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篇以酒为题材的文章
中国的酒文化.
中国的白酒分三种风味,一种是浓香型,一种是酱香型,还有一种记不清了专,大概意思就是属比较清淡的意思.
PS:茅台是酱香型.白酒是通过发酵蒸馏等等过程完成的,越古老的酒窖含有的细菌越多,从而酿出的酒就越好喝.所以,那些古老的酒窖都是非常值钱的.
……………………
不知道乃要什么呀?不是帮忙写作文吧?
② 怎样写泸州老窖酒类感想论文
七月的川南,万木葱茏,生机勃勃,泸州的高粱红了,流霞似火,染红了长江两岸!为一探这自然壮美之景, 7月25-27日,泸州老窖集团盛情邀约国内知名的文化名家莅临泸州,共赴“高粱红了”文化采风活动。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3010029.htm
陆天明,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著名导演陆川之父。
代表作品:《桑那高地的太阳》、《泥日》、《木凸》、《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省委书记》、《黑雀群》等。
身体好的时候,我往往喜欢喝上两口。不多,一盅,或两盅。但等日头刚落,晚凉才起,撂下笔墨稿纸(鼠标键盘),趁文思尚余存,又踯躅于淡淡暮色中时,就特别想喝一点,而且非得是高度的白酒,比如五十六度,不必非得是名酒――我们这一代人,从年轻时学会喝酒到进入中年,月收入也就在三四十、四五十元之间徘徊,当年的酒价比起现在虽然不知要便宜多少倍,但一瓶名酒的花销,怎么也还是要顶一个大人一个月或半个月的伙食费。说实话,那个年代公费吃喝还是控制得较为严格的,绝大多数场合,喝酒还是得自己掏腰包。所以,那时候,先是只敢喝散酒。所谓“散酒”,在《孔乙己》和《水浒》等名著里都写到,就是那种平时存放在大型酒瓮或酒甏里,到喝时,由酒保或小店老板用酒吊子一下下提到碗里去喝的那种廉价酒。我们当知青时,是“提”到脸盆或水壶里带回宿舍,稍后些时日,敢指着商店货柜上瓶装的酒,对营业员说:“要这个”或“那个”,记忆中好像已经到了打倒“四人帮”的年代了。
我是在当知青时学会喝酒的。男知青在那时候大多不是学会了抽烟,就是学会了喝酒。也有的既学会了抽,也学会了喝。抽烟喝酒,多是因为空虚无聊。我没学会抽烟,也没想去学,而且我的“学喝酒”说实在的还真不是因为“空虚和无聊”。那一年我被调到农场的武装连队当代理指导员。一个连队一百来人,装备着三门反坦克的三七炮,还有六挺重机枪。全连除了我这个指导员没当过一天兵,其余的,从班排长到炊事员,全都是有过六年以上军龄的退伍老兵。连长就更不用说了,在部队时就是个连级干部。在这样一群老兵中间,要树立威望,只靠“吃苦耐劳多干活,能说能写做报告”还不够,还必须得在酒桌上绝对不装怂。你可以醉倒,但绝对不能不喝。当老连长端着酒碗,走到你面前,瞪大了眼,喊着:“毛主席教导我们,枪声响,老子上战场。喝!!”这时,在场所有老兵都眼睁睁地看着你这个学生娃出身的指导员,你要红起脸说:“我……我……我……不……”你就算玩完!哪怕一口干了,一团火顿时从舌根灼烧到肚肠根,然后扑通一声倒下,不省人事,也必须把酒干了。只有这样,你才是他们“彻底可信任的”、“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几十年来,我很少喝醉过。(并非是量大不醉,是不许自己放纵倒下。)而一生中仅有的两三次醉倒的记录就是在那段时间里创下的。说心里话,至今我仍然享受那时倒下的瞬间,老兵们满意信任尊敬的眼神,怀念在那种满意信任尊敬中和他们“同甘共苦”的滋味……
有时我也问自己,酒到底给了你什么乐趣,在离开了那些可爱的老兵们以后,让你依然如此地享受“酒”这个东西?我想过这个答案:我享受酒给我的那种“微醺”。“微醺”中 ,得以摆脱一天、一时、或一生的种种纠结和劳累,让我在若有所得,又若有所失的短暂“空白”中,“摇摇晃晃”地陶陶然,飘飘然,嗒嗒然……正是“重阳独酌杯中酒……菊花从此不须开”啊。(杜甫七律《九日》)不过,这只是答案的一部分。还有人这样释义:它“甚至在生命中最异样最艰难的问题上肯定生命”,“在生命最高类型的牺牲中为自身不可穷尽而欢欣鼓舞,我称之为酒神精神。”说这话的是大哲学家尼采。尼采认为,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胜人生悲剧性的人生。而酒神恰恰意味着节庆、狂喜、冲动、解脱,以至放纵,它是艺术的代表。尼采在这里为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行为艺术”做了最好的理论注脚。而对于亿万普通民众,尼采认为,酒神一直在对他们说: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尼采说得多好啊。这正是人类千百年来发现、酿造、完善并一直“耿耿于怀”地喜好着酒这么个玩意儿的真实原因吧――因为我们要审美地活着,审美地活得更“壮丽”更“快慰”!
