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现在进入白酒市场前景怎么样
前景不错,白酒开始复苏。参考《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回, 在宏观答经济不景气以及限制“三公消费”政策等诸多因素对行业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下,2013-2014年白酒行业收入与利润增速急剧下滑,收入增长跌至个位数,利润甚至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进入2015年来,行业经营情况有所改善,收入增长加快,利润也扭转了负增长的局面。虽然当前白酒行业景气度仍在低位运行,但可见底部复苏。
白酒产业未来的发展,应大力进行供给侧改革,逐渐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使控量保价转化为量价合理增长。目前,白酒行业的供过于求,产能扩张迅速是主要原因。因此,借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东风”,化解白酒行业的过剩产能,才能使白酒行业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应加强市场消费引导,培育成熟的层级消费群,精准发力,才能带动白酒行业量价整体回升。应积极探索借“网”转型,促进白酒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实现白酒行业共赢发展。当下,“互联网+”已成大势,白酒生产行业也应当跟上潮流,有针对性的调整研发、生产和销售。
❷ 未来白酒行业的发展前景怎样
多因素驱动,白酒行业迎来复苏,景气度持续上扬。目前在大众消费占主内导的消费结构中,容高端白酒的价格更为合理,新的量价支撑可延续性强。因此以往惯有的周期曲线被拉平,高景气度具有长期持续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0月,白酒行业累计产量已经突破1000万千升,达到1048.6万千升,比去年同期增长5.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白酒上市公司收入同比增长近30%,利润同比增长44%,高端市场表现亮眼。
未来白酒市场将迎来挤压式增长和结构性增长时代。因为人口流动的全国化,未来高端白酒市场份额会有碎片化的趋势,区域名酒中的高端酒会从中受益。对此,前瞻专家表示,随着高端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低价位低品牌价值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随着白酒行业竞争愈加激烈,打造品牌价值势在必行,白酒企业要建立品牌个性化特征。
❸ 白酒销售模式及前景
白酒如今出现回暖,据《2017-2022年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自从2012年以来,白酒行业就进入了调整期。尽管部分企业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但大部分企业已经调整到位,整个行业开始触底反弹。这意味着行业内将加快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这将成为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中国白酒行业的问题首先是产品过剩。自2010年开始由于全渠道发展、新品的不断推出,白酒行业产品过剩情况严重,给经销商增添了很多麻烦,但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统购、并购来解决。其次,产能过剩也不容忽视,此前大肆兴建的白酒产业园此时也面临关闭危机。最后,由于中国的白酒厂家和厂商多于市场需要,使得白酒行业主体过剩,预计未来几年可能会有一批小酒厂和酒商退出白酒行业。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白酒产业未来的发展,应大力进行供给侧改革,逐渐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使控量保价转化为量价合理增长。目前,白酒行业的供过于求,产能扩张迅速是主要原因。因此,借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东风”,化解白酒行业的过剩产能,才能使白酒行业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应加强市场消费引导,培育成熟的层级消费群,精准发力,才能带动白酒行业量价整体回升。应积极探索借“网”转型,促进白酒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实现白酒行业共赢发展。当下,“互联网+”已成大势,白酒生产行业也应当跟上潮流,有针对性的调整研发、生产和销售。
