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判断真假浓香型白酒
在包装方面,消费者一定要注意百年老店浓香型白酒的外在包装。真正的好酒在标签的印刷,纸张的使用,图案的套色以及油墨线条都十分讲究,包装盒的边缘接缝松紧均匀,不存在留缝隙的现象。另外,现在不少酒企还加大了防伪技术的应用,例如一次性扭断防伪封口盖的使用有效的防止了造假行为。而假的白酒在包装上不会做到如此的细致,标签的使用和颜色,图案看上起都是不讲究的。
闻香辨味是辨别真假百年老店浓香型白酒的另一常用手段。在辨别时将少量的白酒倒在透明的杯子里,鼻子靠近杯子,闻一下白酒香气的浓淡与酒香属于哪种香气,接下来蘸少许白酒用舌尖分辨,真正的白酒口味醇厚,甘冽,入口有种甜味,还有余香。而假酒则闻起来呛鼻,品尝起来有辣的感觉。
㈡ 浓香型白酒有哪些
浓香型白酒有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井冈酒,洋河大曲,古井贡酒,杜康酒等。
㈢ 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浓香型白酒》gb/t10781.1-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其主要变化如下:
一、增加定义
明确标准
《浓香型白酒》gb/t10781.1-2006新标准代替了《浓香型白酒》gb/t10781.1-89和《低度浓香型白酒》gb/t11859.1-89两个标准,将两个标准合为一项。为便于区别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新标准中增加了浓香型白酒的定义,进一步强调浓香型白酒是以粮谷为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是具有以己酸乙酯为主体复合香的白酒。
二、扩大范围
明晰分类
标准规定,按产品的酒精度分为:
高度酒
酒精度41%vol-68%vol;低度酒
酒精度25%-40%vol。
高度酒的上限由原标准的59%vol调至68%vol;低度酒的下限由原标准的35%vol调至25%vol,而上限由原标准的39%vol调至40%vol,从而扩大了标准的范围,适用性更强。
三、重新分级
品质升格
新标准分为优级和一级,去掉了原标准gb/t10781.1-89和gb/t11859.1-89中的二级,使分类更便于操作,去除了品质和口感较差的二级酒,更符合生产厂家的实际情况。
四、实事求是
引导辟误
在高低度酒的感官要求中加了一条注解:当温度低于10℃以下时,允许出现白色絮状沉淀物或失光,10℃以上应恢复正常。因为构成酒体风味特征的众多香味物质,在温度较低时会出现失光浑浊现象;当酒温上升至10℃以上时又呈现透明。这一特殊可逆现象是中国传统固态发酵白酒的特色,也是高级酯类物质的物理状态变化。作为长期困扰白酒厂家的一个问题,通过新标准的标注,企业有了国家行业层面上的理论阐释,给客观存在的现象一个合理恰当的说明,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对白酒产品的这一特殊现象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五、调整指标
符合实际
酒精度的表示由原来的%(v/v)改为%vol,总酸、总酯、己酸乙酯各项指标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于白酒中的醇类、酸类、酯类含量变化是一个漫长的平衡过程,即使装瓶后,由于醇、酸、酯的水解过程是可逆的,酯类会分解成酸和醇,因而在一定时间内会发现总酸含量升高、总酯下降的现象。本次新标准的修改,总酸、总酯的含量只规定了下限,并比原标准有所降低。己酸乙酯的上限增大了,而下限降低了,从而使上下限的范围扩大了,便于白酒厂家更好地控制各项指标,使生产指标符合新标准。
六、卫生指标
规范统一
新标准规定了高低度浓香型白酒的卫生指标,统一规定为gb2757,从而代替了原低度浓香型白酒的卫生指标单列的标准,使浓香型白酒的标准更规范统一。
七、总酯测定
方法变动
浓香型白酒中总酯的测定方法有变动,增加了用40%vol无酯酒精做空白试验,试验过程、条件和原标准相同。
㈣ 浓香型白酒新国家标准是什么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浓香型白酒》GB/T10781.1-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其主要变化如下:
一、增加定义 明确标准 《浓香型白酒》GB/T10781.1-2006新标准代替了《浓香型白酒》GB/T10781.1-89和《低度浓香型白酒》GB/T11859.1-89两个标准,将两个标准合为一项。为便于区别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新标准中增加了浓香型白酒的定义,进一步强调浓香型白酒是以粮谷为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是具有以己酸乙酯为主体复合香的白酒。
二、扩大范围 明晰分类 标准规定,按产品的酒精度分为: 高度酒 酒精度41%vol-68%vol;低度酒 酒精度25%-40%vol。 高度酒的上限由原标准的59%vol调至68%vol;低度酒的下限由原标准的35%vol调至25%vol,而上限由原标准的39%vol调至40%vol,从而扩大了标准的范围,适用性更强。
三、重新分级 品质升格 新标准分为优级和一级,去掉了原标准GB/T10781.1-89和GB/T11859.1-89中的二级,使分类更便于操作,去除了品质和口感较差的二级酒,更符合生产厂家的实际情况。
