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清香型白酒和浓香型白酒工艺区别是什么
❷ 浓香型白酒和清香型白酒的工艺区别
一、工艺区别
1、浓香型白酒:采用“混蒸混烧”,“续渣法万年糟”工艺,发酵池强调“肥泥老窖”(这是产生主体香味物质---己酸乙酯的关键),双轮低增香,发酵期一般50天左右。
2、清香型白酒:采用“清蒸二次清”工艺,地缸(现在很多厂采用瓷砖贴面的发酵池)发酵,强调“清香纯正一清到底”,典型的清渣法工艺,主体香味物质(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的产生主要来自大曲微生物群的发酵,发酵期一般是28天左右。
二、所用的大曲区别
1、浓香型白酒:制曲原料以小麦为主,有些酒厂辅与豌豆、大麦。制曲顶温在55-60℃,制曲培养以翻为主。糖化力、发酵力较清香型大曲低,曲香味浓郁。
2、清香型白酒:制曲原料以大麦、豌豆为主,很忌讳用小麦。制曲顶温在46-50℃,制曲培养以排列为主。糖化力、发酵力较浓香型大曲高,曲香清雅。
三、特点区别
1、浓香型白酒的特点是窖香浓郁,香味协调。其主要成分以己酸乙酯为主体。
2、清香型白酒特点的标准是: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爽净。清香纯正就是主体香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搭配谐调,琥珀酸的含量也很高,无杂味,亦可称酯香匀称,干净利落。总之,清香型白酒可以概括为:清、正、甜、净、长五个字,清字当头,净字到底。
❸ 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是怎么样的
网络文库网址:
http://wenku..com/view/9f67cab269dc5022aaea009a.html
其实浓香白酒就是泥窖发酵,发酵期60天左右,讲究低温入池版缓慢发酵,发酵过程权用窖泥封好。
发酵周期较长,让其生产大量的香味物质,发酵结束,蒸馏出的白酒以己酸乙酯为主体香。
❹ 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
香型白酒抄的大曲,着重于堆,覆盖严密,以保潮为主。培养期各工艺阶段主要以翻曲来区分,阶段不十分明显。窗户的封启以实际需要而定。热曲和晾曲,主要依赖翻曲操作,只有当制曲顶点温度超越规定的工艺极限时,才进行翻曲,放潮降温。控制热曲顶点温度较高,一般在50℃以上,个别者高达60℃以上,如全兴大曲60℃,德山大曲60一65℃。翻曲次数较少,不象清香型白酒大曲翻曲频繁,属于中温曲和高温曲,工艺特点为多热少晾。因此,断面茬口不清亮.曲香味浓,以黄色曲居多。浓香型白酒因大曲用火的不同,主要是热曲温度顶点不同,分为中火曲和大火曲,实际即中温曲和高温曲。一遍高温曲的用曲量大,白酒的曲香味浓;中温曲用曲量小,白酒的曲香味稍淡。实际测定,中温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发酵力,都比高温曲大。为了互相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异性能,有些白酒厂,常把高温曲和中温曲配合使用,从而收到出酒率和质量两者兼优的效果。
❺ 从工艺上来说凤香型白酒为什么具有浓香型和清香型白酒的特点
是的。
