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为什么说53度以上的白酒才算好酒
1.好酒是不伤身的,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成分越少越好,例如甲醇,乙醛等,网络一下甲醇和乙醛毒性众所周知,毒性原理也很清楚,甲醇会导致头疼眼花口干,乙醛会导致上头上脸烧心,大量乙醇可解甲醇中毒等等,那么自然消除或者降低了这些有害物质的好酒的饮用标准就出来了:不口干,不上头,不烧心,非低度白酒。
2.对人体有益的有机酯越丰富越好,根据这个要求,好酒的第二个标准就出来了:一是酿造工艺,必须是纯粮固态酿造,因为只有自然酿造的,有机酯才是丰富和完整的;二是酿造出来的酒的原度数,不能高也不能低,乙醇作为有机酯的溶剂和载体,过低,会导致有机酯不稳定,变质或者析出,损害有机酯的丰富和完整,这点从高度白酒的降度窖藏,会析出油脂就能证明;过高,乙醇在人体代谢中间的乙醛对人体的伤害就会加大。
为何成功人士与领导人一般都喜欢喝53度酱香型白酒呢?
1.酱香型白酒与其它香型白酒相比,酱香型白酒对人体的伤害较小,且适量喝酱香型白酒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主要是由于酱香型白酒酒中含有大量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微生物物质、大量的酚类化合物、酸类物质、SOD与金属硫蛋白等健康物质。
2.酱香型白酒酒精浓度比较科学合理,一般都在53度左右,而酒精浓度在53度时,酒精分子与水分子的亲和力最好,加之酱香酒的贮存时间较长,游离的酒分子少,所以对身体的刺激小,有利于健康是不言而喻的。
『贰』 为什么说白酒最能代表中国人
有人说白酒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肉,蕴含着共同的态度、秉性、气质与信仰。
白酒是对大自然的敬畏
中国文化讲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杯酒就是粮食的魂魄,其中凝聚着多少中国人的态度。
我们看到过在祭祀大典上,中国人无论面对祖先,还是面对生杀和未来,都会用一杯一杯的美酒祭告天地。如果说西方的酒神文化是以果酒轻盈的香气和饱满的热情祭拜天神,那么中国的粮食酒就是以这样一种深沉、透彻的魂魄去回馈大地。
在今天这种都市化的进程里,真正追本溯源,按照一年节序如流,让春夏秋冬从生命中穿过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少。我仍然喜欢中国人说“沐春风而思飞扬,临秋云而思浩荡”。春秋往复能不能够找到一个载体呢?中国白酒为什么能够百年飘香?我想是因为白酒饱含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
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很容易让人因为依赖技术而轻易狂妄。中国白酒对于四时节序的严格遵守让其一直保持着“中国味道”。
白酒是伴随中国人一生的仪式
葡萄酒的文化和白酒的文化是不同的,白酒几乎伴随了中国人一生的成长。家里小孩出生要喝满月酒,孩子长大周岁也要喝酒,孩子出去赶考的时候、大婚的时候??这一生要喝多少次酒?一生如此,一年亦是如此。
春节到来的时候要喝屠苏酒,阳春、清明登高时也会喝酒,端午节要喝雄黄酒,中秋节要喝桂花酒,到了重阳节也要“把酒临风”。一年一生,中国人是离不开酒浆的。
白酒是一面关照人性的镜子
《说文解字》上说得好,“酒”是一个转音字,转自“迁就”的“就”,“酒者,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也就是说,我们很难单纯地说酒是个好东西,还是个坏东西,要看什么人来喝它。
一个真正的豪迈侠义之人,他喝酒,“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那种忠肝赤胆,让酒越喝越好;但是一个小人,谄媚,勾心斗角,那么酒就有可能越喝越坏,甚至在中国古代政治的纷争中,用来毒杀人的也是鸩酒。
所以在今天,我们拥有这么多的酒,是否应该回头映照一下自己的性情?不要忘了许慎的那句话:“酒者,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今天可以选择的空间多了,但是,人的性情还会跟酒去融合吗?我们真的由酒去点燃我们之间的信任、人与人之间的敬重,让中国人的气质在酒香中发挥得更好吗?
