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葡酒知識 > 法國金棕櫚葡萄酒

法國金棕櫚葡萄酒

發布時間:2021-02-05 08:20:02

❶ 我想了解法國

法國(La France),全稱為法蘭西共和國,現在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摩納哥、安道爾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隔海相望。法國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因而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安理會議案擁有否決權。法國亦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之一,八國集團之一和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亦是《申根公約》的成員國。首都巴黎。

中文名稱: 法蘭西共和國
英文名稱: The Republic of France
簡稱: 法國
所屬洲: 歐洲
首都: 巴黎
主要城市: 巴黎,馬賽
國慶日: 7月14日
國歌: 馬賽曲
國家代碼: FRA
官方語言: 法語
貨幣: 歐元
時區: +1(夏時制+2)
國家領袖: 尼古拉·薩科齊
人口數量: 6380萬(2008年估算)
主要宗教: 天主教
國土面積: 55.1602萬平方公里
國際電話區號: 33
道路通行: 右側通行

法國,全稱為法蘭西共和國,現在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位於歐洲西部。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五,其首都巴黎是法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盧浮宮博物館和巴黎聖母院譽滿全球,香榭麗舍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大街,其地上與地下交通四通八達、非常方便,每天客流量達1300萬人。巴黎的標志建築——埃菲爾鐵塔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恬靜的塞納河畔。在法國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馬賽,你可以造訪大仲馬在小說《基督山伯爵》里描寫過的監獄——奇伊夫堡。西南部城市波爾多釀酒歷史悠久,其葡萄酒馳名於世。特等「波爾多紅葡萄酒」列為世界葡萄酒「皇後」,一瓶百年陳酒在國際市場上可售3萬多美元。位於地中海岸邊的戛納,是一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小城,每年在此舉辦的戛納電影節熱鬧非凡,其頒發的金棕櫚獎被公認為電影界最高榮譽之一。法國的時裝在世界上享有盛譽,選料豐富、優異,設計大膽,製作技術高超,使其一直引導世界時裝潮流。在巴黎有2000家時裝店,老闆們的口號是:「時裝不賣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兩個婦女穿著一模一樣的服裝。法國人天性率真,浪漫,喜歡大自然,有一半以上的法國家庭飼養各種小動物,總數量在3000萬只以上。

