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啤酒怎麼釀的,都要什麼原料釀
麥芽:既發芽的大麥或小麥,有時也使用燕麥、元麥、黑麥等穀物的發芽體。
麥汁糖漿:為內了方便家庭容釀造的使用,有些廠家將麥芽糖汁濃縮後形成糖漿或者糖粉作為家庭自釀的原料。這種原料使用更加簡單,但是部分喪失了麥芽的原味,而且不方便家釀者獨立調節配方。
啤酒花:決定啤酒的苦度和香味。其形狀有顆粒或花蕾。
酵母:分桶上發酵酵母和桶底發酵酵母。(窖藏啤酒和愛爾啤酒)常用的啤酒酵母根據其來源的不同又有不同的性能。
水:釀制啤酒的水需要無色無嗅的水源。水內部的各種礦物質會影響到啤酒的質量。
其他可發酵物:家庭自釀啤酒還可以選擇蔗糖、蜂蜜等可發酵糖來增加啤酒的風味。
② 啤酒由什麼釀造而成
啤酒釀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後熟3個過程。
①原料粉碎:將麥芽、大米分別由粉碎機粉碎至適於糖化操作的粉碎度。②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澱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糖化鍋先維持在適於蛋白質分解酶作用的溫度(45~52℃)(蛋白休止)。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後,維持在適於糖化酶(β—澱粉酶和α—澱粉酶)作用的溫度(62~70℃)(糖化休止),以製造麥醪。麥醪溫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兩種。蛋白、糖化休止時間及溫度上升方法,根據啤酒的性質、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決定用過濾槽或過濾機濾出麥汁後,在煮沸鍋中煮沸,添加酒花,調整成適當的麥汁濃度後,進入迴旋沉澱槽中分離出熱凝固物,澄清的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到5~8℃。③發酵:冷卻後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並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強,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飲用。④後酵:為了使嫩啤酒後熟,將其送入貯酒罐中或繼續在圓柱錐底發酵罐中冷卻至0℃左右,調節罐內壓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貯酒期需1~2月,在此期間殘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漸沉澱,啤酒逐漸澄清,CO2在酒內飽和,口味醇和,適於飲用。⑤過濾: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為商品,啤酒在—1℃下進行澄清過濾。對過濾的要求為:過濾能力大、質量好,酒和CO2的損失少,不影響酒的風味。過濾方式有硅藻土過濾、紙板過濾、微孔薄膜過濾等。
③ 啤酒是怎麼釀造的
啤酒花
啤酒花為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全株有倒鉤刺,莖長約10厘米,中空。葉對生、卵形、有長柄。花序腋生,雄花穗狀,具有多數葉狀苞片,雌黃10餘對,無花被子,果期產生大量黃粉狀物。新疆天山、阿爾泰山的山坡林間有大量野生分布,為本品原產地之一。所制啤酒酒液透明度好,有光澤,泡沫細膩潔白,有花香氣,味純柔和,二氧化碳含量豐富。啤酒花是製造啤酒的關鍵原料,每製造1000升啤酒約需要干啤酒花1.5公斤。
啤酒花還可用來做麵包和治病,葯用價值較大,有利尿健胃作用。其松果制劑具有抗癌活性;揮發油對治療心臟病有較好功效;富有多酚化合物對治療各類炎症及瓦特金氏病肝感染性損傷有一定作用。酒花中的苦味物質,揮發油、果膠、鞣質、黃酮等化合物,本身即有明顯的葯理活性。
其實我覺得啤酒釀造很難咧,
主要原料:麥芽,大米,酒花,水,酵母
