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葡萄酒的製作流程
自己做葡萄酒就可以做為樂趣,讓自己的葡萄換一種新的品嘗方式。如果和真正的葡萄酒相比的話,就顯得不專業了,廢話少說!!做葡萄酒、欣賞葡萄發酵的過程、喝葡萄酒,都是一種享受。你仔細地閱讀我的介紹,認真地觀看照片,有興趣就試著做一次。 原料只有兩種材料:葡萄,冰糖,再不加任何東西.(山葡萄比家葡萄好,冰糖比白糖好,後兩種東西也可以做,但酒的質量差一點,山葡萄做出的是真正的紅酒).
葡萄的籽和皮,一定要保留,因為它們裡面含有對人體十分有益的單寧和決定葡萄酒顏色的色素.(去皮葡萄做不出紅葡萄酒.)
能封口的玻璃、陶瓷容器都可以,但玻璃容器更好一些.用玻璃容器,容易看到裡面的變化,可以觀察了解酒生成的過程;萬一產生局部污染(一般發生在表面), 還可以及時清除。由於發酵膨脹將要產生溢出時,可以弄出來一些。容器口不要太大,考慮封口、防污染。
葡萄和冰糖比例為:10斤葡萄2斤冰糖。(不愛喝甜口,冰糖可適量少放。)
製作過程:
1.容器、葡萄洗凈,晾去水分(葡萄不容易涼得很乾,所以要用多個筐、盆之類,將葡萄平鋪於上,使表面水分很快揮發)。
2.揪下葡萄粒,稍微捏一下,使其皮出現破口,但不要讓皮、肉分離。(這樣,葡萄皮不會很快漂上來,裡面的養分就可以盡量多的溶解在酒里。)一粒一粒扔進容器,有一定厚度時,放一些冰糖,然後再放葡萄,再放冰糖。
3.葡萄表面和容器口,留下一定距離,三四指高度吧,以防發酵時溢出。
4.容器封口,不要過分嚴密,也不要壓東西,以防把容器脹壞。
不要攪動,也不要陽光曬,靜置。3天--5天開始發酵,有氣泡產生,下部出現液體,葡萄上浮;7天可以看到上下翻滾。兩周後,發酵結束,酒和渣滓分離。兩周以後(時間長一點也沒關系,半年都沒問題),設法取出上部渣滓(酒糟),用干凈白布(不能用紗布)濾出其中的酒(可能像擠餃子餡一樣用力,因為酒糟比較粘稠),倒回容器,蓋蓋靜置。過一段時間(1個月左右),酒液下部出現細微雜質沉澱,上部酒液逐漸變得清澈透明,用吸管將酒抽入干凈瓶內,密封,在14--17度(攝氏)下貯存,時間越長越好。
以下照片是製做過程:(用40斤山葡萄,8冰糖,出33斤葡萄酒) 原料只有兩種: 葡萄,冰糖,再不加任何東西。葡萄洗凈,晾去水分。照片中是山葡萄) 揪下葡萄粒,稍微捏一下,使其皮出現破口,但不要讓皮、肉分離。(這樣,葡萄皮不會很快漂上來,裡面的養分就可以盡量多的溶解在酒里。)一粒一粒扔進容器,有一定厚度時,放一些冰糖,然後再放葡萄,再放冰糖。從左至右,製作時間依次晚2.5個小時。注意觀察,下部滲出的葡萄汁依次降低。 單獨看這兩瓶,左邊的比右邊的早製作2.5小時,滲出的葡萄汁較多。白色的是冰糖。 8小時以後葡萄汁下沉,葡萄上浮(左右不一樣) 24小時以後 (上、下部液面都有差別) (左)10天以後,正在發酵,可以看到上升的氣泡(左邊的發酵時間長,右邊的發酵時間短)
(右)10天以後,(最右邊小瓶晚做兩天)正在激烈發酵。
(左)34天後,發酵結束,葡萄皮完全漂上來,上部變干,酒精成分可以殺菌,繼續放置,也不會變質。
(右)撈出漂浮物,用干凈白布濾出液體(葡萄酒)。
過濾好的葡萄酒,就可以喝了,為了提高酒的品質,將酒裝入瓶內,蓋蓋密封,在14--17度(攝氏)下貯存,時間越長越好。(瓶底有粉末沉澱出現,過一段時間,用吸管將葡萄酒引入另外的瓶子保存,除去沉澱物。)
