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葡萄酒放久了為什麼會出現沉澱
葡萄酒出現沉澱很正常。從物質組成和來源上看,正常的沉澱大致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細小顆粒狀沉澱,一般出現在葡萄酒瓶的底部。這類沉澱往往是由於多年的儲存,葡萄酒在微氧化環境下,其中的小分子色素和單寧不斷氧化聚合,最終形成大分子析出,僅在紅葡萄酒中產生。
第二類是由酒石酸形成的晶體狀沉澱,通常附著在橡木塞或者酒瓶內壁上。這一類沉澱是由於低溫及酒精含量較高的情況下,原本溶於葡萄汁的酒石酸溶解度不斷降低,逐漸形成玻璃狀的晶體,這種沉澱在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中均會產生,白葡萄酒中居多。
(1)紅葡萄酒沉澱擴展閱讀:
當然,也有少量的葡萄酒是由於變質引起的沉澱,這需要大家結合風味的特徵來綜合判斷。
第一,如果酒底部出現大量沉澱,同時酒體沒有任何令人愉悅的香氣,相反出現了類似於醬油、鹹菜的氣味,則說明這瓶酒已經過度氧化,不適宜繼續飲用了。
第二,有些酒在生產和灌裝過程中微生物控制不嚴格,出現了雜菌的污染,例如醋酸菌或者黴菌,致使酒體失光、顏色渾濁、有雲霧狀或者絮狀沉澱、雪片狀漂浮物等,這類雜質不僅難以除去,同時還暗示酒體遭到了不可逆轉的破壞。
第三,有一類保留有殘糖的葡萄酒如果在灌裝前過濾不夠充分,則會殘留極少量的酵母,一定時間後,瓶底就會出現類似酒泥的沉澱。
㈡ 紅葡萄酒沉澱是怎麼回事
當然,如果這些沉澱喝到嘴裡的話,味道還是比較粗劣的。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潷酒(decanting),也叫換瓶。 換瓶是為了將陳年後的葡萄酒液與沉澱物(Sedimemt)分離所做的凈酒程序。通常陳年紅酒大多需要經此潷酒的過程,才不至於飲酒時喝下瓶底的沉澱物。而白葡萄酒本來就比較不耐久藏,所以很少需要潷酒。過酒所需的器具稱之為過酒器(Decanter),通常以水晶玻璃製成,形狀各有不同,但功能卻是相同的。 換瓶時先在瓶頸下方擺上一個光源。通常一支蠟燭或一隻小燈泡,以便易於觀察沉澱物的位置,當沉澱物到達瓶頸時就停止倒酒。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換瓶需要盡量用透明的長頸大容量的容器,容量要在2升左右。千萬不能用濾紙一類的東西過濾,那樣會讓你的一瓶好酒喝起來像低劣貨。 雖然需要換瓶的一般都是些老酒,但有些年份較新的紅酒,開瓶後直接飲用會覺得不順口,是因為它們一直保存在相對較缺乏氧氣的環境里,造成一種「封閉」的特性。很多人相信在喝葡萄酒之前需要「醒酒」,就象葡萄酒睡著了,要把它們喚醒才會好喝。