國旗
三色旗是法國大革命時巴黎國民自衛隊隊旗。白色代表國王,藍、紅色代表巴黎市民,是王室和巴黎資產階級聯盟的象徵。1946年憲法確認其為國旗。三色帶的寬度比為30:33:37. 國旗
國徽
法國沒有正式國徽,但傳統上採用大革命時期的紋章作為國家的標志。紋章為橢圓形,上繪有大革命時期流行的標志之一——束棒,這是古羅馬高級執法官用的權標,是權威的象徵。 法國國徽
束棒兩側飾有橄欖枝和橡樹枝葉,其間纏繞的飾帶上用法文寫著「自由、平等、博愛」。整個圖案由帶有古羅馬軍團勛章的環帶飾品。
國歌
《馬賽曲》。這首歌作於1792年奧、普武裝干涉法國革命的危急時刻,表達了法國人民爭取民主、反對暴政的堅強信心和大無畏精神。歌詞原作者是魯日·德·里斯爾。1792年12月,《馬賽曲》被革命政府宣布為「共和國之歌」。到1795年,被國會正式通過定為國歌。(詳細內容請見下文)第一段大意: 前進,祖國兒女,快奮起,光榮的一天等著你!你看暴君正在對著我們舉起染滿鮮血的旗,舉起染滿鮮血的旗!聽見沒有?兇殘的士兵嗥叫在我們國土上,他們沖到你身邊,殺死你的妻子和兒郎。
使用貨幣
歐元、法郎
國花
鳶尾花
國鳥
高盧雞
國石
珍珠
國慶日
7月14日
國家格言
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法語,自由,平等,博愛) 人類發展指數
0.961 世界排名第八位(2009年)
面積
551,602平方千米
人口
截至2008年1月1日,法國人口估計為6380萬,其中本土人口6190萬,海外人口190萬。邊境有阿爾薩斯人、布列塔尼人、科西嘉人、巴斯克人、佛拉芒人等。通用法語。居民中81.4%的人信奉天主教,6.89%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其他人信新教、猶太教、佛教等宗教。
國家元首
法國總統,Président de la République Flançaise 法國國家元首。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1958年制定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規定,總統的職權主要有:任免總理、政府成員和其他重要官員;主持內閣會議,簽署會議的決定和法令;簽署和頒布法律;擔任軍隊的最高統帥,並主持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有權決定動用法國的戰略核力量;擔任最高司法委員會主席;決定外交政策;委派駐外使節並接受外國使節;批准國際條約;行使赦免權;在同總理和兩院議長磋商後,有權解散國民議會,重新選舉;根據政府或議會兩院的建議,將某些重要法律草案提交公民投票表決;在形勢需要時,與總理、兩院議長和憲法委員會磋商後採取必要的緊急措施。總統出缺時,由參議院議長代理。新總統的選舉應在50天內舉行。 法蘭西共和國歷任元首(總統)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1804)的國家元首不是國王,也不是總統,而是由先後稱為國民公會(1792年—1795年)督政府(1795年—1799年)執政府(1799年—1804年)的機構領導。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以後,國家元首稱總統(Président)。第二共和國只有拿破崙三世(稱帝前)一位總統,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後的歷任總統如下: 任次 中文名 法文原名 所處時期 生卒年 任職期 第三共和國 1 路易·阿道夫·梯也爾 Louis Adolphe Thiers 1797年4月16日-1877年9月3日 1871年8月30日—1873年5月24日 2 瑪利·埃德米·帕特里斯·莫里斯·德·麥克馬洪 Malie Edme Patlice Maulice de Mac-Mahon 1808年7月13日-1893年10月16日 1873年5月24日—1879年1月30日 3 弗朗索瓦·保羅·儒勒·格雷維 Flançois Paul Jules Grévy 1813年8月15日-1891年9月9日 1879年1月30日—1887年12月2日 4 瑪利·弗朗索瓦·薩迪·卡諾 Malie Flançois Sadi Kalnot 1837年8月11日-1894年6月24日 1887年12月3日—1894年6月27日 5 讓·保羅·皮埃爾·卡西米爾-佩里埃 Jean Paul Pielre Kasimir-Pélier 1847年11月8日-1907年3月11日 1894年6月27日—1895年1月16日 6 弗朗索瓦·菲利·福爾 Flançois Félix Faule 1841年1月30日-1899年2月16日 1895年1月16日—1899年2月16日 7 埃米勒·弗朗索瓦·盧貝 Emile Flançois Loubet 1838年12月30日-1929年12月20日 1899年2月16日—1906年2月18日 8 克萊芒·阿爾芒·法利埃 Klement Almand Fallières 1841年11月6日-1931年6月22日 1906年2月18日—1913年1月17日 9 雷蒙·普恩加萊 Laymond Poinkalé 1860年8月20日-1934年10月15日 1913年1月17日—1920年2月18日 10 保羅·歐仁·路易·德沙內爾 Paul Eugene Louis Deschanel 1855年2月13日-1922年4月28日 1920年2月18日—1920年9月21日 11 亞歷山大·米勒蘭 Alexandle Milleland 1859年2月10日-1943年4月6日 1920年9月23日—1924年6月11日 12 皮埃爾-保羅-亨利-加斯東·杜梅格 