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白酒品評的術語怎麼分辨香型
醬香型,突出復字眼是醬制字,一般評語為,醬香突出,優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茅台的話特別有句,隔夜香。
濃香型,突出字眼是窖字,濃字。川派濃香,香濃味長,江蘇濃香,香淡雅,味綿甜。安徽,香濃味短。
清香型,突出字眼是清字。一般評語為,具有乙酸乙酯為主題的清雅、協調的復合香氣,味柔和、綿甜凈爽,餘味悠長。
⑵ 一些名酒的品評
茅台酒
尊為中國國酒,以獨特的色、香、味為世人稱頌。以清亮透明、醇香回甜而名甲天下。 茅台酒一般52~54度,產於貴州省仁還縣茅台鎮,因產地而得名。該廠位於赤水河畔,有270餘年的歷史。相傳公元1704年,有一賈姓山西鹽商從山西汾陽杏花村請釀酒大師在茅台鎮釀制山西汾酒。但依古老的汾酒製法。高粱作料,小麥制曲,赤水河之水作引,釀的醇香美酒風味卻與汾酒不同,故稱「華茅」。即杏花茅台。1873年設立的榮和酒坊,後為貴州財閥賴永初所有,是為「賴茅」。
【更多】茅台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產於貴州省仁懷縣茅台鎮,已有800多年的歷史。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獎狀。建國後,茅台酒又多次獲獎,遠銷世界各地,被譽為世界名酒、「祖國之光」。
釀制茅台酒的用水主要是赤水河的水,赤水河水質好,用這種入口微甜、無溶解雜質的水經過蒸餾釀出的酒特別甘美。故清代詩人曾有「集靈泉於一身,匯秀水東下」的詠句贊美赤水河。
茅台鎮還具有極特殊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它位於貴州高原最低點的盆地,海拔僅440米,遠離高源氣流,終日雲協和密集。夏日持續35-39℃的高溫期長這5個月,一年有大半時間籠罩在悶熱、潮濕的雨霧之中。這種特殊氣候、水質、土壤條件,對於酒料的發酵、熟化非常有利,同時也部分地對茅台酒中香氣成分的微生物產出、精化、增減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如果離開這里的特殊氣候條件,酒中的有些香氣成分就根本無法產出,酒的味道也就欠缺了。這就是為什麼長期以來,茅台鎮周圍地區或全國部分醬香型酒的廠家極力仿製茅台酒,而不得成功的道理。茅台酒的傳統製作方法,只有在茅台鎮在這塊方圓不大的地方去做,才能造出這精美絕侖的好酒。
茅台酒的酒窖建設也頗有講究。從窖址選地、窖區走向、空間高度,到窖內溫濕度控制、透氣性能,以及酒瓮的形式、容量、瓮口泥封的技術等,都極為嚴格。這些都是關繫到成品酒的再熟化、香氣純度再提高的關鍵。酒窖里每天要有人檢查,開關透氣孔,控制溫濕度。據說連看守酒窖的人也必須衣著潔凈,人品端正,影響酒的質量。當然,人的一般衣著言行與酒的質量無必須聯系,這只不過反映了們對茅台酒的敬重、崇尚之情和鼓勵做好人、制好酒的良好願望罷了。
茅台酒的高質量多年保持不談。全國評酒會對貴州茅台酒的風格作了「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的概括。它的香氣成分達110多種,飲後的空杯,長時間余香不散。有人贊美它有「風味隔壁三家醉,雨後開瓶十里芳」的魅力。茅台酒香而不艷,它在釀制過程中從不加半點香料,香氣成分全是在反復發酵的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它的酒度一直穩定在52°-54°之間,曾長期是全國名白酒中度數最低的。在調配時,從不加工一滴水,都是以酒勾酒。因此酒度低而不淡,純潔、微黃、晶瑩,柔綿醇厚,既不刺喉,又不打頭,飲後令人愉快舒暢,盪氣回腸,且有舒筋活血、促進健康、益壽延年的功效。周恩來總理評價茅台酒「比『伏特加』好喝,具有喉嚨不痛、也不上頭、能消除疲勞、安定精神」等特點。他還說,1954年在日內瓦會議上,幫助他成功的有「兩台」:一台是指茅台酒,另一台是指當時在那裡放映的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在會議期間,周總理用此酒此片招待了參加會議的外國首腦和使團。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盛贊「茅台酒能治百病」。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譽稱茅台酒是「美酒」。廣大群眾、港澳同胞和旅居海外的僑胞把茅台酒作為饋免疫力親友的佳品,將它視為「國酒」、「外交酒」和禮品酒。
