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記載最早的酒是什麼牌子的
最原始的酒應該是含糖水果自然發酵而成。也有人稱之為帶酒味的水果,而不稱其為釀酒。 有文內字記載的最古容老的酒是游牧時代用獸乳釀造的酒(自然發酵)。有的書稱之為第一代人工飲料酒。據說至今內蒙、西藏等地少數民族地區仍有釀造乳酒的習慣。
酒的化學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雜醇和酯類物質,食用白酒的濃度一般在60度(即60%)以下(少數有60度以上),白酒經分餾提純至75%以上為醫用酒精,提純到99.5%以上為無水乙醇。酒是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釀造而成的。
(1)最早的白酒是什麼酒擴展閱讀:
主要危害
吸收不良徵候群引起各種維他命缺乏間接導致多種神經系統傷害。
肝臟傷害:脂肪堆積在肝臟引起脂肪肝。
胃潰瘍:可引起胃出血而危及生命。
神經系統傷害:譬如周邊神經病變。
大腦皮質萎縮:有報告顯示部分慢性酒癮者的大腦皮質有萎縮現象,也有部分病人有智力衰退的跡象。
酒精性胎兒徵候群:酒精在胎兒體內代謝和排泄速率較慢,對發育中的胎兒造成傷害。
❷ 中國最早的酒是哪個朝代 白酒最早其餘哪個朝代
周朝,統治階級不但設置了專門掌管釀酒的官職,如「酒正」、「酒人」、「漿人」、「大酋」等,對釀酒的要點也作了經驗總結。《禮記·月令仲冬》中便有記述:「仲冬之月,乃令大酋,秫稻必齊,麹櫱必時,湛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監之,無有差貸」。意思即是在冬季到來之後,酒正向大酋發出命令,把優質均勻的高粱和稻米准備好,及時提供新鮮的麹糵,糧谷的浸泡和蒸煮要注意清潔衛生,用水應選擇純凈的好水,釀酒器具必須精良,火候(發酵溫度)要控製得當,大酋要加強監督管理,把這六件事都做好,就能做出好酒來。這些要點即使從現代的釀酒工藝要求來看也是較為全面的,可以說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釀酒工藝規程。
由於醴的酒度低,口味淡薄,因此逐漸被淘汰,而用麹(qu)釀造的酒卻日漸得以發展。秦漢以後制麹技術有了很大進步,麹的品種迅速增加。僅《方言》中記載的就有近10種,釀酒技術也隨之提高,風味各異的釀造酒在各地紛紛出現。北魏人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系統地、詳細地總結和記述了當時的各種制麹方法和釀酒工藝,後人也有不少關於制麹釀酒的記述……。
總之,在這一階段,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已通過對自然現象的模仿、實踐,不斷總結改進,掌握了制麹釀酒的基本規律,已經能夠比較有效地去利用天然微生物來釀酒了。
關於白酒的出現年代,也有不同的見解。有些人根據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的說法,認為白酒始於元代。但隨著對歷史研究的深入,現在認為白酒出現在唐代的人越來越多了。 1975年在河北承德青龍縣出土的一套金代銅燒酒鍋,敦煌的西夏釀酒蒸餾的壁畫,北宋田錫的《麹本草》中關於經二三次反復蒸餾而得到酒度高、飲少量即醉的美酒記載,這些事實都說明白酒的出現要比元代早得多。目前有關燒酒的文字和文物出現的最早時代是在唐代。唐代的白居易(772—846年)曾有「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的詩句;雍陶(805年)也有「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的名句。這兩位詩人的詩里不僅說到了燒酒,而且表明當時的燒酒已有密閉陳釀,使之老熟的工藝。在已發現的貴州少數民族的文獻資料中,對燒酒也有所反映。《西南彝志》第15卷《播勒土司論雄偉的九重宮殿》一文,在論述隋末唐初之事時,有「釀成醇米酒,如露水下降」這樣簡單蒸餾工藝的記載。因此,可以推測,白酒的出現是在唐代或稍早於唐代,只是當時還未普及,到元朝則已傳播開來。1343年朱德潤在他的《軋賴機酒賦》中則對白酒蒸餾器的構造和蒸酒狀況就作了寫實。但元朝的這篇文獻所記述的蒸餾方法都是用釀造酒為原料直接蒸熬的液態蒸餾;而明代李時珍(1518—1593年)的《本草綱目》所說的是「用濃香和糟入甑,蒸令汽上……」的蒸餾方法。無疑後者的蒸餾效率比前者更好,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也許是《本草綱目》中白酒出現年代較晚的原因所在。
❸ 世界上最早出現的酒是什麼酒
世界上最早抄的酒是襲:果酒
人類出現在地球上之前,就已經有野生葡萄了。據說中亞地區是葡萄的原產地。
雖然我們現在為了幫助葡萄發酵,會加進酵母,不過即使只將葡萄搗碎放著,葡萄的糖份也會發酵,自然形成葡萄酒。在太古時代,葡萄從樹上掉落因本身的重量撞擊地面而破碎,自然產生發酵,這大概就是葡萄酒的起源。