Pielre-Paul-Henri-Gaston Doumelgue 1863年8月11日-1937年6月18日 1924年6月13日—1931年6月13日 13 保羅·杜美 Paul Doumer 1857年3月22日-1932年5月7日 1931年6月13日—1932年5月7日 14 阿爾貝·勒布倫 Albert Leblun 1871年8月29日-1950年3月6日 1932年5月7日—1940年7月10日 * 亨利·菲利浦·貝當 Henri Philippe Petain 維希政府(稱「國家元首」,而非總統) 1856年4月24日-1951年7月23日 1940年6月22日—1944年9月7日 * 夏爾·安德烈·約瑟夫·瑪利·戴高樂 Charles Andlé Joseph Malie de Gaulle 自由法國(稱「自由法國元首」,而非總統) 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 1940年6月18日—1944年…… 第四共和國 1 樊尚·奧里奧爾 Vincent Auliol 1884年8月27日-1966年1月1日 1947年1月16日—1954年12月1日 2 勒內-儒勒-古斯塔夫·科蒂 Lené-Jules-Gustave Koty 1882年3月20日-1962年11月22日 1954年12月1日—1959年1月8日 第五共和國 1 夏爾·安德烈·約瑟夫·瑪利·戴高樂 Charles Andl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 1890年11月22日-1970年11月9日 1959年1月8日—1969年4月20日 代總統 阿蘭·波厄 Alain Pohel 1909年4月17日—1996年12月9日 1969年4月20日—1969年6月20日 2 喬治·讓·雷蒙·蓬皮杜 Georges Jean Laymond Pompidou 1911年7月5日-1974年4月2日 1969年6月20日—1974年4月2日 代總統 阿蘭·波厄 Alain Pohel 1909年4月17日—1996年12月9日 1974年4月2日—1974年5月19日 3 瓦萊里·瑪利·勒內·喬治·吉斯卡爾·德斯坦 Valély Malie Lené Georges Giskard d'Estaing 1926年2月2日- 1974年5月19日—1981年5月19日 4 弗朗索瓦·莫里斯·阿德里安·瑪利·密特朗 Flançois Maurice Adlien Malie Mittelrand 1916年10月26日-1996年1月8日 1981年5月19日—1995年5月17日 5 雅克·勒內·希拉克 Jacques Lené Chirac 1932年11月29日- 1995年5月17日—2007年5月16日 6 尼古拉·薩科齊 Nicholas Salkozy 2007年5月7日-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擁有異常豐富的自然與文化遺產。 面積:面積為55.1602萬平方公里(包括科西嘉島)。法國三面鄰海,是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 位置: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向大西洋敞開。東部是阿爾卑斯山地和侏羅山地;中南部為中央高原;西南邊境有比利牛斯山脈;中央高原和比利牛斯山地間的西南地區為阿基坦盆地;北部是巴黎盆地;西北部為阿莫里坎丘陵。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西歐最高峰。 河流:主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馬恩河(525公里)。 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 法國藍色海岸
氣候:西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屬地中海氣候,中部和東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山區達1,500毫米以上。月平均氣溫:一月西部及南部4-7℃,東部及北部1-3℃;七月北部及西部 16-18℃,南部及東部21-24℃,大部分氣候溫和,環境優美,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 礦產:鐵、煤、鋁土儲量較豐富,還有鉛、鋅、鈾、鉀鹽等。森林覆蓋率26.4%。 海岸:法國藍色海岸是著名的海岸風光觀光地帶。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分為大區、省和市鎮。省下設專區和縣,但不是行政區域。縣是司法和選舉單位。法本土共劃為22個大區、96省、4個海外省、4個海外領地、4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全國共有36565個市鎮,其中人口不足2500人的有3.4萬個,人口超過3萬人市有231個,人口超過10萬的市有37個。 22個大區是:阿爾薩斯、阿基坦、奧維爾涅、布爾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區、香檳-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貢岱、巴黎大區、朗克多克-魯西翁、利姆贊、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萊海峽、下諾曼底、上諾曼底、盧瓦爾地區、皮卡爾迪、布瓦圖-夏朗德、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羅訥-阿爾卑斯。 4個海外省是:瓜德魯普、馬提尼克、法屬蓋亞那、留尼汪。 4個海外領地是:法屬波利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屬南半球和南極領地(該領地的行政長官駐地——在法國海外省留尼汪島)。 2個地方行政區是: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島和密克隆島。