❹ 白酒行业发展前景
2013年以来,随着来酒驾入刑、“三公”消自费受限、军队禁酒和“塑化剂风波”的影响,白酒行业发展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尤其是高端白酒行业更是“寒气逼人”。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白酒行业实现了销售收入4466.26亿元,相比2011年增长19.21%。尽管白酒行业销售收入再创新高,但是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过去一段时间,国内一线白酒企业纷纷发力高端市场,导致高端市场“泡沫化”现象初现,一线品牌动辄上千元,已非平常居民能够消费。所以,高端白酒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商务消费、公务消费和军队消费市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酒驾入罪、三公消费、限酒令对高端白酒市场影响最大,而中低端市场影响将极为有限。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白酒行业将进入一个理性消费时代,消费者更加关注白酒性价比,所以白酒企业需要在经营理念上转型,营销方面进行创新。高端白酒企业应当积极突围,在产品和市场两方面发力,瞄准中端市场,实现精细化经营,白酒行业依然具有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总之,虽然白酒目前情形不太良好,但其市场前景还是很好的。
❺ 自己创业做白酒代理前景怎么样
做白酒代理属于稳健型创业,但在渠道被瓜分的当下,前景不大,如果可以做出自有的品牌,将会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分享一个以近几年很火的网红白酒“江小白”的案例。
江小白是一个文化传播公司开发的,其老板陶石泉是推广出身。刚开始找江津酒厂贴牌做,近两年做大了,才有自己的酒厂。
这个是概念酒,并非品质酒。目标是不太懂酒、对酒没有过多尝试的青年群体为主。因为目标群体对于香型基本没有概念,所以它的酒从来不标香型,其实是“小曲清香型”。
小曲清香型有个特点:出酒率高、酿造周期短。浓香白酒大概3斤粮食出1斤酒,而小曲清香型1斤粮食就能出1斤酒,酿造周期也就7-10天(浓香50-75天),它更不可能像汾酒那样搞陈藏什么的,所以成本比较低。
这种酒对于不懂酒的人,相对更容易入口,但风味就差强人意了,没什么值得品的。不过轻度饮用群体嘛,好喝不好喝也不会太在意,容易入口最关键,再把文艺小词整起来,那种feel就有了。情怀侬晓得伐?
江小白概念的传播与推广,以及渠道的扎实功底,是它做的不错的主要因素。概念与形象传播这就不说了,网上大把的吹捧分析文。
而渠道这块的建设,是他们不愿说的内容,这个因素也很大,比如在大本营重庆,每个小餐馆的每张桌子上都有它。
❻ 现在的白酒生意怎么样好做吗
白酒成功大法
------四川华福白酒厂 曹昌平
“十年媳妇熬成婆”是古代妇女的真实生活写照,在漫长的十年里苦苦煎熬,为的是终有成婆之日,可以威风八面。而现代的妇女绝不会干这种傻事,她们不可能耗去十年青春,太漫长了。就是熬成了婆婆又能怎么样呢?还不是老气横秋,缺乏活力,离生命终点不远了。现在做品牌可以借鉴古代媳妇十年煎熬的毅力,可以借鉴她们对目标追求的决心,但决不能遵循她们苦熬十年的方式。
目前,中国白酒市场进入肉搏阶段。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有序时期进入无序状态。每年中国白酒的两大盛会都聚集众多厂家花费巨资参与,大多数参与者都在声嘶力竭地狂吼:“中国名牌”、“著名白酒”、“优质白酒”等。可见追求名牌效应已成了多数生产厂家的共同心声。于是,市场上开始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广告形式和花样促销:空中的、地面的、有声有色的、抢占卖场的、室内的、室外的、动态和静态的、千姿百态,让消费者目不暇接。一阵活动下来,一家欢喜百家忧,更有甚者立即从市场消失。有一部分产品还在苦苦挣扎,以求得一线生机。于是,企业花重金聘请市场营销主任医师,整个希望都寄托在医师身上。不可否认,有些医师确实能对症下药,再结合企业内部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市场能恢复正常。但有少数医师不是对症下药,而是千篇一律,再加上医师功底不够,就连人体内部器官都不清楚的话,有可能愈治愈严重,病及骨髓,那就得动大手术了。
