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藏泉聖雲酒賣多少錢
茴香具有很高的葯用價值,裡面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鉀元素以及維生素,可達到溫補腎陽的功效,特別適合於秋季身體怕冷以及手腳冰涼的人群。
B. 寫出出處和作者 日出江花紅勝火 洛陽親友如相問 勸君更盡一杯酒 碧玉妝成一樹高
日出江花紅勝火 白居易 《憶江南》
洛陽親友如相問 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
勸君更盡一杯酒 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
碧玉妝成一樹高 賀知章 《詠柳》
C. 洛陽唐僧寺庄園產的漢紅赤霞珠葡萄酒多少錢一瓶
喝著真難喝
D. 請問教令狐沖喝葡萄酒要用夜光杯那個人是誰那他還說了其他幾種酒是什麼酒又要用什麼杯來喝謝謝。
黃河老祖其中的祖千秋。
(1)高粱酒 青銅爵
「至於這高粱美酒,乃是最古之酒。夏禹時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那便是高粱酒了。飲這高粱酒,須用青銅酒爵,始有古意。至於那米酒呢,上佳米酒,其味雖美,失之於甘,略稍淡薄,當用大斗飲之,方顯氣概。」
(2)葡萄美酒 夜光杯
「古人詩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艷紅之色,我輩須眉男兒飲之,未免豪氣不足。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之後,酒色便與鮮血一般無異,飲酒有如飲血。岳武穆詞雲:『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豈不壯哉!」
(3)汾酒 玉杯
「喝汾酒當用玉杯,唐人有詩雲:『玉碗盛來琥珀光。』可見玉碗玉杯,能增酒色」
(4)百草酒 古藤杯
「這百草美酒,乃採集百草,浸入美酒,故酒氣清香,如行春郊,令人未飲先醉。飲這百草酒須用古藤杯。百年古藤雕而成杯,以飲百草酒則大增芳香之氣。」
(5)玉露酒 琉璃杯
「飲這玉露酒,當用琉璃杯。玉露酒中有如珠細泡,盛在透明的琉璃杯中而飲,方可見其佳處。」
(6)梨花酒 翡翠杯
「飲這壇梨花酒呢?那該當用翡翠杯。白樂天杭州春望
詩雲:『紅袖織綾誇柿葉,青旗沽酒趁梨花。』你想,杭州酒家賣這梨花酒,掛的是滴翠也似的青旗,映得那梨花酒分外精神,飲這梨花酒,自然也當是翡翠杯了。」
(7)關外白酒 犀角杯
「這一壇關外白酒,酒味是極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氣,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飲,那就醇美無比,須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
(8)狀元紅 古瓷杯
「飲這紹興狀元紅須用古瓷杯,最好是北宋瓷杯,南宋瓷杯勉強可用,但已有衰敗氣象,至於元瓷,則不免粗俗了。」
另有金光燦爛的金杯,鏤刻精緻的銀杯,花紋斑斕的石杯,此外更有象牙杯、虎齒杯、牛皮杯、竹筒杯、紫檀杯等等,或大或小,種種不一。
E. 新強葡萄酒的歷史故事
葡萄是中亞西亞通過絲綢之路向東方輸出的最著名的水果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栽培最多、產量最大的水果。
據國外考古發掘,葡萄酒大約出現於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起源自小亞細亞至中東一帶。