因此,我們可以明確的說,人類加工釀制葡萄酒之前,就已經有葡萄酒了。人類不經意喝一口自然形成於壺底的汁液,覺得風味絕佳,暢快無比,於是就想辦法自已製造。
至於人類到底從何時開始製造葡萄酒?一般推測在西元前八千到六千年左右,中亞地區就有人釀造葡萄酒。
西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古埃及壁書描繪釀造葡萄酒的情景是早期有關葡萄酒的歷史記綠。另外,西元前二千年左右,東方的最早文學作品中,也有關紅酒、白酒的釀造記載。
西元前一千七百年左右的漢摩拉比法典中,也有關於葡萄酒的規定,葡萄酒可以說是當時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
❹ 最早出現的酒是什麼酒
中國酒起源於神話傳說中的遠古時代。
中國酒起源於伏羲氏、燧人氏、神農氏所謂「三皇」中最早的伏羲氏,即神話傳說中的遠古時代。這是可信的,西安半坡村遺址發掘出來的距今七千年左右的陶器中,就有像甲骨文、金文中的「酉」(古義為造酒)字形狀的罐子,即為有力的佐證。
最初的酒不是有意製造的,是無意中發現的,由糧食或果品自然發酵而成。江統把它具體說成是把剩飯倒在桑樹林等陰暗潮濕的地方,澱粉就產生了糖化和酒化,客觀上的確道出了糧食果品郁積,久蓄則變味成酒的事實,從而破除了釀酒的神秘色彩。
(4)最早的白酒是什麼酒擴展閱讀
縱觀史書文獻,自東漢以降,直到宋代,酒的蒸餾跡象也沒有以文字的形式出現過。唐宋時期有關「燒酒」、「蒸酒」的零散史料,但宋以前時期的燒酒不屬於蒸餾酒范疇,而是指低溫加熱處理的穀物發酵酒。
宋代的「蒸酒」也是指對酒加熱,以便於滅菌防腐,長期存放。元代之後所說的燒酒才是蒸餾酒,而我們今天所謂的白酒是新中國成立後才賦予燒酒的官方稱謂。
金代說來源於河北承德青龍縣西山嘴村1975年開河道時,所取得的一件蒸餾器,和現代的壺式蒸酒器物很像,當地文物部門也用此物做過試驗,但是出酒量非常少,而且酒精度很低,應該是當地的試驗不符合元代的取酒辦法。
孫機發現,當時在蒸餾器出土的地方還出土了元代的滴水瓦,所以他傾向於認為這器物實際上不屬於金代,或者說就是元代舊物,如果按照元代蒸餾辦法,用釀造好的棗酒、葡萄酒,再用這件出土文物做蒸餾,肯定能蒸出很好的高度酒。
斷此物為元代產物,則一切非常好解釋,文獻和實物構成了一套解釋系統。
❺ 世界上最早的酒是什麼酒
世界上最早來的酒是:果酒
人類出現源在地球上之前,就已經有野生葡萄了。據說中亞地區是葡萄的原產地。
雖然我們現在為了幫助葡萄發酵,會加進酵母,不過即使只將葡萄搗碎放著,葡萄的糖份也會發酵,自然形成葡萄酒。在太古時代,葡萄從樹上掉落因本身的重量撞擊地面而破碎,自然產生發酵,這大概就是葡萄酒的起源。
因此,我們可以明確的說,人類加工釀制葡萄酒之前,就已經有葡萄酒了。人類不經意喝一口自然形成於壺底的汁液,覺得風味絕佳,暢快無比,於是就想辦法自已製造。
至於人類到底從何時開始製造葡萄酒?一般推測在西元前八千到六千年左右,中亞地區就有人釀造葡萄酒。
西元前二千五百年左右,古埃及壁書描繪釀造葡萄酒的情景是早期有關葡萄酒的歷史記綠。另外,西元前二千年左右,東方的最早文學作品中,也有關紅酒、白酒的釀造記載。
西元前一千七百年左右的漢摩拉比法典中,也有關於葡萄酒的規定,葡萄酒可以說是當時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
❻ 中國最早的國產酒是什麼
酒,是人類各民族民眾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的一大飲料。世界上最古老的實物酒是伊朗撒瑪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仍芳醇彌人;中國最古老的實物酒是西安出土的漢代御酒,據專家考證系糧食酒(也有專家認證為黃酒,作為黃酒工作者聞之為之躍呼、幸哉至善!)至今仍香醇可飲,可謂奇也!中國甲骨文中早就出現了酒字和與酒有關的醴、尊、酉等字。從中可以佐證酒的存在之久。至於文史中的記載更是枚不勝舉,如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即醉以酒,即飽以德」(《大雅·即醉》)的詩訊《周易》、《周禮》、《禮記》、《左傳》等典籍中,關於古代酒俗的記載更多,如「酒者可以養老也」(《禮記》)、「酒以成禮」(《左傳》)等。這說明酒存在著多種用途。是生活習俗中必不可少的。 傳說,發明酒的人,名叫杜康。他當長工時,有一次偶然把高粱米飯放在樹洞中,時間久了,發酵成了酒。所以開始名叫「久」,後來才有「酒」字。增加「酒」的歷史典故。酒產生於何時,現已無可考。
美酒,是一種藝術佳作,以其水的外形,火的性格的獨特魅力,滲透在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人類文化的每一個方面。同樣人生也如酒,生活應該是學識、是氣魄、是酒品、是素質,是生活困苦中的樂觀,是驚濤駭浪中的堅強,是努力奮發中的進取,因而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如此豐富的色彩,如此無限的歡樂。
