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喝白酒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和害處
1、傷胃
常喝酒會傷胃,導致消化不好,體質就差,也容易感染其他病。專
2、傷肝
常喝酒易引屬起酒精肝、肝炎,肝硬化,肝臟傷了後,視力必然下降,身體解毒能力也下降,造成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病和腫瘤。
3、傷心臟、胰腺
容易引起高血壓、心血管病、中風和胰腺炎。
4、傷神經
經常酗酒的人會產生對酒的依賴性,脾氣變得暴躁、不安。
5、傷容貌
經常喝酒的人容貌枯槁、憔悴,皮膚也容易衰老。
少量飲酒的好處:
1、增強心臟功能,很多人在喝了白酒之後都能明顯感覺到心臟的跳動更加有力了;
2、減少血液凝塊的形成,喝了白酒之後往往血流速度會加快,如此可減少心梗的發生;
3、降低高膽固醇風險,這是因為白雞可以減少膽固醇在動脈壁上聚集;
4、減少腹部脂肪的沉積,保持形體美;
5、增強肌肉力量,使關節活動靈活,促進血液循環和機體新陳代謝;
6、抗病。白酒中的化合物能幫助抗病毒、抗炎症以及抗氧化。
⑵ 喝白酒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喝白酒對皮膚有好處嗎
喝白酒的好處:
傳統認為白酒有活血通脈、助葯力、增進食慾、消除疲勞,陶冶情操,使回人輕快並有禦寒提神的功答能。飲用少量低度白酒可以擴張小血管,可使血液中的含糖量降低,促進血液循環,延緩膽固醇等脂質在血管壁的沉積,對循環系統及心腦血管有利。
喝白酒的壞處:
白酒不同於黃酒、啤酒和果酒,除了含有極少量的鈉、銅、鋅,幾乎不含維生素和鈣、磷、鐵等,所含有的僅是水和乙醇(酒精)。
⑶ 喝酒的好處和壞處
好處:
1.白酒具有暢通血脈、散淤活血、祛風散寒、健脾暖胃的作用,適量飲用有興奮神經的作用,使大腦抑制功能減弱,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強,有解除疲勞、興奮精神、增加食慾、促進消化吸收作用。
2.黃酒含有18種以上的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氨基酸8種,此外還含有糖、糊精、醇類,富有營養。黃酒屬於釀造酒而不是人工勾兌酒,其性柔和,對人體作用溫和無傷害,婦女及中老年人喝熱黃酒對身體有益。
3.果酒以葡萄酒居多,含有醇類、糖類、蛋白質、果膠、鞣酸、氨基酸、維生素等,尤以氨基酸和維生素含量全面而豐富,適量飲用,能補充營養、軟化血管、保護心臟。
4.啤酒被譽為"液體麵包",因含有17種氨基酸,還有糖類、醇類、多種維生素、樹脂、苦味質、單寧等,有活血、開胃、保護心臟、幫助消化、消除疲勞、殺死葡萄球菌、抑制結核桿菌、解熱利尿、強心鎮靜的作用,對高血壓、心臟病、腸胃病、腳氣病、消化不良、神經衰弱的人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壞處:
1.血液中的乙醇濃度達到0.05%時,酒精的作用開始顯露,出現興奮和欣快感;當血中乙醇濃度達到0.1%時,人就會失去自製能力。如達到0.2%時,人已到了酩酊大醉的地步;達到0.4%時,人就可失去知覺,昏迷不醒,甚至有生命危險。
2.酒精對人的損害,最重要的是中樞神經系統。它使神經系統從興奮到高度的抑制,嚴重地破壞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過量的飲酒還會損害肝臟,慢性酒精中毒則可導致酒精性肝硬化。