葡萄日久成漿,在自然界的一定條件下容易變成酒。史前人們已懂得將它作為飲料。在古埃及和巴比倫,均可找出有關葡萄酒象形文字的資料。我國在兩千年前已能釀造葡萄酒。
公元前600年,古敘利亞海濱的腓尼基人,曾將葡萄釀成的酒運至古希臘。希臘是歐洲首先製造葡萄酒的國家,由於地中海沿岸各國氣候條件適宜栽種葡萄,因此葡萄後來成為西歐重要的農產品之一。
公元500~1400年期間,歐洲成為世界葡萄酒的釀造中心,葡萄酒則成為歐洲人用餐時的普遍飲料,樂師為之歌頌,詩人為之贊美,演變至今,葡萄酒、麵包和肉類這三種食品,在葡萄酒消費國家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主要食物。
漢時「蒲萄」二字的發音,源於希臘文「botrytis」。近年在新疆鄯善考古發現的蘇貝希墓葬中,有戰國時期的葡萄籽,這是葡萄西來的一個信號。
古代新疆與中亞地區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制緊密相關。中亞地區在五六千年前就已經栽培葡萄。在今土庫曼境內發現的公元前4世紀的居民點遺址中,有葡萄籽核。《史記· 大宛列傳》中,有漢時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烏孫、扜罙、於闐等地種植葡萄,出產葡萄酒,「以蒲桃多酒,富人藏萬石,久者數年不敗」 的內容。
先秦時期,葡萄和葡萄酒由西向東在新疆北疆地區傳播。新疆伊犁河流域、奇台、木壘及東疆地區哈密、巴里坤等,已開始種植葡萄和釀造葡萄酒。
公元前2世紀,隨著塞人的遷徙,中亞和新疆地區小國林立。大月氏也自故地河套一帶西遷伊犁河、楚河,當地的塞人一部分退縮到錫爾河北岸,後稱康居。公元前140年,塞人中的一部分進入阿姆河以南地區,滅掉希臘人的巴克特里亞王國,建立大夏國,另一些進入費爾干納盆地,建立了大宛國。與此同時,又一部分塞人南下,向東進入塔里木盆地的一些則建立了若干城郭小國。《史記》所載葡萄的種植和葡萄酒的釀造,似乎也與塞人的遷徙密切相關,塞人的遷徙路線或許就是這一時期葡萄和葡萄酒的傳播路徑。
東漢時期,王逸《荔枝賦》有「西旅獻崑山之蒲桃」)之語,漢時,西部界域南部已到喀喇昆侖山南北兩麓。這著名的貢品就來自昆侖山。
《漢書》卷九十六《西域上》載 「王治且末城,……有蒲陶諸果」。
上世紀初,斯坦因在尼雅遺址(古精絕國)發現一處公元1~3世紀的果園,保存著已枯死的成排的桃、杏、葡萄等果樹。
秦漢時期,葡萄已經西域傳入內地。西漢建元四年(前137年)司馬相如的《上林賦》說,秦都咸陽種植葡萄,漢初時都城長安已有葡萄栽培。張騫鑿空西域後,內地葡萄種植進一步擴展,長安之地葡萄種植興盛。與此同時,葡萄酒釀造術也傳入內地。東漢時,葡萄酒仍非常珍貴,據《太平御覽》卷九七二引《續漢書》雲:扶風孟佗以葡萄酒一斗遺張讓,即以為涼州刺史。用一斗葡萄酒竟能換得如此高官,足以證明葡萄酒在當時之寶貴。
魏晉時期,於闐、且末及精絕一帶,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盛行。苻堅部將呂光征服龜茲國時,說「胡人奢侈,厚於養生,家有蒲桃酒,或至千斛,經十年不敗,士卒淪沒酒藏者相繼矣」。那時的龜茲,葡萄酒總是被大桶大桶地享用,人們在酒窖里日夜酩酊大醉,連守城的士兵也不例外。在伊斯蘭教傳入之前,西域民族嗜酒如命,收錄在《突厥語大詞典》中的民歌證實了這種豪飲:「讓我們吆喝著各飲三十杯。讓我們歡樂蹦跳,讓我們如獅子一樣吼叫,憂愁散去,讓我們盡情歡笑。」
南北朝時,高昌葡萄和葡萄酒生產興盛發達。《太平御覽》中有高昌洿林、無半、八風谷、高寧等地種植葡萄、釀造葡萄酒的文字。此時敦煌已見葡萄酒釀造的記載。三國時,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傳播到都城洛陽,葡萄栽培傳入西南益州。