白酒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诗情
酒是点燃诗情的引子。从当年的曹孟德“横槊赋诗”,那杯酒就摆在我们千古的梦想和诗情里。
我们都曾经跟着陶渊明去喝他田园里淡薄的酒,“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这是一种回归了恬淡的酒,他在酒中怡然自若。
我们也曾经跟着李太白喝他豪迈的酒。“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他说他自己无非是“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到了苏东坡。他曾经“举杯邀明月”,他曾经“把酒问青天”,他曾经“一杯还酹江月”去感慨历史的沧桑。
这些酒喝到今天,应该说,在一个极致繁华的物质时代里,我们除了更多酒的分类、酒的包装、酒的价格,还应该再问一问:我们在喝酒的时候,能不能让这个千年盛筵,让那些诗人的魂魄再回到我们的生命中呢?
『叁』 为什么说国台酒业的白酒品质好
这是因为国台酒业始终在追求健康,你去搜一下就知道,国台酒业用更健康的制曲工艺,更健康的酿造工艺,更健康的窖藏储存,保持着更健康的品质,不过还是得提醒大家,饮酒需要适量,过渡饮酒会损害身体!
『肆』 最好喝的白酒是什么为什么
最好喝的来白酒就是你开心时喝自的白酒,比如多年未见的朋友相聚时的白酒。因为白酒入口都是辣的,并没有多么好喝,只是下肚以后的痛快感能让人敞开心扉,无所不言,而且微醺的感觉特别微妙,所以让人趋之若鹜。如果非要说哪种酒好喝,当然是非勾兑好喝了,香型因人而异,个人偏好清香。
『伍』 酒知识:为什么说酱香型白酒是好酒
酱香型白酒是中国最早的香型白酒,是中国的老三大香型白酒之一。
其香味特回点是:酱香突出、答幽雅细腻,空杯留香幽雅持久,入口柔绵醇厚,回味悠长。有“杯中香气经久不变,空杯留香经久不散”的说法。
而且酱香型白酒相比其它香型的白酒,在酿造工艺上是比较复杂的。就拿我们比较熟悉的茅台酒来举例,生产茅台酒要一年的生产周期,这一年的时间要经过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然后还要在酒窖存放三年的时间,经过勾调之后再进行储存,一瓶茅台飞天要经过五年才能出厂,而其他香型的白酒只要几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出厂。
酱香型白酒的产量也比较少,上面就有说到,酿造酱香型白酒的时间要五年,五年的时间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等不起的,而且市场需求量也比较大,我们都知道物以稀为贵。
酱香型白酒的生产成本也是高的,酱香型白酒要五斤粮食才能出一斤酒,而且选用的原料都是茅台镇当地的优质糯高粱,在原料成本上比较高一些。再加上以上说的时间成本,这样算下来,说酱香型白酒是好酒也不为过了。
『陆』 为什么白酒要43度或53度为最好
酒度的定义是指酒中纯乙醇(酒精)所含的容量百分比。如某酒毫升中纯乙醇含量为10毫升,这种酒的酒度就是10°,但容量是随温度高低有所增减的。我国规定是在温度20℃时检测。也就是20℃时,100毫升酒中纯乙醇含量多少毫升,是为该酒的酒度。像长城干白及干红葡萄酒,在瓶外标纸下角,印有11%(V/V)的标记,这就是该葡萄酒在20℃时酒度为11°(V/V指的是容量比)。
酒的酒度多少,并不是、也不能代表着酒的质量风味的优与劣,只是说明酒的乙醇含量。尤其是蒸馏烈性酒,如我国烧酒(现称白酒),并不是酒度越高越好,实际上,酒度越高对人体的刺激也越重,高酒度作为过酒瘾来说尚可起些效果,但饮酒应当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享用,所以应提倡文明饮酒。
饮酒的主要作用在于助兴,促进和谐、融洽、热烈、盛情的气氛。所以在邀酌、宴聚、庆贺、婚嫁、节日、餐食中,酒成为不可少缺的一种嗜好性饮料食品。
