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說53度以上的白酒才算好酒
1.好酒是不傷身的,對人體有害的有機成分越少越好,例如甲醇,乙醛等,網路一下甲醇和乙醛毒性眾所周知,毒性原理也很清楚,甲醇會導致頭疼眼花口乾,乙醛會導致上頭上臉燒心,大量乙醇可解甲醇中毒等等,那麼自然消除或者降低了這些有害物質的好酒的飲用標准就出來了:不口乾,不上頭,不燒心,非低度白酒。
2.對人體有益的有機酯越豐富越好,根據這個要求,好酒的第二個標准就出來了:一是釀造工藝,必須是純糧固態釀造,因為只有自然釀造的,有機酯才是豐富和完整的;二是釀造出來的酒的原度數,不能高也不能低,乙醇作為有機酯的溶劑和載體,過低,會導致有機酯不穩定,變質或者析出,損害有機酯的豐富和完整,這點從高度白酒的降度窖藏,會析出油脂就能證明;過高,乙醇在人體代謝中間的乙醛對人體的傷害就會加大。
為何成功人士與領導人一般都喜歡喝53度醬香型白酒呢?
1.醬香型白酒與其它香型白酒相比,醬香型白酒對人體的傷害較小,且適量喝醬香型白酒對人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主要是由於醬香型白酒酒中含有大量有利於人體健康的微生物物質、大量的酚類化合物、酸類物質、SOD與金屬硫蛋白等健康物質。
2.醬香型白酒酒精濃度比較科學合理,一般都在53度左右,而酒精濃度在53度時,酒精分子與水分子的親和力最好,加之醬香酒的貯存時間較長,游離的酒分子少,所以對身體的刺激小,有利於健康是不言而喻的。
『貳』 為什麼說白酒最能代表中國人
有人說白酒早已融入中國人的血肉,蘊含著共同的態度、秉性、氣質與信仰。
白酒是對大自然的敬畏
中國文化講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杯酒就是糧食的魂魄,其中凝聚著多少中國人的態度。
我們看到過在祭祀大典上,中國人無論面對祖先,還是面對生殺和未來,都會用一杯一杯的美酒祭告天地。如果說西方的酒神文化是以果酒輕盈的香氣和飽滿的熱情祭拜天神,那麼中國的糧食酒就是以這樣一種深沉、透徹的魂魄去回饋大地。
在今天這種都市化的進程里,真正追本溯源,按照一年節序如流,讓春夏秋冬從生命中穿過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少。我仍然喜歡中國人說「沐春風而思飛揚,臨秋雲而思浩盪」。春秋往復能不能夠找到一個載體呢?中國白酒為什麼能夠百年飄香?我想是因為白酒飽含著中國人對自然的敬畏。
科學是一把雙刃劍,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很容易讓人因為依賴技術而輕易狂妄。中國白酒對於四時節序的嚴格遵守讓其一直保持著「中國味道」。
白酒是伴隨中國人一生的儀式
葡萄酒的文化和白酒的文化是不同的,白酒幾乎伴隨了中國人一生的成長。家裡小孩出生要喝滿月酒,孩子長大周歲也要喝酒,孩子出去趕考的時候、大婚的時候??這一生要喝多少次酒?一生如此,一年亦是如此。
春節到來的時候要喝屠蘇酒,陽春、清明登高時也會喝酒,端午節要喝雄黃酒,中秋節要喝桂花酒,到了重陽節也要「把酒臨風」。一年一生,中國人是離不開酒漿的。
白酒是一面關照人性的鏡子
《說文解字》上說得好,「酒」是一個轉音字,轉自「遷就」的「就」,「酒者,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也。」也就是說,我們很難單純地說酒是個好東西,還是個壞東西,要看什麼人來喝它。
一個真正的豪邁俠義之人,他喝酒,「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那種忠肝赤膽,讓酒越喝越好;但是一個小人,諂媚,勾心鬥角,那麼酒就有可能越喝越壞,甚至在中國古代政治的紛爭中,用來毒殺人的也是鴆酒。
所以在今天,我們擁有這么多的酒,是否應該回頭映照一下自己的性情?不要忘了許慎的那句話:「酒者,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也。」今天可以選擇的空間多了,但是,人的性情還會跟酒去融合嗎?我們真的由酒去點燃我們之間的信任、人與人之間的敬重,讓中國人的氣質在酒香中發揮得更好嗎?