唐朝時中國西部的疆域遠超過漢代。唐滅高昌國設置為西州。《太平御覽·唐書》中說:「葡萄酒西域有之,前代或有貢獻,人皆不識。及破高昌,收馬乳葡萄實於苑中種之,並得其酒法。」葡萄酒是唐西州的貢品,也是唐財政收入中特種收入的一種,此時上供的已不僅是葡萄酒,還有用來釀造葡萄酒的葡萄漿。
隋唐時期,西域的葡萄、葡萄酒對內地的傳播更為頻繁,內地的葡萄和葡萄酒生產也迅速發展。除西域外,唐朝葡萄種植和釀造產地已廣布於內地,到南宋時期,江南地區的葡萄已普遍種植,西南地區也出現葡萄名酒。
2003年,吐魯番鄯善縣洋海墓地的考古中,考古人員從約2500年前的一座墓穴里發現了一株葡萄藤標本,認定它屬於圓果紫葡萄的植株。
2004年,新疆新和縣龜茲歷史文物保護項目組在距縣城50餘公里處的索克庫勒吐爾(維吾爾語意「鹹水湖」)烽燧約500米處,發現了200餘畝唐代葡萄園遺址。
在自治區博物館,有幾粒1600年前的葡萄乾,出土於吐魯番阿斯塔那地下古墓。阿斯塔那古墓群是高昌回鶻王朝的公共墓地,在已出土的各種珍貴文物中,有不少租種葡萄地、澆灌管理、買賣葡萄園的契約、書信、賬冊等文書,還有隨葬的葡萄(葡萄乾)、葡萄枝、種子等。高昌的居民將一串串鮮葡萄供奉在死去親人的墓室里,為的是讓他們在幽冥世界裡繼續吃到生前喜愛的這種美味的水果。這在當時,可能是一種風俗。
新疆葡萄的品種
一、無核白
無核白,維吾爾語為「基什米什」或「阿克基米什」,本地回族稱「吐魯峰」,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現代園藝學家始稱「無核白」。
它是新疆最為知名的葡萄。原產於伊朗,公元3世紀以前就傳入新疆地區。公元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傳入我國內地,因氣候、環境(如特定的光照、溫差等)的影響,在內地種植的無核白葡萄,其品質、產量遠遠不及新疆地區。
目前,無核白葡萄以吐魯番地區栽種面積最大,其次為和田以及南疆其他一些地區。
無核白葡萄皮薄肉嫩,汁多味甜,素有「珍珠」美稱。含糖量高達20%~24%,超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葡萄,居世界之冠。用無核白鮮葡萄晾制的葡萄乾,含糖量高達60%,被人們視為葡萄中的珍品。
二、和田紅葡萄
在和田的維吾爾民間,有一個極為普遍的說法:紅葡萄是陽性的,男人吃了好,而綠葡萄是陰性的,適合女人吃。
和田紅葡萄維吾爾語稱「克孜玉助姆」,為便於和吐魯番等地所產的紅葡萄有所區別,大都稱之為和田紅葡萄,在新疆的栽植歷史應有千餘年。斯坦因的《西域考古記》中記載,在尼雅廢址上,發現有排列整齊的葡萄架。尼雅消亡距今已16個世紀以上,至於所栽種的是不是今天的和田紅葡萄雖難以確證,但和田紅葡萄的栽種年代應在此前後。
和田紅葡萄較為高產,且抗寒、旱、鹽鹼,皮厚,耐貯運。目前多以制葡萄乾和釀酒。
三、馬奶子
因其形狀像馬的乳頭,維吾爾語稱「賽宛」,意即馬奶。《蘇聯葡萄品種志》載,此品種起源於中亞南部地區,在公元初,由康居(今薩馬爾罕)引入中國。據《冊府元龜》記載,唐太宗破高昌國(今吐魯番)得馬乳葡萄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將其傳入內地。
主要種植地在吐魯番和南疆的墨玉、皮山縣等地,北疆較少。
馬奶子葡萄果粒圓柱狀,重6~8克;白綠色,有小核,宜鮮食。
四、喀什喀爾
從名字看,此種最早可能分布在南疆喀什一帶。現在全疆各地均有分布,但成片種植的較少。南疆各地的維吾爾人以顏色、形狀各稱為阿巴玉助姆(白葡萄)、雍布拉克玉助姆(圓葡萄)、奎克玉助姆(綠葡萄)等。
五、木納格葡萄
維吾爾語意為「晶瑩剔透」,以果皮色澤可分為紅木納格,黃木納格和綠木納格1995年榮獲國家農業部「木納格葡萄金獎」。木納格屬歐亞種,由中亞傳入我國已有數百年,南疆以阿圖什所產木納格品質最佳,產品遠銷內地,成為聞名國內外的珍奇果品。