慢性酒精中毒,對身體有多方面的損害。可導致多發性神經炎、心肌病變、腦病變、造血功能障礙、胰腺炎、胃炎和潰瘍病等,還可使高血壓病的發病率升高。長期大量飲酒,還危及生殖細胞,導致後代智力低下,且常飲酒的人喉癌及消化道癌發病率明顯增加。
3.長期飲酒也是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長期飲酒者容易導致慢性酒精中毒,一旦出現慢性酒精中毒,患者會出現睾丸萎縮,導致精液質量下降。研究發現喝醉酒一次最少需要三個月的調理才能恢復到醉酒前的狀態,專家認為,有生育計劃的男子,起碼要在醉酒以後三個月才可受孕,這樣才能保證胎兒健康。
(3)白酒有什麼好處和壞處擴展閱讀:
酒的主要成分,自然是酒精,當人們飲酒的時候,尤其是在早晨的時候飲酒,胃部所分泌的那種,能夠分解酒精的酶,濃度不夠,這樣的話,酒精就很容易被人體吸收了。結果便是導致血液中酒精的濃度升高,這時候,我們便會有醉了的感覺。
想想酒醉之後的感覺吧,頭重腳輕的,連走路都步履蹣跚,一不小心就會跌倒地上,弄傷自己。到了第二天醒來的時候,宿酒難醒,依然還是會覺得腦袋漲漲的,甚至會有頭痛欲裂的感覺。
據說,酗酒之人,連他們的後代也會受到影響,變得愚鈍的。可不是嘛,你看詩仙李白,「李白一斗詩百篇」,那是何等豪放啊,李白的詩情,就是在酒缸里頭泡出來的,可是,他的兒子卻在文壇默默無聞,沒有人知道他們是誰。再說,詩聖杜甫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他也是個愛酒之人,可是,連他自己都承認,他的孩子們,愚且鈍,沒有一個成才的。
參考資料:網路-喝酒
⑷ 喝白酒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和害處
您好。
白酒是來人們熟悉的飲自料。適量飲酒能行氣和血,壯神禦寒,助肝膽,消憂怒,養脾氣,多言暢意。
性味:甘辛、大熱、有毒。
歸經:入十二經。
功效:溫脾胃,破症結,助葯力,厚腸胃,駐顏色,通行血脈,營養肌膚。
主治:白酒少量飲之,能治風濕痹痛,血虛肢麻;酒浸葯飲之,能助發葯力。
引用自網路。
其實,只要是含有酒精(化學名乙醇~C₂H₅OH)的飲品都有一定的毒性,不過少量飲用是不會造成危害的,人體完全可以分解。
酒精有一定的神經麻痹作用,所以實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喝一點反而容易入睡,但酗酒會傷肝腎、胃,嚴重的甚至會影響神經功能。
所以推薦適量飲酒~低度酒不能超過2兩,中度酒不能超過1兩,烈性高度酒最好不要超過25毫升;起泡酒、半干型葡萄酒、干型葡萄酒,因為度數較低可以適量放寬,即標准瓶裝葡萄酒的半瓶左右具體根據酒精度數決定。
希望對您有一點幫助,謝謝。
⑸ 酒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喝酒的益處: 如果適量地喝酒,又有點好菜,心情舒暢,往往會化害為益,收到意外的好處。因為酒精經肝臟分解時需要多種酶與維生素的參與,酒的酒精度數越高,肌體所消耗的酶與維生素就越多,故應及時補充。新鮮蔬菜、鮮魚、瘦肉、豆類、蛋類等均可作為佐菜。 而咸魚、香腸、臘肉等食品,因含有色素與亞硝酸鹽,與酒精反應不僅會傷害肝臟,而且易造成口腔與食道粘膜的損害,所以,不宜過多用以佐菜。 只喝酒不吃菜肝臟遭殃 有些人飲酒時只喝酒不吃菜,就會使肝臟遭殃。