传统凤香型西凤酒工艺要点是:高粱为原料、大麦、豌豆中温大曲、土暗窖(为控制己内酸乙酯含量,一容年更换一次窖泥)、续渣混蒸混烧、14天发酵、特殊的酒海储存,一个生产周期分为立窖、破窖、顶窖、原窖、插窖、挑窖六个阶段共9个月。感官特征是:具有以乙酸乙酯为主、己酸乙酯为辅的复合香气,醇香秀雅,甘润挺爽。
❻ 什么是浓香型白酒
1。浓香型白酒具有芳香浓郁、绵柔甘洌、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尾净余长等特点,这也是判断浓香型白酒酒质优劣的主要依据。构成浓香型酒典型风格的主体是己酸乙酯,这种成分含香量较高且香气突出。
2. 浓香型白酒的特点是窖香浓郁,香味协调。其主要成分以乙酯为主体。主要以泸州老窖特曲为代表,四川五粮液、香港天旺健养生酒等也属浓香型。
以上引用自网络白酒香型
拓展资料
采用老窖位发酵生香基地,窖愈老,窖泥中的酿酒微生物愈多,生产的酒愈好。浓香型白酒其酒味芳香浓郁,绵柔甘烈,香味协调,绵甘适口,回味悠长。浓香型白酒:窖香浓郁,口味丰满,入口绵甜干净,纯正。如以泸州特曲、五粮液、剑南春、全兴大曲、沱牌曲酒为代表的四川派,以洋河、双沟、古井、宋河粮液百年皖酒为代表的纯浓派。
白酒的香型分为七种:馥郁香型 、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凤香型、米香型、芝麻香型和其它香型。(1993年国家又颁布了“兼香型”)前四种香型比较成熟,趋于标准化和定型化。除前四种香型外,还有不少具有自己特点的好酒,其香气,口味、工艺不仅不同于已定型的香型酒,而又有自己特殊的工艺、风味。进而恰如其分的表达其香型名称,如董酒、西凤酒、白云边、白沙液等就是这样的酒,划归不到四个香型中去,只好暂时定为其它香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白酒香型的划分并没有最后定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酿酒工业的发展,白酒的香型也必将更加丰富多彩。事实上,食品中,植物中的香味是多种多样的,酒的香味也会不断发展,不断增加,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❼ 酱香型白酒与浓香型白酒的酿造工艺有什么区别
首先我们先分析抄一下酱香袭型白酒酿造工艺:酱香型白酒
生产工艺:制曲、制酒、贮存、勾兑、检验、包装六个环节。整个生产周期为一年,端午踩曲,重阳投料,酿造期间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经分型贮放,勾兑贮放,五年后包装出厂。
两次投料、固态发酵、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摘酒等特点,由此形成独特的酿造风格。概括茅台工艺的特点为三高三长、季节性生产。
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浓香型酿造出来后加水使度数降低。
❽ 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白酒工艺特点比较
A、用料及时间:
酱香型酒:二种原料(高粮、小麦)。分八次生产,每次内历时一个月容;总耗时一年。
浓香型酒:五种原料(高粱、小麦、稗子、玉米、谷子)经一个月发酵蒸馏而成。
清香型酒:三种原粮:高粱为主、大麦(青稞)、豌豆,为曲料,经一个月发酵、蒸馏而成。
米香型酒:归纳多样酒的一个总称,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经传统半固态发酵、蒸馏勾兑而成。
B、酒体结构:
酒的主体是粮食作物醇化后与水液的混合物。