白酒是流淌在中國人血液中的詩情
酒是點燃詩情的引子。從當年的曹孟德「橫槊賦詩」,那杯酒就擺在我們千古的夢想和詩情里。
我們都曾經跟著陶淵明去喝他田園里淡薄的酒,「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這是一種回歸了恬淡的酒,他在酒中怡然自若。
我們也曾經跟著李太白喝他豪邁的酒。「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他說他自己無非是「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
到了蘇東坡。他曾經「舉杯邀明月」,他曾經「把酒問青天」,他曾經「一杯還酹江月」去感慨歷史的滄桑。
這些酒喝到今天,應該說,在一個極致繁華的物質時代里,我們除了更多酒的分類、酒的包裝、酒的價格,還應該再問一問:我們在喝酒的時候,能不能讓這個千年盛筵,讓那些詩人的魂魄再回到我們的生命中呢?
『叄』 為什麼說國台酒業的白酒品質好
這是因為國台酒業始終在追求健康,你去搜一下就知道,國台酒業用更健康的制曲工藝,更健康的釀造工藝,更健康的窖藏儲存,保持著更健康的品質,不過還是得提醒大家,飲酒需要適量,過渡飲酒會損害身體!
『肆』 最好喝的白酒是什麼為什麼
最好喝的來白酒就是你開心時喝自的白酒,比如多年未見的朋友相聚時的白酒。因為白酒入口都是辣的,並沒有多麼好喝,只是下肚以後的痛快感能讓人敞開心扉,無所不言,而且微醺的感覺特別微妙,所以讓人趨之若鶩。如果非要說哪種酒好喝,當然是非勾兌好喝了,香型因人而異,個人偏好清香。
『伍』 酒知識:為什麼說醬香型白酒是好酒
醬香型白酒是中國最早的香型白酒,是中國的老三大香型白酒之一。
其香味特回點是:醬香突出、答幽雅細膩,空杯留香幽雅持久,入口柔綿醇厚,回味悠長。有「杯中香氣經久不變,空杯留香經久不散」的說法。
而且醬香型白酒相比其它香型的白酒,在釀造工藝上是比較復雜的。就拿我們比較熟悉的茅台酒來舉例,生產茅台酒要一年的生產周期,這一年的時間要經過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然後還要在酒窖存放三年的時間,經過勾調之後再進行儲存,一瓶茅台飛天要經過五年才能出廠,而其他香型的白酒只要幾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就能出廠。
醬香型白酒的產量也比較少,上面就有說到,釀造醬香型白酒的時間要五年,五年的時間對於很多企業來說是等不起的,而且市場需求量也比較大,我們都知道物以稀為貴。
醬香型白酒的生產成本也是高的,醬香型白酒要五斤糧食才能出一斤酒,而且選用的原料都是茅台鎮當地的優質糯高粱,在原料成本上比較高一些。再加上以上說的時間成本,這樣算下來,說醬香型白酒是好酒也不為過了。
『陸』 為什麼白酒要43度或53度為最好
酒度的定義是指酒中純乙醇(酒精)所含的容量百分比。如某酒毫升中純乙醇含量為10毫升,這種酒的酒度就是10°,但容量是隨溫度高低有所增減的。我國規定是在溫度20℃時檢測。也就是20℃時,100毫升酒中純乙醇含量多少毫升,是為該酒的酒度。像長城干白及干紅葡萄酒,在瓶外標紙下角,印有11%(V/V)的標記,這就是該葡萄酒在20℃時酒度為11°(V/V指的是容量比)。
酒的酒度多少,並不是、也不能代表著酒的質量風味的優與劣,只是說明酒的乙醇含量。尤其是蒸餾烈性酒,如我國燒酒(現稱白酒),並不是酒度越高越好,實際上,酒度越高對人體的刺激也越重,高酒度作為過酒癮來說尚可起些效果,但飲酒應當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一種享用,所以應提倡文明飲酒。
飲酒的主要作用在於助興,促進和諧、融洽、熱烈、盛情的氣氛。所以在邀酌、宴聚、慶賀、婚嫁、節日、餐食中,酒成為不可少缺的一種嗜好性飲料食品。