如果買不到山葡萄,市場上出售的家葡萄也可以,過程完全相同。家葡萄發酵過程更激烈,可以看到葡萄籽上下翻滾,做出的酒精度更高,但是顏色較淺。
做葡萄酒就是這么簡單,想做就做吧! 文章轉自: http://www.hp366.com/hpsq/news.asp?id=1218
『貳』 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生產過程有哪些不同
我們知道只有葡萄來皮是紅色的,而葡自萄果肉是白色的。這說明葡萄的紅色素只存在於葡萄皮中。所以如果要生產白葡萄酒,就應將葡萄汁迅速壓出,防止葡萄皮中色素溶解在葡萄汁中;而要想生產紅葡萄酒,則應使葡萄皮中紅色素溶解在葡萄汁中,即必須將葡萄汁和葡萄皮混合在一起使葡萄汁對葡萄皮進行浸漬作用。
因此,紅葡萄酒與白葡萄酒生產工藝的主要區別在於,白葡萄酒是用澄清葡萄汁發酵的,而紅葡萄酒則是用皮渣(包括果皮、種子)與葡萄汁混合發酵的。所以,在紅葡萄酒的發酵過程中,酒精發酵作用和固體物質的浸漬作用同時存在,前都將糖轉化為酒精,後者將固體物質中的丹寧、色素等酚類物質溶解在葡萄酒中。因此,紅葡萄酒的顏色、氣味、口感等與酚類物質密切相關。白葡萄酒是用白葡萄汁經過酒精發酵後獲得的酒精飲料,在發酵過程中不存在葡萄汁對葡萄固體部分的浸漬現象。此外,白葡萄酒的質量,主要由源於葡萄品種的一類香氣和源於酒精發酵的二類香氣以及酚類物質的含量所決定。所以,在葡萄品種一定的條件下,葡萄汁取汁速度及其質量、影響二類香氣形成的因素和葡萄汁以及葡萄酒的氧化現象即成為影響白葡萄酒質量的重要工藝條件
『叄』 葡萄酒生產工藝流程包括哪些步驟
⑴、採摘
紅葡萄採收的最好時間是中午陽光熱烈的時候,那樣可以保證葡萄上沒有露水而保持葡萄完好的甜酸比例。
⑵、破皮去梗
紅葡萄酒的顏色和口味結構主要來自葡萄皮中的紅色素和單寧等,所以必須先使葡萄果粒破裂而釋放出果汁,讓葡萄汁液能和皮接觸,以釋放出這些多酚類的物質。葡萄梗的單寧較強勁,通常會除去,有些酒廠為了加強單寧的強度會留下一部份的葡萄梗。
⑶、浸皮與發酵
完成破皮去梗後,葡萄汁和皮會一起放入酒槽中,一邊發酵一邊浸皮。傳統多使用無封口的橡木酒槽,現多使用自動控溫不銹鋼酒槽,較高的溫度會加深酒的顏色,但超過32℃卻會殺死酵母並喪失葡萄酒的新鮮果香,所以溫度的控制必須適度。這個時間要經過5-7天,其間要不斷的攪拌,使葡萄汁與葡萄皮盡可能完全的融合,浸皮的時間越長,釋入酒中的酚類物質、香味物質、礦物質等越濃。(生產新鮮的果香型紅葡萄酒,需要在一部分葡萄果粒內進行發酵。這樣只要將部分的葡萄果粒破碎,保留20~30%的整粒葡萄。這種發酵方法,由於co2的浸取作用,使葡萄皮中的芳香物質更多地釋放出來。)
⑷、榨汁與後發酵
主發酵完成後,立即進行皮渣分離,把液體引導到干凈的容器里,滿罐存貯,固體部分進行壓榨取汁。由於主發酵生產的葡萄原酒,其中的酵母菌還將進行酒精發酵,使其殘糖進一步降低。這個時候的原酒中殘留有蘋果酸必須進行後發酵過程,即蘋果酸-乳酸發酵過程。該過程須在保持20°~25℃條件下,經過30天左右才能完成。
⑸、橡木桶的培養
每一種葡萄酒,發酵剛結束時,口味都比較酸澀、生硬,即新酒。新酒經過貯藏陳釀後逐漸成熟,口味變得柔協、舒順,達到最佳飲用質量,幾乎所有高品質的紅酒都經橡木桶的培養。橡木桶不僅補充紅酒的香味,同時提供適度的氧氣使酒圓潤和諧。培養時間長短根據酒的結構、橡木桶的大小新舊而定,通常不會超過兩年。
⑹、儲藏管理
