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用大米做米酒
大米米來酒具體做法如下:源
需要提前准備好的材料包括:大米 330g、酒麴 適量、酵母 適量。
1、第一步大米加水適量,煮成白粥。
2. 如何製作米白酒
樓下所說,繼續發酵至無氣泡產生,再延遲發酵一些時間更好,最後蒸餾出白酒45度左右
3. 大米能做白酒嗎,怎麼做,發酵時要加水嗎
大米酒本來就是半液態發酵成的。具體操作技術如下:
米酒釀造技術
第一步.泡米操作:准備好一口空閑的發酵塑料缸洗凈備用。稱好50斤大米倒入缸中。如果是陳米要淘洗1次。然後傾倒出淘米水換清水加到水面俺過米面125px左右。新大米則不用淘洗,直接加水浸泡即可。熱天浸泡4—8小時,冬季8—12小時然後用竹蘿或筲箕將水瀝干備用。
泡米是使米粒吸水有利蒸飯。泡米的原則是吸水透心、均勻、適度。要注意的是不能長時間浸泡,這樣米中養分損失過大從而會降低出酒率。
操作時如沒把握。我將通過電話全程指導你操作。
第二步.蒸飯操作:蒸飯是釀造米酒的重要工藝,是後面培菌糖化、發酵的前提。
加好煤、摻好底鍋水、鋪好甑篾。等底鍋水燒開後,將瀝乾的大米用小撮箕均勻的倒入木甑中,刮平並蓋好甑蓋。等園汽(即蒸汽量很大開蓋幾乎看不見米)後5分中在米面上均勻的灑上熱水。再蒸15分鍾後可試飯粒,即將飯粒放在兩指間輕捏無生心即可出甑。反之還要繼續甑。蒸飯要求熟透疏鬆無白心。
因蒸50斤米的木甑較大不好操作,所以一般採用30斤的木甑分兩次蒸。
操作時如沒把握。我將通過電話全程指導你操作。
第三步.攤涼加曲操作:准備好一張2米×4米的彩色塑料布(每次用後晾乾備下次用),鋪在平整光滑的地板上。這就叫涼堂。飯蒸好後接著要馬上攤冷。就是把飯倒在涼堂上攤薄使米飯迅速冷卻下來。直到飯冷到室溫就可加曲攪拌。攪拌時先先用少量飯和酒麴攪拌均勻,然後把拌上酒麴的飯粒均勻灑在飯層上接著攪拌均勻。加曲量是要根據酒麴品種和氣溫而定。酒麴是發酵的動力,直接影響到產率和質量。目前酒麴還沒有統一標准,各地生產的酒麴都不盡相同。不過現在用得最多的是根霉曲和葯曲餅,根霉曲糖化發酵率強,添加量一般是米量的0.3%—0.5%,即熱季為0.3%,冷季為0.5%。葯曲餅是添加中葯材做成的,糖化發酵率低,一般添加量為0.4%—0.8%。
在稱好酒麴加曲前,要留下五分之一的酒麴在落缸時灑缸底和飯面。
操作時如沒把握。我將通過電話全程指導你操作。
第四步.糖化培菌操作:拌好酒麴後要立即落缸。落缸前先用前面留下的酒麴的一半均勻的灑在缸底和缸壁上,然後用撮箕將米飯沿缸壁輕輕倒下,讓中心自然形成一個「V」形空間,把米飯面刮平整使每一邊都厚薄均勻並輕壓,再均勻灑上酒麴蓋上缸蓋就完成了糖化培菌的操作了。
糖化培菌是需要一定空氣量的,因此在刮平壓緊時熱季手稍重些,冷季手稍輕點,但千萬別壓實了。另外,缸口不能密封,只要稍稍蓋上不讓溫度散失太快就行了。
第五步.加水發酵操作:糖化培菌12小時後就應該聞到酒香。24小時後香味就應該更濃。在夏秋最熱的天這時可能會見到「V」形底部有酒釀浸出,而且有米飯開始變軟,有時也會看到飯面有白色絲狀物。這時就要加水進行發酵了。加水量為米量的120%—130%,這時所加的水一定是清潔的冷水,自來水不應該含有漂白粉。然後封上塑料布密封起來。靜置10小時後飯層應該漂浮起來了,說明前面的工序做得很到位一切正常。這時洗凈手,將平面的飯層壓下去,把底面的翻上來,但最好別把飯攪稠了。這樣密封在發酵6—7天就可以蒸餾了。