酒(除果酒)是一種耗用糧食較多的嗜好性飲料,其酒度的高低也標志著耗用糧食的多少,高酒度耗糧多,低酒度耗糧少,且蒸餾烈性酒(白酒)相對營養成分不如發酵酒(黃酒、啤酒、果酒、葡萄酒)。為此,在酒的發展方向上,一再提出要低度化的問題。低度主要是指要發展低酒度的發酵酒種,當然白酒的低度化也不是沒有界限,首先必須注意的是要保持蒸餾酒本身的特色。
進入90年代以來,啤酒發展迅速,已形成在我國飲料酒中第一大酒種,低度白酒(指40°以下)增長的幅度也較快。據1996年全國飲料酒產量統計,啤酒產量已佔全部飲料酒的64.2%,低酒度白酒產量約佔全部白酒產量的36%。與過去相比,在酒的消費上,由較單純的只著重飲高酒度的白酒已轉變為樂於飲用發酵的低度酒。與國際上相比,經過多年酒產品結構的改革,白酒在飲料酒總量中比重在較大下降,由70年代末佔75%左右下降到1996年只佔30.2%,但還嫌所佔比重大,因國際上蒸餾烈性酒(包括白蘭地、威士忌、蘭姆、伏特加等)只佔全部飲料酒的7%左右,如此在進一步壓縮白酒所佔比重上,還有不少工作待於深化。啤酒是國際上的最大酒種,在全部飲料酒中約佔45%左右。我國啤酒發展迅猛,相對而言,其他發酵酒種(如黃酒、葡萄酒、果酒)發展較緩慢。葡萄酒、果酒是國際上第二大酒種,佔全部飲料酒中約25%左右,對此酒種國內尚待下力量求得有較大發展。
白酒是民族傳統性酒種,過去傳統上一般酒度為60°~65°,有些瓶裝酒如茅台在54°左右,東北地區過去散裝白酒50°,兩廣地區過去散裝米白酒40°左右。如何劃分白酒酒度的幅度,目前尚無統一的規定,習慣上可認為50°以上(含50°)為傳統白酒的酒度;40°以下(含40°)的白酒為低酒度白酒;介於40.1°~49.9°的白酒為中酒度白酒。
黃酒也是民族傳統性的酒種,是我國歷史上最悠久的發酵酒,其中紹興酒可稱為代表我國飲料酒的國酒。黃酒營養豐富、歷史長久、性能廣泛(可三佐、三飲)、蘊含酒文化博深,可以外銷,相對來說用糧也尚少,是一個很具發展前景的酒種。黃酒根據含糖量的多少,分為干、半干、半甜、甜、濃甜5類。干酒指元紅類黃酒,酒度在12°~15°,半干酒指加飯類黃酒(為黃酒中代表產品),酒度為15°~16°,半甜酒、甜酒指善釀類黃酒,酒度在16°~18°,濃甜酒指香雪(沉缸、封缸)類黃酒,酒度在18°~20°。
葡萄酒(包括果酒)酒種分為干、半干、半甜、甜4類。此外還有起泡葡萄酒和加香葡萄酒,依色澤又可分紅、白、桃紅3種類種。干與半干酒,酒度為10°~12°,半甜與甜酒酒度為12°~15°,甜酒的酒度還可再高些至18°。
啤酒酒種不是以酒度來區分。一般市售11°~12°的黃啤酒,是指未發酵的原麥芽汁的外觀糖度為11°~12°(外觀糖度與真正糖度有區別,因除含雙糖、單糖外,還包括有短鏈糊精、微量果膠及可溶性蛋白等,故數值偏大些),其成品酒度為3°~4°。對於無醇啤酒,最好稱為微醇啤酒,因不是不含乙醇,而是含量極微,一般在1°左右。
『柒』 為什麼說醬香型白酒最具健康型白酒
主要有四點:
1.醬香酒的酸度高,主要以乙酸和乳酸為主,酸主脾胃、保肝內、能軟化血管。容西醫也認為,食酸有利於健康。
2.醬香酒的酚類化合物多。醬香白酒中的酚類化合物是其它名優白酒的3至4倍,有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3.醬香酒的酒精濃度科學合理。加之醬香酒的貯存期較長,游離的酒分子少,所以對身體的刺激小,有利於健康是不言而喻的。
4.醬香酒是天然發酵產品。由於這種酒至今為止尚未找到主體香味物質,所以即使有人想通過添加合成劑做假也無從著手,這就排除了添加任何香氣、香味物質的可能。
『捌』 為什麼說濃香型白酒是中國較好的白酒