從保健角度來說,酒的醇度越高,越要吃動物性蛋白質豐富的菜,這也是飲酒的一個竅門,市場上出售的保肝葯中就含有蛋氨酸和膽鹼成分。 而牛肉、燒雞、魚以及其他動物性食品和大豆製品中,含大量蛋氨酸和膽鹼。因此,吃這些食品等於服了保肝葯。鹼性食物,如醋拌的冷盤、青菜及水果等,對保護肝臟也有益。 另外,酒和肉都是酸性食物,喝酒同時吃些呈鹼性的食物如蔬菜,就可以中和酸性,從而減輕肝臟的負擔。在喝酒時多吃魚、雞肉、豆腐和豆豉等也有益處。 酒後易渴可吃些水果 酒精有利尿作用,能將鹽分隨尿排出。為補充體內鹽分的損失,飲酒後的翌日清晨,最好喝一杯淡鹽水。由於酒本身的利尿作用,加之菜餚中的鹽分增加了血液濃度,所以酒後易產生渴感。這時一杯接一杯地飲水,對肝臟也不利。 最好的辦法是吃些水果,這樣既可中和酸性,水果中的糖分又能促使酒精在體內燃燒,從而減少其對肝臟的毒害。 在喝酒的同時吃飯,補充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減少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飲酒同時吃些蔬菜,也可減輕肝臟負擔。醋拌冷盤以及水果都是很好的選擇,它們既可起中和作用,水果中的糖分又能加速酒精在體內燃燒,同時補充的維生素C、維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等重要的抗氧化劑,也可減輕酒精對肝臟的毒害。 ■喝酒的害處: 飲酒的危害 日常生活中,經常飲用的酒有啤酒、葡萄酒及白酒。各種酒的來源,釀造工藝及乙醇含量即酒精度數各不相同。酒精度數通常是指酒中所含乙醇量的百分比(按容量計)如北京啤酒含乙醇5.4%,葡萄酒含乙醇約11-16%,通常稱11-16度,白酒含乙醇38-60%,其中含乙醇38%的又稱為低度白酒。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第七條是「如飲酒應限量」,並有一段文字說明過量飲酒的害處。少量飲低度酒並不一定有害,但過量飲酒甚至酗酒肯定是有百害而無一益。那麼究竟可以飲什麼酒?又如何限制飲酒的量呢? 流行病學研究中的大量數據提示,如果每天飲酒量不超過24克乙醇,即相當於540毫升啤酒,200毫升果酒,60毫升40度的白酒則危險性降低。 長期飲酒可以導致體內多種營養素缺乏。酒是純熱能食物之一。在體內可分解產生能量。但不含任何營養素,過量飲酒第一減少了其它含有多種重要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食物的攝入.其次,可使食慾下降,攝入食物減少,以及長期過量飲酒損傷腸黏膜,影響腸對營養素的吸收,以上都可導致多種營養素缺乏。 酒中乙醇對肌體的組織器官有直接毒害作用,對乙醇最敏感的器官是肝臟。連續過量飲酒能損傷肝細胞,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進而可致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 過量飲酒影響脂肪代謝。乙醇減慢脂肪酸氧化,可能有利於膳食脂質的儲存,肝臟脂肪合成增多,使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發生甘油三酯血症的可能性增大。 此外人群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長期過量飲酒會增加高血壓,腦卒中危險。酗酒還可引發暴力事故等,對個人健康及社會治安都有害。 最近人們常常談到果酒的有益作用。