而換瓶能加速這個醒酒的過程。 所以,對年份較老的酒來說,換瓶可以用來除去沉澱物,而對於年份較新的酒,換瓶也可以「柔化」單寧所帶來的澀味以及刺激感。 但是,問題也來了。確實很多酒提早幾小時換瓶可以變得更美味,但是有些時候原本已經很稀微的香氣卻也有可能完全消失無蹤,甚至有可能因為醒酒過度而使得酒的口味失去均衡。特別是陳酒通常比較脆弱,很容易氧化,經過這么激烈的換瓶過程,很容易讓珍貴的陳年酒香就此散失。所以遇到老酒換瓶,一定是要在品嘗前才開瓶,馬上換瓶後盡快倒入杯中品嘗。而且最好選用底部比較窄,高瘦一點的醒酒瓶。 也因為如此,該不該換瓶,至今還一直是葡萄酒專家們爭論的主題,沒有共同的看法。有些人主張任何酒都要換瓶,但是也有人認為與其要冒著讓老酒受害的風險,不如不要換瓶忍耐喝點酒渣。 如果怕敏妙的香氣被破壞,而選擇不換瓶的,我這里可以教您一個小辦法:把酒傾斜45度放12小時。這樣沉澱會集中到酒瓶底部的一側,然後再倒酒時保證這一側在最低的位置就可以了,酒剩了三分之一的時候,再倒酒的時候轉180度。只要輕一點,就不會把沉澱晃起來了。這樣操作可以利用酒瓶底部的凹陷部分,把沉澱攔住。
㈢ 紅葡萄酒里的沉澱是什麼
1、葡萄酒在發酵過程中出現的沉澱被稱為「酒泥」或者「酒糟」,其中的物專質包括死屬酵母、蛋白質、葡萄梗、葡萄皮以及其他固體物質。不過葡萄酒發酵結束之後,為了把酒泥除去,會先進行澄清,然後再轉移到橡木桶或者不銹鋼罐里進行熟成。現在由於過濾和澄清技術得到了很大提高,一般很少能在瓶裝葡萄酒中看到明顯的沉澱物,除了那些用傳統法釀造出來的香檳和起泡酒之外,因為這些酒的二次發酵過程是在瓶子中進行的。
2、葡萄酒裝瓶之後出現沉澱物質。紅葡萄酒在裝瓶後出現的沉澱是由單寧和其他固體物質形成的。這些物質可以讓葡萄酒獲得一定的復雜度,不過在飲用的時候一般會把它們除掉。因為這些沉澱物會讓酒喝起來有苦味,令人不悅。不過,這種沉澱一般只會出現在陳釀時間在8年以上的紅葡萄酒中。
3、葡萄酒在杯子中出現的沉澱。這些晶體沉澱其實是酒石酸鹽,由葡萄中的酒石酸發展而來。葡萄酒中的酒石酸鹽沉澱不會傷害身體,也不會破壞葡萄酒的口感,所以不需要把它除掉。當然,這些沉澱對身體也沒什麼好處,你不需要特意把它們喝掉。
㈣ 紅酒里有沉澱物怎麼回事
紅葡萄酒中會出現兩抄種襲沉澱物,不知道你遇到的是哪種。一種是軟的,紅色的,這是色素沉澱,紅葡萄酒一般長時間存放之後會出現酒中的天然色素析出情況,這就形成了色素沉澱。
還有一種情況是透明的玻璃渣一樣硬的沉澱,那是因為酒廠為了保留更多的果香,沒做冷凍處理,而形成的酒石酸沉澱。
兩種沉澱對人體都是無害的,只要喝酒前蓖掉就行了。
㈤ 葡萄酒里有沉澱物是否正常