木納格葡萄粒大,皮韌,色澤鮮艷,汗多,籽少,糖分高,晚熟,耐貯運,易保存,具有較強的地域性。每年9月底成熟,在新疆阿圖什等地可自然採摘到10月底11月初,是目前國內最好的鮮食品種之一。
六、瑣瑣葡萄
維吾爾語稱「翁恰玉助姆」。「翁恰」在維語中是「沒有長大而夭折」的意思。也許因為瑣瑣葡萄果粒太小,人們以為是尚未長成而夭折的葡萄。西晉人郭義公的《廣記》載:「瑣瑣葡萄,出西番,實小如胡椒,小兒常食,可免生痘。」另《本草綱目拾遺》中也詳細論述了瑣瑣葡萄的葯用價值。時至今日,它仍是吐魯番等地的維吾爾人用來治療小兒麻疹的首選良葯。從前,瑣瑣葡萄在內地比駝皮和獺皮還要貴。
瑣瑣葡萄最早起源於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半島。主要產地在吐魯番,南疆也有部分種植。
七、和田黃葡萄
維吾爾語稱「賽爾根查拉斯」(即黃葡萄),分布於和田及南疆部分地區。
來源於俄羅斯。
八、紅太妃、白太妃
紅太妃和白太妃皆源自阿拉伯。公元7~8世紀,紅太妃傳到了中亞。至於名字的來源已難以考證,聽名字便可判斷這是一個美麗而高貴的品種。在中亞有一定的栽培數量,新疆伊寧、鞏留及霍城等地出產。
新疆種植葡萄的歷史非常悠久,品種繁多,總數可達數百種,除以上所列舉的幾種主要品種外,鮮食品種還有薩巴珍珠、白哈麗麗、葡萄園皇後、鬱金香、無紅子露等等。可供釀酒的還有二號白香、蘇丹玫瑰、法國蘭、玫瑰香、伊犁香等等。
和田葡萄樹王
葡萄樹王位於和田洛浦縣杭桂鄉斯坦烏其村一小院內,經國家林業部門鑒定已有156年樹齡,目前佔地約1.2畝。主幹較水桶粗,架上的藤較碗口粗,樹皮斑駁脫落,露出黑褐色的樹干。主幹枝以下已找不到一絲綠意,主幹枝以上枝中萌生出數不清的新枝,葉圓卵形,三裂至中部附近,邊緣有粗齒。圓錐花序與葉對生,漿果橢圓形,表皮有白霜。果實汁多皮薄,晶瑩甘甜,亦能製成葡萄乾和釀制葡萄酒。
秋夏之日,來到這里,院內院外、道路兩邊被葡萄架上的藤蔓覆蓋,而這些藤蔓都是由葡萄樹王生發而來,樹根從院子的地底下延伸到院外,枝繁葉茂,多時每年能收1000公斤葡萄,其中一串葡萄重可達一公斤以上。據當地人說已有60多個冬天不需埋土,依然果實累累。
在和田地區,此樹與核桃樹王、無花果樹王齊名,被譽為「和田三棵樹」。
F. 洛陽九五至尊酒價格表是多少
1、九五至尊(王者天下)498元一瓶
2、九五至尊(王者歸來)158元一瓶
3、九五至尊(王者風范)318元一瓶
4、九五至尊(至尊)528元一瓶
5、九五至尊(天尊)318元一瓶
6、九五至尊(地尊)168元一瓶
7、九五至尊(金尊)238元一瓶
8、九五至尊(銀尊)168元一瓶
9、九五至尊(紅爵)328元一瓶
10、九五至尊(紅尊)168元一瓶
11、九五至尊(明之尊)218元一瓶
12、九五至尊(唐之尊)398元一瓶
13、九五至尊(漢之尊)688元一瓶
14、九五至尊(盛唐至尊)666元一瓶
15、九五至尊(大漢天子)999元一瓶
希望能幫到您,望採納~~
G. 洛陽漢紅葡萄酒是營銷是傳銷嗎
作為一個抄商品,不會傳銷,但可能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進行傳銷。是不是傳銷,應當按其具體的經營運作模式進行判定。
傳銷,是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
根據國務院《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規定,下列行為,屬於傳銷行為:
一、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對發展的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滾動發展的人員數量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包括物質獎勵和其他經濟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交納費用或者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費用,取得加入或者發展其他人員加入的資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形成上下線關系,並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H. 古人喝的酒是什麼酒
女兒紅
十八年佳釀天下紅
因歷史典故而來的女兒紅酒,色如琥珀,澄黃透明;味比瓊漿,醇厚甘鮮;酒體協會協調,口感極佳,更具有半干型紹興酒特有的馥郁芳香。它以精白優等糯米、生麥曲和鑒湖水為主要原料,採用獨特釀造工藝,多年陳化而成,滴滴入口,唇齒留香!故以陳醇,真來形容女兒紅酒,陳以煉香,醇賦酒格,女兒紅酒的命名,源於江浙一帶地方風俗:民間生女之年要釀酒數壇,以喻望女成鳳之意,並在壇外雕繪有我國民族風格的彩圖,泥封窖藏,待到女兒長大至十八歲出嫁時,把酒取出來招待賓客,以示喜慶吉祥。
紹興花雕,是以酒壇外面的五彩雕塑描繪而得名,色彩斑斕,圖案瑰麗,題材多樣,四時花卉,靈禽神獸,歷史典故,無所不有。她不僅為紹
興黃酒增添了誘人的裝潢,也為古城紹興鑲了一道獨特的光環,揉和著紹 興濃郁的民俗,展示出一幅令人神往的風情畫卷。
紹興花雕是從我國古代女兒酒演變而來。
竹葉青酒
據史記載,竹葉青是我國歷代都生產的名酒。其色澤金黃帶綠,純凈透明,香甜適中,柔和爽口,有淡淡的苦味而無強烈的刺激性,其餘味中有汾酒和葯材浸液形成的特殊感覺。45度酒,適當飲用有調和腑臟、疏氣養血等良好功效。
竹葉青的釀制方法最初僅是在酒液中浸泡嫩竹葉,以取得淡綠清香的色味。自從白酒普遍生產和飲用以後,配入竹葉青的酒基多以白酒為主。配入的原料更是多種多樣了。目前,國內各地生產竹葉青,以山西汾陽杏花村汾酒廠的產品為最佳。
杜康酒
據史書記載,杜康是夏代仲康時用糧食釀酒的鼻祖,周宣王時杜康後人因避難而定居於洛陽南的汝陽縣。杜康當年造酒的遺址說是在汝陽
縣蔡店鄉杜康村,這里釀造杜康的泉水清冽碧透,味甘質純,因杜康為造酒者的始祖,使杜康成了今天酒的化身。
杜康酒屬濃香型酒,以優質小麥、精選糯米、高梁為釀酒原料,高中溫曲混合使用,並採取「香泥窖封,低溫入池,長期發酵,精心勾兌」等先進工藝製成。杜康灑久負盛名,歷史文人多有贊譽,三國曹操曾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千古名句。
古老的乳酒
狩獵,是原始人的重要生產活動。隨著狩獵方法和工具的改進,人們可能一次捕到較多的活的野獸,一時吃不完,就用繩子縛住或者用圍欄圍住,留待以後宰殺。被縛或被關的野獸中完全可能有正在哺育幼獸的母獸,也可能在被縛、被關時生了幼獸,於是人們就有了嘗到獸奶的機會,當然也有了擠獸奶的條件。擠下的獸奶一時吃不完,保管不善,和含糖的野果相似,也會受到自然界的微生物的作用生酒。人們偶然嘗了這種酒,覺得味道很好,就有意識地模仿著釀造起來,就是最早的乳酒了。所以有的學者認為,新石器時代原始畜牧業發展起來以後,就可能有了乳酒,可見這種酒之古老。《禮記·禮運》中提到的「醴酪」,就是指的乳酒。至於是什麼動物的乳釀制的酒,則說不清了。從一些古籍中看,馬乳制的酒肯定是乳酒中很重要的一種。如漢代朝廷專設有「挏馬官」,負責生產馬乳酒。宋史中也提到高昌(今新疆吐魯番一帶)「馬乳釀酒,飲之亦醇」。元代詩人許有壬寫的《馬酒》詩中說:「味似融甘露,香疑釀醴泉。新醅撞重白,絕品挹清元。」看來這種酒既甘甜,又醇厚。
蘭陵美酒