酱香型:主体香极为复杂,至今尚未有定论,但普遍认为是由高沸点的酸性物质与低沸点的醇类物组成的复合香型。
浓香型:主体香是乙酸乙脂,这种成份含香量高,且香气突出。
清香型:主体是乙酸乙脂和乳酸乙脂,两者会成为主体香气,清香型风格基本代表了我国老白干酒类的基本香型。
米香型:主体是乳酸乙脂和含大量乙酸乙脂,高级醇含量也较多,组成它的主要香体。
❾ 浓香型白酒与酱香型白酒制作工艺流程有哪些详细区别
浓香型白酒新工艺浅析
浓香酒生产工艺传承至今,总体分为三大类型:浓香清蒸清烧工艺、浓香混蒸混烧原窖工艺、混蒸混烧大跑窖工艺。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把这三套工艺在同样的窖池、同样的发酵期、同样的投料情况下,运行了整整13年。每年每个轮次的母糟都进行了化验分析,并对半成品进行理化和口感鉴定,通过分析对照,三套工艺母糟的总酸、总酯差距较大,口感和理化指标也差距明显。
生产技术人员通过对产品和工艺的总结和分析,取三套工艺各自所长,研发了混蒸小跑窖工艺,混蒸小跑窖工艺通过三年的试运行,不断改进,已全面完善,并于2008年在古贝春公司全面推广,采用该工艺,百斤原料出酒率提高了0.72%,取优率提升了6.3%,理化指标己酸乙酯的含量提高0.87mg/100mL,口感品评平均比规定标准提升了0.12分,总用糠量降低了21%,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浓香清蒸轻烧工艺优劣分析
清蒸轻烧工艺特点就是把发酵好的酒醅从窖内取出,加熟糠拌合,单独上甑蒸馏,把取完酒的糟醅再和粮粉拌合均匀,再装甑蒸粮,然后出甑、鼓风晾茬、加曲加浆,入池发酵。其工艺特点是原料清蒸,排出了低劣粮食的杂味,酒醅单独清蒸,使酒体绵净清柔。
其缺点有:
1、用糠量大,总用糠量比混蒸混烧小跑窖工艺多21%,使酒体糠味过浓。
2、层次不分,混挖混配,不能做分层蒸馏。分层分级摘酒,更做不到分层入池发酵,影响到了整个酒体的丰满醇厚。
3、双轮酒醅在蒸酒后作为丢糟扔掉。双轮酒醅含酸高、酯高是上层酒醅的两倍还要多一点,变为丢糟实在可惜。酿酒专家徐占成老师说过,“北方许多厂家把双轮变为丢糟,把上层应该丢掉的母糟下压,参与下一轮的配比和发酵,造成了丢车保卒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整个母糟和老窖的老熟。”
4、粮食和蒸酒后的母糟拌合后单独蒸煮,最大的不足是不能把粮食的复合香气融入酒体之中,这也是清蒸清烧工艺的半成品酒酒体寡淡,没有粮食的复合香气的主要原因。
浓香混蒸混烧原窖工艺优劣分析
使用浓香混蒸混烧原窖工艺的厂家在全国都比较多,北方地区的浓香工艺中,混蒸混烧原窖工艺法占到了90%以上。各地区都根据自己的历史传承、自然环境,形成了个性风格,但万变不离其宗。
浓香混蒸原窖工艺的优点包括:
1、采用出一口窖,当班入一口窖,避免了敞窖时间过长,能减少窖池水分和酒分的流失,更减少了杂菌感染的机会。
2、粮粉和母糟同时蒸馏和蒸煮,增加了酒体中的粮食复合香气和酒体的丰满程度。
3、本工艺和清蒸清烧工艺相比,总用糠量减少了21%,降低了成本,减少了酒体中的糠杂味。
4、粮粉和酒醅同时蒸馏和蒸煮,缩短了用气时间,节约了气、煤、设备、人工的成本。
混蒸原窖工艺缺点分析:
1、本工艺窖底黄水很难滴净,双轮和下部母糟含酸过高。其原因是混蒸原窖工艺每出一口窖、同入一口窖,每口窖从底层的一角留一方坑或一口小缸,上盖有缝木板,用一根塑料管从坑(缸)内直通窖的上顶,上口密封,在发酵到期的前两天,开始抽出窖底黄水,由于窖顶封窖用泥巴密封,上下气流不同,所以很难将黄水抽尽滴干,造成了靠黄水母糟和双轮的酸度过高,影响发酵的物质成分增高。许多厂家把双轮母糟蒸酒后做为丢糟,也有的厂家只用小部分双轮参与配比,大部分双轮作为丢糟,把这样的优质母糟变为丢糟,实在可惜。此外,还把上层低酸低酯的酒醅下压参加下轮配比,造成粮糟总酸总酯过低,使母糟和老窖难以尽快老熟的恶性循环。
