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斤大米能做出幾斤酒
白酒因工藝不復同,出酒制率大多在25-45%范圍內。
白酒分普通白酒和好酒:
普通酒,按出酒率40%計算,也就是一斤糧食出4兩65度白酒,相當於約7.5兩37度白酒;亦即一斤糧食釀造出來的37度白酒為7.5兩=370克左右,也就是說一斤500克37度的白酒需要一斤3兩左右的糧食;而一斤500克65度的白酒則需要兩斤2兩左右的糧食。
好酒出酒率在30%左右,也就是一斤糧食出3兩65度白酒=370克,相當於約5兩37度白酒;則前者需要兩斤左右的糧食能出一斤500克37度的好白酒,三斤左右的糧食能出一斤500克65度的好白酒。
㈡ 一斤大米能釀幾成酒
普通麩曲、大麴酒,原糧出酒率在45%-47%。摺合2,3斤左右出一斤65度酒。 追問一般常喝的44度的呢? 回答出專酒率以65度為計算標准屬。 44度是原度酒加水降度而成。一斤65度酒可以出1.48斤44度酒。另外,市場常見的普通白酒絕大多數是酒精勾兌酒,食用酒精現價約6800元一噸(95度)折44度1.5元/一斤。
㈢ 一斤大米能出多少米酒
1斤大米可以出45度米酒-7兩,米酒中的糟可以吃,營養價值高。
米酒是非常好喝的保健品,酸甜可口,營養豐富。
用糯米釀制,是中國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傳統的特產酒。
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釀在北方一般稱它為「米酒」或「甜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種特殊的微生物酵母)發酵而成的一種甜米酒。
其釀制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極低,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 。我國用優質糙糯米釀酒,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歷史。米酒已成為農家日常飲用的飲料。現代米酒多採用工廠化生產。
米酒含有十多種氨基酸,其中有8種是人體不能合成而又必需的。每升米酒中賴氨酸的含量比葡萄酒和啤酒要高出數倍,這在其他營養酒類中較為罕見,因此人們稱其為「液體蛋糕」。
米酒中的營養成分更易於人體吸收,是中老年人、孕產婦和身體虛弱者補氣養血之佳品。
米酒有促進食慾、幫助消化、溫寒補虛、提神解乏、解渴消暑、促進血液環、潤膚等功效。
米酒營養成分與黃酒相近,乙醇含量低。但是可為人體提供的熱量比啤酒、葡萄酒都高出很多倍。
米酒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營養成分,飲後能開胃提神,並有活氣養血、滋陰補腎的功能,產婦和婦女經期多吃,尤有益處,是老幼均宜的營養佳品。
㈣ 一斤米可以釀多少斤白酒
3斤糧食可生產1斤純糧固態(傳統工藝)白酒,1.5~1.7斤糧食或糧食替代物可生產1斤酒精,而1斤酒精可以加工約1.5斤液態發酵白酒。
㈤ 一斤大米能釀多少白酒。
一斤糧食做多少酒,或者說一斤酒要幾斤糧食,那要看做什麼酒,以及怎麼做。
首先,不同的酒耗費糧食不一樣。傳統的糧食釀造的飲用酒,有甜酒、黃酒和白酒三大類。甜酒釀造歷史最久,黃酒的飲用史最長,白酒後來居上,基本佔領了95%以上的市場。
單說大米釀酒。一斤糯米可做二斤甜酒,也可做二斤黃酒。只是甜酒不是直接飲用,要連米帶酒稀釋做湯;黃酒要粗過濾,酒水直接飲用。大米做白酒,因做法和度數要求不同,用糧食不一個量,綜合出酒率約在40%左右。可白酒單用大米的很少,都要用到幾種糧食,出酒率更低,最低的四斤糧食出一斤酒。
