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啤酒知識 > 摩根大通為什麼賣青島啤酒

摩根大通為什麼賣青島啤酒

發布時間:2021-02-02 02:06:04

❶ 有被上海摩根大通拍賣公司騙的人嗎

有不少呢。
不是好公司,不建議關注。
現在以拍賣為名的騙子很多,要小心被騙。

❷ 摩根大通國際拍賣有欺詐行為嗎

是的。
不是好公司,不建議關注。
現在以拍賣為名的騙子很多,要小心被騙。

❸ 為什麼美國欠錢那麼多而美國摩根大通銀行還存那麼多錢

為什麼比爾蓋茨那麼有錢而微軟的清潔工卻工資很低?
這壓根是兩碼事。
美國欠錢是聯邦政府以及州政府各自的事情。
摩根大通銀行是一個商業實體,政府欠債不會拿摩根的錢去還,政府富得流油也不會送給你銀行一些花花。

❹ 摩根大通為什麼持有那麼多中國股票

那是以前吧,現在股票少多了。摩根前段時間瘋狂拋售中國一百多隻股票賺的盆滿缽滿的。

前期買肯定是看好牛市上漲,後期買很大一部分是為了砸盤。做空也是要有籌碼才能做的起來。

❺ 摩根大通的總資產遠遠高於摩根士丹利,為什麼還叫小摩

是這樣的,在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之前,美國的銀行是可以混業經營的,所以很多的美國大銀行,比如摩根銀行,都是全能型銀行,也就是既經營商業銀行的吸收存款,發放貸款等信用業務,同時也經營資本市場的股票上市,股票經紀等投資銀行業務。由於當時的美國沒有任何的資本市場監管機構,於是很多大銀行把儲戶們的存款投資到了股市之中,牟取暴利。

在大崩盤爆發之後,美國國會通過法案,要求銀行業分業經營,也就是現在我國國內很多銀行目前所遵守的模式。於是,摩根銀行決定回歸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道路,於是關閉了其投資銀行相關的業務部門。改名為J.P.Morgan,但是摩根銀行的一部分高層和資深的資本市場專家離開了摩根銀行,組成了現在大名鼎鼎的Morgan Stanley(摩根士丹利,有的翻譯成摩根斯坦利),是一個集IPO,M&A,投資咨詢,PE等多項業務的投資銀行,專門集中於跟資本市場有關的投融資業務。現在已發展為與高盛並駕齊驅的國際性投資銀行。

後來大通曼哈頓銀行(Chase Manhatton)由於業務策略失誤以及資金流及企業發展的一系列內部問題,被J.P.Morgan銀行控股。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隨著上世紀90年代,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變化和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發展需要,很多分業經營的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又開始出現了混業經營的趨勢,在成熟的監管模式下,再次混業經營不但能夠降低成本,更能提高企業業績,同時也符合當今為客戶提供「全面」金融服務的競爭理念。因此,目前很多的老牌商業銀行如J.P.Morgan也開始發展自己的投資銀行業務。

大摩是專指Morgan Stanley,是香港人最早對它的稱呼,並不是摩根大通。一般相應的,小摩就是JP Morgan,但是一般沒人這么叫,所以其實只有大摩,沒有小摩。

❻ 可口可樂收購匯源為什麼

內部報告詳解匯源196億港元交易

一切都進行得悄無聲息。總計196.5億港元——國際飲料巨頭可口可樂正准備以此高價將中國最大的果汁品牌企業匯源收入囊中——這也將成為可口可樂迄今為止在中國金額最大的一筆收購交易。

9月3日上午,已經停牌兩天的匯源果汁(01886,HK)在香港聯交所發布公告宣布,荷銀將代表可口可樂全資附屬公司Atlantic Instries收購匯源果汁集團有限公司股本中的全部已發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換股債券。

其中,可口可樂提出的每股現金作價為12.2港元,是上周五匯源停牌時的收市價4.14港元的近3倍。

根據雙方協議,交易完成後,匯源果汁將成為Atlantic Instries的全資附屬公司,並將撤銷其上市地位。而可口可樂的此次收購,蘇格蘭銀行是其財務顧問。

朱新禮,這位1992年起創辦匯源的山東漢子,對待企業控股權向來持開放的態度。他在2001年、2005年曾分別與德隆、統一合作,都帶來了匯源的快速擴張。而今,他終於決定要賣出為之嘔心瀝血16年且盈利能力尚可的企業。

朱新禮為什麼?

可口可樂開出相當於匯源果汁市值3倍的高價,又是為什麼?