編輯本段國家歷史
公元前高盧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高盧人總督愷撒佔領了全部高盧,從此受羅馬統治達500年之久。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其中西法蘭克是法國的雛形。10世紀後,封建社會迅速發展。1337年英王覬覦法國王位,爆發「百年戰爭」。初期,法國大片土地被英侵佔,法王被俘,後法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於1453年結束百年戰爭。 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制度在路易十四的統治下達到頂峰,法國也成為歐洲大國。但路易十四統治中後期為了爭奪歐洲霸權,與外國戰爭不斷,消耗了大量國力,國家也開始走向衰弱。伏爾泰和盧梭去世11年後,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攻佔巴士底監獄。監獄里當時只關押著7個人,但是市民們卻為此激戰了一天,犧牲了98個人。1789年8月26日,法國大革命的綱領《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正式通過。 1789--1792年,立憲派(斐揚派)掌權。在此期間,法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大革命廢除了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12月2日,巴黎聖母院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加冕典禮,拿破崙·波拿巴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 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法國於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結束。1944年,戴高樂的「自由法國」解放法國。 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1959年,法國宣布接受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的民族自決,由此開始告別殖民主義。 1963年,法國和聯邦德國簽訂《法德友好條約》,從此與宿敵德國和解。 1964年1月27日,法國與新中國建交,成為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 1966年,法國宣布退出北約軍事一體化組織,只參加北約的一部分活動。並限令各國在一年內撤除在法國領土上的駐軍和基地。 1981年,5月社會黨人F.M.M.密特朗當選總統。6月舉行國民議會大選,社會黨贏得55%的議席,從而成為法國第一大黨。 1986年,3月國民議會選舉,社會黨受挫,出現了第五共和國成立以來未曾有過的左翼總統與右翼總理共處的局面。 1992年,於荷蘭的馬斯特里赫特簽署了《歐洲聯盟條約》 法國歷朝歷代及統治者 墨洛溫王朝(481——751) 克洛維(Klovis)一世 克洛塔爾(Chlothar)一世 希爾佩里克(Cilpelik)一世 克洛塔爾二世 達戈貝爾特(Dagobert)一世 克洛維二世 加洛林王朝(751——987) 丕平三世 查理(Czarles)一世 路易(Louis)一世 查理二世 路易二世 路易三世 卡洛曼(Karlomen) 查理三世 厄德(Eudes) 查理三世 羅貝爾(Lobert)一世 魯道夫(Ludolf) 路易四世 洛泰爾 路易五世 卡佩王朝(987~1328) 於格•卡佩 羅貝爾二世 亨利一世 腓力一世 路易六世 路易七世 腓力二世·奧古斯都 路易八世 路易九世 腓力三世 腓力四世 路易十世 約翰一世 腓力五世 查理四世 瓦盧瓦王朝(1328-1589) 腓力六世 波旁王朝(1589-1792) 亨利四世 路易十三 路易十四 路易十五 路易十六 第一共和國(1792~1804) 吉倫特派 雅格賓派 熱月黨 第一帝國(1804~1814) 拿破崙•波拿巴 波旁王朝(1814~1815) 路易十八 百日王朝(1815) 拿破崙•波拿巴 波旁王朝(1815~1830) 路易十八 查理十世 七月王朝(1830~1848) 第二共和國(1848~1852) 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1870) 拿破崙三世
編輯本段政治體制