也许正因为如此,当我到酒城泸州,隔着为防污染而框起的大玻璃,观看酿酒师傅们在那四口一天都从未停止过、已经连续酿造了四百三十八年的国宝窖池跟前操作时,一种神圣感和自豪感抑制不住地油然而起。当我被引导着走进据说总长度有七公里、且隐身在山腹之中、专为储存酒用的“纯阳洞”里,触摸到那一个个足有一个人那么高、周身布满了“百年厚苔”并密封着的酒甏时,那阴暗潮湿并满溢着的酒气几乎让我窒息。我知道,我在穿越一部华夏民族文化史的华彩部分。我为这部历史的沉重、绵长和倔强、且又美轮美奂而窒息。我为自己终于在走近祖先们创造性的身影,触摸到他们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放豁达的“审美取向”而颤栗。“风过泸州带酒香”。这是当代一位深孚人望的大政治家胡耀邦先生为泸州题下的诗句。整个泸州城脚下藏有几万个酒窖,大街小巷也曾造作过数百上千个做酒的作坊和酒厂,如此这般,风过泸州,它又怎能不香不醉呢?长江和沱江从泸州穿城而过。有一天清晨,我走到两江会合处,默思冥想,仍然想不通千百年前的祖先是“肿样”在“酱紫”一个神奇的地方发现了那第一株会酿酒的菌种,从而让苦难的华夏民族能在酒神精神的鼓舞下,在不断创造壮丽和快慰的感觉之中不断前行的?虽然到最后我还是没有想通,但历史毕竟还就是这样被创造了出来……
泸州的朋友告诉我,当年飞马送到杨贵妃嘴里的荔枝,是摘自泸州荔枝树上的珍品。泸州的朋友又告诉我,中国浓香型酒的发源地就在泸州。我确信之,是因为我在纯阳洞外一张古色古香的条案上,喝到了泸州老窖这浓香型酒的原酒。没有它的运作、加入、生发,所有名为泸州老窖的酒就不可能拥有特有的韵味和意味。他们只给我喝了一小口,这一小口真的是名符其实的一小口,说它只有指甲盖大的那点儿,腼腆地躺在盅底的一个角落里并无夸张之处。但就是这一小口,它无色透明,但却厚重、绵软、醇香,而又带一种纯净的清甜,摸在指尖上,有粘粘的感觉;一入口,那所有的香醇顿时布满整个口腔,而后便游走升腾,渐渐沉入胸底。它让你精神涌动,潮热遍身,回味再三,欲罢不能。我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呆站在那儿了……这一刻我想到了我那些“老兵们”。假如他们此刻也和我一起,有幸能品尝到这样的“原酒”、“母酒”。我想他们一定不会再喊什么“毛主席教导我们……”,他们会兴高采烈地大叫:“酒神教导我们,锣鼓响,彩旗扬,老子痛痛快快活一场!”