在各種容器中沉睡的葡萄酒仍在成長,要發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和物理-化學反應,是葡萄酒逐漸成熟。為了提高穩定性,使酒成熟,換桶、短暫透氣都是必須的程序。釀酒師需要隨時品嘗每個容器中的葡萄酒變化,掌握它的口感和成熟度。
⑺、澄清
葡萄酒的澄清分自然澄清和人工澄清兩種方法。自然澄清就是讓酒中的懸浮微粒自然沉澱後分離,但是這樣仍達不到商業葡萄酒裝瓶的要求,必須人為添加蛋白類物質來吸附懸浮微粒,以加速澄清和增加澄清度。同時,還需要將葡萄酒在裝瓶前加熱殺菌或者冷凍處理。通過無菌過濾的方法,將葡萄酒中的細菌或酵母菌統統除去,就可以提高葡萄酒的化學穩定性。
⑻、裝瓶
紅葡萄酒裝瓶後會再窖藏一段時間,之後再上市發售,即所指的長期「瓶內陳年」。
『肆』 關於白葡萄酒生產工藝流程(課程設計)
葡萄的加工產品
一、葡萄汁
葡萄汁生產一般採用連續熱榨法。
工藝要點
原料清洗 葡萄要求充分成熟,色澤好,應適時採收,然後迸行分選和強力噴淋洗滌。
破碎 用打漿機將漿果破碎,破碎時切忌將種子擠破。
預熱 在預熱器內加熱至60~62.7℃,維持15分鍾,使果皮和種子里大量的色素、果膠和一些單寧溶解。在一定的限度內,加熱的溫度越高,時間越長,葡萄汁的顏色越深,質地越濃稠。但是加熱過度,單寧從種子和果皮內提出來,使葡萄汁的味道過澀。在通常加熱時間內,溫度不應超過65.5℃。
加酶及木質纖維 在葡萄漿中加入0.2%的果膠酶制劑和0.5%的精質木質纖維,有利於連續壓榨,可以提高出汁率。葡萄漿的消化處理通常在帶有攪拌器的大貯罐內進行,攪拌器將酶制劑、木質纖維與葡萄漿混勻,在罐內停留30分鍾,即可完成消化過程。
壓榨 壓榨葡萄的方法有連續壓榨法、水壓機壓榨法等。
篩濾 有些壓榨機和篩濾同步進行,有些則需將壓榨出的果汁單獨篩濾。通過篩濾,除去果汁中的懸浮固形物,可以添加1%~2%的硅藻土助濾劑,進行過濾。也可以用連續式自動清洗分離機,將懸浮固形物除去,然後用板式或板框式過濾器過濾,過濾時用硅藻土作助濾劑。
澄清 常採用冷藏法、速凍法、加鹽法、加酶法、冷凍濃縮法對葡萄汁進行澄清處理。
罐裝及巴氏殺菌 經澄清後的葡萄汁,先通過列筐式或板式熱交換器(大約76.6℃以上),然後進入罐裝機罐裝,然後進行巴氏殺菌。
工藝要點
原料選擇 任何葡萄都可釀出葡萄酒,但優質的葡萄酒對品種、成熟度、含糖量有一定的要求。用於紅葡萄酒釀造的優良品種有:寶石、法國蘭、佳利釀、梅鹿輒等。釀造白葡萄酒的優良品種有:雷司令、白雅、白羽、白詩南、白五尼、貴人香等。葡萄的含糖量要求達到16%以上,含酸量低於1.0%。
破碎與去梗 破碎前要挑除腐爛及沒成熟的果粒。葡萄粒要充分破碎,但不要使種子和果梗破碎。在破碎的同時,加入亞硫酸,使葡萄汁中含有100×10↑(-6)的二氧化硫。作紅葡萄酒的原料要求除去果梗。除梗可在破碎前,亦可在破碎後,以及破碎去梗同時進行,可採用葡萄破碎去梗送漿聯合機。作白葡萄酒的原料不宜去梗,破碎後立即壓榨。利用果梗作助濾層,提高過濾速度。
壓榨與澄清 製作紅葡萄酒是在原料破碎後直接發酵,主發酵完成後再壓榨取出新酒。製作白葡萄酒是取凈汁發酵,需要先將破碎後的果粒壓榨取汁並澄清後再發酵。