濃香型白酒來具有芳香濃郁、綿柔甘洌、自香味協調、入口甜、落口綿、尾凈余長等特點,這也是判斷濃香型白酒酒質優劣的主要依據。構成濃香型酒典型風格的主體是己酸乙酯,這種成分含香量較高且香氣突出。所以對於中國人來說,濃香型的百年糊塗酒很是不錯了。
『玖』 誰知道為什麼白酒越放越好
河北省平山縣出土的一座戰國時期的墓葬中,出現了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二隻青銅酒壺。其中一隻酒壺裡面的酒是翡翠綠色,酒色清澈透明,如同現在的竹葉青酒;另一隻壺里的酒呈黛綠色。如此甘醇奇香的陳酒是無與倫比的。
為什麼陳放的酒比新釀造的酒味道芳香呢?回答這個問題還需了解酒的釀造。人類早在幾千年前就懂得制酒了。果類和果汁暴露在大氣中,微生物使果汁中的糖轉化成酒精和其他物質。原始人偶然喝了這種經過發酵的果汁,味道芳香可口,便開始有意識的使果汁發酵,這就是最早的制酒了。據考證,遠在有文字之前,人們就會釀造果酒了。
我國的酒是世界馳名的。名酒多以高粱、小麥、豌豆為原料,其中的澱粉用麥芽或麩曲作糖化劑,再經發酵,麥芽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變成了酒精。不過這種酒里酒精含量很低,經過蒸餾,便得到了含量較高的白酒了。
酒精與我們喝的白酒可大不相同。純凈的酒精水溶液幾乎是沒有香味的,而一般的白酒具有獨特的香、味、色。這是因為白酒里除了含有酒精之外,還含有糖類、甘油、氨基酸、有機酯和多種維生素等。
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糖,所以用水果也能釀酒。紅得發紫的葡萄,金黃悅目的桔子,青中泛紅的蘋果,嶺南佳果荔枝都可以釀出美酒。
不論是果酒還是白酒,能散發芳香氣味的功臣是乙酸乙酯。但新酒中乙酸乙酯的含量是微乎其微的。而酒中的醛、酸不僅沒有香味,還有刺激喉嚨的作用。所以新釀造的酒喝起來生、苦、澀不那麼適口,需要幾個月至幾年的自然窖藏陳釀過程才能消除雜味,散發濃郁的酒香。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釀酒過程中逐步掌握了使酒陳化的經驗。他們把新制的酒放在壇里密封好,長期存放在溫濕度適宜的地方,使之慢慢地發生化學變化,酒里的醛便不斷的氧化為羧酸;而羧酸再和酒精發生酯化反應,生成具有芳香氣味的乙酸乙酯,從而使酒質醇香,這個變化過程就是酒的陳化。但這種化學變化的速度很慢,需要的時間很長,有的名酒的陳化往往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或許你會認為,酒越陳越好吧?這話並不全對。使酒陳化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才能使乙酸乙酯增多。如果酒壇不經密封或密封條件不好,溫度濕度條件不當,時間長了不僅酒精會跑掉,而且還會變酸變餿,則酸敗成醋了。這是因為空氣中存在著醋酸菌,酒與空氣接觸時,醋酸菌便乘機而進入酒中,在醋酸菌的作用下,酒精則發生了化學變化而變成醋酸。尤其是啤酒、果酒更容易酸敗成醋。
燒酒如茅台酒、西鳳酒、汾酒等情況則不同。因為燒酒中酒精的含量為50%左右,這種濃度的酒精具有殺菌作用,醋酸菌無法在燒酒中生存和繁殖,酒精因此不會變成醋酸了。
所以,我們說酒越陳越好是有條件的,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大縮短了酒的陳化時間。如利用輻射方法照射新酒,15天後品嘗,酒的濃香、甘醇、回味等方面都有提高,雜味有所減少。經化學分析表明,乙酸乙酯的含量大大提高,散發濃郁的酒香可與自然陳化相比美。輻射的方法可以有效的縮短酒的貯存期,是新酒陳化的一種科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