記者3日獲得的一份來自相關方面的交易資料,對於諸多交易細節進行了「解惑」。

「閃電式」並購

「這場交易進行得很隱秘,外界幾乎都不知情。」消息公布後當天,一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9月1日,匯源果汁突然宣布停牌。與此同時,摩根大通也在當天發布了相關報告,預測匯源的停牌或因為涉及向母公司收購濃縮橙汁的生產線。而兩天後匯源的公告著實讓外界感到意外。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匯源方面與可口可樂就此項交易的談判時間僅僅兩個月不到,「進行得很快」。而雙方的接觸則直接源於投行在其中的穿針引線。但目前具體哪家投行擔任了「橋梁」的作用,還不得而知。

根據公告,可口可樂已經對匯源果汁提出了全面收購的計劃,但其所提及的全部收購建議均為可能收購建議,須待先決條件達成後方可作出。而共持有匯源果汁近66%股份的三大股東已對該交易作出不可撤回的承諾。這三位股東分別是匯源果汁母公司中國匯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達能集團和Warburg Pincus Private Equity(華平基金)。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匯源控股與達能在匯源果汁的持股比例分別為41.53%、22.98%。

在可口可樂收購消息刺激下,匯源果汁3日開盤即飆升,下午收盤價為10.81港元,漲161%。而有市場人士擔心,這樣的價位繼續上升達到收購價,可能會影響可口可樂的全面收購計劃。

但新鴻基金融分析師Fiona Wong表示,股價不會接近於收購價,因為這一交易還受限於一些條件,如股東同意、政府不幹預等,因而收購前景尚存在一些不明朗因素。她指出,如果交易告吹,則股價將會非常迅速地回落。

朱新禮套現

盡管朱新禮仍將擔任匯源果汁名譽主席,但根據匯源與可口可樂達成的不競爭承諾,在兩年內,朱新禮將促使其任何關聯公司不會在中國經營或參與任何與匯源集團核心業務(乳業除外)構成競爭的業務。這意味著,朱新禮徹底套現了其白手起家創建的匯源果汁業務。

有熟悉交易的人士告訴記者,朱新禮退出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對於匯源這樣以單品牌和品種銷售的企業,相比多品牌的飲料公司,其在渠道方面面臨的成本壓力相對較大,隨著未來競爭的激烈,運營難度將隨之加大。

事實上,在上市之前,朱新禮曾有意選擇統一進行合作。當時,匯源方面就表示,除了資本支持以外,統一與其在產業鏈和銷售渠道上還有整合的可能與需求。而此次收購之後,可口可樂方面也表示,將會利用其分銷網路和原材料采購能力,為匯源帶來協同效應。

另一方面,早在2001年,夢想著將匯源做大做強的朱新禮還曾一度與當時風頭正勁的德隆合作。當時,德隆旗下的新疆屯河出資5.1億元與匯源成立合資公司,並且擁有合資公司51%股權。而以大部分核心資產入股的匯源只佔股49%。這是朱新禮第一次出讓匯源控股權。「這至少可以說明朱新禮並不眷戀控股權。」一位熟悉朱新禮的人士說。

「這無論是對匯源還是對朱新禮本人都是個不錯的選擇。」上述人士說。據他分析,上市之後,不管是匯源果汁還是朱新禮本人都面臨新的經營壓力和瓶頸,從可口可樂的收購價格而言,溢價已經相當不錯。

另外,業內人士推測,接班人問題可能是朱新禮選擇轉讓匯源的因素之一。自白手起家創立匯源之後,朱新禮已經打拚多年。有消息顯示,在面臨接班人問題時,他曾明確表示不可能讓女兒接班,因為不願意為女兒選擇固定的道路。

據記者查閱公開資料,持有匯源果汁41.53%股權、即6.1億股的匯源控股為朱新禮全資持有,一旦全部為可口可樂收購,朱新禮個人將套現74億港幣。

記者還了解到,匯源品牌的所有產品都裝入了上市公司,但在上市公司之外,朱新禮擁有的資產還包括贛南果業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藍貓淘氣音頻營銷有限公司和很多果園。

可口可樂為什麼

據公告稱,可口可樂將計劃以每股12.2港元收購匯源全部股份,約為匯源上周五停牌前的收市價4.14港元的3倍。據可口可樂自己的估算,整個交易作價將達到24億美元。

「匯源在中國是一個發展已久及成功的果汁品牌, 對可口可樂中國業務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可口可樂公司首席執行官及總裁穆泰康第一時間就此交易做出評價。

