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供藏族大黑天財神能否供酒
放在家中佛堂內,或安放在廳內干凈的高處,(睡房和廁所除外),可點香和燈,水供奉,咒要由上師傳承方可修。
『貳』 為什麼密宗上師是弟子的唯一應供處
因為從密法的一些甚深教言來講,上師就是自己的心,認識自己心性的本來光專明,那就是真正了義的上屬師,我們通過覺知自己的心動念,就可以體證無常苦無我的實相。既然是心生萬法,那麼明白了如何修之後,就不必心外求法,因此,心(上師)是弟子唯一應供處,並不是穿著袈裟的某位僧人是上師。不過他們是指引我們找到最終上師的指路人,也應該感恩和恭敬。
『叄』 密宗必須要供奉上師嗎
上師,是指,「最高無上的老師」。瑜伽,是梵音,翻譯過來,就是,「相應」,「上師瑜伽」就是要與自己的老師相應。也就是密宗的,聽從老師教導。「上師也就是老師」。
上師,分為兩種,一種,「入量上師」:老師本人,知道怎麼修行,也能指導行人們,如何修行,但是,老師本人,還沒有修到一定程度。就像,火車站的售票員,知道怎麼去北京,坐幾點的車,做什麼車,但是,他本人,沒有去過北京。這樣,也可以指導我們修行。另外一種就是「證量上師」,老師本人,知道怎麼修行,也能指導行人們,如何修行,老師本人,有修到一定程度。就像,火車站的售票員,知道怎麼去北京,坐幾點的車,做什麼車,他本人,也去過北京。這樣,也可以指導我們修行。這兩種上師,都可以叫「上師」。所謂的「金剛上師」,是指,弟子確認,此老師,能夠教導我們,信心不退,猶如金剛,才可以把老師,叫做「金剛上師」。瞧不起老師,懷疑老師的,不可以叫做「金剛上師」。
「上師瑜伽」法門,並非一種功法,而是,要弟子們,培養,對老師,恭敬,信任,孝敬的心,這樣,修法,才能受益。「法賴僧傳」,瞧不起師父的,沒法修行。上師,是代表佛住世,教化眾生的,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大於佛。所以,在「佛教念誦集」裡面,還有很多經典裡面,都有「皈依金剛上師,皈依佛,。。。」,密宗的四皈依,是「南無股乳白,南無不打也,南無打磨也,南無僧隔夜」也是,把金剛上師,放在了佛的前面。可見,老師的重要性。佛已經進入涅盤,上師,代表佛,言傳身教,教導我們修行。
密宗講究的「三密相應」也是這個意思,顯宗,凈宗,念佛,直接念就行,但是,密宗,念佛,念咒,要觀想上師,本尊的,「三密相應」之「身口意相應」,即,身打坐手結印,口誦咒,意觀想本尊,上師。和顯宗,凈宗的,只是口裡面念,相比,感應,效果,大大增加。所以說,密宗感應特別強,神通特別大,相比之下,凈宗的,神通方面,就差很多了。
同樣的,念「葯師灌頂真言」,我有密宗傳承,念咒時,手結印,觀想自己本尊上師,和一般,只念咒子,威力肯定不一樣,哪怕是,自己偷學了打手印,也會結手印,但是,少了觀想本尊,威力還是差的。
不光是密宗要供養上師,師父,就是顯宗,哪怕是,世間,也要「尊師重道」的,你恭敬師傅,師父才能教你東西,如,在世間,你想學美發,開車,音樂,電腦等,你跟老師瞪眼睛,怎麼可能學到真東西?尤其是,佛家「講究緣起」,你對待師父什麼態度,決定了,你將來的結果。徒弟拽乎乎的,瞧不起師傅,不可能學到真東西。「佛法在恭敬中求,在不求中得」。如,密宗祖師,米勒日巴大師,再拜師父的時候,供養達爾巴祖師,一個空鍋,這個緣起就不好,使得米勒日巴大師,在日後修法的時候,沒有糧食吃(空鍋的結果)。只能吃山裡的草,吃得滿身綠色,像妖怪。所以,在修法時,必須虔誠供養師父。
所以,在大德高僧屋裡面,有的弟子前來拜見,一進屋,就能看出來,是修顯宗還是修密宗的。修密宗的,一進門,肯定能過會先跟師父頂禮,或者磕大頭(趴在地上那種磕頭方法),起來後,再頂禮師父屋裡面的佛像,或者,不用頂禮佛像。修顯宗的一進門,則是,先跑到佛像前磕頭,再給師父磕頭。當然,師父是不會挑這個的。隨緣度化有緣眾生嘛。
『肆』 為什麼密宗弟子必須要定期會供
藏傳密宗非佛教,這是千年來最大之騙局!