果汁成分調整 果酒中的酒精度來源於果汁的糖,一般葡萄的含糖量約在14%~20%,只能生成約8.0~11.7的酒精度,一般葡萄酒的酒精度為12~18,因此需要添加糖。據測定,100毫升果汁中含有1.7克糖能生成1度酒精。通過發酵前對葡萄汁中含糖量的測定來決定加糖量,並分三次逐步加入發酵液中。使發酵液糖度增加的最佳方法是:一部分果汁在減壓下濃縮提高濃度加入補充。果汁中含酸量在0.6%~1%為宜。此量既適合於酵母菌,又能抑制雜菌,使葡萄酒風味最好。果汁中酸度過高時,可加糖漿或加酸度低的果汁進行調整,也可用中性酒石酸鉀中和。若果汁中酸度過低,可用檸檬酸調整。
紅葡萄酒發酵 葡萄酒發酵所需要的發酵盛器有:發酵桶、發酵池。發酵桶一般只用柞木或栗木製成的,現有不銹鋼發酵捅,分為開口式或密閉式兩種。發酵池是用鋼筋混凝上和石、磚砌成,分為開放和密閉式。
紅葡萄酒的釀造要求較強的發酵強度和較高的溫度,以利於色素和單寧的浸出。由於紅葡萄酒發酵時單寧較多,抑制殺菌能力強,所以一般採用開放式發酵。而白葡萄酒發酵所需溫度低,以利於芳香物質的生成並且白葡萄酒發酵時單寧物質少,抑雜菌能力弱,所以採用密閉式發酵。
將處理好的果漿倒入消過毒的發酵容器中,注意果漿的量不能超過容器的4/5。讓其自然發酵或者加入培養正旺盛的酵母3%~5%乃至10%。控制溫度在25~30℃。此時為酵母繁殖階段,液面出現大量氣泡,要注意提供一定量的空氣,此期為發酵初期,一般要維持24~48小時。緊接著力主發酵期,要持續4~7天,主要為酒精發酵階段。此時酒精大量產生,果漿糖度下降,產生大量二氧化碳,並形成"酒帽",應該用有孔木板將"酒帽"壓在液面下,有利於皮中色素和芳香物質溶於酒中。由於酵母的活動會使果酒溫度上升,應採取措施防止溫度上升,使溫度保持在30℃以下。當含糖量穩定在1%,溫度降至室溫時,主發酵結束。主發酵結束要及時出桶(池),以免渣滓中的不良物質過多的滲出,影響酒的風味。不加壓流出的酒叫自流酒,品質最佳。加壓後榨出的酒叫做壓榨酒,質量差,殘渣可供蒸餾酒用。主發酵完成後,原酒中有少量的糖分,出酒後遇到空氣使酵母菌重新復活。要裝入容器中進行後發酵。後發酵期為一個月左右,溫度以20℃為宜。當後發酵結束時,糖分降到0.1%左右。新製成的葡萄酒渾濁、辛辣、不宜飲用,必須進行貯存--陳釀。陳釀過程需要進行添桶、換桶、下膠和冷熱處理。在陳釀過程中,酒液體積要縮少,容器頂部會出現空隙,要用同批酒及時添滿空隙。在陳釀期中,葡萄酒中逐漸澄清,又有沉澱產生,故須換桶。一般情況是當年冬天換一次桶,第二年春、秋各換一次桶,第三年10~12月再換一次。葡萄酒經過較長時間的貯存與多次換桶,一般是穩定透明,但是有時由於酒中的懸浮物帶有同性電荷,互相排斥,不能凝聚,又受膠體溶液的阻礙,難於沉澱。為了加速果酒的澄清,常採用加膠、冷熱處理、離心過濾的方法。
白葡萄酒發酵 白葡萄酒發酵基本上同紅葡萄酒。不同之處是取凈汁在密閉的發酵容器中進行發酵。白葡萄汁一般缺乏單寧,在發酵前常按100升果汁加4~5克單寧。發酵溫度一般要求18~20℃。
成品調配 葡萄酒的成分極為復雜,為了使酒質均一保持固有的特點,出廠前要按照成品的質量要求,對酒度、糖分、酸分進行調配。酒度應用同品種蒸餾酒或脫臭酒精調配,酸度可加檸檬酸補充或用中性酒石酸鉀中和降低,糖度可用白砂糖補充。紅葡萄酒的色調過淺,可用深色葡萄酒調配,增香必須用同類果品的天然香精。
裝瓶殺菌 裝瓶前,需要進行一次精濾。酒瓶預先經過滅菌處理,再裝瓶密封,在60~70℃溫度下殺菌10~15分鍾。若裝瓶前殺菌,將酒液快速升溫到90℃,持續一分鍾,即可裝瓶密封。
『伍』 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生產工藝有什麼區別