茅台酒的釀制技術被稱作「千古一絕」。茅台酒有不同於其他酒的整個生產工藝,生產周期7個月。蒸出的酒入庫貯存4年以上,再與貯存20年、10年、8年、5年、30年、40年的陳釀酒混合勾兌,最後經過化驗、品嘗,再裝瓶出廠銷售。
裝茅台酒用的酒瓶,最初是用本地生產的缸瓮,從清朝咸豐年間起,改用底小、口小、肚大的陶質壇形酒瓶,按現在說有裝0.5公斤、1公斤和1.5公斤的型號。後曾一度改為微扁長方形酒瓶。1915年以後,改用圓柱形、體小嘴長的黃色陶質釉瓶。建國後,才改為白色陶瓷瓶和現在人們見到的乳白色避光玻璃瓶,古色古香,朴實大方。
茅台酒的商標,最初用木刻印刷,只是在一個花瓣形的圖案內,書寫「貴州省茅台酒」幾個楷書字樣而已。後來才改為連史紙鉛印。商標定名:成義酒房為「雙德牌」,榮和酒房為「麥穗牌」,恆實酒房為「山鷹牌」。1952年統改為「工農牌」。1954年後,分為內銷和外銷兩種商標:內銷為「金輪牌」(又名「工農牌」),外銷為「飛仙牌」。文革時期曾一度改為「葵花牌」,旋又恢復「金輪牌」、「飛仙牌」,一直沿用至今。
茅台酒蟬聯五屆國家名酒金獎,實現了國內金獎五連冠,連續榮獲四次國際金獎(包括亞洲之星包裝獎和第三世界廣告一等獎)。產量逐年上升,銷售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汾酒
該酒產於山西省汾陽縣杏花村,是我國名酒的鼻祖,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我國最負盛名的八大名酒,都和汾酒有著十分親近的血緣。汾酒的原料,用產於汾陽一帶晉中平原的「一把抓」高粱,甘露如醇的「古井佳泉水」,與傳統的釀造工藝。使汾酒清亮透明,氣味芳香,入口綿綿,落口甘甜,回味生津的特色,一直被推崇為「甘泉佳釀」和「液體寶石」。汾酒釀造有一套獨特的工藝,「人必得其精,糧必得其實,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明,器必得其潔,缸必得其濕,火必得其緩。」形成了獨特的品質風味。雖為60度高度酒,卻無強烈刺激的感覺,有色、香、味「三絕」的美稱,為我國清香型酒的典範。
【更多】山西省汾陽縣杏花村的大麴清香型汾酒,以清澈干凈、幽雅純正、綿甜味長即色香味三絕著稱於世。杏花村汾酒享譽千載而盛名不衰,是與造酒的水純、工藝巧分不開的。
汾酒釀造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起源於唐代以前的黃酒,後來才發展成為白酒——蒸餾酒的。汾酒是古老的名酒之一,為唐以後歷代文人墨客所稱道。唐代大詩人杜牧寫下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去,牧童遙指杏花村」詩句,膾炙人口,廣為傳頌。本世紀初(清朝末年)杏花村有三家酒坊生產汾酒,以其精湛的釀造技術,獨特的品質風格,在國內商品比賽中曾先後五次獲獎。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一等優勝金質獎章後,汾酒的名聲便傳播於世界。但反動統治的摧殘、日寇的侵略破坡以及長年的戰亂,使汾酒的生產瀕臨絕境,到解放前夕的1947年,在杏花村彌漫千年的酒香終於消失了。
1948年6月汾陽解放,同年9月就恢復了汾酒生產。在古老的杏花村建立了嶄新的杏花村汾酒廠,現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白酒廠之一,其產量、質量不斷創造新的水平。
釀造汾酒是選用晉中平原的「一把抓高梁」為原料,用大麥、豌豆製成的「青 曲」為糖化發酵劑,採用「清蒸二次清」的獨特釀造工藝。所釀成的酒,酒液瑩澈透明,肖香馥郁,入口香綿、甜潤、醇厚、爽洌。飲後回味悠長,酒力強輕而無刺激性,使人心悅神怡。汾酒純凈、雅郁的清香是中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汾酒在全國評酒會上多次獲名酒稱號、得金獎,低度(38°)汾酒——汾特佳酒1987年在全國低度白酒品評會上榮獲金樽獎。
瀘州老窖特曲