笔者认为,追求名牌效应是无可厚非,但世上万物变迁有它的发展规律。要想使新产品真正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名牌,必须遵循挺进名牌发展历程的重要规则:(以白酒市场为例)
一、首先,给自己的产品定位(白酒品牌定位)
要考虑产品在市场的核心是跟随型,还是领先型,是挑战型还是防御型,必须有个准确的市场定位。如果将产品定位为领先型和挑战型,则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市场经营实力,其中包括财力、人力和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同时,还必须具备承受市场风险和同行挤压的能力。当然,企业如果真是具备以上能力,再加上有鲜明个性、质量达标的产品,在市场独树一帜,相信此产品很快会形成品牌效应的扩张,同时能缩短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拓展期,短时间能将品牌炒红起来。如果将产品的定位为跟随型和防御型,则企业需要组建一个强有力的市场调研部门,内外包装、酒质口感、执行价格及生命周期,及时提供给企业总部,以便制定相应的资源整合措施。
二、寻找适合本企业发展规划的合作伙伴(白酒招商)
“厂商一家”是人们经常谈话时的口头禅,笔者认为:要真正做到厂商一家其实也并非难事,只要做到:A、厂家提供质量过硬、口感适合、价格合理的产品,同时按计划投放市场推广,再加上强有力的管理和市场维护,且借助于经销商丰富的营销经验和健全的网络,那么产品一定能在市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B、经销商能将自己的优势全力地用于产品市场的拓展,配合厂家的市场推广,制定可行的市场销售方案和地面促销活动。相信,这样的配合应该算比较完美。其实关键在于厂家的产品价值能通过经销商市场运作得以增值,经销商的经营理念能融入厂家生产当中,这样合作才能稳固发展。当然,目前厂商合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矛盾的焦点是一方面双方缺少相互信任,在利益冲突时缺少冷静思考,根本谈不上换位置替对方想想,大多数是凭感情用事。另一方面,个别厂商之间总是谁都想占有主动位置。相互之间总想控制对方,结果是谁也无法控制谁。那么作为生产厂家怎样寻找适合本企业发展规划的经销商呢?首先,在寻找经销商之前应该先考证市场,分析市场竞争状况及消费水准和区域特色。同时对经销商也要全方位了解他们的现有市场状况,分销网络建设情况,他对现有品牌的忠诚度,资金周转状况和现金回笼情况,更重要的是经销商的信誉度和市场营销思路。当然,任何事物只能相对性,只能是在同等条件下筛选合格经销商。
三、新品牌向名牌过度的历程剖析(白酒代理)
任何品牌发展都离不开“三个时期、四个过程”, 三个时期是指品牌的求生存期、发展期、成熟期。四个过程是指新产品进入新市场消费者认识的过程:了解、熟悉、认同、忠诚。许多厂家都想产品能迅速占领市场,能尽量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拓展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厂商间不惜成本地加大市场局部投入,甚至是拔苗助长,不按照培植市场的发展规律,造成的结果是形成市场抛物线,局部市场抛得越高跌得越快,我们可以看一看目前流通环节的一些操作方法。新产品进入新市场,首先是餐饮终端,不可否认餐饮终端做好了确实能让品牌迅速扩张,许多厂商不惜冒呆死帐的风险,同时还加大各种适合酒店的硬件投入。也要占领酒店这块风水宝地。然而,酒店老板也借助于目前自己的黄金地段漫天要价。酒是代销不说,就连几批货款都不能结算,往往搞得供应商苦不堪言。笔者认为:餐饮终端固然重要,但不能盲目操作,更不能跟风行事,因为有85%以上的供应商在酒店这块是入不敷出,如果该区域有大小酒店150家,我们可以根据规模大小,客流量多少,信誉好坏分为A、B、C类。C类酒店比较好做一些,因为它多数是店老板直接经营,只要产品质量过硬,业务员沟通到位,随便给一些小礼品也就行了。A、B类酒店就要仔细分析,A、B类酒店一般都有大堂经理、领班、吧台、库房等,往往最难应付的就是这些中间环节。如果要应付他们,又怕是无底洞,但是也不能避开他们,怎么办呢?笔者认为:首先不能将A、B级酒店老板看着是单一的买卖关系,而应将这些老板看着是我们流通领域的分销商,我们一定要牢牢地抓住每一位A、B级酒店老板,跟他们签订一份公平合理、互惠互利的经销协议。(因为酒店老板都知道他们的结算价比分销渠道高)巧妙地将酒店老板融入我们销售环节之中。最后使酒店形成组织销售。