酒(除果酒)是一种耗用粮食较多的嗜好性饮料,其酒度的高低也标志着耗用粮食的多少,高酒度耗粮多,低酒度耗粮少,且蒸馏烈性酒(白酒)相对营养成分不如发酵酒(黄酒、啤酒、果酒、葡萄酒)。为此,在酒的发展方向上,一再提出要低度化的问题。低度主要是指要发展低酒度的发酵酒种,当然白酒的低度化也不是没有界限,首先必须注意的是要保持蒸馏酒本身的特色。
进入90年代以来,啤酒发展迅速,已形成在我国饮料酒中第一大酒种,低度白酒(指40°以下)增长的幅度也较快。据1996年全国饮料酒产量统计,啤酒产量已占全部饮料酒的64.2%,低酒度白酒产量约占全部白酒产量的36%。与过去相比,在酒的消费上,由较单纯的只着重饮高酒度的白酒已转变为乐于饮用发酵的低度酒。与国际上相比,经过多年酒产品结构的改革,白酒在饮料酒总量中比重在较大下降,由70年代末占75%左右下降到1996年只占30.2%,但还嫌所占比重大,因国际上蒸馏烈性酒(包括白兰地、威士忌、兰姆、伏特加等)只占全部饮料酒的7%左右,如此在进一步压缩白酒所占比重上,还有不少工作待于深化。啤酒是国际上的最大酒种,在全部饮料酒中约占45%左右。我国啤酒发展迅猛,相对而言,其他发酵酒种(如黄酒、葡萄酒、果酒)发展较缓慢。葡萄酒、果酒是国际上第二大酒种,占全部饮料酒中约25%左右,对此酒种国内尚待下力量求得有较大发展。
白酒是民族传统性酒种,过去传统上一般酒度为60°~65°,有些瓶装酒如茅台在54°左右,东北地区过去散装白酒50°,两广地区过去散装米白酒40°左右。如何划分白酒酒度的幅度,目前尚无统一的规定,习惯上可认为50°以上(含50°)为传统白酒的酒度;40°以下(含40°)的白酒为低酒度白酒;介于40.1°~49.9°的白酒为中酒度白酒。
黄酒也是民族传统性的酒种,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发酵酒,其中绍兴酒可称为代表我国饮料酒的国酒。黄酒营养丰富、历史长久、性能广泛(可三佐、三饮)、蕴含酒文化博深,可以外销,相对来说用粮也尚少,是一个很具发展前景的酒种。黄酒根据含糖量的多少,分为干、半干、半甜、甜、浓甜5类。干酒指元红类黄酒,酒度在12°~15°,半干酒指加饭类黄酒(为黄酒中代表产品),酒度为15°~16°,半甜酒、甜酒指善酿类黄酒,酒度在16°~18°,浓甜酒指香雪(沉缸、封缸)类黄酒,酒度在18°~20°。
葡萄酒(包括果酒)酒种分为干、半干、半甜、甜4类。此外还有起泡葡萄酒和加香葡萄酒,依色泽又可分红、白、桃红3种类种。干与半干酒,酒度为10°~12°,半甜与甜酒酒度为12°~15°,甜酒的酒度还可再高些至18°。
啤酒酒种不是以酒度来区分。一般市售11°~12°的黄啤酒,是指未发酵的原麦芽汁的外观糖度为11°~12°(外观糖度与真正糖度有区别,因除含双糖、单糖外,还包括有短链糊精、微量果胶及可溶性蛋白等,故数值偏大些),其成品酒度为3°~4°。对于无醇啤酒,最好称为微醇啤酒,因不是不含乙醇,而是含量极微,一般在1°左右。
『柒』 为什么说酱香型白酒最具健康型白酒
主要有四点:
1.酱香酒的酸度高,主要以乙酸和乳酸为主,酸主脾胃、保肝内、能软化血管。容西医也认为,食酸有利于健康。
2.酱香酒的酚类化合物多。酱香白酒中的酚类化合物是其它名优白酒的3至4倍,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3.酱香酒的酒精浓度科学合理。加之酱香酒的贮存期较长,游离的酒分子少,所以对身体的刺激小,有利于健康是不言而喻的。
4.酱香酒是天然发酵产品。由于这种酒至今为止尚未找到主体香味物质,所以即使有人想通过添加合成剂做假也无从着手,这就排除了添加任何香气、香味物质的可能。
『捌』 为什么说浓香型白酒是中国较好的白酒
浓香型白酒来具有芳香浓郁、绵柔甘洌、自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尾净余长等特点,这也是判断浓香型白酒酒质优劣的主要依据。构成浓香型酒典型风格的主体是己酸乙酯,这种成分含香量较高且香气突出。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浓香型的百年糊涂酒很是不错了。