TTGTTG酒是奇妙的東西。起初,先民大概是從水果自然發酵而成的液體中發現了它的妙處,而後學會的製作。前些年在內地考古發掘中,人們找到了數千年以前的酒液。它的歷史,不多跟中國的文明一樣古老。盡管中外都有禁酒的事例,但要完全禁絕,恐怕誰也做不到。一杯在手,胸襟漸開,人們就變得熱情奔放,豪氣蓋天。若不是一連喝了十來碗好酒,武松豈敢過景陽岡?更奇妙的是,酒能催發人們平日被關閉著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所以詩人、藝術家,總是和酒特別有緣份。中國第一位以喝酒著稱的詩人,該數魏晉之際的阮籍。
中國制酒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名酒薈萃,享譽中外。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約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國人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酒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國人生活中都佔有重要的位置。
傳說中的釀酒鼻祖:杜康、儀狄。
我國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酒:黃酒和白酒。
人類最先學會釀造的酒:果酒和乳酒。
我國最早的麥芽釀成的酒精飲料:醴。
現已出土的最早成套釀酒器具:山東大汶口文化時期。
現存最古老的酒:1980年在河南商代後期(距今約三千年)古墓出土的酒,現存故宮博物院。
已發現的最早的蒸餾器: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現藏上海博物館)。
最早實行酒的專賣:漢武帝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
酒價的最早記載:漢代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官賣酒,每升四錢。
記載酒的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
葡萄酒的最早記載:司馬遷的《史記·大宛列傳》。
最早的麥芽製造方法的記載: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最早的葯酒生產工藝記載:西漢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養生方》。
最早的賣酒廣告記載:戰國末期韓非子《韓非子》「宋人酤酒,懸幟甚高」。
我國最早的機械化葡萄酒廠:煙台張裕葡萄釀酒公司。
我國最早的啤酒廠建於1900年,哈爾濱。
我國第一個全機械化黃酒廠: 無錫黃酒廠
目前國產價格最貴的酒:茅台酒。
目前產量最大的飲料酒:啤酒。
酒的別稱
歡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墮、凍醪、壺觴、壺中物、酌、酤、醑、醍醐、黃封、清酌、昔酒、縹酒、青州從事、平原督郵、麴生、麴秀才、麴道士、曲居士、曲櫱、春、茅柴、香蟻、浮蟻、綠蟻、碧蟻、天祿、椒漿、忘憂物、掃愁帚、釣詩鉤、、狂葯、酒兵、般若湯、清聖、濁賢 我國釀酒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產生之日開始,就受到先民歡迎。人們在飲酒贊酒的時候,總要給所飲的酒起個饒有風趣的雅號或別名。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繹而成,或者根據酒的味道、顏色、功能、作用、濃淡及釀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綽號在民間流傳甚廣,所以文在詩詞、小說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詞。這也是中國酒俗文化的一個特色。
❼ 中國最早釀造的是什麼酒
中國最早的麥芽釀成的酒精飲料:醴。
現已出土的最早成套釀酒器具:山東大汶口文化時期。
現存最古老的酒:1980年在河南商代後期(距今約三千年)古墓出土的酒,現存故宮博物院。
已發現的最早的蒸餾器: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現藏上海博物館)。
最早實行酒的專賣:漢武帝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
酒價的最早記載:漢代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官賣酒,每升四錢。
記載酒的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
葡萄酒的最早記載:司馬遷的《史記·大宛列傳》。