泸州印象
“山坡下,是泸州老窖集团一万亩高梁种植基地中最大的一块,4000亩的连绵起伏的高粱,此时都已在红透的过程中,望去真是壮丽无比。高粱,当地人叫红粮,因为到这个时候,泸州周边的乡野里,全都是一片片醉红的高粱。这可是上等的酿酒的原料呵。”
当代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沙市文联主席何立伟
“据史载,泸州的文明历史至少在三千年以上,自汉代以来,古泸州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多元文化并存的地方,既秉承了少数民族的豪放,又浸润了汉文化的博深含蓄,渐次演衍成后来的泸州老窖酒文化充分体现了这一些:好客、善饮,崇尚酒礼、酒仪、酒德之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当代著名作家,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编审郏宗培
“一到泸州,温润绵长又激扬高亢韵味独特的四川话,入耳宛如乡音,熟悉而亲切。青年时代,我在四川度过八年军旅生涯,足迹遍布川西、川北、川东不少地方,唯独没到过川南的宜宾泸州自贡。今天有机会来泸州,弥补了当年的缺憾。”
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副会长,《萌芽》杂志主编,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赵长天
“泸州人都说李白是喝了泸州的白酒才写出了千古不朽的《将进酒》和《月下独酌》,说得有板有眼。我并不信这样的传说,李白诗中的酒,也许是泸州的酒,也许是别处的酒。然而在纯阳洞漾动的云烟中,我分明看到一位晚唐诗人,正飘然而来,在这里举杯歌吟,流连忘返。且听他如何吟唱:泸川杯里春光好,读书万卷偕春老。清酒一壶提,此时心转迷。黄莺休见妒,枝头喜相扑。一醉卧残阳,弥菱我醉痴。”
③ 人生活着都相一瓶白酒文章
人活着就像不同类型的各种白酒。
有的像高度白酒,燥辣、干烈、直性子,炮筒子,一点就内炸,容没有回旋余地。但醉得快,醒得快;有的像中度白酒,都能喝一点,但也不能喝多。柔顺可口,适量饮用,可以催眠,又可活血化瘀;有的像加了香味料的低质白酒,异味很杂,那滋味犹如吃苦药,不愿意品尝,喝过会后悔一辈子。
还有的像酱香型白酒,丰满醇厚,空杯留香;有的像浓香型白酒,绵甜爽净,浓郁芬芳;也有的像清香型白酒,纯正优雅,余味悠长。。。
④ 关于酿酒的论文
早在七八十年代曾经热过一时,但因其出酒率不高,口感不如人意而被冷落。近年来,合肥酿酒技术服务中心通过上千次的实验,终于研制出一种能解决上述两大难题的生料酒曲。经过两年多来几十家酒厂的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一些酒厂还进入了规模化生产,充分表明了生料酿酒的先进和优越。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 生料熟料两种酿酒工艺对比
以传统的小曲酒固态法工艺为例,其工艺流程:原料→浸泡→初蒸→焖粮→复蒸→出甑摊凉→加曲→装箱培菌→配糟→装桶发酵→蒸馏→成品酒。
生料酿酒工艺流程:生料+曲→发酵→蒸馏→成品酒。
从上述两种工艺流程对比中,即可明显看出生料酿酒工艺较之熟料酿酒工艺具有如下优点:
1、 原料+水+曲后就进入发酵,省去了原料的浸泡、初蒸、焖粮、复蒸、出甑摊凉、加曲、装箱培菌、配糠等8道工序,因而节约了原料蒸煮所需燃料、人工、时间、占地面积等等。
2、 生料酿酒不须要辅料,如稻壳等,从而节省了购买辅料的费用人工等。
3、 按原料总量加入0.6~0.7%生料酒曲外,不需再添加任何曲药和其他添加剂如活性干酵母、糖化酶等,省去了制曲车间、购买各种添加剂的费用及繁琐的工艺操作。
4、生料酿酒出酒率和成品酒口感都大大地超过熟料酿酒工艺。比如,以酿酒技术较为先进的黑龙江普通白酒为例,原料出酒率一般为48—53%(酒度以57.5%计),最高也只能达到55—56%。