四、实事求是 引导辟误 在高低度酒的感官要求中加了一条注解:当温度低于10℃以下时,允许出现白色絮状沉淀物或失光,10℃以上应恢复正常。因为构成酒体风味特征的众多香味物质,在温度较低时会出现失光浑浊现象;当酒温上升至10℃以上时又呈现透明。这一特殊可逆现象是中国传统固态发酵白酒的特色,也是高级酯类物质的物理状态变化。作为长期困扰白酒厂家的一个问题,通过新标准的标注,企业有了国家行业层面上的理论阐释,给客观存在的现象一个合理恰当的说明,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对白酒产品的这一特殊现象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五、调整指标 符合实际 酒精度的表示由原来的%(v/v)改为%vol,总酸、总酯、己酸乙酯各项指标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于白酒中的醇类、酸类、酯类含量变化是一个漫长的平衡过程,即使装瓶后,由于醇、酸、酯的水解过程是可逆的,酯类会分解成酸和醇,因而在一定时间内会发现总酸含量升高、总酯下降的现象。本次新标准的修改,总酸、总酯的含量只规定了下限,并比原标准有所降低。己酸乙酯的上限增大了,而下限降低了,从而使上下限的范围扩大了,便于白酒厂家更好地控制各项指标,使生产指标符合新标准。
六、卫生指标 规范统一 新标准规定了高低度浓香型白酒的卫生指标,统一规定为GB2757,从而代替了原低度浓香型白酒的卫生指标单列的标准,使浓香型白酒的标准更规范统一。
七、总酯测定 方法变动 浓香型白酒中总酯的测定方法有变动,增加了用40%vol无酯酒精做空白试验,试验过程、条件和原标准相同。
㈤ 浓香型白酒氢化物标是多少
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GB/T10781.1-2006 高度酒理化指标:酒精度41-68 %vol总酸(以乙酸专计 g/l)属 优级≥0.4 一级≥0.3总酯(以乙酸乙酯计g/l) 优级≥2.0 一级≥1.5低度酒理化指标:酒精度25-40 %vol总酸(以乙酸计 g/l) 优级≥0.3 一级≥0.25总酯(以乙酸乙酯计g/l) 优级≥1.5 一级≥1.0
㈥ 这酒多少钱一瓶
茅台镇酱香酒,生产周期长,产量低,需要一年时间的酿酒周期才能出酒,酿造工艺复杂,端午采曲、重阳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时整整一年,一般都要窖藏3年以上才上市销售,成本价格较高,几十元一斤的只算中档。茅台镇酱香酒,不等于茅台酒,但真正茅台镇地产的酱香型白酒,并不比茅台酒逊色,品质不相上下,更甚者亦有之。
㈦ 什么是浓香型白酒
1。浓香型白酒具有芳香浓郁、绵柔甘洌、香味协调、入口甜、落口绵、尾净余长等特点,这也是判断浓香型白酒酒质优劣的主要依据。构成浓香型酒典型风格的主体是己酸乙酯,这种成分含香量较高且香气突出。
2. 浓香型白酒的特点是窖香浓郁,香味协调。其主要成分以乙酯为主体。主要以泸州老窖特曲为代表,四川五粮液、香港天旺健养生酒等也属浓香型。
以上引用自网络白酒香型
拓展资料
采用老窖位发酵生香基地,窖愈老,窖泥中的酿酒微生物愈多,生产的酒愈好。浓香型白酒其酒味芳香浓郁,绵柔甘烈,香味协调,绵甘适口,回味悠长。浓香型白酒:窖香浓郁,口味丰满,入口绵甜干净,纯正。如以泸州特曲、五粮液、剑南春、全兴大曲、沱牌曲酒为代表的四川派,以洋河、双沟、古井、宋河粮液百年皖酒为代表的纯浓派。
白酒的香型分为七种:馥郁香型 、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凤香型、米香型、芝麻香型和其它香型。(1993年国家又颁布了“兼香型”)前四种香型比较成熟,趋于标准化和定型化。除前四种香型外,还有不少具有自己特点的好酒,其香气,口味、工艺不仅不同于已定型的香型酒,而又有自己特殊的工艺、风味。进而恰如其分的表达其香型名称,如董酒、西凤酒、白云边、白沙液等就是这样的酒,划归不到四个香型中去,只好暂时定为其它香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白酒香型的划分并没有最后定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酿酒工业的发展,白酒的香型也必将更加丰富多彩。事实上,食品中,植物中的香味是多种多样的,酒的香味也会不断发展,不断增加,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㈧ 浓香型白酒的相关标准
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 GB10781.l-8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浓香型白酒产品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粮谷为原料,经固态发酵、贮存、勾兑而成,具有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蒸馏酒。本标准不适用于40度以下的低度浓香型白酒。
2.引用标准
GB 10345白酒试验方法
GB 2757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
3.技术要求
3.1感官要求
见表1。
表1
┌──┬──────────────┬─────────┬─────────┐
│项目│优级 │一级 │二级 │