發酵期間要特別注意室溫的變化。熱季最高溫時要打開門窗通風降溫;冷季則要封閉門窗保溫。發酵期間要盡量少揭開塑料布為好。
操作時如沒把握。我將通過電話全程指導你操作。
第六步.米酒蒸餾操作:蒸餾時先在鍋內加部分水然後加大火力把水燒開,然後將發酵好的酒醅倒入甑中,再倒入上一甑的頭酒和酒尾,安上過汽管放入冷凝水。之後在火堂中加入稍大點的煤塊,盡量在蒸餾期間不換煤又能保持火力穩定。開始出酒時先用塑料瓶接頭酒。頭酒量為原料量的2%。如是50斤米,則接完1斤頭酒後換上酒壇繼續接酒。當然我們事先已確定要賣的酒度,所以我們要不斷用酒精計測量酒壇內的酒度。當酒度接近(一般是高出1度)我們所需的酒度時,換另外的酒壇繼續接尾酒。當幾乎測量不到流出的酒度時,就可以打開甑蓋充酸。之後可放出酒糟做飼料了。
白酒蒸餾要注意的原則是兩頭大,中間穩。就是未出酒前和接完酒後火力要大,而在接酒時要求火力穩。最忌諱的是中間斷火。
操作時如沒把握。我將通過電話全程指導你操作。
第七步.酒度的測量:酒度測量操作很簡單,但如果你不理解有關酒度的知識概念則容易出錯。我們說的酒度指的是體積百分濃度,如1公斤50o白酒指的是由500毫升水和500毫升純酒精組成。純酒精含量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比重值,酒度計其實就是比重計。酒的比重值還受溫度的影響。因此酒度計在製造的時候是以20℃為標準的。所以在測量酒度的時候同時也要測量溫度。不同溫度下測出的酒度要通過查《酒精—溫度》表才得出實際酒度。
4. 米 酒怎麼做
米酒的製作十分簡單,很適於家庭製作。現將米酒的家庭製作方法,介紹如下:
一、製作米酒的原料、使用量
1. 米(以糯米也稱酒米為最好),2kg-2.5kg糯米(大米)。
2. 製作米酒專用的米酒麴,用8g米酒麴。
二、製作方法
1. 將米淘洗干凈放入清水淹沒浸泡16—24小時(冬天略長),將糯米浸泡至用手碾即碎為好。(大米不用浸泡)。沒有吃完的米飯也可以,就是效果稍差。
2. 將浸泡好的米瀝干水後,蒸熟。
3. 用冷開水將蒸熟後的米飯攤干沖洗降溫至30℃左右。做到米粒之間不粘連為好。
4. 將蒸熟的糯米撒曲拌勻,裝入容器中抹平。容器中間搭窩留一圓孔,容器封口,放在30℃左右溫暖地方發酵24—36小時,有酒香味即可食用。
5. 大米是怎麼發酵來做酒的
釀米酒的做法
准備材料:大米、糯米、酒麴
步驟:
1、糯米和大米按照1:1的比例淘洗專好,待用。
6. 米做白酒怎麼做
這個分酒的,像大泉源酒就是高粱釀出來的,一個地區的酒一個風味,東北的酒多數都是用糧食造的,高粱算是常用的。
7. 米灑怎麼做
1、米酒製作
把糯米淘洗干凈放水裡泡12-24小時;把泡好的米放入電飯鍋煮熟;把飯放在干專凈容器中晾涼;等糯屬米飯晾到微熱的時候就放酒麴;酒麴拌入之後把米飯按壓實,中間掏一個小洞,再在米飯的表層灑上一層酒麴,把容器的蓋子蓋上,室溫發酵;放在室溫中發酵,夏天一般36-48小時左右就差不多;接下來在剩下的酒釀中加入和酒釀等量的涼白開拌勻,繼續在室內發酵,1、2天之後糯米飯會輕飄在表面,將米飯和酒液過濾分離,就可以得到醇厚的米酒和酒糟了。
2、桂花糊米酒