法國有一項報告發現某些飲酒地區的冠心病較其它地區少。但是,心臟病危險性的減少不能全都歸因於紅酒中的某些成分,因為在法國紅酒消費量高的地區,蔬菜和水果的消費量也多,而蔬菜和水果的抗氧化能力較高。這些資料表明是飲果酒者的生活方式(如吸煙較少,蔬菜,水果消費量高等)導致了心血管病的危險性減少。 綜上所述飲酒對人體健康有利有弊,少量飲用低度酒有些益處,但長期多量飲酒有害。尤其對青少年及孕婦。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對酒精的危害更為敏感。因此青少年不能飲酒。乙醇對孕婦的有害作用波及胎兒發育,甚至誘發胎兒先天性畸形,所以孕婦絕對禁止飲酒。
⑹ 酒對人的好處和壞處有哪些
酒對人體益害如何,我國古代醫家早有評說。粱代陶弘景從「大寒可以凝海,惟酒不冰」的現象,總結出酒的特點在於性熱。他認為醫家用酒配葯,做成葯酒治病,就是利用酒的這一特點「以行其勢」。但是他接著又明確指出:「人飲多則體壁神昏,是其有毒故也。」明代李時珍有一段文字更說得入情合理:「酒,天之美祿也。面曲之酒,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禦寒,消愁遣興,痛飲則傷神耗血,損胃亡精,生痰動火。邰堯夫詩雲:『美酒飲教微醉後』,此得飲酒之妙,所謂醉中趣,壺中天者也。若夫沉湎無度,醉以為常者,輕則致疾敗行,甚者喪邦亡家而隕軀命,其害可勝言哉!」———飲酒之害多得說不完,可見中醫對酒的評價是:益少害多。他們的理論根據是,酒「大熱,有毒」。
酒毒在哪裡?對此,西醫一針見血地指出:所謂「毒」,即酒精之毒。
酒精學名乙醇,是酒的主要成分。燒酒(又稱白酒或火酒)含乙醇約60%上下,黃酒(又稱米酒)含酒精10%左右。長期飲酒或無節制地狂飲爛醉,都會導致酒精中毒。據統計,酒精中毒者,其壽命比不喝酒的人平均要少活15年。唐代孟詵說:「久飲傷神損壽」,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除啤酒及葡萄酒等果酒外,酒本身並不含營養成分,酒後發熱系酒精的暫時功效,過後反要消耗體內大量葡萄糖。有人測定,豪飲烈酒1斤,體內一日攝入熱量的1/2~2/3,就白白地為酒精消耗掉了。
乙醇在體內燃燒1克產熱29.7千焦。乙醇所產生的熱在肝內代謝,能引起肝病變,包括嗜酒肝炎、脂肪肝及肝硬化。胃和胰腺受酒精刺激,亦可發生炎症和潰瘍,故古代名醫扁鵲有「過飲腐腸爛胃」之說。酒對肺也有影響,朱震亨雲:酒「性喜升,氣必隨之,痰郁於上,尿澀於下,恣飲寒涼,其熱內郁,肺氣大傷。」酗酒者,呼吸道的防禦功能降低,肺結核發病率比不飲酒者高9倍,氣管也易發炎,愈到晚年愈見其害。酒精還可使血液內的血細胞受到損害,心臟收縮力減弱。飲酒無度,還可使人的視力模糊,智力遲鈍,尤其對近事記憶減退明顯,古人所謂「傷沖和,損精神,涸榮衛,竭天癸,而夭夫人壽」,這正是慢性酒精中毒帶給人體的危害。
婦女懷孕後,尤其在懷孕初期大量飲酒,容易造成嬰兒頭部、下肢和眼睛過小等畸形現象和心臟缺陷等症。出生後即使五官端正,也將是體重不足,發展成智力遲鈍的人。這是因為酒精能毒害一切細胞,其中包括人的生殖細胞。古人雖不知酒精可致癌症,但卻早已指出,飲酒者「其久也病深:或消渴,或內疽,或肺癆,或鼓脹,或失明,或哮喘,或勞瘵,或癲癇,或痔漏,為難名之病。」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更赫然寫道,「過飲不節,殺人頃刻。」這是以無數生命為代價換來的精闢見解,嗜酒如命或豪飲無忌者,不可不引以為戒!
