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國凱斯勒酒庄(KESSLER)的葡萄酒怎麼樣
凱斯勒酒庄是坐落在德國萊茵黑森產區的家族式葡萄酒庄,該酒庄在Flonheimer最佳地帶擁有90公頃葡萄園,將傳統的葡萄栽培方法與現代釀造技術相結合,採用低產的優質葡萄釀酒使其品質更勝一籌。
㈡ 德國凱斯勒聖母之乳半甜白葡萄酒多少錢呢
不超過2歐,關稅2*48.2%,加運輸七七八八下來乘以匯率8.4,大概不到30一瓶吧,但這個價的前提是13000瓶以上的進貨量
㈢ 優傳酒業供應鏈有限公司的公司概況
優傳供應鏈是中國十大葡萄酒進口公司之一,也是國內最大的原瓶酒進口版商。
優傳總權部是廈門優傳供應鏈有限公司,另有寧波優傳,鄭州優傳 ,蘇州優傳、南昌優傳 、重慶優傳,大連優傳、天津優傳,青島優傳,武漢優傳、北京德沃東方、上海優傳、成都優傳、西安優傳等近40家連鎖分公司;
優傳獨家代理如法國1789系列,義大利馬凱西,德國金-凱斯勒酒庄,智利安第斯太陽,澳洲林肯庄園、西班牙嘉西亞谷等世界名庄葡萄酒;
產品遍及干紅、干白、冰酒、貴腐酒、起泡酒、烈性酒等;有各類葡萄品種如黑皮諾、赤霞珠、梅樂、西拉、雷司令、長相思、霞多麗、添帕尼優、馬爾貝克等酒品供應。
優傳發展
優傳是「酒庄葡萄酒」的進口倡導者、獲得中國商務部支持的專業進口酒交易平台
優傳是擁有保稅倉網點最多的外貿企業,目前在全國40個主要城市擁有保稅倉和全資子公司
優傳目前已完成80000平方米的恆溫倉庫,30000平方米的酒品展廳,計劃到2013年倉儲面積擴展一倍
優傳2011年進口300萬瓶葡萄酒,2012年進口600萬瓶葡萄酒,2013年計劃常備庫存1000萬瓶以上
優傳長期舉辦各種公益性酒會/品酒講座2000場/年以上
......
㈣ 想給朋友送點原裝進口紅酒,大家有什麼好的推薦
赫柏灣卡本納干紅不錯,口感真的很不錯,酒質濃稠滑順,酒體甘醇,還有一種結合了馥郁的果香及香料的氣息。你朋友肯定會喜歡的
㈤ 常說的葡萄酒的 法國悖論 是什麼意思
法國悖論-背景編輯
1990年,美國《健康》雜志的記者愛德華·多尼克(Edward Dolnick)指出:由於法國人的飲食習慣,特別是常喝紅酒,使他們得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遠遠低於美國人。接下來,CBS著名的電視節目《60分鍾》報道了法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塞爾日·雷諾(Serge Renaud)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這個發現引起了英語國家人們的強烈興趣。
世衛組織在1980年發起了一項關於心血管疾病的全球協作研究計劃,對心血管病趨勢及決定因素的人群進行監測。研究表明,在同樣濃度的血膽固醇人群中,南歐人比北歐人得心血管病的幾率要小。這與其說是法國食物的功勞,不如歸功於地中海地區的飲食習慣——正如營養學家推崇的,這個地區的人們多食用植物油——特別是橄欖油,還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歐米茄3的魚類、水果、蔬菜,當然還有葡萄酒![1]
所以我們常說的法國悖論(French Paradox)指的是:法國人酷愛美食,平時飲食中攝取大量高卡路里和高膽固醇的食物,但得心血管疾病的幾率卻比英語國家的人要低得多。
相關的研究指出葡萄酒中的單寧具有強有力的抗氧化作用。在多酚家族中,紅葡萄酒中的白藜蘆醇是最活躍的。它具有防止血液凝塊、消炎、促進血管擴張和抑制細菌繁殖的作用(白藜蘆醇存在於葡萄皮中,它在紅葡萄酒中的含量要高於白葡萄酒) 。但是也有一些人提出了反對的觀點和對這一獨特現象的其他解釋。
2法國悖論-原因編輯
嗜好葡萄酒
一種是人群的社會經濟狀況。一個人是否有喝酒尤其是喝葡萄酒的習慣,除了個人愛好之外,往往還會受到經濟狀況的影響。比如說,不喝酒的人群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因為貧窮而買不起酒。這一部分人的生活條件、醫療衛生保障可能都會比日常喝酒的人要差一些。這樣,是生活條件的差異導致了疾病以及死亡率的差異,而喝不喝酒和疾病發生率一樣只是生活條件的一種表現,而不是疾病發生的原因。
另一種是喝不喝酒所伴隨的生活方式。比如說,調查顯示喝葡萄酒的效果不如喝白酒和啤酒「顯著」,一般解釋為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劑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是丹麥的一項大規模的調查則發現事情不一定如此:他們統計了超市中購買葡萄酒和啤酒的人同時購買的其它食物,發現總體來說,購買葡萄酒的人購買的蔬菜、水果、低脂食物等」健康飲食」的比例要高於購買啤酒的人。也就是說,喝葡萄酒的人攝入的蔬菜水果比喝啤酒的人多,而蔬菜水果有充分的證據證實對於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生有一定的幫助。
法國人的用餐習慣