因為藏傳密宗教義,是受後期印度教性力派諸外道的影響而產生(參見藏傳雙身「佛」),已是變質後的假佛教,根本不是純正的佛教。
無上密續全然是滲入後期佛教中的外道所編造的,根本不是什麼「佛菩薩經典」,全都是密宗祖師集體編造出來的,內容荒腔走板;
密教化以後的假佛教傳入西藏以後,又有許多西藏密宗祖師寫作了一些密續,先埋藏在岩堆中幾年以後,再假稱佛菩薩告訴他,某處岩堆中有密續伏藏,然後再找幾個人一起去挖出來,成為神聖的密續。其實,都是密宗凡夫祖師們創造出來的,所以,內容與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經典教義全然無關,甚至於是完全相互違背的。
藏密喇嘛教善於迎合眾生深重之貪欲,及求速效、神通、感應之心理,而廣為宣傳;
又善於穿鑿附會佛經種種果位名相,欺騙初機學人,令人信以為真,不敢生疑。
又因施設三昧耶戒,令諸弟子不敢泄漏密教之法義,以致外人不能窺知其謬,以此擴大其勢力,不斷竊取佛教資源,終至漸漸取而代之,滅亡真正之佛教。
密教的本質是屬於弘揚雙身法的秘密大乘,他的目的是要推翻 釋迦牟尼佛的教主的地位,而以「大日如來」取代 釋迦牟尼佛。
藏密傳授"四皈依"把皈依喇嘛上師擺在皈依佛法僧之前,
以雙身邪淫法為"無上瑜伽",謂能"即身成佛",
一千多年來在藏地高壓統治,政教合一,誅殺異己,
食肉飲酒,說一切法斷滅空,又以子虛烏有的"金剛地獄"來威脅恐嚇廣大佛弟子,
在在處處都與佛法背道而行,壞佛正法莫此為甚,
又藏密喇嘛教在佛法名相的掩護之下,頭上安頭的"金剛乘"成了高於大乘的"無上密法",欺騙了全世界。目前歐美國家九成以上的人都以為喇嘛教是正統的佛教,反而使真正的佛教為喇嘛教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鍋,也不知坑害了多少想親近佛法卻被其欺騙的佛弟子。
勸請遠離藏密是幸!
『伍』 請問大師們在藏傳佛教里給護法神等本尊供奉酒是什麼來歷,有什麼功德
藏區不少寺院每年都舉行「攘災」法會,祛災祈福。在這種規模盛大,群眾參與性極強的宗教活動中,照例要「跳神」(即宗教舞蹈),其中要跳一種「拋潑金酒」的神舞。號稱黃教(格魯派)六大寺之一的甘南拉卜楞寺的九月跳神會在青、甘一帶十分有名,所表演的宗教舞蹈絢麗壯觀。在「拋潑金酒」這場舞蹈中,有十五名舞者身著綵衣,頭戴平面黑帽,圍成一圈,另有執壺、杯者各二人 ,相向站立場的中間。舞蹈開始時,執壺者向杯中注入「金酒」,放入一小撮青棵。然後舔人便持杯作舞,舞畢將杯中之酒拋潑而出。執壺者再次注酒入杯,再執杯舞,再拋潑,這樣重復四次。前兩次是自前向後拋潑,後兩次則自後向前拋潑。第一次拋出的酒是敬獻給喇嘛(上師),第二次獻給護法神,第三次獻給護法神的侍從,第四杯獻給土地。這種「金酒」是用金、銀、紅銅、黃銅、鐵等「五金」磨的粉,滲入酒中而成。「五金」象徵珍寶,酒代表美味佳餚。潑送金酒即表達向神靈供獻吃喝的珍餚,祈其護佑佛法,驅護除災。
這種以酒媚神、敬神的作法,從一個方面體現了酒在溝通神靈與凡人方面的特殊作用。事實上,不僅在這些群眾性的宗教活動中,即使在寺院中的神像前,酒也作為一種供品出現。在藏傳佛教寺院的密宗殿內,就要向護法神前供奉酒。