「可口可樂願意出高價購買匯源果汁的股份,因為匯源果汁的原材料采購與可口可樂的分銷可以協同合作,提高運營效率,而匯源在國內的果汁飲料市場處於領導位置,加上果汁飲料市場增長很快,中國對於可口可樂很重要,拿下匯源,就少掉一個競爭對手。」該知情人士透露。同時,此次收購還包括很多生產設備,對可口可樂全面進入果汁飲料領域具有極大的幫助。

實際上,可口可樂公司對匯源果汁的收購價格,是其近期股價的近三倍。

可口可樂公司將以每股12.20港元的出價,收購匯源果汁至最後交易日已發行的1468816204股匯源股份,總代價約為179.2億港元。加上於最後交易日,匯源尚未行駛的可換股債券73362份,可換購111658245股股份,這部分的收購價格為每份債券每1000美元面額18577.73港元,總計13.62億港元。

另外,在最後交易日,匯源還有尚未行使的匯源購股權29960500份,購買購股權與注銷IPO前後尚未行使匯源購股權的代價,共計1.74億港元。三項疊加,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的總價為196.5億港元。

而匯源股份在最後交易日在聯交所當日報收4.14港元,但匯源股份在之前的5個交易日(包括當日)的每股平均收市價為4.04港元,之前10個交易日每股平均收市價3.96港元,之前30個交易日則為4.10港元,而之前60個交易日的每股平均價報收4.59港元,若以12.20港元的收購價,溢價近3倍。

基於湯森路透對其2008年利潤預期,可口可樂此次收購價約相當於市盈率42.8倍。因此,有分析人士對收購價如此之高感到意外。但Fiona Wong認為匯源似乎是可口可樂在內地的惟一選擇,因為匯源在內地果汁批發市場佔有率最高,可口可樂可立即獲得匯源的所有客戶和生產廠,鑒於匯源的客戶基礎,溢價合理。

「我們認為以196.5億港元的總價收購匯源果汁是合理的,匯源是一個很成功的品牌,很具市場潛力。」李小筠回應本報記者稱,可口可樂未來將繼續保留匯源的品牌,甚至包括目前的運營模式。但對於匯源前述上市公司之外的資產是否有收購計劃,李小筠稱目前尚無法回答。

對於為何可口可樂能順利購得匯源,李小筠的說法則是,價格合適、雙方聯手進軍中國飲料市場與可口可樂生產能力強等。

就可口可樂在收購成功後短期以現金支付196.5億港元,現金是否充裕,知情人士稱,可口可樂公司現金很多,中期可口可樂的盈利為29.9億美元,經營業務產生的凈現金流達31.8億美元,而截至6月27日,其現金等價物達65.7億美元。

這位知情人士稱,可口可樂能從「感興趣」的一些買家中購得匯源果汁股份的原因在於,可口可樂在向匯源果汁表示購買意向時,曾經承諾將不改變匯源果汁現行的運行模式。

另一個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該並購是否也將涉及中國剛剛出台的《反壟斷法》相關內容,並相應遭遇相關的反壟斷調查?

對此,李小筠認為,果汁飲料市場很大,即使可口可樂聯手匯源之後,其在這個領域仍不會有一個很大的數字。但她也表示,將會向相關部門提交材料以配合收購的批准。

據記者了解,此項收購可能會經歷漫長的審批過程。此前,包括雙匯和大寶的外資並購案在審批方面都耗時很長。雙匯方面曾告訴記者,這期間經歷的大規模的反壟斷調查會議就有好幾次。而大寶的審批更是長達一年半。

PE或為匯源賣出誘因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得知,可口可樂公司與匯源果汁的收購洽談僅有兩三個月時間,而匯源出售其股份的原因或許在於,參股匯源的PE到了退出之時,獲利了結是PE的本性。

在匯源將股份轉讓給可口可樂公司之前,匯源的三大股東分別為匯源控股,持股比例為41.53%,達能公司,持股比例為22.98%,以及「其他」,持股比例為35.49%。

從公告中,看不出持股比例為35.49%的「其他」是由哪些部分組成,但從公告中的不可撤回承諾中,一家根據英屬處女群島法律注冊的名叫Gourmet Grace International Limited的公司浮出水面,這家公司由一個叫Warburg Pincus Private Equity IX,LP的公司全資擁有(私人資本運營公司:華平基金)。

Gourmet Grace持有匯源經擴大已發行股本的6.37%。另外,荷蘭銀行香港分行、匯源控股與Gourmet Grace還持有匯源的可換股債券,經兌換為股份,荷蘭銀行香港分行持有占已發行匯源股份的6.14%,匯源控股持0.57%,Gourmet Grace持0.22%,總計占已發行股份的6.93%。