再来看看卖场终端:商场超市是一个区域集中销售的大卖场,卖场终端的销量多少直接反应该品牌在该区域扩张程度,有很多做新产品的经销商经常说的一句话:“酒店还可以,超市走不动”。其实这本来就是一种概念上的错误,超市走不动这本身说明该品牌还处于生存拓展期,反过来也说明酒店的带动并不成功,还需要在广告宣传和促销力度上下功夫,更需要在酒店流动食客当中形成强大的消费群。一句话,短期内卖场终端启动不了,是很正常的事。只是我们还应该从各种形式上加大推广力度。
市区小卖部和乡镇渠道:许多新产品经销商在做市场调查时,暗地欢喜:要是我做的品牌占领这些渠道,也有众多消费者主动购买该多棒。于是开始制定各种分销渠道铺货激励措施。1、当铺货受阻经销商可以不惜成本地加大激励措施强行占有小卖部及乡镇零售店。货是铺到位了,可是消费者会认可吗?他们主动购买的是成熟品牌,大多数人是成熟品牌的忠实消费者。笔者认为:对零售店不得遍地开花,如果零售店走不动会影响分销商对本产品的积极性。首先在市区、乡镇确定几家批发兼零售的分销商,只要我们调动好分销商的激情,让他们在该区域形成小团体消费。比如,分销商的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等各种家宴用酒:第一、这种用酒量比较大。第二、这种用酒辐射面广,消费者能形成相互攀比,达到以点带面的效应,让众多消费者主动到零售店购买,迫使零售店主动进货。乡镇市场比市区零售店多两个渠道:政府机关团体和乡镇酒店,新产品走分销渠道不能太急,更不能挫伤分销商的积极性,因为零售店本身就是传统的守株待兔经营,你不可能让他们主动出击,只能从他们周围的消费群体着手,这样效果会好得多。
综上所述,白酒新品牌过度到成熟品牌,历程艰辛,要求我们的销售人员必须具备推动和控制市场的能力,切不可逆流而行或想当然,只要我们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相信你经营的产品本身就是名牌中的白酒名牌。
四川华福白酒厂 曹昌平
2001年於 江苏 泰州
❼ 这两年从事白酒行业前景如何
白酒市场开始回暖,总体来看,市场空间还比较大,参考《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内战略规划分析容报告》显示,白酒行业经过2003-2012的黄金十年后,由于政策与产业周期发展因素叠加,让白酒业进入漫长的调整期。2013年以来,我国白酒行业亏损面扩大,整体效益不断下滑。部分白酒企业纷纷进行战略调整,开启转型之路。直至2016年白酒行业呈现出触底反弹态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8月,中国白酒行业产量97.4万千升,同比增长3.5%;2016年1-8月,中国白酒行业产量849.2万千升,同比增长4.6%。
当前白酒行业发展总的趋势是,在市场竞争加剧的促进下行业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市场门槛工艺、文化、品牌等和费用不断增加,这必然导致行业淘汰加剧,使那些没有经济实力支撑、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品牌美誉度不高的中小生产企业出局。
❽ 现在的白酒行业怎么样,还能有什么前景
白酒市场如今回暖,前景还可以,参考《中国白酒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战略版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权, 在宏观经济不景气以及限制“三公消费”政策等诸多因素对行业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下,2013-2014年白酒行业收入与利润增速急剧下滑,收入增长跌至个位数,利润甚至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进入2015年来,行业经营情况有所改善,收入增长加快,利润也扭转了负增长的局面。虽然当前白酒行业景气度仍在低位运行,但可见底部复苏。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更注重食品的安全和品质,对于白酒的消费回归理性。农村白酒消费由低档向中低档过渡,城镇白酒则由中低档向中高端过渡。白酒行业消费结构的改进和消费需求进一步的释放,将给白酒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拓展新的空间。
❾ 白酒市场前景如何
酒类属于消费商品,但它也有收藏价值。
不过酒类销售也有旺季和淡季,
冬天快到,酒类进入淡季
白酒的销售也会受到影响的,所以后市不太看好,但是中长期是可以关注的!
谢谢,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