產於四川瀘州,明末清初以「溫永盛」和「天成生」兩家酒廠最為著名。「溫永盛」創於清雍正七年,最老的窖已有370多年的歷史,築窖時對泥質要求必須粘性好,磷、氮豐富的肥沃土壤,適宜細菌的繁殖。窖愈老,菌越多,採用老窖發酵續槽配料因之酒香很濃。瀘州老窖特曲具有「濃香、醇和、味甜、回味長」的特色,飲後蘋果回香,心神愉快。已成為濃香型白酒的典型。分為60度和55度兩種。喝時無辛辣感,只覺回腸轉氣、香沁肌骨。
【更多】瀘州老窖特曲酒,是濃香型大麴類酒,產於四川瀘州曲酒廠。位於「天府之國」南部的著名酒城——瀘州,此地依山傍水,氣候溫和,所產老窖特曲、頭曲酒(過去叫瀘州大麴)屬古老的四大名酒之一,也是現代的17大名酒(白酒)之一。瀘州老窖特曲酒,酒液無色晶瑩,酒香芬芳濃郁,酒體柔和純正,清洌甘爽,酒味諧調醇濃。飲後余香,盪胸回腸,香沁脾胃,味甜肌膚,令人心曠神怡,妙不可言。無論是善飲者或不常飲酒的人,一經品嘗都能感到風味特殊。
瀘州老窖特曲酒,所以具有獨特的風格,關鍵在於發酵的窖齡長,是真正的老窖。老窖的特點是在建窖時有特殊的結構要求,經過長期使用,泥池出現紅綠彩色,泥性成軟體,並產生奇異的香氣,此時,發酵醅與酒窖泥接觸,蒸餾出的酒也就有濃郁的香氣,這樣的窖就可稱為老窖了。隨著窖齡的增長,釀出的酒其品質也不斷提高。百年老窖釀成的酒才被認為是合乎理想的佳品美酒。據史載,瀘州曲酒廠最老的窖至今已有300多年的窖齡,風貌依舊,令人神往,遊人莫不以一睹為幸。
瀘州大麴的第一個有名的釀酒作坊——舒聚源糟房正式開業於清順治十四年(公元1658年)前後,大約到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8年)前後,其產品已銷售於四川全省。至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瀘州大麴酒年產量已達10噸左右,名聲傳播全國。1917年,瀘州大麴酒參加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金質獎章和獎狀,從而獲得了國際的聲譽。但在漫長的舊中國,瀘州大麴酒的生產並沒有得到更大的發展。
新中國建立後,分散的小糟坊組織起來成為今天的瀘州老窖特曲酒廠,產量和質量蒸蒸日上。老窖特曲酒1953年即被評為全國八大名酒之一,在全國五屆評酒會上蟬聯國家名酒的稱號,並獲得金質獎章。
瀘州老窖特曲酒不僅為國內廣大群眾所喜愛,而且暢銷於歐、亞諸葛亮國,受到普遍歡迎,特別為東南亞各國人民和僑胞所欣賞,在國際市場上成為質量穩定的名酒,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五糧液
產於四川宜賓市五糧液酒廠,因以五種糧食(高糧、大米、糯米、玉米、小麥)為原料而得名。水取自泯江江心,質地純凈,發酵劑用純小麥制的「包包曲」,香氣獨特。五糧液酒液清澈透明,開瓶時噴香突起,濃郁撲鼻。飲後余香不盡,屬濃香型酒。柔和甘美,酒味醇厚。香醇甜凈。風格獨特。
【更多】四川省有5種白酒被評為全國名酒,被譽為「五朵金花」,而其中宜賓釀制的五糧液酒則是群芳之首。宜賓的釀酒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1984年在宜賓境內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青銅爵(古代的飲酒器),其形狀和紋飾都與中原地區的不同,顯然是當時居住在宜賓地區的少數民族 人所造。五糧液酒的發展歷史也可以追溯至唐代,當然,那時並不叫五糧液,酒的成分、質量也非今日的五糧液。到了大約150年前,宜賓釀造出以五種糧食(高梁、大米、酒米、蕎麥、玉米)為原料的酒,當時叫「雜糧酒」,直到本世紀20年代末才改稱五糧液。現今五糧液酒廠原有的發酵酒窖,還是明清兩代所建,足見其歷史久遠。
新中國建立後,人民政府對五糧液酒的生產非常重視。宜賓五糧液酒廠在繼承傳統操作的基礎上,對生產工藝進行了大膽的革新,對「秘方」在科學試驗的基礎上作了改變,將蕎麥換成小麥,反復調整配方比例,從而使成品酒基本上去掉了殘留的苦、澀和糙味,進一步達到了酒質芳香、醇和、甘美、清爽,特別是突出了噴香,風味日趨勢完善。在1956年輕工業部舉辦的全國名曲酒質量鑒定會上,與會者認為五糧液酒調和清香味一體,品質優異,風味獨特,受到與會者的稱贊。在這次會上,五糧液酒獨占鰲頭,一舉奪得濃香型酒的第一名。以後,五糧液酒曾多次獲國家名酒稱號、獲金質獎章以及國際金獎。70年代又釀造出低度(39°)五糧液酒。