而PE退出或將是匯源轉讓股份的誘因,也可以從另外一方面印證,匯源果汁的盈利很好,沒有轉讓自己股份的理由。

匯源果汁於2007年2月23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上市距今僅一年零6個月。而從2007年匯源果汁的年報中可以看出,匯源果汁上市以來的業績不錯。截至2007年12月31日,匯源果汁收入達26.563億元,較2006年增長28.6%,股東應占溢利較2006年增長188.9%,達6.40億,按照匯源果汁的說法,2007年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於果汁市場的持續增長,百分百果汁產品系列占市場領導地位,導致營業額穩定上升。

從匯源的股份結構(被收購前)可以看出,匯源控股的持股比例為41.53%,而達能公司與「其他」的持股比例共為58.47%(分別為22.98%與35.49%),達能公司是一家根據新加坡法律注冊成立的公司,是Group Danone S.A的全資附屬公司。

如果達能公司與「其他」聯合退出匯源的股份,那麼他們將占據一半以上的股份,但「其他」是如何組成的,未得到披露,有一部分是小股民的流通股是可以肯定的,但都可以從市場買到。而如果依據知情人士所言,PE的退出是誘因,PE的性格是只要受讓方開價合適,就願意出售變現,這也能從一定程度上解釋為何可口可樂公司願意以匯源股價近3倍的價格收購匯源。

另一個退出者達能

伴隨朱新禮一起退出的還有達能,它的撒手同樣值得探究。「按理說,如果朱新禮退出,達能應該是最合適的接盤者。」有業內人士指出。

眾所周知,對國內飲料龍頭企業均有控制慾望的達能是在經歷長達五、六年的追逐之後,才得以牽手匯源的。2006年7月,趕在匯源上市之前,達能同美國華平基金、荷蘭發展銀行和香港惠理基金共同以約2.2億美元的代價,持有匯源35%股權,其中達能持股約22.18%。

2007年2月,距達能參股匯源僅半年時間,達能就在匯源IPO時行使優先認購權,以1.223億美元的代價,將所持匯源果汁的股份由上市前的22.18%增持至24.32%,但隨後遭遇匯源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攤薄至21.3%。不過,達能在匯源果汁的第二大股東身份卻一直牢固,外界普遍認為,一旦有機會,達能將會繼續增持匯源的股權。

而此次達能選擇了一同退出。對此,達能方面給出的說法是,達能作為一個戰略投資者身份,在可口可樂全面收購後,沒有理由再繼續持有匯源的股權。同時,可口可樂的身份還是達能的行業競爭方。

據記者估算,達能在此次交易中也將套現41億港幣。而此前達能獲得這部分股權的總投入應該在2.6億美元左右。

但據熟悉達能的人士透露,達能的退出一個重要原因是受到了娃哈哈事件的影響導致其整體戰略發生了變化,在達娃事件結果明朗之前,達能在中國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動作。

事實上,自達娃事件爆發之後,達能在中國的合資公司中一直處於淡出的狀態。去年10月,達能從光明的股東行列中退出,到去年年底,因為合資批復的原因,達能再度與蒙牛分手。此次撒手匯源,達能對中國飲料市場的控制已越來越小。

達能方面表示,將利用此次投資收益發展主營業務,其中包括在中國市場的業務。目前,達能已將新鮮乳製品、水飲料、嬰兒營養品和醫療營養品作為四大業務板塊。據悉,目前達能在中國獨資經營的乳製品業務正在積極籌備之中。

參考:http://www.21cbh.com/HTML/2008/9/4/HTML_5DB4FBDIV5HM.html

❼ 高盛為什麼比摩根大通叼JP摩根不是風雲人物嗎

個人認為以前的jp摩根很牛b,但是現在的摩根大通是以前的JP摩根公司拆分後形成的,繼承了JP摩根公司的商業銀行業務,Morgan Stanley繼承了JP摩根公司的投資銀行業務。