2、上中下三个层次混挖混配,层次不分清,造成了三个层次的混乱发酵,根本做不到分层蒸馏和分级取酒。恶性循环的配比很难使母糟尽快老熟,更不能达到以酒养窖、以窖养醅、逐渐提高取优率的目的,也是造成半成品酒口感、理化指标都低于分层发酵和分层蒸馏工艺的主要原因。
浓香混蒸混烧跑窖工艺优劣分析
混蒸跑窖工艺源于南方地区,北方很少采用此工艺。因为南方气候温和,冬夏温差很小,湿度高,更适应混蒸混烧跑窖工艺;北方地区风多风大,气候干燥,冬夏温差达到50度至60度,自然条件所限,多年来,在北方几乎没有人敢涉足浓香混蒸跑窖工艺,据了解,山东只有梁山酿酒厂和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在做混蒸跑窖工艺。
古贝春采用混蒸跑窖工艺从1996年开始,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的实际情况,古贝春借用五粮液的工艺之长,采用冬冷季延长发酵期,夏暖季缩短发酵期的措施,敞开窖两层塑料覆盖,增粮减糠降酸,车间防风、保湿,绿化厂区、人造环境等17项工艺改革,形成自己的北方混蒸跑窖工艺。古贝春混蒸跑窖工艺运行了15年,通过总结,也有它文章来源华夏酒报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能够准确地做到分层蒸馏、分级摘酒和分层入窖发酵,用糠量低,母糟黄水滴淋较净,母糟降酸到位,使双轮母糟参与下轮配比和循环发酵,促进了粮糟的酸和呈香、味物质的丰富,更促进了母糟和老窖的老熟速度。粮食和母糟同时蒸馏和蒸煮,节约了蒸汽资源成本,促进了酒体的丰满和醇厚,增加了酒体的粮食复合香气。
缺点:本工艺的最大不足是敞开窖过多,正常时每天要有三口敞开窖,情况特殊时每天要有四口窖敞开,一口窖有时达到60个小时。在南方生产车间的敞开窖只在母糟上搭一层塑料布,窖池的上半部全部裸露,虽然气候平和,湿度高,但是窖池的水分和酒分也有一定的损失;北方地区在敞开窖的母糟上盖了一层塑料布,又在窖池上口加盖了一个木框塑料盖,密封较严,但是,每口窖池每天要多次滔黄水,塑料封盖要多次打开,因北方地区气候干燥,风多风大,窖池和母糟更有可能流失水分和酒分,也给杂菌留下了侵入的机会,这是北方地区做混蒸跑窖工艺的很大的不利因素。
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技术人员自2005年开始,总结本公司的这三套工艺的优劣,同时也对其他厂家三套不同工艺进行研究和总结,取长补短,开创了混蒸小跑窖工艺,2008年在全公司推广后,成效显著。
浓香混蒸混烧小跑窖新工艺流程和要求
1、本工艺设计每口窖窖容12立方米,投料900kg,每口窖池做九甑(做六甑粮糟,一甑双轮,两甑面糟),每甑容量1.8立方米,每甑投粮150kg,呈阶梯式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投粮可根据三个层次的淀粉需求调节,每两甑粮糟为一个层次。
2、圆排操作的第一天,第一号窖打开后,先取出两甑面糟,蒸酒后作为丢糟,再取出上层两甑母糟,再取出中层一甑母糟,加糠拌合后上甑蒸馏,然后成一甑回糟入池发酵,三甑母糟要做成四甑回糟,不能入满另一口窖,可两班合入一口窖。所用母糟取出后,要及时挖好黄水坑,要做到滴窖勤掏。24小时滴尽黄水,夜间要设专人值班掏黄水,保证黄水滴净、降酸到位,这也是本工艺的关键所在之一,每次掏完黄水要及时盖好塑料布和上口盖,确保母糟和裸露窖壁水分和酒分少蒸发流失,同时减少乳酸菌、青霉菌等杂菌感染的机会。