國內評酒專家對五糧液酒的評價是:香氣悠久,酒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
洋河大麴
現產於江蘇省泗洋縣洋河鎮洋河酒廠。清初已聞名於世。 「聞香下馬,知味停車;酒味沖天,飛鳥聞香化鳳;糟粕入水,游魚得味成龍;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南第一家。洋河大麴酒度分64度和62度和55度。酒液無色透明,醇香濃郁,餘味爽凈,回味悠長,是濃香型大麴酒,有「色、香、鮮、濃、醇」的獨特風格。
【更多】古語雲「水為酒之血,曲為酒之骨。」故「名酒產地必有佳泉」的論斷是有科學根據的。名酒「洋河大麴」產於江蘇省泗陽縣,就是用當地「美人泉」的水釀制而成的。詩人稱贊「洋河美人泉,佳釀醉神州。」
據說清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途中,曾為洋河酒特地在附近的宿遷宮停留。他品嘗洋河大麴,贊不絕口,竟為此一住七天之久,留下御筆:「洋河大麴,酒味香醇,真佳酒也」,並指定其為向皇室的貢品。
新中國建立後,政府撥出專款,在幾家私營釀酒作坊的基礎上,建立了國營洋河酒廠。幾十年來,洋河酒廠幾經改造、擴建,現已成為我國著名的名酒廠家。洋河大麴酒具有色、香、鮮、濃、醇五種獨特的風格,以其「入口甜、落口綿、酒性軟、尾爽凈、回味香」的特點,聞名中外,蟬聯國家名酒三連冠。
劍南春
現產於四川省綿竹縣酒廠,是我國有悠久歷史的名酒之一。唐代以「春」命酒,綿竹是當年劍南道上一大縣,由此得名。相傳唐代李白曾在綿竹「解貂續酒」,有「士解金貂,價重洛陽」的佳話。以高糧、大米、糯米、玉米、小麥五種穀物為原料,經精心釀制而成,屬濃香型。酒度有62度和52度兩種。特點為芳香濃郁,醇和回甜,清洌凈爽,余香悠長。
【更多】綿竹劍南春酒,產於四川省綿竹縣,因綿竹在唐代屬劍南道,故稱「劍南春」。四川的綿竹縣素有「酒鄉」之稱,綿竹縣因產竹產酒而得名。早在唐代就產聞名遐邇的名酒——「劍南燒春」,相傳李白為喝此美酒曾在這里況把皮襖賣掉買酒痛飲,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贖酒」的佳話。北宋蘇軾稱贊這中蜜酒「三日開瓮香滿域」,「甘露微濁醍醐清」,其酒之引人可見一斑。
今日,四川省綿竹縣劍南春廠生產的「老酒」(劍南春牌劍南春),因為它芬芳如玫瑰,故又有「玫瑰老酒」的美稱。它精選小麥、高粱、糯米為原料精製而成,具有「無色透明、芳香濃郁、醇和回甜,甘洌爽凈,餘味悠長」的特點。是我國酒壇上一朵芬芳葉艷的鮮花,在全國第三屆評酒會上被評為全國十八大名酒之一。1984年,劍南春又獲國家金質獎章,1985年獲全國商業系統酒類評比金爵獎。該廠生產的綿竹牌綿竹大麴、春沙牌春沙酒,均被評為1985年四川省優質產品。
古井貢酒
產於安徽亳縣古井貢酒廠。廠內一口古井已有1400年歷史。當地多鹽鹼,水味苦澀。獨此井之水清澈甜美,用以釀酒,酒香濃郁,甘美醇和,該井被稱為「天下名井」。自明萬曆年間就為進貢之酒。古井貢酒酒液清澈透明,香如幽蘭,粘綢掛杯,余香悠長。屬濃香型酒。其酒度為60~62度。
【更多】古井貢酒為濃香型大麴類酒,產於我國安徽省亳縣古井酒廠。亳縣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古老都邑,古稱亳州、譙陵,是東漢曹操和華佗的家鄉,也是我國著名的酒鄉。其釀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魏武帝集》記載:東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曾向漢獻帝劉協上書說,亳州是古老的產好酒的地方,並上表了「九醞酒法」。可見早在東漢時期,亳州酒已聞名於世了。
釀古井貢酒用水的井位於亳州縣西北20公里的「減店集」,井水呈乳白色,水質清澈甜美。此井是南北朝時代的遺跡,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歷史,稱之為古井的確名副其實。當初用這井水釀出的酒叫「減酒」。
明朝萬曆年間明神宗喝減酒後大加贊賞,將其列為貢酒。此後在明清兩代的三四百年間,古井酒一直為皇室的貢品。古井貢酒由此而得名。可惜自清末以來,災害屢起,民不聊生,使盛極一時的古井酒釀造業日趨勢衰落,最後便絕產了。