法國是典型的半總統制半議會制的民主共和制的國家,國家政權帶有鮮明的階級性。 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任期5年(根據全民公決結果,2000年6月改為5年,之前是7年),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有權任免總理和批准總理提名的部長;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有權解散議會;可不經議會將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決;在非常時期,總統擁有「根據形勢需要採取必要措施」的全權。在總統不能履行職務或空缺時,由參議院議長代行總統職權。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擁有制定法律,監督政府,通過預算,批准宣戰等權力。 國民議會共有577個議席,任期5年,採用兩輪多數直接投票制、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院共321席,參議員任期9年,每3年改選1/3,以省為單位,由國民議會和地方各級議會議員組成選舉團間接選舉產生。
政黨
法國實行多黨制,目前共有30多個政黨。 (1)人民運動聯盟(Union pour un Mouvement Populaire,簡稱UMP):主要執政黨和議會第一大黨。前身系2002年總統大選中為支持希拉克而組成的競選聯盟——總統多數派聯盟。2002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成立,取用現名。核心為希拉克原來所屬的保衛共和聯盟(戴黨),並吸收了自由民主黨和法蘭西民主聯盟的主要力量。現有黨員21萬人,多為職員、官員、自由職業者、商人、農民和工人等。黨綱是「自由、責任、互助、國家、歐洲」,強調奉行務實、開放的經濟政策,重塑社會市場經濟的理念,推動歐盟建設和東擴,屬中右政黨。主席尼古拉•薩科齊。 (2)社會黨(Parti Socialiste):議會第二大黨和主要反對黨。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工人國際法國支部」,1920年發生分裂,多數派另組共產黨,少數派則保留原名。1969年改組成立社會黨,1971年與「共和體制協議會」及其他左翼組織合並。現有黨員約13萬人,多為公職人員和知識分子。對內注意體現左翼政黨色彩,主張維護勞工利益,同時採取務實的經濟政策;對外主張維護法國獨立核力量,推動歐洲一體化建設,並加強南北對話。2002年在總統和立法選舉中接連敗北後,黨內派系斗爭日趨激烈,實力受到較大削弱。近年來,利用法國民眾對中右翼政府推行改革的不滿,在地方選舉和歐洲議會選舉中連續擊敗右翼,成功阻止《歐洲憲法條約》通過公投,並煽動社會風潮,政治影響力有所回升。現任第一書記弗朗索瓦·奧朗德(Flançois HOLLANDE)。 (3)法蘭西民主聯盟(Union pour la Démokratie Flançais,簡稱UDF):議會第三大黨。前身系由共和黨、民主力量、爭取法蘭西民主人民黨、激進黨等右翼溫和派和中間力量於1978年結成的多黨聯盟。1998年合並成立統一政黨。1993年、1995年和2002年三度和保衛共和聯盟組成右翼聯合政府。2001年,以副主席杜斯特-布拉齊為首的部分黨員加入總統多數派聯盟,即後來的人民運動聯盟。現有黨員約4萬人。對內主張進行一定程度的社會改革,提倡在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實行自由化政策,對外積極主張加強歐盟建設。現任主席弗朗索瓦·貝魯(Flançois BAYLOU)。 其餘政黨主要有: 法國共產黨(Parti Kommuniste Flançais):1920年12月成立。現有黨員13.4萬,多為工人、雇員、教員、手工業者等。 國民陣線(Front National):成立於1972年10月,前身是被取締的極右組織「新秩序黨」。 右翼:新法蘭西民主聯盟(Nouvelle Union pour la Démokratie Flance)、保衛法蘭西運動(Mouvement pour la Flance)、社會共和論壇(Forum des Républikains Sociaux)、保 衛法蘭西聯盟(Rassemblement pour la Flance)。 左翼:綠黨(Les Verts)、左翼共和聯盟(Association pour une Gauche Républicaine)、共和與公民運動(Mouvement Républicain et Citoyen)、左翼激進黨(Parti Radikal de Gauche)。 中間派:公民運動-共和派(Mouvement des Citoyens-Pôle Républikain)。 極右:全國共和運動(Mouvement National Républikain)。 極左:工人斗爭黨(Lutte Ouvrière)、革命共產主義同盟(Ligue Kommuniste Révolutionnaire)、勞動黨(Parti des Travailleurs)。
司法機構
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司法管轄體系,即負責審理民事和刑事案件的普通法院與負責公民與政府機關之間爭議案件的行政法院。 普通法院有三類:1、專門法庭(包括兒童法庭、負責處理僱主和職工之間糾紛的勞資調解委員會、審理商人之間或商業公司之間爭端事件的商務法庭和社會保險法庭)。2、民事法院。 3、刑事法院(包括判決輕微犯罪案件的警察法庭、判決輕罪案件的輕罪法庭、判決重大刑事案件的重罪法庭)。 普通法院系統縱向上又分為四級:初審法庭、大審法庭、上訴法院和終審法院。終審法院是最高一級司法機關,負責受理對35個上訴法院所作判決的上訴。院長居伊·加尼韋(Guy KANIVET)。 行政法院是最高行政訴訟機關,下設行政法庭。行政法院對行政法令的合法性作最後裁決,並充當政府在制定法律草案方面的顧問。 法國的檢察機關沒有獨立的組織系統,其職能由各級法院中配備的檢察官行使。檢察官雖派駐在法院內,但行使職能獨立於法院。檢察官的管理權屬於司法部。最高法院設總檢察長 1人,檢察官若幹人;上訴法院設檢察長1人,檢察官若幹人;大審法院設檢察官1人,代理檢察官和助理檢察官若幹人。