將玉米澱粉加適量水化開;在糯米粉中加水調勻;將濕糯米粉搓成條, 放在干凈的案板上;在鍋中燒點水,水開後放入米酒;米酒水開後用筷子撥入糯米條,完全煮開;再倒入適量的桂花糖;後加入水澱粉,邊加邊攪拌, 使其均勻;煮好後加入幾粒枸杞裝飾。
3、米酒雞蛋糖水
准備米酒一碗,雞蛋一個。雞蛋磕開、打散。將米酒放入鍋中,加水煮,煮到米酒都撒開了。加入雞蛋液,攪拌。然後加適量的糖。最後放入枸杞,攪拌後就可以了。
在家製作米酒以糯米為最佳選擇,今天教給大家如何在家中自製米酒的方法。
8. 米酒怎麼做
配方:甜酒麴4克、糯米500克、涼白開適量。
米酒的做法:
1、糯米泡16到24小時,用手一捻米碎回了,這種程度答就可以了。上鍋蒸30分鍾。
(8)米白酒怎麼做擴展閱讀:
米酒,又叫酒釀,甜酒。舊時叫「醴」。用糯米釀制,是中國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傳統的特產酒。
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釀在北方一般稱它為「米酒」或「甜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種特殊的微生物酵母)發酵而成的一種甜米酒。
其釀制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極低,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我國用優質糙糯米釀酒,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歷史。米酒已成為農家日常飲用的飲料。現代米酒多採用工廠化生產。
9. 純大米白酒釀造詳細過程是怎樣的
純大米白酒釀造詳細過程如下:
准備材料:大米、糯米、酒麴
步驟:
1、糯米和大米按照:1的比例淘洗好,待用。
(9)米白酒怎麼做擴展閱讀:
白酒收藏的注意事項
1、在選擇白酒收藏的度數/酒精度的時候要注意源選擇50度以上的高度酒。因為50度以上的高度酒都是純糧釀造的,口感醇厚且不易揮發,而50度以下的白酒一般都是勾兌的,不僅口感不好而且很容易揮發,所以要注意選擇50度以上的高度白酒來收藏。
2、白酒收藏要注意香型,濃香型和醬香型更具有收藏價值。
3、在選擇白酒收藏品的時候千萬要注意白酒品牌的效果,一般來說大品牌,如五糧液、茅台、劍蘭春、沱牌等十大知名品牌的白酒更具有收藏價值。首先它本身價格就高,酒質好,收藏個幾十年後,那就更有價值了。
4.、白酒收藏的環境也有一定的要求。白酒要注意保存在陰涼、乾燥、通風和清潔處,這樣可以保證酒質不會因空氣等污染而變壞。
10. 可以用大米釀酒嗎具體怎麼做
這種傳統的釀酒方法概括起來就是:將大米蒸熟 後拌曲發酵,然後蒸餾得成品酒。具體操作起來就更復雜一些,其工藝如下:浸米—蒸煮—揚冷、拌曲—入缸固態培菌糖化—半固態發酵—蒸餾—成品酒。
其中僅是蒸煮工序就很麻煩,操作要求較為嚴格。例如:將浸好的大米倒入甑內,待園氣後初蒸15~20分鍾,然後潑入熱水,還要上下翻倒幾次,又上蓋, 待園氣後再蒸幾十分鍾,再進行第二次潑水、翻倒、再蒸。同時還要求所蒸煮的大米外硬內軟、無生心、疏鬆不糊,、透而不爛,均勻一致等等。如那一環節掌握不 好,達不到要求都可能影響到出酒率。