新中國建立後,恢復了古井貢酒的生產。原料選用淮北平原生產的上等高梁,以小麥、大麥、豌豆為曲,採用「老五甑」傳統工藝,吸取了現代科學的釀酒技術,使古井貢酒液清澈透明如水晶,注入杯中粘稠掛杯,香氣純凈如幽蘭之美,入口醇和,濃郁甘潤,回味和余香悠長,具有濃香型白酒的獨特風韻。適當飲用有健胃、祛勞活血、煥神的功效。在全國第二屆及以後各屆評酒會上,均被評為全國名酒,連續奪得第三、四、五屆評酒會的金牌。
董酒
產於貴州省遵義市董酒廠,酒度60度,因廠址座落在北郊董公寺而得名。董酒是我國白酒中釀造工藝最為特殊的一種酒品。它採用優質粘高糧為原料,以「水口寺」地下泉水為釀造用水,小曲、小窖製取酒醅,大麴、大窖製取香醅,酒醅香醅串燒而成。風格即有大麴酒的濃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綿、醇和、回甜,還有淡雅舒適的葯香和爽口的微酸。
【更多】遵義董酒,是我國獨樹一貼的國家名酒,產於貴州省遵義董公寺一帶(董酒亦因始創於董公寺一帶而得名)。
董酒以「酒液晶瑩透明,香氣幽雅舒適,入口醇和濃郁,飲後甘爽味長」為其特點,並有祛寒活絡,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寬胸順氣等功能。它曾四次榮獲全國名酒稱號(在全國第二、第三屆評酒會上,都被評為全國十八大名酒之一),1984年又獲輕工部金杯獎,已經遠銷港澳、東南亞、日本和歐美等地,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
董公寺一帶釀酒,雖然始於南北朝時代,但一直到本世紀20年代初期,釀酒人程氏後代程明坤,結合當地水土、氣候條件,認真鑽研,開始創釀董酒,才使之成為遵義的名產。但酒坊為程明坤經營,對其生產工藝秘不外傳。到解放前夕,隨著程氏釀酒的小作坊關閉,董酒在市場上亦消失。後來,其子程正奎應招進廠,與他人攻關,在1957年終於成功,使這一名酒又重新問世。
酒有一大套精湛的釀造技藝,它以優質主粱為訂原料,配以小麥、大米及多味名貴中葯材,製成大麴(又稱麥曲、產香曲)、小曲(又稱米曲);以固體發酵,小曲酒工藝製取酒醅,串蒸經大麴發酵所取得的香醅;酒醅和香醅一次串蒸而得酒;再分段摘酒,分級貯存(2—3年),精心勾兌,精心包裝而成。這種獨特的精湛的傳統工藝使董事長酒將大麴酒的濃郁芳香和小曲酒的綿柔醇和、回甜,和諧地融為一體,而又微帶舒適葯香,自成一格,成為董酒的獨特風格。
董酒色純葉美,香而不辣,遠近飄香,為人所愛。婁當年程氏酒坊年產不過5—7噸。而今貴州遵義董事長酒廠生產董牌董酒產量猛增,1984年產董酒500噸,1985年達1000噸,但仍滿足不了國內外的
中國八大名酒茅台酒 尊為中國國酒,以獨特的色、香、味為世人稱頌。以清亮透明、醇香回甜而名甲天下。
茅台酒一般52~54度,產於貴州省仁還縣茅台鎮,因產地而得名。該廠位於赤水河畔,有270餘年的歷史。相傳公元1704年,有一賈姓山西鹽商從山西汾陽杏花村請釀酒大師在茅台鎮釀制山西汾酒。但依古老的汾酒製法。高粱作料,小麥制曲,赤水河之水作引,釀的醇香美酒風味卻與汾酒不同,故稱「華茅」。即杏花茅台。1873年設立的榮和酒坊,後為貴州財閥賴永初所有,是為「賴茅」。
汾酒
該酒產於山西省汾陽縣杏花村,是我國名酒的鼻祖,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我國最負盛名的八大名酒,都和汾酒有著十分親近的血緣。汾酒的原料,用產於汾陽一帶晉中平原的「一把抓」高粱,甘露如醇的「古井佳泉水」,與傳統的釀造工藝。使汾酒清亮透明,氣味芳香,入口綿綿,落口甘甜,回味生津的特色,一直被推崇為「甘泉佳釀」和「液體寶石」。汾酒釀造有一套獨特的工藝,「人必得其精,糧必得其實,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明,器必得其潔,缸必得其濕,火必得其緩。」形成了獨特的品質風味。雖為60度高度酒,卻無強烈刺激的感覺,有色、香、味「三絕」的美稱,為我國清香型酒的典範。
瀘州老窖特曲
產於四川瀘州,明末清初以「溫永盛」和「天成生」兩家酒廠最為著名。「溫永盛」創於清雍正七年,最老的窖已有370多年的歷史,築窖時對泥質要求必須粘性好,磷、氮豐富的肥沃土壤,適宜細菌的繁殖。窖愈老,菌越多,採用老窖發酵續槽配料因之酒香很濃。瀘州老窖特曲具有「濃香、醇和、味甜、回味長」 的特色,飲後蘋果回香,心神愉快。已成為濃香型白酒的典型。分為60度和55度兩種。喝時無辛辣感,只覺回腸轉氣、香沁肌骨。