佛教和其他宗教一樣都是非常重視儀式、儀軌的,向神佛供奉更是必不可缺的。佛教供品包括外觀漂亮的欣賞品,美妙動聽的聲音,能聞,能嘗的美食,輕巧柔軟的衣衫,珍貴的珠寶、飾物等五大類。藏傳佛教在供品方面種類尤其繁多,不可勝數。細分為:有主供品(如栽培的花朵)、無主供品(如野生的花卉);有形供品(如實物),無形供品(如音東、念誦);外供(外在五官能想知的供品),內供(奉獻給本尊的供品)、密供(奉獻雙修之婦女),以及世間供品、出世間供品等共十六大類。酒,也是供品之一,主要用於「內供」。
所謂「內供」,是修密法者向神的一種供奉。藏傳佛教是顯密兼修,偏重密宗。僧人修完顯宗後,可入密宗院深造(這是格魯派等經宗教改革後的新教的修行順序。在一些舊教派,如寧瑪派等宗派中,則不一定要先修顯宗,才能修密宗)口修密宗者經上師灌頂傳法後,要入靜室「觀修」,他必須先選定一位神佛作為自己的「本尊」,仿其身、語、意而觀想,使自己與「本尊」身、語、密三密契合,合為一體,從而得到「正覺」。因此,修法者要力圖使自身與本尊變成一體無別,盡量縮小二者之間的距離。這樣就必須注意對本尊供奉。而酒與茶等藏區人民普遍嗜愛的東西,自然是奉獻給自己的本尊神的最佳供品了。所以,凡修密法者都會在自己本尊神像前供上美酒,不過這酒必須是經過自己虔誠地祝禱後才能供上。
『陸』 在藏傳佛教里給護法神等本尊供奉酒是什麼來歷
居士問:法師您好,我曾經有一次到一個密宗共修點,看到他們給佛菩薩及護法供酒。我從那以後就不敢去那裡,甚至不敢接觸密宗了。請問他們為什麼供酒,我不能理解。
照光法師答:他們(密宗行者)沒有供酒,是你在供酒。
居士:啊……?
照光法師:一件事情的成就需要具足能所(能供(者)、所供(接受供養者),中間的所供物)才能成就其事。你說「看見人家供酒」,人家到底是否是供酒,你必須要確定的知道,他們能供者以及所供的對境是否都確定是在供酒,還有你也必須要確定所供的供品之酒決定以自性存在。只有你能確定此三條件具足,那麼他們確實供酒了;如果要確定他們供酒有罪過,那麼你還需要確定酒決定是惡;如果你具有如是決定而正確的依據,那麼他們(密宗行者)的行為應該是有錯及具有大過失的。但反之,若你根本就不能確定能供所供具有酒的確定,也不能證明酒具不具有真實存在性及不能確定酒決定具有惡,那麼你依所見而起分別心的話,你反而是犯了供酒的過失。
密宗行者供佛菩薩及護法酒時,並不認為是在供酒,因為他們知道酒是無我的,既然就本身也是無我的,那麼其在六道眾生面前就不會有決定的概念(好、不好,人道有情認定的酒之特性,也不會在其它道有情前具有),因此密宗行者在「供酒」時,他知道供的是甘露、琉璃、兵器等,而不是我們認為的酒。
[酒]在佛菩薩、天人、護法等前顯現的是甘露、琉璃、兵器等,因此在所供的對境而言,他們並沒有看到或者接受到酒的供養。
[酒]在六道有情眾生面前顯現的都不是一相,在地獄道有情面前顯現為鐵水,在餓鬼道顯現為火、濃血等,在畜生道大部分有情面前顯現的基本與人相同。從這個角度看「酒」的概念也僅僅是我們人道有情所承許的,其並不具有決定的酒之一相。
從能、所、中間三個部分觀察,密宗行者何時供過酒呢?密宗行者秉持無我正見而觀待所謂的「酒」,並不決定耽著酒相,供養時也明明白白知道供養的是甘露、琉璃、兵器,而接受供養的對境之佛菩薩及護法等也如是領受的,在這里絲毫無有酒的存在,怎麼能說密宗行者供過酒呢?
