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米灑怎麼做
米酒,又叫酒釀,甜酒。舊時叫「醴」。用糯米釀制,是中國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傳統的特產酒。[1]
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釀在北方一般稱它為「米酒」或「甜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種特殊的微生物酵母)發酵而成的一種甜米酒。其釀制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極低,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2] 。我國用優質糙糯米釀酒,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歷史。米酒已成為農家日常飲用的飲料。現代米酒多採用工廠化生產
將糯米淘洗干凈,用冷水泡4-5小時, 籠屜上放干凈的屜布,將米直接放在屜布上蒸熟。因米已經過浸泡,已經漲了,不需要象蒸飯那樣,在飯盆里加水。蒸熟的米放在干凈的盆里,待溫度降到30-40度時,按比例拌進酒麴,用勺把米稍壓一下,中間挖出一洞,然後在米上面稍灑一些涼白開,蓋上蓋,放在20多度的地方,經30小時左右即可出味。 天涼時,如家裡室溫在20度,可用棉衣將盆包焐起來。中間可打開看看,可適量再加點涼白開。糯米酒做好後為防止進一步酒化,需裝瓶放入冰箱存放,隨時可吃。 蘇州的酒葯上面有用量的指示。 做糯米酒的關鍵是器皿干凈,絕不能有半點油花。最好在做前,將要用的蒸鍋、籠屜、屜布、盆、蓋、拌勺等統統清洗一遍。如沾了油花,肯定做不成功,米會出綠、黑霉,要不得。如米面上有點白毛,屬正常,可煮著吃。下面的可直接吃。為保證干凈,特意用了一新的屜布,這塊就留著蒸糯米用了,蒸包子什麼的,用玉米葉當屜布即可。[5]
⑵ 怎麼烤酒
烤酒,秉來承百年傳統釀源造工藝精髓,製作工藝較為復雜。
⑶ 怎樣用糧食烤白酒
推薦一本書,《白酒生產技術全書》,主編沈怡方。
家庭作坊是做不出固態發酵的白回酒,因為工藝答很復雜,家裡做做米酒或者葡萄酒還是可以的。
另外,如果生產白酒來賣,也需要白酒生產許可證,否則就是非法生產。目前白酒生產許可證管得很嚴,基本上批不出新證。
⑷ 怎樣才能烤出好的米酒
孝心可嘉
米酒很好做抄
1、米最襲好用浙江產的圓糯,一定要蒸透,然後用溫開水灑上降溫並且攤散。
2、酒麴用安琪酒麴就好,最合適放曲的溫度是溫和不燙手,要想喝酸甜一點就溫度高些,要想喝純甜的可以在45度左右。
3、充分拌曲均勻,然後裝在完全沒有油的厚瓷盆/大砂鍋/瓷壇裡面,中間挖一個凹坑。
4、棉被包起來,保持在30~35度左右,1天後凹坑內如果出水,就證明「種曲」成功。
5、吃醪糟2~3天就可以。
6、要喝淡米酒可以持續發酵,直到米變得比較小,然後用巴氏殺菌法-70度左右15分鍾,滅掉酵母菌(避免繼續發酵導致味道變差),然後冷藏就好。
7、要喝濃米酒,可以在這個酒漿裡面添加葡萄糖,然後裝入密閉容器發酵一段時間,酒精濃度會高不少
⑸ 用米可以烤出六十度白酒嗎
可以啊,白酒發酵不就是大米么(南方),出來的酒頭七十多度,一般收酒庫的酒就是六十一二度的。
⑹ 如何用玉米烤酒方法
先將玉米煮熟煮透,冷卻降溫到常溫,放酒麴,拌勻,裝缸密封在不見光的位置,同時放在常溫環境下,過30天左右,上籠蒸餾,出來的即是玉米酒,這只是大概的一個工藝流程。
⑺ 如何烤玉米酒
一、粉碎:將玉米曬干或火炕烘乾後,用水碾或粉碎機碾成細末,篩去渣滓。
二、攪拌專:將過篩後的玉屬米芯粉末鋪於曬席上,加溫水攪拌,用水量掌握在每50公斤原料加水90-100公斤,攪勻後用手提料有水分感,但又不結團。
三、蒸料:將攪拌好的料裝入瓶內。但在裝瓶前要光將空瓶蒸一下,待汽流上升五分鍾後,把料投入瓶內蒸。操作時應上氣一層,加料一尼,依序加料至瓶口,待蒸到收汗松泡為止。一般4小時即蒸熟。
四、糖化:待料蒸熟,出瓶後攤晾至料溫降到35℃左右時下曲。每100公斤原料,用曲1.75公斤。攪拌均勻後裝入缸或桶內,料溫以30℃為好,糠化18-20小時即成甜味漿液。