主要設備:粉碎機,鍋,冰箱,溫度計 100度量程的
好,咱來個簡單的工序試一下:
1 大米就不要了,來全麥的。
將麥芽粉碎,不要太碎,保證麥皮完整一點,沒有粉碎機就搗碎
2 1斤麥芽粉碎物加5斤水,礦泉水吧
放鍋里,慢慢煮,45度左右保溫30分鍾,再慢慢升溫到63度左右保溫60分鍾
升溫到72度
3 把那一鍋「粥「用紗布濾出來,得到最甜的麥汁,把糟用4斤的70度的水 沖洗出來,充分利用原料。
4 把麥汁全部收集起來,煮,60分鍾,一邊煮一邊攪拌,沸騰開始了加酒花,顆粒製品,5克(放多了,就苦了啊),蒸發掉一斤水。渾濁的麥汁會變清亮
5 停火,就在那鍋里沿著鍋壁順著一個方向攪拌,鍋底中間會出現沉澱物。靜置,把熱麥汁趁熱緩緩倒入封口容器(大的帶蓋子的),緊密封口的哦,盡量減少沉澱物進入。
6 在麥汁冷卻到室溫後加入啤酒酵母,這個過程很重要,比較容易染菌啊,在酒精燈火焰保護下加入
7 密封,放冰箱里,估計一共要一個月多,溫度保持5度左右。經常觀察,不要暴露在陽光下。酵母會變多,然後沉澱下來。也會產生二氧化碳,所以密封要好。因為沒有設備,這樣放著吧,就不把酵母分出來。
8 等啊等啊等,開瓶吧,嘗一點先,沒有酸,腐等異味就放心的喝吧。
主要是酒花可能不好獲得,還有就是容易染菌
工藝周期比較長,部分參數還是要自己摸索,比如發酵時間。
口味自己掌握,原料量決定濃度,想喝帶勁的就在63度放長一點
④ 啤酒的釀造方法是什麼
啤酒釀酒方法:
1:粉碎。
粉碎程度對糖化的生化變化、對麥汁的組成部分、對麥汁的過濾速度及原料和利用率都是非常中重要的。
2:糊化、糖化。
糊化是將大米粉碎後,加到護花鍋中,加入溫水。在一定的溫度下(45℃),澱粉在水中溶脹、分裂,形成均勻糊狀溶液,製成液化完全液體,在加入糖化鍋中與麥芽一起糖化。
3:麥汁過濾。
糖化結束後,將糖化液汞送到過濾機,把麥芽汁與麥糖分離出來,得到澄清的麥芽汁。
4:高溫煮沸,加入啤酒花。
麥芽汁輸送到麥汁煮沸鍋中,加入啤酒花並加熱煮沸1個小時,使麥汁的成分穩定並使酒花的香味、苦味及各種有效成分溶於麥芽汁中。
5:澄清冷卻。
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冷卻到10℃左右便把各種啤酒酵母進行發酵。
6:加入酵母,發酵。
麥芽汁經過冷卻後,加入啤酒酵母和無菌空氣,輸送到發酵罐中,開始發酵。發酵主要是利用啤酒酵母將麥芽汁中麥芽糖轉化成二氧化碳,並產生各種風味物質,經過一定的發酵周期後,成為成熟的發酵液,也稱為「嫩啤酒」。
7:硅藻過濾。
發酵成熟後,經過離心及多重過濾,去掉發酵液中酵母、大分子的蛋白質,成為晶瑩、清澈的酒精,在經過滅菌製成熟啤酒,才可以進行罐裝。
8:包裝成品。
為了保持啤酒質量,減少紫外線的影響,一般採用棕色或深綠色的玻璃瓶。空瓶經浸瓶槽(鹼液2~5%,40~70℃)浸泡,然後通過洗瓶機洗凈,再經灌裝機灌入啤酒,壓蓋機壓上瓶蓋。
⑤ 啤酒是用什麼做的
啤酒以大麥芽、酒花、水為主要原料,經酵母發酵作用釀制而成的飽含版二氧化碳的低酒權精度酒,被稱為「液體麵包」,是一種低濃度酒精飲料。啤酒乙醇含量最少、故喝啤酒不但不易醉人傷身、少量飲用反而對身體健康有益處。現在國際上的啤酒大部分均添加輔助原料。
啤酒是人類最古老的酒精飲料之一,是水和茶之後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飲料。啤酒於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屬外來酒種。啤酒是根據英語Beer譯成中文「啤」,稱其為「啤酒」,沿用至今。
有的國家規定輔助原料的用量總計不超過麥芽用量的50%。在德國,除出口啤酒外,德國國內銷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輔助原料。在2009年,亞洲的啤酒產量約5867萬千升,首次超越歐洲,成為全球最大的啤酒生產地。
⑥ 啤酒用什麼糧食釀的
就國內來說
主料:麥芽
輔料:大米、大麥、澱粉、糖漿、小麥芽專
現在國屬內的趨勢是麥芽比例盡可能少,大麥和澱粉等輔料的比例盡可能多,除了一些高檔啤酒外,大米現在都很少用了,低檔酒基本上都是用澱粉或大麥,3塊錢以下的啤酒基本上是不會用大米的
⑦ Solibra)啤酒是用什麼釀的
國產啤酒一般都是大米、水、酵母,我們通常稱為淡啤酒,常見的:哈啤回、青島、純生、珠江等答。