五糧液
產於四川宜賓市五糧液酒廠,因以五種糧食(高糧、大米、糯米、玉米、小麥)為原料而得名。水取自泯江江心,質地純凈,發酵劑用純小麥制的「包包曲」,香氣獨特。五糧液酒液清澈透明,開瓶時噴香突起,濃郁撲鼻。飲後余香不盡,屬濃香型酒。柔和甘美,酒味醇厚。香醇甜凈。風格獨特。
洋河大麴 現產於江蘇省泗洋縣洋河鎮洋河酒廠。清初已聞名於世。
「聞香下馬,知味停車;酒味沖天,飛鳥聞香化鳳;糟粕入水,游魚得味成龍;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南第一家。洋河大麴酒度分64度和62度和55度。酒液無色透明,醇香濃郁,餘味爽凈,回味悠長,是濃香型大麴酒,有「色、香、鮮、濃、醇」的獨特風格。
劍南春
現產於四川省綿竹縣酒廠,是我國有悠久歷史的名酒之一。唐代以「春」命酒,綿竹是當年劍南道上一大縣,由此得名。相傳唐代李白曾在綿竹「解貂續酒」,有「士解金貂,價重洛陽」的佳話。以高糧、大米、糯米、玉米、小麥五種穀物為原料,經精心釀制而成,屬濃香型。酒度有62度和52度兩種。特點為芳香濃郁,醇和回甜,清洌凈爽,余香悠長。
古井貢酒
產於安徽亳縣古井貢酒廠。廠內一口古井已有1400年歷史。當地多鹽鹼,水味苦澀。獨此井之水清澈甜美,用以釀酒,酒香濃郁,甘美醇和,該井被稱為「天下名井」。自明萬曆年間就為進貢之酒。古井貢酒酒液清澈透明,香如幽蘭,粘綢掛杯,余香悠長。屬濃香型酒。其酒度為60~62度。
董酒
產於貴州省遵義市董酒廠,酒度60度,因廠址座落在北郊董公寺而得名。董酒是我國白酒中釀造工藝最為特殊的一種酒品。它採用優質粘高糧為原料,以 「水口寺」地下泉水為釀造用水,小曲、小窖製取酒醅,大麴、大窖製取香醅,酒醅香醅串燒而成。風格即有大麴酒的濃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綿、醇和、回甜,還有淡雅舒適的葯香和爽口的微酸。
⑶ 設計一個濃香型新型白酒配方,並簡要寫出該酒的感官評語
配製的酒不好,有造假的嫌疑。還是喝自然發酵釀造的白酒放心,特別是醬香型白酒,根本造不了假。醬香型白酒很香、夠勁,還對身體有好處。真品茅台酒當然很好,但價位太高,也難於買到真品。喝「貢旨」酒不錯:酒味品質類似茅台酒,但價位低多了,才200-300元/瓶。
⑷ 白酒的品評的介紹
《白酒來的品評》是由中國源輕工業出版社在2008年4月1日出版,一本關於介紹白酒品評的各方面內容的圖書。《白酒的品評》系統介紹了關於白酒品評的各方面內容。主要包括:品評的意義和作用、品評的生理學原理、白酒風味化學、白酒香味成分、評酒組織和評酒員以及白酒品評的環境和條件、標准和規則、方法和步驟、評語和記分和影響品評的因素、品評技巧、品評與化驗的關系等,最後還列舉了較多具有參考價值的附錄。全書內容全面、詳實、嚴謹,文字精煉,實用性強。
⑸ 怎樣嘗評鑒別濃香型白酒的好壞
1、聞香:符合本香型白酒的特點,無異香,無明顯的酒精味,不偏格;
2、品嘗:無雜味,無過重的異味,比較順口,不刺激。
⑹ 評酒的評酒術語
評酒術語是以准確、精煉的語句表達酒的品質的用語。這些用語因長期使用,既易為人們所理解,同時亦收到了言簡意賅的效果。
評酒術語只是用來描繪各種酒質的常用語,很多是概念性的詞語或比較性的形容詞。這些術語的應用必須結合評酒者自身的實踐和感受,並通過記憶和比較,才能達到恰如其分。
酒的品質是從外觀、內質,即色、香、味、風格等方面體現的。評酒術語也必定是從這幾個方面反映酒的特徵。表達酒的品質的術語,有一些是酒類通用的,有一些則專用於一種酒。 酒的顏色、透明度、是否有沉澱、含氣現象、泡沫等外觀,是品酒時通過眼睛直接觀察、判別的象。
(1)色酒的顏色一般用眼直接觀察判別。有的酒類常以自然物的顏色來表示。如桔子酒的桔紅色、白葡萄酒有禾桿黃色、琥珀色等,紅葡萄酒則有寶石紅色、玫瑰紅色、洋蔥皮紅色、石榴皮紅色等。
色正(正色):符合該種酒的正常色調稱為色正。白酒一般是無色,少數是微黃色,則無色(絕大多數白酒)或微帶黃色(有些濃香型酒)都是白酒的正色。果酒一般要求具有原果實的自然色澤或與之相近,即謂正色。
色不正:不符合該酒的正常色調。
復色:有的酒的顏色,用兩種顏色來表示,應以後一種顏色為主色。如紅曲黃酒為紅黃色,則以黃色為主,黃中帶有紅色。
(2)透明度光澤:在正常光線下有光亮。
色暗或失光:酒色發暗失去光澤。
略失光:光澤不強或亮度不夠。透明:光線從酒液中通過,酒液明亮。
晶亮:如水晶體一樣高度透明。