產於蒼山縣城西南的蘭陵鎮。釀制歷史可上溯到春秋時代, 距今有2000多年。當時,蘭陵名為東陽,所以此酒古稱東陽酒。系採用重釀工藝製成。取黍米為原料,以純凈甘冽的古老深井水制糊,放麥曲糖化,然後添優質大麴酒,入瓷缸密封,重釀半年啟缸。酒色呈琥珀光澤,晶瑩明澈;保有原料的天然混合香氣,濃郁襲人;酒質純正甘冽;口味醇厚綿軟。含酒一般在25度左右,糖14--15%,以及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等17種氨基酸,營養豐富。
常飲有養血補腎功能。是一種黃酒類優質滋補酒。新加坡《南洋商報》曾載文說:「蘭陵美酒酒質醇厚,適合各界男女飲用。」此酒自唐代聲譽鵲起,暢銷 西京(今西安)、江寧(今南京)、錢塘(今杭州)等名城。唐代大詩人李白曾賦詩贊曰:「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狀元紅
女兒酒就是生女兒的人家,在女兒出生當年釀制幾壇酒,密藏於地窯或夾牆內,一直到女兒出嫁時取出來,或作陪嫁,或在婚宴上款待客人。因為女兒酒的釀制寄託了父母希望,所以釀制時不僅選料、技藝十分精心,連酒壇也刻意妝扮,請畫匠粉繪各種吉祥圖案和題上吉祥祝辭,如「花好月圓、萬事如間、白首偕老」等,將父母心願表達出來。這種酒壇後來被人稱「花雕」。
生女兒人家如此,生兒子人家也不甘落後,於是紹興人就有了生兒子就釀酒,並在酒壇上塗上朱約色,著意彩繪的,這種酒被命名為狀元紅,表示兒子有狀元之相。
無論是女兒酒、狀元紅,從釀造到飲用,即使是不提倡晚婚的古代,也要等17到18年以後,一壇酒存放17到18年以上往往會濃縮成半壇,甚至更少些,其質量肯定更佳,在女兒成親或兒子大喜的日子裡,做父母的用這種酒來款待諸親好友,受贊揚自然不在話下,於是更喜上加喜。
狀元紅以優質高梁為原料,以大麥制曲,並採用清河泉頭水為釀造用水,加入人參、砂仁、豆蔻、川牛膝等30餘味名貴中葯,浸泡提煉,成為成品。
酒液紅潤晶瑩,色澤自然,芳香馥郁、甘美可口。適量飲用的調和血氣,補中固本,強壯身體,延年益壽之功效。
葡萄酒
魏文帝曹丕喜歡喝酒,尤其喜歡喝葡萄酒。他不僅自己喜歡葡萄酒,還把自己對葡萄和葡萄酒的喜愛和見解,寫進詔書,告之於群臣。魏文帝在《詔群醫》中寫道:「三世長者知被服,五世長者知飲食。此言被服飲食,非長者不別也。中國珍果甚多,且復為說蒲萄。當其朱夏涉秋,尚有餘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又釀以為酒,甘於鞠櫱,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況親食之邪。他方之果,寧有匹之者」。
陸機在《飲酒樂》中寫道:
蒲萄四時勞醇,琉璃千鍾舊賓。
夜飲舞遲銷燭,朝醒弦促催人。
春風秋月桓好,歡醉日月言新。
《飲酒樂》中的「蒲萄」是指葡萄酒。詩中描繪的是當時上流社會奢侈的生活:一年四季喝著葡萄美酒,每天都是醉生夢死。這時的葡萄酒是王公貴族們享用的美酒,但已比較容易得到,決非漢靈帝時盂他用來賄官時的價格,否則誰也不可能一年四季都喝它。
I. 中國八大名酒
中國八大名酒如下:
1、茅台酒
茅台酒原產於貴州省茅台鎮,已經有 800 多年的歷史,以高粱為原料,是大麴醬香型白酒的鼻祖。1996 年,茅台酒工藝被確定為國家秘密,加以保護。後來又先後被列入國家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不論如何排名,茅台酒都是中國白酒中當之無愧的榜首,不僅因為它悠久的歷史和頂尖的品質,也因為茅台在中國近現代的政治、經濟、外交事務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2、五糧液