v採用生大米釀酒就簡單得多了。生大米不需要淘洗,不需要浸泡,當然更不需要蒸煮。將市售的大米買來後,每公斤大米加入6克生料曲種,加入三公斤冷水攪拌、密封發酵,經蒸餾就得成品酒。所以,有人戲稱生料釀酒技術為「傻瓜釀酒技術」。
v生料釀酒,可以說就談不上什麼「工藝流程」,如果硬要編個工藝流程的話,那麼這個工藝流程就是:配料(大米+曲+水)—發酵—蒸餾—成品酒。
v採用生料酒麴釀制大米白酒,每斤米得一斤酒,45~50度,口感與傳統釀制的一樣,甚至超過。
由此可見,採用生料釀酒,簡化了工藝、節約了燃料和人工、減輕了勞動強度和操作技能、提高了出酒率,從而大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還由於生料釀酒操作簡單,管理粗放,完全可採用規模化、機械化大生產。
由於生料釀酒具有上述諸多優點,僅管這個新技術推廣時間不長,宣傳力度不大,但仍然受到許多酒廠的歡迎,尤其是受到那些文化不高、缺乏釀酒技術的小酒 廠和家庭釀酒作坊的普遍歡迎。例如:目前廣西省內即有上千家小酒廠和家庭作坊在採用生料釀酒技術生產大米白酒。江西、湖南、浙江、上海等也有許多廠家在采 用生料釀酒技術生產。
然而,生料釀酒再簡單也是一門科學技術。既是一門科學技術,就有一定的工藝規范和操作規則。遵循這些規則,出酒率就高;違背或不按這些規則操作,就達 不到出酒要求。原因是,由澱粉轉變為酒是生物化學反應的結果,也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假如改變了規定的作用條件,其代謝產物就不是酒,而是另一種代謝產物 ——如醋酸。
一些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把科學看成魔術,把生料曲種當成是「仙丹妙葯」,以為在生大米中加點水,丟進去一點生料曲種,它就自然而然地「變」出酒來。一但沒有變出酒來或變出的酒不多,就否定了生料釀酒技術的意義和作用。
現將筆者采訪數十家成功地採用生料釀酒廠家的經驗和個人的心得,總結幾條出來供已採用的廠家和對生料釀酒有興趣的廠家參考。
我們知道,釀酒的希望和目的無非是兩個:
一是能得到較高的出酒率;二是釀出的酒能有一個較完美的口感。但是,是否能達到這兩個目的的關鍵環節,是在發酵這道工序。盡管曲種如何好,糖化力和發 酵力如何高;盡管大米的質量好,含澱粉多;盡管蒸餾設備如何先進、接酒技術如何高明。如果在發酵這一環節掌握不好,成品酒的得酒率也就不高。
如何發酵,如何管理,一般酒廠和釀酒作坊都有一定的經驗。但生料釀酒與傳統的燃料釀酒方法還有不同之處。生料釀酒在發酵期中要特別注意和掌握溫度、厭氧和發酵期這三個環節。
一、 溫度(指室溫℃)。生料釀酒的發酵溫度應控制在20℃以上和40℃以下。高於40℃者易產酸,甚至酵母死亡;低於20℃者,生料難以發酵。最佳發酵溫度是25℃~30℃。
溫度與發酵期的關系是:溫度高,發酵期短;溫度低,發酵期長。具體說來,溫度在20~25℃時,發酵期一般是15~20天,溫度在25~30℃時,發酵期一般是10~12天左右。溫度在30~40℃時,發酵期一般為8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