❽ 摩根大通巨額虧損:為什麼銀行仍沒有吸取教訓

摩根大通數周之前對外宣布,該銀行遭受了二十億的交易損失。一些分析家表示:「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即使現在虧損的金額已經增至30億美元,並從某些賬目上看這一數字有可能飆升到50億美元或更多,但這些錢對這個健康運轉、正在盈利的大型銀行來說,也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即使是造成巨虧的交易,這次交易的總體表現也是盈利的。難道盈虧不都是生意中的常事么?能被其他交易的盈利所抵消的虧損,有必要對它大驚小怪么?沃頓商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教授斯科特·E.哈林頓(Scott E. Harrington)表示,問題在於摩根大通的這次虧損出現的時機太敏感了。 「對這二十億美元沒有必要這樣小題大做,這是我的第一反應,」他說。但仔細觀察後發現,此次的虧損暴露了嚴重的銀行風險承擔問題。「當前機制是鼓勵銀行去承擔風險的,」他說道,並堅持認為在金融危機襲來後的第四年,過度風險的問題仍然存在。 「就這一損失而言,摩根大通是很容易就將其消化掉的。但這次虧損發生的時間實在是不巧,正好攤上監管部門正在推行『沃爾克規則』(Volcker rule),」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克里斯塔·施瓦茨(Krista Schwarz)表示。他所說的「沃爾克規則」指的是一項尚未最終定案的監管措施,其目的在於限制銀行利用手頭的錢進行投機的權利。 立法者仍在為如何抑制那些「太大而不能倒」的企業造成的系統風險而爭論不休,危機之後這些頂級銀行反而變得更為龐大開了。監督機構還在依照《2010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2010)的規定編寫相關法規。同時,今年又恰逢大選年,兩黨候選人自然也會圍繞著刺激發展、避免危機出現等方面進行角力。「我認為是政治背景導致這次事件超出了原有意義,從而使其變得新聞化了,」哈林頓說道。
摩根大通此次的虧損被很多人視為一種危險信號:盡管有著金融危機的教訓,大型金融機構的做法仍沒有得到改善。如果銀行能虧損二十億的話,那麼它會不會虧損兩百億亦或是兩千億呢?如果同時多家銀行都出了大問題呢?而漣漪效應會不會正像幾年前的那樣,把那些運行良好的銀行也拖下水呢? 「我認為這次(從摩根大通身上學到的)最主要的教訓在於,我們都認識到了風險控制的難度有多大。」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富蘭克林·艾倫(Franklin Allen)說道。「此外,盡管這次的損失摩根大通很容易就能消化掉,人們仍不禁會問這種虧損最大能大到什麼程度。舉例來說,它會不會大到讓一個大型機構倒閉的程度呢?」 沃爾克規則何去何從 大規模高風險的投機行為在金融危機里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像多德-弗蘭克法案這樣的改革其目的就在於限制這些投機行為。摩根大通聲稱造,造成此次虧損的交易行為來自於一項對沖戰略,而降低風險正是該戰略的目的所在。此次事件表明,即使是對沖戰略也有可能出錯。摩根大通並沒有詳細披露其戰略細節。 對沖的目的在於抑制風險,而不在於盈利。最簡單的對沖形式是這樣的,持有一百股股票的投資者可以選擇購買「出售期權」,這就使得股票持有人可以在某段時間內以特定的一個價格將股票售出,從而避免股票價格下跌所帶來的損失。 又比如,銀行在向企業放貸時可以購買該企業股票的出售期權,或是簽訂信用違約掉期合約(這是一種用於避免特定債務違約風險的保障措施)。一旦企業破產或是違約,出售期權或是信用違約掉期合約就會產生利潤以抵消損失。「這是對沖的一種簡單理解形式,」沃頓商學院教授伊泰

❾ 美國摩根大通為什麼沒有在08年經濟危機中沒有破產

摩根不能倒, 不然會引起連鎖反應. 因為美國政府支持, 摩根才沒有破產.

閱讀全文

與摩根大通為什麼賣青島啤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洛維斯紅酒怎麼樣 瀏覽:743
白酒t20什麼意思 瀏覽:544
白酒可以對什麼喝 瀏覽:115
長城紅酒一瓶喝不完能放多久 瀏覽:405
法國紅酒臭嗎 瀏覽:961
楓塔妮紅葡萄酒價格 瀏覽:160
法國葡萄酒的關稅 瀏覽:514
鹿頭的紅酒什麼牌子 瀏覽:961
93年矛藝白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594
濃烈的雄黃酒 瀏覽:954
法國人熱愛紅酒 瀏覽:680
怎麼就知道紅酒好不好 瀏覽:344
五大連池原漿一號啤酒廠 瀏覽:646
一瓶葡萄酒10萬什麼牌子 瀏覽:117
南非白葡萄酒savage 瀏覽:42
一頓白酒多少箱 瀏覽:553
哈爾濱啤酒與青島啤酒多少度 瀏覽:25
雷歐庭紅葡萄酒 瀏覽:812
後海啤酒多少錢一瓶 瀏覽:639
紅酒忌諱什麼葯一起吃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