五、發酵:為保證原料發酵得好,出缸後再配少許的紅糟,以及曲粉2公斤。等料溫降至30℃,再重回釀缸內發酵。發酵時第一天溫度可達33℃,第二天逐漸低,到第7天出缸時,料溫己降到27-28℃,便可提取蒸餾。
蒸餾:蒸餾過程,開頭要旺火猛攻,中間保持火溫,最後又旺火蒸餾15分鍾,使料自始至終全部蒸出酒。成品的酒度為40-80度,最高50度,色白、氣香、味酵。
⑻ 可以用大米釀酒嗎具體怎麼做
這種傳統的釀酒方法概括起來就是:將大米蒸熟 後拌曲發酵,然後蒸餾得成品酒。具體操作起來就更復雜一些,其工藝如下:浸米—蒸煮—揚冷、拌曲—入缸固態培菌糖化—半固態發酵—蒸餾—成品酒。
其中僅是蒸煮工序就很麻煩,操作要求較為嚴格。例如:將浸好的大米倒入甑內,待園氣後初蒸15~20分鍾,然後潑入熱水,還要上下翻倒幾次,又上蓋, 待園氣後再蒸幾十分鍾,再進行第二次潑水、翻倒、再蒸。同時還要求所蒸煮的大米外硬內軟、無生心、疏鬆不糊,、透而不爛,均勻一致等等。如那一環節掌握不 好,達不到要求都可能影響到出酒率。
v採用生大米釀酒就簡單得多了。生大米不需要淘洗,不需要浸泡,當然更不需要蒸煮。將市售的大米買來後,每公斤大米加入6克生料曲種,加入三公斤冷水攪拌、密封發酵,經蒸餾就得成品酒。所以,有人戲稱生料釀酒技術為「傻瓜釀酒技術」。
v生料釀酒,可以說就談不上什麼「工藝流程」,如果硬要編個工藝流程的話,那麼這個工藝流程就是:配料(大米+曲+水)—發酵—蒸餾—成品酒。
v採用生料酒麴釀制大米白酒,每斤米得一斤酒,45~50度,口感與傳統釀制的一樣,甚至超過。
由此可見,採用生料釀酒,簡化了工藝、節約了燃料和人工、減輕了勞動強度和操作技能、提高了出酒率,從而大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還由於生料釀酒操作簡單,管理粗放,完全可採用規模化、機械化大生產。
由於生料釀酒具有上述諸多優點,僅管這個新技術推廣時間不長,宣傳力度不大,但仍然受到許多酒廠的歡迎,尤其是受到那些文化不高、缺乏釀酒技術的小酒 廠和家庭釀酒作坊的普遍歡迎。例如:目前廣西省內即有上千家小酒廠和家庭作坊在採用生料釀酒技術生產大米白酒。江西、湖南、浙江、上海等也有許多廠家在采 用生料釀酒技術生產。
然而,生料釀酒再簡單也是一門科學技術。既是一門科學技術,就有一定的工藝規范和操作規則。遵循這些規則,出酒率就高;違背或不按這些規則操作,就達 不到出酒要求。原因是,由澱粉轉變為酒是生物化學反應的結果,也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假如改變了規定的作用條件,其代謝產物就不是酒,而是另一種代謝產物 ——如醋酸。
一些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把科學看成魔術,把生料曲種當成是「仙丹妙葯」,以為在生大米中加點水,丟進去一點生料曲種,它就自然而然地「變」出酒來。一但沒有變出酒來或變出的酒不多,就否定了生料釀酒技術的意義和作用。
現將筆者采訪數十家成功地採用生料釀酒廠家的經驗和個人的心得,總結幾條出來供已採用的廠家和對生料釀酒有興趣的廠家參考。
我們知道,釀酒的希望和目的無非是兩個:
一是能得到較高的出酒率;二是釀出的酒能有一個較完美的口感。但是,是否能達到這兩個目的的關鍵環節,是在發酵這道工序。盡管曲種如何好,糖化力和發 酵力如何高;盡管大米的質量好,含澱粉多;盡管蒸餾設備如何先進、接酒技術如何高明。如果在發酵這一環節掌握不好,成品酒的得酒率也就不高。
如何發酵,如何管理,一般酒廠和釀酒作坊都有一定的經驗。但生料釀酒與傳統的燃料釀酒方法還有不同之處。生料釀酒在發酵期中要特別注意和掌握溫度、厭氧和發酵期這三個環節。
一、 溫度(指室溫℃)。生料釀酒的發酵溫度應控制在20℃以上和40℃以下。高於40℃者易產酸,甚至酵母死亡;低於20℃者,生料難以發酵。最佳發酵溫度是25℃~30℃。
溫度與發酵期的關系是:溫度高,發酵期短;溫度低,發酵期長。具體說來,溫度在20~25℃時,發酵期一般是15~20天,溫度在25~30℃時,發酵期一般是10~12天左右。溫度在30~40℃時,發酵期一般為8天左右。
⑼ 怎麼用大米做米酒
大米米來酒具體做法如下:源
需要提前准備好的材料包括:大米 330g、酒麴 適量、酵母 適量。
1、第一步大米加水適量,煮成白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