最早的麥芽製造方法的記載: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最早的葯酒生產工藝記載:西漢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養生方》。
最早的賣酒廣告記載:戰國末期韓非子《韓非子》「宋人酤酒,懸幟甚高」。
❽ 最早的白酒是
中國白酒歷史 中國的酒有五千年以上的悠久歷史。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這就是以生長黴菌為主要微生物的酒麴為糖化發酵劑,復式發酵,半固態發酵為特徵。這成為東方釀酒業的典型代表。中國的酒主要是以糧食原料釀制而成的。並有少量的果酒;近代以來,啤酒在中國的發展很快,目前年產量已居世界第二位。按最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我國飲料酒可分為發酵酒(Fermented alcoholic beverages),蒸餾酒(Distilled spirits) 和配製酒( integrated alcoholic beverages)三大類。發酵酒又細分為啤酒(Beer)、葡萄酒(Wines)、果酒(Fruit wine)、黃酒(Chinese rice wine)和其它發酵酒五種;蒸餾酒細分為白酒(Chinese Spirits)和其它蒸餾酒(如白蘭地、威士忌、俄得克、老姆酒)。 在中國人的觀點中,酒並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在社會生活中,酒卻具有其它物品所無法替代的功能。從酒的後面可以了解中國社會各個方面,中國的政治,經濟,農業生產,商業,歷史文化,都可以在酒文化中找到可貴的資料。 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首先,中國是一個以農立國的國家,因此一切政治、經濟活動都以農業發展為立足點。而中國的酒,絕大多數是以糧食釀造的,酒緊緊依附於農業,成為農業經濟的一部分。糧食生產的豐歉是酒業興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統治者根據糧食的收成情況,通過發布酒禁或開禁,來調節酒的生產,從而確保民食。反過來,酒業的興衰也反映了農業生產的狀況,也是了解歷史上天災人禍的線索之一。在一些局部地區,酒業的繁榮對當地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酒與社會經濟活動是密切相關的。漢武帝時期實行國家對酒的專賣政策以來,從釀酒業收取的專賣費或酒的專稅就成為了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酒稅收入在歷史上還與軍費,戰爭有關,直接關繫到國家的生死存亡。在有的朝代,酒稅(或酒的專賣收入)還與徭役及其它稅賦形式有關。酒的厚利往往又成為國家、商賈富豪及民眾爭奪的肥肉。不同酒政的更換交替,反映了各階層力量的對比變化。酒的賜晡令的發布,往往又與朝代變化,帝王更替,及一些重大的皇室活動有關。酒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給人民的生活中增添了豐富的色彩。中國古人將酒的作用歸納為三類:酒以治病,酒以養老,酒以成禮。幾千年來,酒的作用關不限於此三條,起碼還包括:酒以成歡,酒以忘憂,酒以壯膽,酒也使人沉湎,墜落,傷身敗體。歷史上還有不少國君因沉湎於酒,引來亡國之禍。 總之,酒是社會文明的標志。研究社會的文明史,不可不研究酒文化史。中國酒文化中的豐富內涵,會給人們帶來樂趣和啟示。 在我國,由穀物糧食釀造的酒一直處於優勢地位, 而果酒所佔的份額很小,因此,釀酒的起源問題主要是探討穀物釀酒的起源。 一釀酒起源的傳說 在古代,往往將釀酒的起源歸於某某人的發明,把這些人說成是釀酒的祖宗,由於影響非常大,以致成了正統的觀點。對於這些觀點,宋代《酒譜》曾提出過質疑,認為「皆不足以考據,而多其贅說也」。這雖然不足於考據,但作為一種文化認同現象,不妨羅列於下。主要有以下幾種傳說。 1儀狄釀酒 相傳夏禹時期的儀狄發明了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日:『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2杜康釀酒 另一則傳說認為釀酒始於杜康(亦為夏朝時代的人)。東漢《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 3釀酒始於黃帝時期 另一種傳說則表明在黃帝時代人們就已開始釀酒。漢代成書的《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的情景,《黃帝內經》中還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發明創造都出現在黃帝時期。《黃帝內經》一書實乃後人託名黃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證。 4酒與天地同時 更帶有神話色彩的說法是「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並矣」。 