清亮:酒液中看不出纖細微粒。
不透明:酒液烏暗,光束不能通過。
渾濁:渾濁是評酒的重要指標。根據渾濁的程度不同,可判斷為:有懸浮物、輕微渾濁、渾濁、極渾等。優良的酒都應具有澄清透明的液相。白酒和白蘭地等蒸餾酒發渾是重大的質量問題,葡萄酒、蘋果酒等釀造原汁酒發渾則是原料或工藝不良,是酒有缺點的象徵。
(3)沉澱由於溫度、光照、微生物等因素的影響,原來溶解的物質,從酒液中離析出來。
沉澱物有各種形狀:粒狀、絮狀、片狀、塊狀,閃爍有光的晶形狀;沉澱物還有多種不同的顏色:白酒的沉澱物有灰白色、棕色、藍黑色,啤酒的沉澱物有白色、褐色等。
(4)含氣現象一些因發酵而產生二氧化碳的酒,如啤酒、香檳酒及人工充入二氧化碳的各種汽酒都屬於含氣的酒類,亦稱起泡酒。含氣現象自然成為品評的一個指標。常用的評語有:二氧化碳是否充足可描敘為平靜的、靜的、不平靜、起泡、多泡;氣泡升起的現象可描敘為氣泡如珠、細微連續、持久、暫時泡涌、泡大不持久、形成暈圈(香檳酒)等。
(5)音響含二氧化碳的酒,在酒瓶中形成一的氣壓,開瓶時會產生響聲。響聲的大小反映出酒的含氣程度。以「清脆」、「響亮」音響者為佳。
(6)泡沫泡沫是啤酒獨有的特點,也是鑒定啤酒外觀質量的指標之一。泡沫的形成和持續時間,與酒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及麥芽汁的組成有關。泡沫以潔白、細膩、持久、掛杯等來描述。
(7)流動狀黃酒、果酒、葡萄酒等含糖較高的酒,可從酒液流動的情況來判斷酒是否正常。方法是舉杯旋轉觀察,評語有:流動正常,濃的、稠的、粘的、粘滯的、油狀的等。 酒香是復雜的。各種酒類有不同的香氣和要求,同一種酒香存在情況的表現也是千變萬化的,所以品評時,一部分評語是形容酒香存在情況的表現,另一部分則是表示各種不同酒類香氣的特點。表示香氣的術語如下:
無香氣:香氣淡弱到幾乎難以嗅出。
微有香氣:有微弱的香氣。
香氣不足:未達到該酒正常應有的香氣。
清雅:香氣不濃不淡,令人愉快又不粗俗。
細膩:香氣純凈而細致、柔和。
純正:純凈無雜氣。
濃郁:香氣濃厚馥郁。
暴香:香氣強烈而粗猛。
放香:從酒中徐徐釋放出的香氣,亦可表示為酒的嗅香。
噴香:撲鼻的香氣,如同從酒中噴射而出。
入口香:酒液入口後,感到的香氣。
回香:酒液咽下後,才感到的香氣。
余香:飲後余留的香氣。
悠長、綿長、脈脈、綿綿:都是常用來表示酒的余香和回香的形容詞。即香氣雖不濃郁卻持久不息。
諧調:酒中有多種香氣成分,但又不突出一種而和諧一致。
完滿:豐滿無欠缺之感。
浮香:香氣雖較濃郁卻短促,使人感到香氣不是自然出自酒中,而有外加調入之感覺。
芳香:香氣悅人,如鮮花,香果放出的香氣。
陳酒香:也謂老酒香。酒的長期貯存中形成的成熟香氣,醇厚、柔和而不烈。
固有香氣:該酒長期以來保持的獨特香氣。
焦香:似有輕微的焦糊氣而令人愉快。
香韻:與同類酒大體相同,細辨又有使人感到獨特的風韻。
異氣:指異常的使人不愉快的氣味。
刺激性氣味:刺鼻或沖辣的感覺。臭氣:糊焦氣、金屬氣、各種腐敗氣味以及酸氣、木氣、霉氣等使人不愉快的氣味。 味是體現酒質優劣的重要指標。味感是復雜的,酒類不同,味感要求也有區別。
酒分的口感即酒的刺激性感覺,也稱為勁頭。與酒中的酒精度有密切的關系,亦並不完全與酒度成比例關系。酒精是酒的主要成分,無論何種酒,都要求酒精與酒中其它成分充分融和、諧調。同是60度的烈性酒,入口的口感有強烈的、溫和的、綿軟的區別。而酒精度低的果酒和葡萄酒(酒精度9-20度),入口後仍可評出酒性烈、較烈、溫和、綿軟的口感。
濃淡酒液入口後的感覺,一般給予濃厚、淡薄、清淡、平淡等評語。
醇和入口和順,不感到強烈的刺激。
醇厚醇和而味長。綿軟口感柔和、圓潤。清洌口感爽適、純凈。粗糙口感糙烈、硬口。
燥辣粗糙又有灼熱感。
粗暴酒性熱而凶烈,飲後有上頭感。
上口進入口腔時的感覺,有入口醇正、入口綿甜、入口濃郁等。
落口咽下酒液時,在舌根、軟齶、喉頭等部位的感受。有落口乾凈、落口淡薄、落口微苦、落口稍澀等用語。
後味酒在口腔中持久的感受。有後味怡暢、後味短(沒有持久的味感)、後味干凈、後味苦、後味回甜等用語。 風格酒的風格也是典型性,每個酒都有其特有的風格。所謂風格是酒色、香、味的全面品質。酒的風格在釀造中形成,經消費者長期飲用,為消費者熟悉並享有一定的聲譽。
評酒員必須熟悉各類酒的固有風格,然後給予「突出」、「顯著」、「不突出」、「不明顯」等評語。