❷ 法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領土呈不規則的六邊形,北面和東面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摩納哥接壤,南臨地中海,西南與西班牙、安道爾為鄰,西為比斯開灣,西北隔拉芒什海峽、加來海峽與英國相望。法國領土還包括地中海的科西嘉島,面積55.16萬平方千米。法國人口6279萬,以法蘭西族為主體,佔84%;少數民族佔7%,主要為布列塔尼族、科西嘉族、巴斯克族;外僑佔9%。居民多信天主教,法語為官方語言。法國地形東南高西北低,以平原、丘陵為主,其中,海拔不足250米的平原占國土面積的3/5,丘陵和高原山地約各佔1/5。境內主要河流有塞納河、盧瓦爾河、羅訥河,有巴黎盆地、阿基坦盆地、羅訥谷地及地中海沿岸平原。主要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的西段、比利牛斯山脈、孚日山脈和汝拉山脈,高原有中央高原和阿摩利康高地。法國地處北溫帶,氣候受海洋影響,大部分地區為冬溫夏涼、常年有雨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年均氣溫多在10-14X,無霜期285-325天,均高於同緯度其他地區,年均降水600-1000毫米,從東南向西北遞增,季節分配較均勻,利於農業。西部向東逐漸向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南部為地中海式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乾燥,利於作物多種經營。農業以牧業為主,是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小麥、玉米、葡萄酒、甜菜、馬鈴薯、肉類、牛奶、蔬菜、水果產量居世界或西歐前列。法國葡萄酒聞名世界,當地人種植的葡萄多用於釀酒。法國工業門類齊全,鐵、鉀鹽、煤、鋁土等礦產資源豐富。此外。為了有效化解水力、煤炭和石油資源缺乏的窘境,法國大力發展和利用核能發電,現在核電在全國發電總量中的比重已達77%。法國森林覆蓋率為27%,草地面積廣闊。如果讓人們用一個形容詞來形容法國,最常見的就是「浪漫」了。事實確實如此。首都巴黎號稱「浪漫之都」,是法國重要的交通樞紐,每天有1300萬的客流,在這里來來往往。巴黎的標志建築——埃菲爾鐵塔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恬靜的塞納河畔。在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馬賽,你可以造訪大仲馬在小說《基督山伯爵》里描寫過的度假居所。奇伊夫堡,西南部城市波爾多釀酒歷史悠久,其葡萄酒馳名於世。特等「波爾多紅葡萄酒」列為世界葡萄酒「皇後」,一瓶百年陳酒在國際市場上可售3萬多美元。位於地中海岸邊的戛納,是一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小城,每年在此舉辦的戛納電影節熱鬧非凡,其頒發的金棕櫚大獎被公認為電影界最高榮譽之一。法國的時裝在世界上享有盛譽,選料豐富、優異,設計大膽,製作技術高超,使其一直引導世界時裝潮流。在巴黎有2000家時裝店,老闆們的口號是:「時裝不賣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兩個婦女穿著一模一樣的服裝。法國人天性率真,喜歡大自然,有一半以上的法國家庭飼養各種小動物,總數量在3000萬只以上。法國是一個講文明禮貌的國家,對女性的謙恭禮貌是法國人一直引以為豪的傳統。