這些傳說盡管各不相同,大致說明釀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這是可信的,而這一點已被考古學家所證實。夏朝距今約四干多年,而目前已經出土距今五干多年的釀酒器具。(《新民晚報》1987年8月23日: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在山東莒縣發現,副標題為:同時發現五干年前的釀酒器具)。這一發現表明:我國釀酒起碼在五干年前已經開始,而釀酒之起源當然還在此之前。在遠古時代,人們可能先接觸到某些天然發酵的酒,然後加以仿製。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期。 二考古資料對釀酒起源的佐證 穀物釀酒的兩個先決條件是釀酒原料和釀酒容器。 以下幾個典型的新石器文化時期的情況對釀酒的起源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1)裴李崗文化時期(公元前5000-6000年) (2)河姆渡文化時期(公元前4000-500年) 上述兩個文化時期,均有陶器和農作物遺存,均具備釀酒的物質條件。 (3)磁山文化時期 磁山文化時期距今7355-7235年,有發達的農業經濟。據有關專家統計:在遺址中發現的糧食堆積為一百平房米,摺合重量五萬公斤。還發現了一些形制類似於後世酒器的陶器。有人認為磁山文化時期,穀物釀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4)三星堆遺址 該遺址地處四川省廣漢,埋藏物為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2870年之間的遺物。該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銅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壺等。其形狀之大也為史前文物所少見。 (5)山東莒縣陵陰河大汶口文化墓葬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山東莒縣陵陰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發掘到大量的酒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其中有一組合酒器,包括釀造發酵所用的大陶尊,濾酒所用的漏缸,貯酒所用的陶瓮,用於煮熟物料所用的炊具陶鼎。 還有各種類型的飲酒器具100多件。據考古人員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職業釀酒者(王樹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釀酒,《中國烹飪》,1987.9)。在發掘到的陶缸壁上還發現刻有一幅圖,據分析是濾酒圖。 在龍山文化時期,酒器就更多了。 國內學者普遍認為龍山文化時期釀酒是較為發達的行業。 以上考古得到的資料都證實了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期, 夏禹時代確實存在著釀酒這一行業。 三現代學者對釀酒起源的看法 1酒是天然產物 最近科學家發現,在漫漫宇宙中,存在著一些天體,就是由酒精所組成的。所蘊藏著的酒精,如製成啤酒,可供人類飲幾億年。這說明什麼問題?正好可用來說明酒是自然界的一種天然產物。人類不是發明了酒,僅僅是發現了酒。酒里的最主要的成分是酒精,許多物質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轉變成酒精。如葡萄糖可在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轉變成酒精;只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就可以將某些物質轉變成酒精。大自然完全具備產生這些條件的基礎。 我國晉代的江統在《酒誥》中寫道:「酒之所興,肇自上皇,或雲儀狄,又雲杜康。有飯不盡,委餘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在這里,古人提出剩飯自然發酵成酒的觀點,是符合科學道理及實際情況的。江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穀物自然發酵釀酒學說的人。總之,人類開始釀造穀物酒,並非發明創造,而是發現。方心芳先生則對此作了具體的描述:「在農業出現前後,貯藏穀物的方法粗放。天然穀物受潮後會發霉和發芽,吃剩的熟穀物也會發霉,這些發霉發芽的穀粒,就是上古時期的天然曲櫱,將之浸入水中,便發酵成酒,即天然酒。人們不斷接觸天然曲櫱和天然酒,並逐漸接受了天然酒這種飲料,於是就發明了人工曲櫱和人工酒,久而久之,就發明了人工曲櫱和人工酒。」