酒體是與酒的風格有關的一個品評項目。酒精、水、揮發物、固形物合在一起,所構成一個整體謂之酒體。酒體是酒的物質基礎,是酒的物質組成情況反映到酒的顏色、香氣、口味各方面的表現。酒體的各種組成需用理化分析和氣相色譜等分析手段來闡明。酒中的各種物質成分保持著一種平衡,這就是色、香味的平衡。若不平衡,酒的品質就不能給人愉快的感覺。各種名酒、優質酒都有一個豐滿、完整的酒體。
葡萄酒、果酒的酒體評語:
酒體完滿酒液色澤美觀、組成成分完全、平衡。
酒體優雅酒液外觀優美、香氣和口味恰到好處。
酒體肥碩酒液濃稠、飽滿、柔軟。
酒體滯重酒液中干浸物很高,顏色深濃,酒質厚重,飲時缺乏高度的愉快感。
酒體粗實酒液中有充足的干浸出物,但不甚調和。
酒體嬌嫩酒液中干浸出物少,使酒嫩而輕,但飲時還令人感到愉快和稍有稠性。
酒體輕弱酒液顏色淺淡,酒度不高,干浸出物量少,飲時感到輕弱乏味。
酒體瘦弱酒液中缺乏干浸出物,酸分和其他組成成分也不足。
酒體粗劣酒色深暗,味濃厚苦澀。
濃淡適口酒中組成成分調和,給人舒適愉快的感覺。
有皮有肉總體成分組成良好,飲時有肥碩的口感。酒體甘溫酒度較高,但無刺激性和酒精味,飲時令人有愉快、溫和的感覺。
⑺ 白酒品評有哪幾種方法
白酒品評鑒別主要通過4個方面
對白酒的嗅聞方法:
將酒杯舉起,置酒杯於鼻下二寸處,頭略低,輕嗅其氣味。較初不要搖杯,聞酒的香氣揮發情況;然後搖杯聞強的香氣。凡是香氣協調,有愉快感,主體香突出,無其它邪雜氣味,溢香性又好,一倒出就香氣四溢,芳香撲鼻的,說明酒中的香氣物質較多。屬於噴香性好,一入口,香氣就充滿口腔,大有沖噴之勢的,說明酒中含有低沸點的香氣物質較多;屬於留香性好,咽下後,口中應該仍留有餘香,酒後作嗝時,還有一種令人舒適的特殊香氣噴出的,說明酒中的高沸點酯類較多。所謂的余香悠長,首先應鑒別酒的香型,檢查芳香氣味的濃郁程度,繼而將杯接近鼻孔,進一步聞,分析其芳香氣的細膩性,是否純正,是否有其它邪雜氣。在聞的時候,要先呼氣,後再對酒吸氣,不能對酒呼氣。一杯酒較多聞三次就應該有準確記錄。較好用右手端杯,左手煽風繼續聞。聞完一杯,稍微休息片刻,再聞另一杯。
為了鑒別酒中的特殊香氣,可採取以下三種方法
(1)用一小塊過濾紙,吸入適量酒液,放在鼻孔處細聞,然後將過濾紙旋轉半個小時左右,繼續聞其香,確定放香的時間和大小。
(2)在手心中滴入一定數量的酒,握緊手與鼻接近,從大拇指和食指間形成的空隙處,嗅聞它的香氣,以此驗證香氣是否正確。
(3)將少許酒置於手背上,借用體溫,使酒樣揮發,嗅聞其香氣,判斷酒香的真偽、留香長短和好壞。
對酒的口嘗方法:
將酒杯送到嘴邊,將酒含在口中,大約為4至10毫升,每次含入口中的酒數量,必須保持一致性。先從香味淡的開始嘗,由淡而濃,再由濃而淡,反復多次。將暴香味或異香味的酒留到較後嘗,防止味覺器官受干擾。將酒沾滿口腔,然後吐出或咽下。用舌頭抵住前頷,將酒氣隨呼吸從鼻孔排出,以檢查酒性是否刺鼻。在用舌頭品嘗酒的滋味時,要分析嘴裡酒的各種味道變化情況,較初甜味,次後酸味和鹹味,再後是苦味、澀味。舌面要在口腔中移動,以領略澀味程度。酒液進口應柔和爽口,帶甜、酸,無異味,飲後要有餘香味,要注意餘味時間有多長。酒留在口腔中的時間約10秒鍾。用茶水漱口。在初嘗以後則可適當加大入口量,以鑒定酒的回味長短、尾味是否干凈,是回甜還是後苦。並鑒定有無刺激喉嚨等不愉快的感覺。應根據兩次嘗味後形成的綜合印象來判斷優劣,寫下評語。
對風格的評價:
酒的風格,即酒的典型性。各類型酒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風格。1979年第三屆我國評酒會將白酒劃分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小曲米香型和其他香型五種主要香型。典型性是品評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對多種酒進行品評時,常常是將屬於不同類型的酒分別編組品評,以便比較。判斷某一種酒是否具有應有典型風格並准確給分,首先必須掌握本類酒的特點和要求,並對所評酒的色、香、味有一個綜合的確切的認識,通過思考,對比和判斷,才能確定。
為了對各個酒的優劣、名次作出公正的評價,除了寫出評語之外,常常採用評分法。目前我國白酒評分制有100分制、40分制和20分制。
⑻ 評價白酒的好評怎麼寫
好的,白酒一般都是唇齒留香回味悠長。白酒最好的就是。回味悠長那種醇厚的感覺入口很柔。一線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