估計很多葡萄佳沛紅酒網初學者多少會對紅、白葡萄之間的口味、營養價值以及配餐有所疑問,.剛入行時亦同樣如此。其實葡萄一共分為:紅、白、桃紅、黃、灰五種顏色,紅白佔了市場上的絕大份額,所以大致的對這兩種顏色的有所了解是很有必要。其它三種顏色待日後細說。以下紅、白葡萄簡稱為干紅、干白。
「干紅」與「干白」已成為紅葡萄與白葡萄的代名詞,深受青年朋友所追棒,在中國暢飲葡萄,不但要講葡萄的品位,還要講葡萄的文化及常識,若說起「干紅」與「干白」區別時,很大一部分朋友認為,紅葡萄酒是用紅葡萄生產的,白葡萄酒是用白葡萄生產的,這是一種誤解,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加工的方法不同,顏色上有紅白之分。
具體來講,區分「干紅」與「干白」主要從葡萄的釀造工藝上、顏色上、營養價值上、飲時溫度上、鑒賞方法上等方面區分。
釀造工藝上:簡而言之,「干紅」是用皮紅肉白或皮肉皆紅的葡萄帶皮發酵而成,採用皮、汁混合發酵,然後進行分離 陳釀而成;「干白」是選擇用白葡萄或淺色果皮的葡萄。經過皮汁分離,取其果汁進行發酵釀制而成。
具體上,「干紅」用皮渣(包括果皮、種子和果梗)與葡萄汁混合發酵而成,而「干白」是用澄清葡萄汁發酵的,所以在紅葡萄的發酵過程中,酒精發酵作用和固體物質的浸漬作用同時存在,前者將糖轉化為酒精,後者將固體物質中的丹寧、色素等酚類物質溶解在葡萄酒。因此,紅葡萄的顏色、氣味、口感等與酚類物質密切相關。
「干白」是用白葡萄汁經過酒精發酵後獲得的酒精飲料,在發酵過程中不存在葡萄汁對葡萄固體部分的浸漬現象。此外,「干白」葡萄的質量,主要由源於葡萄品種的一類香氣和源於酒精發酵的二類香氣以及酚類物質的含量所決定。所以,在葡萄品種一定的條件下,葡萄汁取汁速度及其質量、影響二類香氣形成的因素和葡萄汁以及葡萄酒的氧化現象即成為影響干白葡萄酒質量的重要工藝條件。
顏色上:由於「干紅」用皮紅肉白或皮肉皆紅的葡萄帶皮發酵而成,酒液中含有果皮或果肉中的有色物質,使「干紅」以紅色調為主,顏色一般呈深寶石紅色、寶石紅色、紫紅色、深紅色、棕紅色等;「干白」因是白皮白肉或紅皮白肉的葡萄經去皮發酵而成,它的顏色以黃色調為主,主要有近似無色、微黃帶綠、淺黃色、禾桿黃色、金黃色等。
營養價值上:「干紅」所蘊含的維生素B、核黃素、尼克酸、泛酸和本多生酸的比例都要高出「干白」。從賞味期上,由於「干白」只用汁液釀造,其單寧的含量相對較低,而「干紅」是用果皮、果肉和汁液一起釀造,其單寧含量相對較高,所以一般情況下,「干紅」比「干白」的酒性更穩定,賞味期也更長。
飲時溫度上:「干紅」更具有可操作性。專業人士做出這樣一個實驗,在攝氏16至18度時進行品嘗紅葡萄酒,就可取得最好的結果;而「干白」則以清涼狀態,即為攝氏8至10度品嘗為最佳,此時可以更好地嘗出其風味來。兩相比較,孰優孰劣一覽無遺。
總體上,「干紅」是用紅色或紫色葡萄為原料,採用皮、汁混合發酵而成。是用葡萄皮中的色素與丹寧在發酵過程中溶於酒中,因此酒色呈暗紅或紅色,酒液澄清透明,含糖量較多,酸度適中,口味甘美,微酸帶澀。而「干白」是用葡萄皮紅汁白或皮汁皆白的葡萄為原料,將葡萄先擰壓成汁,再將汁單獨發酵製成。由於葡萄的皮與汁分離,而且色素大部分存在於果皮中,故白葡萄酒色澤淡黃,酒液澄清,透明,含糖量高於紅葡萄酒,酸度稍高,口味純正,甜酸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