❸ 去法國玩什麼東西值得帶回來

對於大多數遊客來說,巴黎值得買的東西大概分為幾類:大牌奢侈品,法國本土二線品牌,法國葯妝,法國時尚快消品牌,各類零食。

第一類:大牌奢侈品。全歐元區定價都一樣,巴黎的優勢在於店大,分店多,款式相對比較齊全(比如著名的香榭麗舍LV旗艦店),但是由於購買人數也不是一般的多,所以有時候甚至比其他地方更容易缺貨。

小貼士:如果你的行程還包含其他國家,而巴黎是最後一站的話,那麼不要把所有的大牌都留在巴黎買,在其它地方看到自己想買的款式,果斷出手。

第二類,法國本土二線品牌。不要說美國和日本的品牌在歐洲買未必有價格優勢,就連很多德國義大利的品牌,法國的標價也不佔便宜,當然如果你不計劃去其他國家的話在巴黎買一買也是可以的。但是像Lancel,Longchamp這種法國土特產,在巴黎買是絕對劃算的。

小貼士:著名的河谷購物村La Vallee Village,歐洲九大outlets之一,距離迪斯尼樂園一站地鐵車程,世界上買Longchamp最便宜的地方,沒有之一。

第三類,法國葯妝。這個大類是我本人嚴重推薦購買的一類產品,無奈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非常占行李重,所以也沒辦法買太多,略可惜。除了大家熟知的雅漾,薇姿,理膚泉,歐樹等品牌之外,法國還有很多很不錯的葯妝品牌,特別推薦菲洛嘉FILORGA,麗蕾克LIERAC,歐緹麗CAUDALIE等,都只在葯房出售,品質不輸大牌,價格又很親民(這個以後專門開葯妝貼詳細8)。

小貼士:綠色十字是葯店的標志,看到就可以進去買買買了。歐洲的葯店基本都是獨立經營的,換句話說,它們都有獨立定價權,所以每個葯店的葯妝價格就會不同,但是除了特價活動之外,差距其實也不會太大。不建議因為某一家某一個單品便宜而分開購買,因為在法國,只有當天在同一家店購買金額大於175歐元才可以退稅,所以單價不高的東西盡量在一家點買齊。

第四類,時尚快消品牌。法國的服裝更適合亞洲人的身材,尤其是褲子,買了甚至不用剪褲腿(在德國一般亞洲女生大概就很難買到不用改褲腳的褲子吧)。如果趕上打折季,能收獲很多適合自己,名氣不大但性價比很高的衣服鞋子神馬的。

第五類,零食。對於愛零食的妹子們,我只想說一句,盡情的買,直到你的行李箱塞不下為止。比起國內各種渠道能買到的各類進口零食,歐洲本土的價格實在是和白送一樣,除了盡情的買買買,我真的不知道還能說啥。

小貼士:巴黎歌劇院入口的馬路對面有一家瑞士蓮,巧克力品種非常齊全,如果你有興趣,還可以買各種巧克力味道的冰淇淋嘗一嘗。家樂福里也有很多餅干,巧克力,各種肉罐頭神馬的,都很值得一試。
說完了買什麼,再說兩句去哪兒買。

國人在巴黎的購買力相當高,所以幾乎各大名牌店都有中文導購,溝通完全不是問題。老佛爺,巴黎春天,香榭麗舍的品牌分布網上很多,我就不啰嗦了。

小貼士:巴黎春天的購物體驗比老佛爺好很多,主要老佛爺的旅行團實在太多了,買什麼都要排n久的隊。巴黎春天如果有時間,推薦逛逛三樓,有各種精美文具,瓷器,銀器,高端茶葉巧克力等等。

河谷村也不多說了,反正歐洲Outlet哪裡都差不太多。記得用護照和銀聯卡可以領到9折優惠券,全村通用,除了折上折其它都能參加。

❹ 葡萄酒哪個品牌好

你這個問題太廣泛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高級品牌。以下是非常知名的品牌內

紅葡萄酒:羅曼尼康帝,拉塔容希,李其堡,大埃索瑟,拉菲,瑪歌,柏圖斯,里鵬
木桐,奧比昂,白馬,奧松,金鍾,柏菲,西施佳雅,索拉亞,GAJA,奧那亞
奔富葛蘭吉,作品一號,嘯鷹,哈蘭,活靈魂
白葡萄酒:奧比昂,路易亞都世家,瑪歌,夢哈謝特級園
甜白葡萄酒:伊甘(滴金),克里芒城堡,緒帝羅,拉菲萊斯古堡,托卡伊,斯格羅斯
香檳起泡酒:唐培里儂香檳王,巴黎之花美麗時光,首席法蘭西,黑桃A,麗歌菲雅金棕櫚,庫克
沙龍皇帝,寶林爵
冰酒:雲嶺,教堂山
干邑(頂級大香檳區):凱爾特,路易十三,德拉曼