采用无锡市永安生料酿酒技术开发公司研制的生料酒曲按上述工艺流程生产,玉米出酒率能达到55%(酒度以65%计),大米出酒率能达到65%,而且成品酒香味丰满、柔和、尾净、无邪杂味、无新酒贯有的糠味、酒槽味、糊味、暴辣味。有的厂家反映,采用生料酿酒技术生产的白酒,蒸馏出来后不经勾调即能达到一级质量标准。
综上所述,生料酿酒是采用边糖化、边发酵、液态发酵、液态蒸馏的全液态法生产工艺,把几千年来的传统技术的烦琐、复杂的工艺流程简化为配料、发酵、蒸馏三道工艺,因此操作简便,轻松。
二、 生料酿酒酒曲的特点
生料酿酒成败的关键在于酒曲,这种酒曲既要能将生淀粉转化为糖,又要同时将糖转化为酒精,而且还要保证有较高的出酒率和较完美的口感。
合肥酿酒技术服务中心研制的生料酒曲具有如下特点:
1、 能将任何含有淀粉或糖分的植物发酵成为酒精。淀粉出酒率几乎能达到100%。
2、 这种酒曲不仅能酿制各种白酒和酒精,还能酿造各种低度酒。如米酒、黄酒、葡萄酒、蕃茄酒、苹果酒、桃梨酒、南瓜酒等等。
3、 利用这种曲种,还能酿制各种不同香型的白酒。
例如浓香型白酒,不仅工艺流程复杂,操作难度高,而且发酵时间长,出酒率低。如采用上述生料酿酒工艺流程生产,在发酵时加入适量的已酸菌液或加入0.3—0.5%已酸已酯共同发酵蒸馏出来即为浓香型白酒。
酿造黄酒也是如此,在发酵时加入适量的黄酒生香菌液或加入黄酒香料共同发酵,发酵完毕酒醪即具有黄酒香味。其它各种香型的酒也是如此。
因为各种不同香型的酒,其主体香味成分一部分是由原料本身决定的,一部分则是从外界带入的,以大米、玉米、高梁为例,如不从外界加入其它香味物质,酿制出来的即是米香型或清香型白酒。
4、 上述生料酿酒工艺流程适用于一切蒸馏酒和酒精生产。
酿造各种蔬菜瓜果酒,包括黄酒的工艺流程如下:生料+水+曲→发酵→过滤→澄清→勾调→杀菌(紫外线)→精滤→陈酿→装瓶。采用此工艺技术完全不用燃料,节约能源95%以上。
三、 生料酿酒工艺操作要点
1、配料。粮水比为1:3;生料酒曲用量为原料总量的0.6~0.7%。冷水符合饮用水标准。
2、原料粉碎为40目,大米不必粉碎;蔬菜瓜果应去皮、去核并打成浆状。
3、入池水温不超过35℃。最佳发酵温度为25℃—30℃。超过30℃者发酵期缩短;低于20℃者,发酵期延长。冬季生产可采用温水发酵。室温低于10℃者不发酵。
⑤ 请问谁有关于白酒检测的毕业论文啊,急!!!!
关于白酒检测的毕业论文 这类的在 591论文网上也有好多案例,拼拼凑凑就出一篇论文勒。真要懒到极致了,干脆就找那里的写手代笔。我表妹的论文就那儿搞定的,老师还不错,挺负责的挺讲诚信的。
⑥ 急求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论文一篇
已经发到你邮箱,请注意查收,如果好的话,记得给我追分啊!
⑦ 急求白酒酿造的毕业论文
酿造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⑧ 关于白酒的论文要求字数1500以上
我国的白酒发酵技术虽源于黄酒,相对于黄酒历史而言,白酒的生产技术还很不完善,故版现代对白酒的发酵工权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五六十年代,影响最大的改革是全面总结了“烟台操作法”,这个操作方法借鉴了酒精工业的麸皮曲及酒母制作两个关健技术,并结合传统的白酒工艺,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操作法。当时总结了其特点是:“麸曲酒母、合理配料、低温入窖、定温蒸烧”十六个字。
由于浓香型酒在名优酒中的产量最大,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许多工厂和研究机构对浓香型大曲酒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研究控制低温发酵,对发酵温度曲线进行部结,提出了前期缓升,中期挺坚,后期缓落的策略。
此外还采用回醅发酵,即长期反复发酵的酒醅,配加在新酒醅中,以老醅带新醅,进行发酵的措施。或采用回糟发酵。有的也采用回酒发酵,成品酒依次分为头级酒,二级酒,三级酒。二级酒倒回酒新酒醅中,再次入窖发酵,再次蒸馏,可将二级酒变为头级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