大類來說,啤酒是由:大米(大麥、小麥、麥芽)、酒花、水、酵母為主。
詳細來誰,啤酒分為多種:IPA、世濤、賽松、波特、拉格、皮爾森等等,
至於啤酒釀造出來成哪一類就的看使用的原材料是哪一類;比如目前常見的精釀啤酒,在原基礎原料商添加了咖啡、燕麥、水果等其他材料一起釀造出來的啤酒,味道更是美味。並且還有一些為了讓啤酒口感更加刺激,更加美味,把啤酒陳釀在威士忌波本桶(1個月-3年不等時間後出桶),每一口都讓人無比刺激。
總結,啤酒釀造出來最終的口感決定原材料是否夠精選,水質是否夠優質。
⑧ 啤酒是怎麼做的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製造、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
1、麥芽製造
有以下6道工序。
大麥貯存:剛收獲的大麥有休眠期,發芽力低,要進行貯存後熟。
大麥精選:用風力、篩機除去雜物,按麥粒大小分級。浸麥:浸麥在浸麥槽中用水浸泡2至3日,同時進行洗凈,除去浮麥,使大麥的水分浸麥度達到42~48%。
發芽:浸水後的大麥在控溫通風條件下進行發芽形成各種使麥粒內容物質進行溶解。發芽適宜溫度為13~18℃,發芽周期為4~6日,根芽的伸長為粒長的1~1.5倍。長成的濕麥芽稱綠麥芽。
焙燥:目的是降低水分,終止綠麥芽的生長和的分解作用,以便長期貯存;使麥芽形成賦予啤酒色、香、味的物質;易於除去根芽,焙燥後的麥芽水分為3~5%。
貯存:焙燥後的麥芽,在除去麥根,精選,冷卻之後放入混凝土或金屬貯倉中貯存。
2、釀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後熟3個過程。
原料粉碎:將麥芽、大米分別由粉碎機粉碎至適於糖化操作的粉碎度。
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澱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糖化鍋先維持在適於蛋白質分解作用的溫度(45~52℃)(蛋白休止)。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後,維持在適於糖化(β-澱粉和α-澱粉)作用的溫度(62~70℃)(糖化休止),以製造麥醪。
麥醪溫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兩種。蛋白、糖化休止時間及溫度上升方法,根據啤酒的性質、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決定用過濾槽或過濾機濾出麥汁後,在煮沸鍋中煮沸,添加酒花,調整成適當的麥汁濃度後,進入迴旋沉澱槽中分離出熱凝固物,澄清的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到5~8℃。
發酵:冷卻後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並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飲用。
後酵:為了使嫩啤酒後熟,將其送入貯酒罐中或繼續在圓柱錐底發酵罐中冷卻至0℃左右,調節罐內壓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貯酒期需1~2月,在此期間殘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漸沉澱,啤酒逐漸澄清,CO2在酒內飽和,口味醇和,適於飲用。
過濾: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為商品,啤酒在-1℃下進行澄清過濾。對過濾的要求為:過濾能力大、質量好,酒和CO2的損失少,不影響酒的風味。過濾方式有硅藻土過濾、紙板過濾、微孔薄膜過濾等。
3、灌裝
灌裝是啤酒生產的最後一道工序,對保持啤酒的質量,賦予啤酒的商品外觀形像有直接影響。灌裝後的啤酒應符合衛生標准,盡量減少CO2損失和減少封入容器內的空氣含量。