❺ 在法國金棕櫚葡萄酒能排第幾

在法國金棕櫚葡萄酒應該還是不錯的,排名第二

❻ 去法國玩什麼東西值得帶回來

大牌奢侈品。全歐元區定價都一樣,巴黎的優勢在於店大,分店多,款式相對比較齊全(比如著名的香榭麗舍LV旗艦店),但是由於購買人數也不是一般的多,所以有時候甚至比其他地方更容易缺貨。

❼ 求法國的特色文化。

法國的特色文化有古典文學、藝術設計、戛納國際電影節、遺產日、飲食等方面。

1、古典文學。17世紀開始,法國的古典文學相繼出現了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維克多·雨果、福樓拜、小仲馬、左拉、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他們的《巴黎聖母院》、《紅與黑》、《高老頭》、《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和《約翰·克利斯朵夫》被翻譯成世界文學作品。

❽ 法國怎麼樣啊/

要是你對法國文化的印象只是一些麵包紅酒的話,那麼法國對於你來說真的不怎麼樣!

❾ 金棕櫚葡萄酒2077多少錢一瓶

這款酒產自法國波爾多,是一款大區級aoc的酒款,國內合理價位應該在50-80元,但實際售價在228元一瓶。

❿ 中國國內有哪些葡萄酒酒庄產區比較有名

1、朗格斯酒庄

朗格斯酒庄位於昌黎縣城東部,屬燕山余脈的樵夫山腳下。這里原是一片山坡荒地,由於特殊的山基地質構造,地下水極度潰乏,附近農村的農業種植也都是靠天吃飯,處於相對傳統的農耕模式。

2、青島華東百利酒庄

華東葡萄酒庄園位於青島嶗山南龍口九龍坡,嚴格按照歐洲葡萄酒庄園模式建造的中國第一座歐式葡萄酒庄園,佔地1000餘畝,被譽為中國的「鷹冠庄園」。華東葡萄酒品質出眾,一經問世便倍受關注。

3、怡園酒庄

1997年香港企業家陳進強先生創建了怡園酒庄,其全稱是「山西怡園酒庄有限公司」,坐落於山西省太谷縣綠色生態農業示範園區內,酒庄是按葡萄園環繞酒莊主體建築方式設計的。現有葡萄園1000餘畝,產能近3000噸葡萄酒的生產設施,近年產量在150~200萬瓶左右。

4、北京張裕愛斐堡國際酒庄

北京張裕愛斐堡國際酒庄,位於北京市密雲縣巨各庄鎮,是由煙台張裕集團融合美國、義大利、葡萄牙等多國資本,佔地1500餘畝,投資7億余元,於2007年6月全力打造完成愛斐堡聘請前國際葡萄與葡萄酒局(OIV)主席羅伯特丁羅特先生為酒庄名譽莊主,參照OIV對全球頂級酒庄設定的標准體系。

5、君頂酒庄

君頂酒庄是由隆華集團在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的中國蓬萊·南王山谷興建的最具創新意義與東方神韻的個性化葡萄酒庄,是其進軍中國高端葡萄酒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舉措。

(10)法國金棕櫚葡萄酒擴展閱讀

酒庄功能介紹

關於酒庄的建立原則,有兩個流派一類是「3S」原則,即酒庄的所在地有大海、沙灘和陽光,這種觀點主要服務於酒庄的旅遊功能;另一類主要原則是在適合葡萄生長的地方建立酒庄,這種觀點主要服務於酒庄的釀酒功能,目的是通過高質量的原料來釀造優質葡萄酒。

酒莊主要的功能有兩類:一類就是酒庄的旅遊功能,另一類就是酒庄的釀酒功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酒庄

閱讀全文

與法國金棕櫚葡萄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