再說釀造工藝。甜酒和黃酒是液態發酵,學術名稱「液態法」工藝,出酒率高,發酵期短,工藝簡單。白酒是糧食堆積發酵,然後蒸餾提酒,學術名稱「固態法」工藝,出酒率低,發酵時間長,製作工藝復雜。
當下市場的糧食酒佔有量很少,主要是上述原因造成的,產量少,時間長,技術復雜,耗糧食多。
酒精酒恰好相反,在基本指標上和糧食酒有著倍數的差別,因而具有極大的市場優勢:
耗糧食量少於固態法幾倍。不需要全部用糧食,凡是含澱粉和糖分的農作物都可以用來做酒。甜蜀黍秸稈、甘蔗渣、木薯紅薯玉米土豆。
出酒率高出固態法的幾倍;
發酵時間短到固態法的幾倍。
所以,綜合表現出來的產品優勢集中體現在成品勾兌上:迅速大量生產出來的酒精,兌兌就是成品酒。單用市場經濟指標衡量,酒精酒就是最適合市場的商品:成本低,利潤高,產量大,銷售多。譬如茅台酒,別看你2000塊一瓶,可你的成本要600塊,而且要做5年才能上市賣錢。有這時間,酒精酒已經賣了百輪也不止,就按保守的2月一輪吧,還不說數量倍數,也是賣了30輪。按一斤酒帶包裝成本15塊,賣30塊,這個利潤率就不僅僅是暴利了。可以這樣概算:成本600賣2000生產周期5年,利潤率233%,合到年利潤率47%;成本15賣30生產周期2個月,合到年利潤率500%,不算不知道,一算嚇死人。這樣的生意,傻瓜也知道拚命搶著干。至於喝著感覺怎樣,酒精酒不管這個,反正你要喝酒,反正市場都是我這個,你不買也得買,不喝也的喝。因為我也是合法產品。
㈥ 一斤大米能做出幾斤酒
一斤大米能做出幾斤酒,要看酒的度數。
一斤大米產40度以上的酒,產量在8兩到1斤之間。
一斤大米產20度到30度的的酒,產量在一斤半以上,不會超過兩斤。
㈦ 一百斤米能釀多少酒
技術成熟,發酵季節好,釀造濃香白酒100斤糧食可以出酒40斤(65度)以上。
若是清香白酒,能出45斤以上(65度)白酒。
夏季要出酒少一些,氣溫高,入池發酵溫度控制不住。
這個看你的釀酒師傅水平。
㈧ 一斤大米能釀一斤白酒嗎
多加點自來水吧,純糧食是釀不出來滴。
一斤糧食你如果釀低度酒會有0.6-0.7斤
高度酒38度+,有0.2-0.3斤。還想問什麼就追加吧。
㈨ 一百斤大米能釀多少酒
傳統工藝100斤大米產量約40斤,現代工藝100斤~200斤。
傳統工藝釀造的葡萄酒,產量低,質量好。現代釀酒工藝,酒率高,質量差。小米、大米、高粱、干土豆、玉米酒率高。
一般情況下,醬香型白酒的產率為5:1,即5kg大米產約1kg(53%vol)酒。
1、香型白葡萄酒的產量在20%~25%之間。
2、濃香型白酒的產率在10%左右。
3、茅台香型白酒的產量約為5%。
另外,各廠家計算出的產量是不一樣的。而釀造白酒時應加酒麴,酒麴也是用穀物製成的。酒音樂的添加量也會影響酒的產量。
(9)一斤米可以釀多少白酒擴展閱讀
中國釀酒習俗的起源與發生,一般認為是在出現確鑿的飲酒器的新石器時代晚朝。所謂飲酒器,便是指陶盉、鬶、高足杯之類。這種飲酒器概念是比照夏商周時期酒器的一般情況而限定的,故難免有失偏頗。
其實,原始時期的人類在使用陶器製品時,雖有一定的分類使用概念,但並無嚴格的使用定則,一器多用是非常流行的習俗,且有不少器類的用途並未被現代人所認識,按圖索驥般地尋酒器溯酒源,顯然不能真實地反映中國釀酒的起源情況。
從釀酒必備農業和制陶業發生的兩個先決條件看,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已經完全具備。黃河流域的磁山、裴李崗、北首嶺、李家村等早期文化已明顯出現較發達的農業和制陶業,故中國釀酒的習俗完全可能在此時便已發生。
磁山、裴李崗時期的諸文化遺址,普遍發現的深腹罐、深腹三足器等陶容器,器體很大,顯然是用於盛貯糧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