由此而可知,密宗行者沒有供過酒,反而是你們那些具有供酒分別的人才是供酒者,因此你們這些真供酒者有很大的過失。
例如:黃檗禪師劈佛像的故事,以及和尚背女人過河的故事等,無不是在表明這些道理。
切記!切記!在緣起名言中任何事情的成立必須要具有能、所、中間三者的相應,才能得以成就。
所以,供酒這件事情也是一樣要具有此三個條件才行,供者知道酒無自性,受供者面前顯現的也不是我們所謂的酒,而酒本身並不具有決定獨立存在的特性,所以隨各道不同的因緣顯現。因此,密宗行者沒有供過酒,供酒的只是那些違背佛陀無我見地的人。(2016.12.4日照光法師在遼源市祈意樂成答居士問)
『柒』 有密宗人士說,藏傳是用酒肉供佛的,而且佛祖也是吃肉的。這是真的嗎
1,理論上是對的。小乘戒裡面,只有「無病不得為己索」,就是說,沒有病,不能為自己要魚,肉。並沒有說「不許吃」,大乘菩薩戒裡面「食肉得無量罪」,「斷大慈悲佛性種子」等,是不許吃。這個,要「因時間空間」來決定了。
2,托缽,是為了和眾生結緣(供養三寶功德無量,僧人受了供養,要對人家」法布施」),了緣(並不都是信佛的,有的不會給飯的,這就是:了業。往世和誰結了善緣,就會給你吃的,和誰結了惡緣,就不會給吃的,),降服我慢(沒有趾高氣昂得到人家托缽的)。隨緣接受供養,給踩吃菜,給粥喝粥,給肉吃肉,給魚吃魚。
3,西藏因為地勢氣候,以前,糧食產量不高,有修行人,飲食就是個問題,這時,佛菩薩,化作氂牛野獸,供養修行人,菩薩講:「此乃我神力所化,食之無罪」。是可以吃的。
4,隨緣度化眾生,也可以吃的。如,六祖大師,在獵人堆裡面生活多年,度化他們,跟他們一起吃飯,睡覺,就那種條件,就隨緣,莫強求了。
『捌』 請問密宗為什麼要"密"
《佛教宗派》
天台宗
天台宗,中國佛教宗派。因創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義主要依據《妙法蓮華經》,故亦也稱法華宗。
以《妙法蓮華經》為宗旨,《大智度論》作指南,《大般涅盤經》為扶疏,《大般若經》為觀法。智顗的天台三大部,是該宗的根本典籍。
三論宗
三論宗,中國佛教宗派。隋吉藏創立。因依龍樹的《中論》、《十二門論》和提婆的《百論》等三論立宗,故名。
法相宗
法相宗,中國佛教宗派。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對真實(相)和絕對真實(性)而得名。又因強調不許有心外獨立之境,亦稱唯識宗。由於創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窺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稱慈恩宗。
律宗
律宗,中國佛教宗派。因著重研習及傳持戒律而得名。實際創始人為唐代道宣。因依據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稱四分律宗。復因道宣住終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稱。
凈土宗
凈土宗,中國佛教宗派。因專修往生阿彌陀佛凈土法門,故名。因其始祖慧遠曾在廬山建立蓮社提倡往生凈土,故又稱蓮宗。實際創立者為唐代善導。歷代祖師並無前後傳承法統,均為後人據其弘揚凈土的貢獻推戴而來。按近代印光所撰《蓮宗十二祖贊》,以慧遠、善導、承遠、法照、少康、延壽、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實賢、際醒為蓮宗十二祖。前九祖和《蓮宗九祖傳略》大致相同。後印光也被其門下推為第十三祖。
禪宗
禪宗,中國佛教宗派。主張修習禪定,故名。又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亦稱佛心宗。傳說創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
華嚴宗
華嚴宗,中國佛教宗派。因以《華嚴經》為根本典籍,故名。又因實際創始人法藏號賢首,也稱賢首宗。以發揮"法界緣起"的思想為宗旨,又稱法界宗。
密宗
密宗,中國佛教宗派。亦稱密教、秘密教、瑜伽密教、金剛乘、真言乘等。因該宗依理事觀行,修習三密瑜伽(相應)而獲得悉地(成就),故名。
『玖』 灌頂前為什麼一定要有法供養
供奉上師的密宗只是指西藏密宗。
請不要直接說密宗。另外還有唐密、台密、東密的。
西藏密宗是四皈依的,所以他們要供奉上師。
上座部佛教、漢傳佛教只是三皈依的,不會皈依上師的。
頂禮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