五糧液為大麴白酒,產於四川宜賓市,用小麥、大米、玉米、高粱、糯米 5 種糧食發酵釀制而成。五糧液是四川省宜賓市特產,2012 年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現在的五糧液主要靠陳釀勾兌而成。五穀釀出的五糧液原酒按質分級並分別儲存為基酒。儲存期滿後,勾兌人員逐壇進行感官嘗評和理化分析,根據不同產品在質量和風格上的要求進行勾兌組合,才為成品五糧液。
3、劍南春
劍南春產於四川省綿竹縣,綿竹素有「酒鄉」之稱,是唐代劍南道的轄區之一,唐代還多以「春」字譽美酒,此酒因此得名「劍南燒春」,是正史記載的大唐御酒。
相傳李白為喝劍南春曾在這里把皮襖賣掉來買酒痛飲,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贖酒」的傳說。劍南春以高糧、大米、糯米、玉米、小麥五種穀物為原料,屬於濃香型。
4、瀘州老窖特曲
「瀘州老窖」是出產於四川瀘州的單糧濃香型大麴酒的通稱,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還擁有國窖 1573、瀘州老窖特曲、頭曲和二曲等一系列子品牌。
瀘州古稱江陽,釀酒歷史久遠,自古便有「江陽古道多佳釀」的美稱。瀘州出土文物顯示瀘州的釀酒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瀘州老窖特曲是濃香型大麴酒的典型代表,具有「濃香、醇和、味甜、回味長」的特點。
5、汾酒
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代表,源自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
1915 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老白汾」也獲得了甲等金質大獎章。現今生產汾酒的是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由山西省政府授權經營。
注意事項:
1、茅台酒是風格最完美的醬香型大麴酒之典型,故「醬香型」又稱「茅香型」。其酒質晶亮透明,微有黃色,醬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飲,香氣撲鼻,開懷暢飲,滿口生香,飲後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
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茅香不絕。茅台酒液純凈透明、醇馥幽郁的特點,是由醬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風味融合而成,現已知香氣組成成分多達300餘種。酒度53度。陳毅有詩:「金陵重逢飲茅台,萬里長征洗腳來。深謝詩章傳韻事,雪壓江南飲一杯。」
2、董酒採用優質高梁為原料,以廠區西面八公里的水口寺地下泉水為釀造用水,小曲小窖製取酒醅,大麴大窖製取香醅,酒醅香醅串蒸而成。其工藝簡稱為"兩小,兩大,雙醅串蒸"再經量質摘酒,分級陳釀,科學勾兌,嚴格檢驗,精心包裝而出廠。
J. 中國八大名酒是哪幾種
中國八大名酒是茅台酒、五糧液、劍南春、瀘州老窖特曲、汾酒、西鳳酒、董酒、古井貢酒。
1、茅台酒
茅台酒獨產於中國的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茅台鎮,是漢民族的特產酒,與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齊名的三大蒸餾酒之一。1915年至今,貴州茅台酒共獲得15次國際金獎,連續五次蟬聯中國國家名酒稱號,與遵義董酒並稱貴州省僅有的兩大國家名酒,是大麴醬香型白酒的鼻祖,有"國酒"之稱,是中國最高端白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