒙特利是物有所值中檔酒的名產區,它中檔酒產量較大,但也不缺少精品酒。百索羅布是一個新興產區,它的仙粉黛葡萄較為出名。
華盛頓州是美國的另一個獨特的產酒區,處於加州北海岸的正上方,層巒疊嶂的山峰使哥倫比亞山谷與太平洋相隔,夏季日照時間比納帕穀日照還要長,而溫度卻比加州涼爽得多,與法國波爾多地區處於同一緯度,氣候跟紐西蘭十分類似。華盛頓州的葡萄酒特點是芳香的水果口感,其白葡萄酒十分出色。此外,赤霞珠、美樂、莎當妮、雷司令都相當不俗。
回答來自 聖特酒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