3、第二天上班后,先将原粮粉大气清蒸10分钟,时间不可过长,排除杂味,保持粮香,降温后再和母糟配比。
4、第二天是本工艺的正常流程运行,先取出窖内的一层中层母糟,再取出下层母糟和双轮,下层的一甑母糟要留作下一轮的双轮糟,然后用下层的一甑母糟为基础,加双轮母糟配比出两甑下层母糟,不足部分可加入中层母糟,然后加入粮粉拌合均匀,盖好孰糠,进行润料50分钟后,再把粮糠母糟翻拌两遍后进行装甑操作。
5、在下层两甑粮糟翻拌和装甑的同时,要打开第二口窖,取出顶层面糟单独存放,再取两甑上层母糟和一甑中层母糟,先把两甑中层母糟加粮粉拌匀,再把两甑上层母糟加粮粉拌匀,盖熟糠;剩余的上层母糟加糠拌合做成面糟。需注意的是,二号池挖出中层一甑母糟后,要及时打好黄水坑,开始滴掏黄水。
6、为了合理调整酸度配比,下层配比剩余的双轮母糟,可适量配到中层,出池母糟水份低于60%时,要适量加入润料浆,保证粮粉吃足水分,便于蒸料到位,出池母糟水分达62%以上,不必再加润料浆。
7、保证充足的润料时间才能开始上甑,先装下层,次装中层,后装中层,再装面糟,最后装丢糟,本工艺要求必须先装先入池,下、中、上层次依序排列,确保层次分清,分级取酒更要层次分清,级别分清。
8、一口窖取完酒醅后,要及时清理窖底和窖壁的残糟,然后用酯化好的黄水5kg和18°的酒尾8kg搅匀后均匀喷洒窖壁和窖底,再用大曲粉5市斤均匀撒在窖池四壁和窖底,然后放入留用的下层母糟做双轮,放竹隔相隔,下层两甑粮糟入完后,再用黄水和酒尾保养窖壁一次, 入完中层两甑粮糟再保养一次,入完上层两甑粮糟后再保养一次,保养是为了增加老窖微生物的养分和水分,增补梭状芽孢杆菌、放线菌等有益菌的数量,促进老窖的成熟,达到以窖养醅和以醅养窖的目的。
9、入满窖后,要封10cm厚的封窖泥,做好跟窖和保养,保持窖皮泥湿润,严防漏气。
10、本工艺要求装甑汽压0.02Mpa,馏酒汽压0.01Mpa,蒸粮汽压0.1Mpa,蒸粮的要求是熟而不粘无生心,熟透不起疙瘩。
11、本工艺发酵设定60天,原粮粉碎为4瓣、6瓣、8瓣,细粉用20目时孔径0.9毫米过筛,冬季不能超过27%,其他季节不能超过25%。入池水分下层53,中层55,上层56—57;入池酸度下层1.7—1.8,中层1.5—1.6,上层1.4—1.5。用偏中高温包包曲23%—25%;用糠量24%—25%。
12、新工艺混蒸小跑窖3年的平均结果和传统工艺平均结果对照表(见下表)。
13、大曲要求使用偏中高温包包曲,储存期必须达到3个月以上,糖化力360mg葡萄糖/g曲.h;液化力1.3—1.5g淀粉/g曲.h;蛋白酶活力55u/g—60u/g;发酵力0.55—0.58gCO2/10g曲.48h。
❿ 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是什么
香型白酒的大曲,着重于堆,覆盖严密,以保潮为主。培养期各工艺阶段主要以翻回曲来区分,阶段不十分明显。窗户答的封启以实际需要而定。热曲和晾曲,主要依赖翻曲操作,只有当制曲顶点温度超越规定的工艺极限时,才进行翻曲,放潮降温。控制热曲顶点温度较高,一般在50℃以上,个别者高达60℃以上,如全兴大曲60℃,德山大曲60一65℃。翻曲次数较少,不象清香型白酒大曲翻曲频繁,属于中温曲和高温曲,工艺特点为多热少晾。因此,断面茬口不清亮.曲香味浓,以黄色曲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