├──┼──────────────┴─────────┴─────────┤
│色泽│无色,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 │
├──┼──────────────┬─────────┬─────────┤
│香气│具有浓郁的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具有较浓郁的己酸乙│具有己酸乙酯为主体│
│ │复合香气 │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的复合香气 │
│口味│绵甜爽净,香味谐调,余味悠长│较绵甜爽净,香味谐│入口纯正,后味较净│
│ │ │调,余味较长 │ │
│风格│具有本品突出的风格 │具有本品明显的风格│具有本品固有的风格│
└──┴──────────────┴─────────┴─────────┘
3.2 理化要求见表2。
表2
┌─────────────┬──────┬──────┬──────┐
│项目 │优级 │一级 │二级 │
│酒精度(V/V%) │41.0~59.0 │
├─────────────┼──────┬──────┬──────┤
│总酸(以乙酸计),g/L │0.50~1.70│0.40 ~2.00 │0.30~2.00│
├─────────────┼──────┼──────┼──────┤
│总酯(以乙酸乙酯计),g/L│≥2.50 │≥2.00 │≥l.50 │
├─────────────┼──────┼──────┼──────┤
│乙酸乙脂,g/L │1.50~2.5O │1.00--2.50 │O.6O~2.00 │
├─────────────┼──────┴──────┴──────┤
│固形物,g/L │≤ 0.40 │
└─────────────┴────────────────────┘
注:①酒精度允许公差为±1.0度。
②酒精度40.0--49.0度,固形物可为0.50g/L。
③优级、一级、二级酒均不得加入非自身发酵产生的物质。
3.3 卫生指标
按GB2757执行。
㈨ 浓香型白酒的国家新标准是什么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浓香型白酒》GB/T10781.1-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其主要变化如下:
一、增加定义 明确标准 《浓香型白酒》GB/T10781.1-2006新标准代替了《浓香型白酒》GB/T10781.1-89和《低度浓香型白酒》GB/T11859.1-89两个标准,将两个标准合为一项。为便于区别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新标准中增加了浓香型白酒的定义,进一步强调浓香型白酒是以粮谷为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是具有以己酸乙酯为主体复合香的白酒。
二、扩大范围 明晰分类 标准规定,按产品的酒精度分为: 高度酒 酒精度41%vol-68%vol;低度酒 酒精度25%-40%vol。 高度酒的上限由原标准的59%vol调至68%vol;低度酒的下限由原标准的35%vol调至25%vol,而上限由原标准的39%vol调至40%vol,从而扩大了标准的范围,适用性更强。
三、重新分级 品质升格 新标准分为优级和一级,去掉了原标准GB/T10781.1-89和GB/T11859.1-89中的二级,使分类更便于操作,去除了品质和口感较差的二级酒,更符合生产厂家的实际情况。
四、实事求是 引导辟误 在高低度酒的感官要求中加了一条注解:当温度低于10℃以下时,允许出现白色絮状沉淀物或失光,10℃以上应恢复正常。因为构成酒体风味特征的众多香味物质,在温度较低时会出现失光浑浊现象;当酒温上升至10℃以上时又呈现透明。这一特殊可逆现象是中国传统固态发酵白酒的特色,也是高级酯类物质的物理状态变化。作为长期困扰白酒厂家的一个问题,通过新标准的标注,企业有了国家行业层面上的理论阐释,给客观存在的现象一个合理恰当的说明,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对白酒产品的这一特殊现象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五、调整指标 符合实际 酒精度的表示由原来的%(v/v)改为%vol,总酸、总酯、己酸乙酯各项指标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于白酒中的醇类、酸类、酯类含量变化是一个漫长的平衡过程,即使装瓶后,由于醇、酸、酯的水解过程是可逆的,酯类会分解成酸和醇,因而在一定时间内会发现总酸含量升高、总酯下降的现象。本次新标准的修改,总酸、总酯的含量只规定了下限,并比原标准有所降低。己酸乙酯的上限增大了,而下限降低了,从而使上下限的范围扩大了,便于白酒厂家更好地控制各项指标,使生产指标符合新标准。
六、卫生指标 规范统一 新标准规定了高低度浓香型白酒的卫生指标,统一规定为GB2757,从而代替了原低度浓香型白酒的卫生指标单列的标准,使浓香型白酒的标准更规范统一。
七、总酯测定 方法变动 浓香型白酒中总酯的测定方法有变动,增加了用40%vol无酯酒精做空白试验,试验过程、条件和原标准相同。
这里可以查得到: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sort/3/11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