最近,美國的凱斯勒博士在他的著作《饕餮的終結》一書中指出,法國人用餐時間更長、點餐份量更小或許是造成他們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和心臟疾病病死率較低的關鍵。
首先,食物的分量大小與條件性過食有關。簡言之,大份的食物,常讓人不自覺地多吃。美國人特別愛好大份的食物。2003年,美國費城大學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聯合研究發現,美國的食物分量比法國多25%。這一情形幾乎遍及所有餐館。
研究者還對兩地餐飲指南和烹飪書分析了一通。知名餐飲指南《Zagat》的費城版和巴黎版,顯示了兩地飲食風格的差異。費城食評家更喜歡評點大份的食物,設有自助餐的餐廳更受推崇;巴黎的食評家則壓根不提這些。在美國的「煮婦」烹飪書里,重點通常是如何做出一桌肉類豐盛、蔬菜寡淡的菜餚來。
法國神經科學家克洛爾,在《關於脂肪的謬誤》里則將「法國悖論」細化為幾個關鍵詞,除慢進食、小分量外,還包括更喜魚肉、進食好脂肪、低糖、少零食、拒絕美式食品。
法國文化和傳統習俗,也與這一悖論有關。在過去,法國人每天固定進食2~3次,兩餐間不吃點心零嘴。巴黎迪尤醫院的肥胖研究者貝利葉說,法國人打小就知道這一條。當然,法國悖論並非不可打破。貝利葉指出,小吃、快餐店如雨後春筍般在巴黎街頭出現,良好的膳食結構和習慣正受到沖擊。原本的膳食習慣被打破後,「因飢餓而吃」終將被「為了吃而吃」所替代。[2]
3法國悖論-論點編輯
總的來說,「法國悖論」的論點是法國人的日常飲食中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不利於心肌健康,但是,法國人患心肌病的幾率卻非常的低。基於美國農業部2002年的統計結果,法國人每天比美國人多吃32g的脂肪,4倍的黃油,60%的乳酪和3倍的豬肉。神奇的是,比較兩國因冠心病導致的死亡率,法國僅有十萬分之83,而美國則高達十萬分之230,近乎法國的3倍!而且,法國人比美國人瘦,盡管法國人的肥胖及超重比例不斷增加,也只有美國人的一半左右。研究指出,法國人日常飲食的紅酒中的一些成分起到了保護心臟的作用,這一消息通過「60分鍾時事新聞」播出以後,引起了美國人搶購紅酒的空前高潮。
4法國悖論-結論編輯
科學家們在不同地方做了調查:記錄某地居民中的平均飲酒量以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由心臟疾病導致的死亡率。這樣的調查往往涉及幾萬甚至更多的人,時間長達一二十年。
如果把科學文獻中做過的這類調查匯總起來,總人數可能高達上百萬。所有這些調查的結果相當地一致:酗酒的人群比不喝酒的人中得心血管疾病和死於心臟病的比例大大增加;但是「適度飲酒」的不僅比酗酒的人低,比完全不喝酒的人也要低;不僅葡萄酒,白酒、啤酒也都有類似的結論,而葡萄酒尤其是紅葡萄酒的效果似乎更為明顯。
不容置疑的是,法國悖論對20世紀末葡萄酒在全世界沒有出產和消費葡萄酒的深遠歷史傳統的國家的流行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一些尚且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的初步結論,在葡萄酒生產商和銷售商的推動下,在大眾媒體的幫助下,被誇大傳播,深入人心。
以上摘自網路
㈥ 凱斯勒聖母之乳半甜白葡萄酒 Liebfraumilch怎麼樣
半甜白,我們公司也有。我們公司的萊茵黑森的,都不錯。
㈦ 懂得人幫我看下面這瓶酒,我領導周日生日想給他送一瓶,聽朋友說是新進中國的品牌,質量怎樣什麼價位
娜絲歐,英文名來nashwauk,也叫納什沃源克,是澳大利亞的一個紅酒品牌,娜絲歐酒庄和麥拉輪谷和克來爾酒庄都屬於凱斯勒庄園。娜絲歐酒庄06年上市,酒庄以小批量生產高質量美酒為生產宗旨。這瓶酒是該酒庄10年產的beacon shiraz畢肯西拉干紅葡萄酒。目前市值大約1200到1600之間,是該酒庄最頂級的一款酒,每年限量生產
3150瓶,全球限量空銷。此就口感濃郁,入口酸甜,後味足且無澀感,是款好酒。
㈧ 金凱斯勒顆粒精選貴腐白葡萄酒如何
這酒是廈門優傳的產品,以我對這個酒的理解來說,並沒有多麼完美和版獨到,或者講起權來說,性價比太低,雖然顆粒精選是德國TBA級別的酒,但是會喝的人不多,其糖分含量只有100克出頭,大多數人喝起來一般,另外金凱斯勒酒庄,可以說是在中國最早發展的德國酒庄之一,優傳又是其國內最大的采購商,無論是什麼樣的酒,被中國人操作久了 ,基本就完蛋了 ,看看什麼卡斯特之類的就明白了,顆粒貴腐白是這一套酒的最高級別,但是同等的德國酒來說,口感可以說事最差的,完全沒有TBA級別的那種感覺,比起同價位的法國甜酒,加拿大冰酒真是差遠了,給德國TBA丟人啊,雖然這款酒不好,不過這個系列裡面的晚收還有低端些的甜白,冰酒倒也還不錯,差的只有這個系列的顆粒精選和那款更垃圾的桃紅冰!
㈨ 推薦一款甜度比較高,口感比較好的酒
斯泰勒酒庄人間天堂玫瑰香甜白,這款不錯,很符合你的要求,而且這款酒在2011nedbank green雜志葡萄酒大獎賽被提名為最佳自然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