一瓶存放了一定時間的葡萄酒,在酒瓶的一邊(卧放的酒)或瓶底的一邊(斜放的酒)專,常會發現一些結屬晶體狀的沉澱物。這些漂浮在酒中的沉澱物顏色較深,比重較大,使許多人誤認為酒已變質而不敢再喝。其實,這些結晶是葡萄酒中的一些不穩定物質富集在一定的環境下生成的化學物質組成。其實,出現沉澱物正是葡萄酒成熟的標志。因為影響葡萄酒口味的不穩定物質已從酒中分離出來,從而使葡萄酒變得更加純凈,酒味結構更加穩定,口感也更加醇厚潤滑。可以這么說,沉澱物的產生是葡萄酒整個生產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
葡萄酒的沉澱物若呈現明顯的晶體,可初步斷定為由鐵鹽和鈣鹽以及鉀鹽引起。如鐵破敗的特徵之一是出現黑色或藍色渾濁或沉澱物,銅破敗出現紅棕色沉澱,蛋白質渾濁出現蓬鬆絮狀的沉澱物,含果膠和微小油滴的葡萄酒對光線有散射作用(丁達爾現象)。葡萄酒中產生沉澱是比較正常的現象。不過,在購買葡萄酒時,應該分清到底是混濁還是沉澱,「混濁可能是由於微生物等引起的,會降低葡萄酒的質量,而沉澱則是有機物的自然分解,一般不會影響葡萄酒質量」。
㈥ 什麼是葡萄酒的沉澱
葡萄酒沉澱。
白葡萄酒中常常出現的沉澱物質為酒石酸鹽結晶沉澱。酒石酸是葡萄酒中特有的一種有機酸物質,在低溫下容易結晶成沉澱。如果白葡萄酒中出現沉澱,這只說明這瓶酒可能曾經存放在溫度很低的環境中。此外,這種酒石酸沉澱,有時在木塞底部也可以看到。紅葡萄酒中除了酒石酸鹽結晶沉澱外,還有色素與酚類化合物聚合沉澱及蛋白質沉澱等。
那麼,什麼是酒石酸呢?酒石酸,學名二羧基丁二酸,分子式為C4H6O6的有機酸。早期在希臘和羅馬的許多工廠里被叫做酒石,是發酵葡萄汁的一種沉澱物,顯酸性,含有鉀鹽。葡萄汁中呈酸味的物質主要有:蘋果酸、酒石酸、檸檬酸等,而葡萄酒中主要的酸味物質則是酒石酸,就是它使葡萄酒醇厚清爽,並且能抑制細菌的活動。作為葡萄酒的重要組成部分,酒石酸在葡萄酒中存在方式包括:游離酸和有機酸鹽。
當遇到葡萄酒有沉澱時,請不要誤認為是葡萄酒變質了,很多頂級酒庄的葡萄酒通過陳年之後都會形成一些沉澱物,但是對於這些沉澱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一款酒是否澄清同樣會影響著人們的品鑒過程。因此,我們建議大家,在品嘗一款陳年葡萄酒時,可以提前一天將它豎直放置。這樣,葡萄酒中的沉澱就會聚集到葡萄酒瓶底的凹槽中,而在倒酒時,我們只需動作輕緩,這些沉澱就可以不倒入酒杯中了。此外,我們也可以通過醒酒、換瓶的做法來去除葡萄酒中的沉澱物。
㈦ 葡萄酒里為什麼有沉澱物或殘渣
許多人發現葡萄酒的瓶底有沉澱物或葡萄殘渣,對於這種現象,可能對於葡萄酒的質量有所疑惑。關於這個問題,坦白說沒有什麼好疑惑,只要是類屬於釀造酒的酒款,經貯藏一段時間,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殘渣,葡萄酒當然也不例外。葡萄酒的主要殘渣生成物有兩種,一種是葡萄沉渣(Sediment),另一種是結晶石(Wine Crystal).