現代科學對這一問題的解釋是:剩飯中的澱粉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糖分,酒精,自然轉變成了酒香濃郁的酒。在遠古時代人們的食物中,採集的野果含糖分高,無須經過液化和糖化,最易發酵成酒。 2果酒和乳酒——第一代飲料酒 人類有意識地釀酒,是從模仿大自然的傑作開始的.我國古代書籍中就有不少關於水果自然發酵成酒的記載。如宋代周密在《癸辛雜識》中曾記載山梨被人們貯藏在陶缸中後竟變成了清香撲鼻的梨酒。元代的元好問在《蒲桃酒賦》的序言中也記載道某山民因避難山中,堆積在缸中的蒲桃也變成了芳香醇美的葡萄酒。古代史籍中還有所謂「猿酒」的記載,當然這種猿酒並不是猿猴有意識釀造的酒,而是猿猴採集的水果自然發酵所生成的果酒。 遠在舊石器時代,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水果自然是主食之一。水果中含有較多的糖分(如葡萄糖,果糖)及其它成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容易自然發酵生成香氣撲鼻,美味可口的果酒,另外,動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質,乳糖,極易發酵成酒,以狩獵為生的先民們也有可能意外地從留存的乳汁中得到乳酒。在《黃帝內經》中,記載有一種「醴酪」,即是我國乳酒的最早記載。根據古代的傳說及釀酒原理的推測,人類有意識釀造的最原始的酒類品種應是果酒和乳酒。因為果物和動物的乳汁極易發酵成酒,所需的釀造技術較為簡單。3穀物釀酒始於農耕時代還是先於農耕時代? 探討穀物釀酒的起源,有兩個問題值得考慮:穀物釀酒起源於何時? 我國最古老的穀物酒是屬於哪類?對於後一個問題,在第五章啤酒部分介紹。 穀物釀酒始於何時,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 傳統的釀酒起源觀認為:釀酒是在農耕之後才發展起來的,這種觀點早在漢代就有人提出了,漢代劉安在《淮南子》中說:「清盎之美,始於耒耜。」現代的許多學者也持有相同的看法,有人甚至認為是當農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了剩餘糧食後,才開始釀酒的。 另一種觀點認為穀物釀酒先於農耕時代,如在1937年,我國考古學家吳其昌先生曾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我們祖先最早種稻種黍的目的,是為釀酒而非做飯……吃飯實在是從飲酒中帶出來。」這種觀點在國外是較為流行的,但一直沒有證據。時隔半個世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學家索羅門·卡茨博士發表論文,又提出了類似的觀點,認為人們最初種糧食的目的是為了釀制啤酒,人們先是發現採集而來的穀物可以釀造成酒,而後開始有意識地種植穀物,以便保證釀酒原料的供應。該觀點的依據是:遠古時代,人類的主食是肉類不是穀物,即然人類賴以生存的主食不是穀物,那麼對人類種植穀物的解釋可能也可另闢溪徑。國外發現在一萬多年前,遠古時代的人們已經開始釀造穀物酒,而那時,人們仍然過著游牧生活。 綜上所述,關於穀物釀酒的起源有二種主要觀點,即:先於農耕時代、後於農耕時代。新的觀點的提出,對傳統觀點進行再探討,對酒的起源和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都是極有意義的。
❾ 中國最早的高度酒什麼年代
屬於蒸餾酒的白酒或出現在元朝,因為與發酵酒不同的是,白酒還需要經版過蒸餾的工序,而權這是從蒙古人傳到中原的技藝,原來的音名叫「阿刺吉」,這在忽必烈的飲膳太醫忽思慧的《飲膳正要》中有明確記載。
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曾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盛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而清代檀萃也曾在《滇海虞衡志》中說:「蓋燒酒名酒露,元初傳入中國, 中國人無處不飲乎燒酒。」
早初酒應當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後,經商周、歷秦漢,以至於唐宋、皆是以果實糧食蒸煮,加曲發酵,壓榨而後才出酒的,無論是吳姬壓酒勸客嘗,還是武松大碗豪飲景陽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隨著人類的進一步發展,釀酒工藝也得到了進一步改進。
數千年來,中國的釀酒事業,在歷史的變遷中,分支分流以至於釀造出了許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應當地風土人情的各類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禮酒俗,無不構造出一個博大的淵深的名酒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