但酒亦有其功用。李時珍雲:「老酒和血養氣,暖胃辟寒。」在葯用方面,除作葯引或制葯酒外,還可用以治療某些疾病。
⑺ 長期喝酒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喝酒的益處:
如果適量地喝酒,又有點好菜,心情舒暢,往往會化害為益,收到意外的好處。因為酒精經肝臟分解時需要多種酶與維生素的參與,酒的酒精度數越高,肌體所消耗的酶與維生素就越多,故應及時補充。新鮮蔬菜、鮮魚、瘦肉、豆類、蛋類等均可作為佐菜。
而咸魚、香腸、臘肉等食品,因含有色素與亞硝酸鹽,與酒精反應不僅會傷害肝臟,而且易造成口腔與食道粘膜的損害,所以,不宜過多用以佐菜。
只喝酒不吃菜肝臟遭殃
有些人飲酒時只喝酒不吃菜,就會使肝臟遭殃。從保健角度來說,酒的醇度越高,越要吃動物性蛋白質豐富的菜,這也是飲酒的一個竅門,市場上出售的保肝葯中就含有蛋氨酸和膽鹼成分。
而牛肉、燒雞、魚以及其他動物性食品和大豆製品中,含大量蛋氨酸和膽鹼。因此,吃這些食品等於服了保肝葯。鹼性食物,如醋拌的冷盤、青菜及水果等,對保護肝臟也有益。
另外,酒和肉都是酸性食物,喝酒同時吃些呈鹼性的食物如蔬菜,就可以中和酸性,從而減輕肝臟的負擔。在喝酒時多吃魚、雞肉、豆腐和豆豉等也有益處。
酒後易渴可吃些水果
酒精有利尿作用,能將鹽分隨尿排出。為補充體內鹽分的損失,飲酒後的翌日清晨,最好喝一杯淡鹽水。由於酒本身的利尿作用,加之菜餚中的鹽分增加了血液濃度,所以酒後易產生渴感。這時一杯接一杯地飲水,對肝臟也不利。
最好的辦法是吃些水果,這樣既可中和酸性,水果中的糖分又能促使酒精在體內燃燒,從而減少其對肝臟的毒害。
在喝酒的同時吃飯,補充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減少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飲酒同時吃些蔬菜,也可減輕肝臟負擔。醋拌冷盤以及水果都是很好的選擇,它們既可起中和作用,水果中的糖分又能加速酒精在體內燃燒,同時補充的維生素C、維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等重要的抗氧化劑,也可減輕酒精對肝臟的毒害。
■喝酒的害處:
飲酒的危害
日常生活中,經常飲用的酒有啤酒、葡萄酒及白酒。各種酒的來源,釀造工藝及乙醇含量即酒精度數各不相同。酒精度數通常是指酒中所含乙醇量的百分比(按容量計)如北京啤酒含乙醇5.4%,葡萄酒含乙醇約11-16%,通常稱11-16度,白酒含乙醇38-60%,其中含乙醇38%的又稱為低度白酒。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第七條是「如飲酒應限量」,並有一段文字說明過量飲酒的害處。少量飲低度酒並不一定有害,但過量飲酒甚至酗酒肯定是有百害而無一益。那麼究竟可以飲什麼酒?又如何限制飲酒的量呢?
流行病學研究中的大量數據提示,如果每天飲酒量不超過24克乙醇,即相當於540毫升啤酒,200毫升果酒,60毫升40度的白酒則危險性降低。
長期飲酒可以導致體內多種營養素缺乏。酒是純熱能食物之一。在體內可分解產生能量。但不含任何營養素,過量飲酒第一減少了其它含有多種重要營養素(如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食物的攝入.其次,可使食慾下降,攝入食物減少,以及長期過量飲酒損傷腸黏膜,影響腸對營養素的吸收,以上都可導致多種營養素缺乏。
酒中乙醇對肌體的組織器官有直接毒害作用,對乙醇最敏感的器官是肝臟。連續過量飲酒能損傷肝細胞,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進而可致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
過量飲酒影響脂肪代謝。乙醇減慢脂肪酸氧化,可能有利於膳食脂質的儲存,肝臟脂肪合成增多,使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發生甘油三酯血症的可能性增大。
此外人群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長期過量飲酒會增加高血壓,腦卒中危險。酗酒還可引發暴力事故等,對個人健康及社會治安都有害。
最近人們常常談到果酒的有益作用。法國有一項報告發現某些飲酒地區的冠心病較其它地區少。但是,心臟病危險性的減少不能全都歸因於紅酒中的某些成分,因為在法國紅酒消費量高的地區,蔬菜和水果的消費量也多,而蔬菜和水果的抗氧化能力較高。這些資料表明是飲果酒者的生活方式(如吸煙較少,蔬菜,水果消費量高等)導致了心血管病的危險性減少。
綜上所述飲酒對人體健康有利有弊,少量飲用低度酒有些益處,但長期多量飲酒有害。尤其對青少年及孕婦。青少年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對酒精的危害更為敏感。因此青少年不能飲酒。乙醇對孕婦的有害作用波及胎兒發育,甚至誘發胎兒先天性畸形,所以孕婦絕對禁止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