兩種殘渣的呈現方式各有不同。紅葡萄酒沉渣主要是來自單寧酸,經過一段時間的瓶內陳年,酒液里的單寧酸逐漸地沉澱,在長時間的積累下,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沉澱物。白葡萄酒缺乏單寧酸,但並不表示沒有沉澱物產生。釀造酒型態的酒款,雖然在裝瓶前經過除渣、過濾的工序,也無法完全除盡酒液里的殘渣。因此,只要經過長時間的靜置,懸浮在酒液里的殘渣會漸漸地下沉至瓶底,形成堆積物出現。至於葡萄酒結晶石,以現代的釀酒技術來說,大多數葡萄酒,尤其是白葡萄酒,都有經過低溫處理去除結晶石這道程序,只是仍然無法達至百分之百的效果。這種結晶石,來自葡萄果實的酒石酸(Tartaric Acid)成分,葡萄酒釀制完成後仍能活躍於葡萄酒液當中,雖有先期的預除工序,還是會有結晶石的產生,如果葡萄酒貯藏於溫度偏低的環境里,也會有產生結晶有利石的情形。
殘渣可以說是釀造酒的必然現象。早期的葡萄酒釀酒工藝並不如現代精純,酒渣是司空見慣的情形。當時人們為了讓飲用葡萄酒成為賞心悅目事,於是使用彩繪的酒杯、金杯、銀杯等,說穿了就是為了幫葡萄酒「遮醜」,免得影響喝酒的心情。時空轉移至今日,雖然釀酒技術更加純熟,還是脫離不了酒渣的糾纏,於是發明了新的處理方式——潷酒。酒店或高級餐廳里經常可見到穿著正裝的侍酒量,動作優雅安詳地為宴席主人的葡萄酒潷酒。所以喜好飲用陳年葡萄酒的人士,殘渣是葡萄酒的缺點,請接受並包容它的存在。
有別於葡萄酒殘渣的現象是酒質混濁。除了極少數的釀酒法,如一次發酵式起泡酒有懸浮物,或老酒在運送當中被劇烈地搖晃,幾乎所有的葡萄酒是不會出現酒液混濁或者懸浮特的情形。如果外觀產生上述的現象,葡萄酒極有可能已經變質,可以把酒倒入酒杯里聞其氣息,假如有異味、不潔的氣息,顯然地酒質已然變壞,只能望酒興嘆看著葡萄酒香消玉殞。
㈧ 紅酒有沉澱物還能喝嗎
葡萄酒中有沉澱物抄是很襲正常的現象,一般都是由酒石酸、單寧和天然色素構成,當然還有一些是殘留的果皮、果梗等天然沉澱物,對人體都是無害的,反而有時候出現這些物質能代表是用天然葡萄釀造而成的。
但是如果是酒瓶中出現白色絮狀物就是不能飲用的,
當遇到有沉澱物的葡萄酒,只需要把這瓶酒豎立著放置一段時間,然後再慢慢地開瓶,如果沒有出現讓人不適的異味或者喝起來沒有苦味等情況,就可以正常地進行飲用。
㈨ 葡萄酒內含有沉澱物屬於正常嗎是什麼原因
葡萄酒內含有沉澱物屬於正常現象。原因如下:
一、陳年的葡萄酒,因為色素與單寧結合而產生沉澱,是正常現象,也是陳年老酒的象徵,一般為顆粒或鐵銹狀沉澱。這種沉澱物主要是在陳年過程中,丹寧與色素結合產生的,完全不必擔心有何不妥,有時反倒是有年份的紅葡萄酒的證明。
二、新葡萄酒很少有沉澱物,但是偶爾也是有個例外。釀造過程中,果皮果梗殘渣,果皮攜帶物,死去的酵母菌或者是果肉都有可能形成酒中的沉澱,但這類沉澱往往會在裝瓶前由酒庄過濾掉。
這類沉澱如果較多,會讓酒賣相不好,影響銷售,一般來說酒廠都會進行低溫冷凍,讓這些酸先行結晶,再一次過濾出來。不過有的酒庄為保持原有風味,可能只做輕微過濾,甚至完全不過濾。
(9)紅葡萄酒沉澱擴展閱讀
貯藏葡萄酒的注意事項:
一是瓶裝葡萄酒應放在穩定、乾燥、黑暗、陰涼的地方保存,可以防止酒中的氧化酶失活,進而避免了鐵離子氧化沉澱。另外,還可以避免酒中對人體具有降血脂、抗血栓和預防冠心病等作用的白藜蘆醇減少。
二是若瓶口已打開,則應用軟木塞封裝,並且保持軟木塞的濕潤,防止空氣中的雜菌污染而造成酒的渾濁或變質。
三是對於已開啟的瓶裝葡萄酒要密封完全,盡量隔絕空氣或者在酒中放入少量的維生素C片,防止空氣中的氧氣與酒中的化合物發生反應而產生絮狀物,同時避免氧氣與酚類物質反應而使酒變為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