桶裝:桶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容量為15、20、25、30、50L。其中30L為常用規格。桶裝啤酒一般是未經巴氏殺菌的鮮啤酒。鮮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長,適於當地銷售。
罐裝:罐裝啤酒於1935年起始於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軍需而發展很快。罐裝啤酒體輕,運輸攜帶和開啟飲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費者歡迎,發展很快。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裝:自1980年後投放市場,數量逐年增加。其優點為高度透明,重量輕,啟封後可再次密封,價格合理。
主要缺點為保氣性差,在存放過程中,CO2逐漸減少。增添塗層能改善保氣性,但貯存時間也不能太長。PET瓶不能預先抽空或巴氏殺菌,需採用特殊的灌裝程序,以避免攝入空氣和污染雜菌。
瓶裝:為了保持啤酒質量,減少紫外線的影響,一般採用棕色或深綠色的玻璃瓶。空瓶經浸瓶槽(鹼液2~5%,40~70℃)浸泡,然後通過洗瓶機洗凈,再經灌裝機灌入啤酒,壓蓋機壓上瓶蓋。經殺菌機巴氏殺菌後,檢查合格即可裝箱出廠。
啤酒質量標准:
各國不盡相同,中國的啤酒質量標准如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11度、12度優級淡色啤酒,GB 4927-2001)適用於以麥芽為主要原料,加酒花經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含有CO2的、起泡的、低酒精度的優級淡色啤酒。
感官指標:應符合表3 啤酒的感官指標規定。
理化指標:應符合表4 啤酒的理化指標規定。
保存期:11度、12度的啤酒,保存期≥120天。
啤酒工業:
新中國成立以來,啤酒工業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從1953年到1962年,是啤酒工業的調整和發展階段,新建了一批新的啤酒廠,啤酒年產量的平均增長速度為38.2%。1963年至1972年,速度雖有所放慢,但啤酒產量仍增長1.4 倍。
到1978年,中國的啤酒年產量達到40萬噸。在這一階段,在啤酒科學研究、教育、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工作為啤酒工業的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第二階段:
1979年後,啤酒生產全面發展。全國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區都建立了啤酒廠,全國除輕工系統外,其他部們如商業、農業、機械、國防、冶金等都建立了啤酒廠。一些啤酒廠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如在1980年,中國共生產啤酒68. 8萬噸。
第三階段:
在這一階段,中國的啤酒工業高速發展,其主要特點是擴建和新建的啤酒廠如雨後春筍,啤酒生產規模也逐步擴大,在有的省份,幾乎每個縣市都有啤酒廠。
據1987年的統計,在浙江省就有啤酒廠104個,由於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從國外引進技術,裝備,人才,加快了啤酒工業的發展.如從國外引進了啤酒生產線,尤其是啤酒灌裝線。
產量翻番的時間縮短,如 1982年,全國啤酒產量為117萬噸,到1985年,啤酒產量就達到310.4萬噸.1988年,啤酒產量又翻了一番,達到654萬噸。
第四階段:
這一階段可說是中國的啤酒工業進入了旺盛的成熟期,一方面,啤酒工業繼續以高速度發展,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開始對啤酒的質量, 啤酒工業的經濟效益更加重視,啤酒工業的規模按照國際上的慣例,開始向大型化,集團化方向發展,一些中小型啤酒廠被大型啤酒廠兼並。
網路-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