『玖』 谁知道为什么白酒越放越好
河北省平山县出土的一座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出现了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二只青铜酒壶。其中一只酒壶里面的酒是翡翠绿色,酒色清澈透明,如同现在的竹叶青酒;另一只壶里的酒呈黛绿色。如此甘醇奇香的陈酒是无与伦比的。
为什么陈放的酒比新酿造的酒味道芳香呢?回答这个问题还需了解酒的酿造。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懂得制酒了。果类和果汁暴露在大气中,微生物使果汁中的糖转化成酒精和其他物质。原始人偶然喝了这种经过发酵的果汁,味道芳香可口,便开始有意识的使果汁发酵,这就是最早的制酒了。据考证,远在有文字之前,人们就会酿造果酒了。
我国的酒是世界驰名的。名酒多以高粱、小麦、豌豆为原料,其中的淀粉用麦芽或麸曲作糖化剂,再经发酵,麦芽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变成了酒精。不过这种酒里酒精含量很低,经过蒸馏,便得到了含量较高的白酒了。
酒精与我们喝的白酒可大不相同。纯净的酒精水溶液几乎是没有香味的,而一般的白酒具有独特的香、味、色。这是因为白酒里除了含有酒精之外,还含有糖类、甘油、氨基酸、有机酯和多种维生素等。
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糖,所以用水果也能酿酒。红得发紫的葡萄,金黄悦目的桔子,青中泛红的苹果,岭南佳果荔枝都可以酿出美酒。
不论是果酒还是白酒,能散发芳香气味的功臣是乙酸乙酯。但新酒中乙酸乙酯的含量是微乎其微的。而酒中的醛、酸不仅没有香味,还有刺激喉咙的作用。所以新酿造的酒喝起来生、苦、涩不那么适口,需要几个月至几年的自然窖藏陈酿过程才能消除杂味,散发浓郁的酒香。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酿酒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使酒陈化的经验。他们把新制的酒放在坛里密封好,长期存放在温湿度适宜的地方,使之慢慢地发生化学变化,酒里的醛便不断的氧化为羧酸;而羧酸再和酒精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具有芳香气味的乙酸乙酯,从而使酒质醇香,这个变化过程就是酒的陈化。但这种化学变化的速度很慢,需要的时间很长,有的名酒的陈化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或许你会认为,酒越陈越好吧?这话并不全对。使酒陈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使乙酸乙酯增多。如果酒坛不经密封或密封条件不好,温度湿度条件不当,时间长了不仅酒精会跑掉,而且还会变酸变馊,则酸败成醋了。这是因为空气中存在着醋酸菌,酒与空气接触时,醋酸菌便乘机而进入酒中,在醋酸菌的作用下,酒精则发生了化学变化而变成醋酸。尤其是啤酒、果酒更容易酸败成醋。
烧酒如茅台酒、西凤酒、汾酒等情况则不同。因为烧酒中酒精的含量为50%左右,这种浓度的酒精具有杀菌作用,醋酸菌无法在烧酒中生存和繁殖,酒精因此不会变成醋酸了。
所以,我们说酒越陈越好是有条件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缩短了酒的陈化时间。如利用辐射方法照射新酒,15天后品尝,酒的浓香、甘醇、回味等方面都有提高,杂味有所减少。经化学分析表明,乙酸乙酯的含量大大提高,散发浓郁的酒香可与自然陈化相比美。辐射的方法可以有效的缩短酒的贮存期,是新酒陈化的一种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