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白酒大曲与小曲有什么不同
大曲:以小麦为原料,经粉碎后制成曲坯,让自然界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成,称为大曲.
一、大曲的特点
大曲是酿制大曲酒用的糖化发酵剂。在制曲过程中依靠自然界各种微生物富集到用淀粉质原料制成曲坯上,经过扩大培养,形成各种有益的酿酒微生物菌糸和酶系,再经过风干、贮藏,即成为成品大曲。刚培养结束出房后的大曲,一般要经过三个有左右的贮存才能使用,每块大曲的重量在 2---3 公斤,含水量在 13 — 15% 左右。
大曲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生料制曲用来制造大曲的原料应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蛋白质及适量的无机盐等,以便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能提供必需的营养,同时对微生物的富集和不同酶的产生起到筛选与诱导作用。我们可以把大曲看作一种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基,也是一种复合酶制剂的粗制品。生料制曲是大曲生产的一大特点,这不仅有利于保存原料中所含的水解酶类(如小麦麸皮中的β-淀粉酶)有助于大曲酒酿造进程中淀粉的糖化作用,而且有利于那些能在直接利用生料的微生物得以富集生长。一般我国南方的曲酒厂大多以小麦作为制曲的主要原料,北方常以大麦、豌豆为制曲原料。小麦制曲容易管理,淀粉含量丰富,还含有较多的面筋质,粘着力强,最适合于曲霉菌的生长。大麦皮多、粘性小、疏松,曲块成型后内部间隙大、上火慢、后火快,水分和热量散发也快,影响微生物在曲块内充分的繁殖;而豌豆粘着力强,蛋白质含量丰富,并含有香草醛和香草酸等清香物质,有利于清香的形成。由于豌豆粉结块后水分和热量不易散失,同样不利于微生物充分繁殖。因此制曲时大麦与豌豆必须进行适当的配比,才能制成好曲。有时用小麦制曲时,为了疏松曲块、提高微生物对酿酒原料的适应性,提高曲的质量,可添加 5 — 10 %的高粱。
2 、自然接种
大曲通过自然接种使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转移到曲块上繁殖,但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往往又受到季节的影响,根据经验一般春未夏初到中秋季节是曲的最佳时期,此时环境的温、湿度较高,有利于曲室培养条件的控制。自然接种不仅为大曲提供丰富的微生物类群,而且这些微生物所产生的各种酶类形成了大曲的液化力、糖化力、蛋白质分解力和酒精发酵力。在制曲过程中,微生物分解原料所形成的代谢产物,如氨基酸,阿魏酸等都是大曲酒香味成分的前体物质,它们与发酵过程中形成的其它代谢产物一起,构成了大曲酒的各种香气和口味物质。
3 、大曲既是糖化发酵剂又是酿酒原料的一部分
在酿造大曲酒时,依靠大曲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和酶,对原料成分进行糖化发酵,同时大曲本身所含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在发酵过程中也被分解利用。
4 、强调使用陈曲
大曲经过曲房培养后,即使成熟也不应立即使用,需要经过 2 — 6 个月的贮藏,成为陈曲后才投入使有。因为在制曲过程中潜入了大量产酸细菌,它们在干燥条件下会大部分死亡或失去繁殖能力,以减弱发酵过程中的产酸能力。同时在大曲通过适当贮存中酵母数量是也会减少,酶活适当钝化,在今后酿酒过程中可避免前火猛、升酸快的情况 ,使发酵升温减缓、符合前缓、中挺、后缓落的规律,有利于酒的出率和质量的提高。贮曲场所应保证干燥通风,并保证曲块不发生霉变虫害,要特别注意在水分较高、通风不良的环境曲块容易感染青霉菌,酿出的酒会产生不良苦味;大曲若受虫害使大曲质量严重下降,不但造成浪费,降低曲的效力,而且还会使酿出的成品酒产生难闻的虫粪臭味。目前已试制成功能防治曲虫的药剂,消除虫害,效果良好。
小曲,主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
小曲。目前麸曲法白酒是我国白酒生产的主要操作法之一。其白酒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
B. 什么是大曲白酒
淀粉要转化为酒精才能在蒸馏的时候被蒸出,转化酒精的时候需要加曲坐酶来促使反应进行,如果用的是大曲就是那就是大曲酒.此外还有小曲酒麸曲酒等
C. 白酒大曲的制作方法是什么
白酒俗称烧酒,是一种高浓度的酒精饮料,一般为50~65度。
根据所用糖化、发酵菌种和酿造工艺的不同,它可分为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三大类,其中麸曲酒又可分为固态发酵酒与液态发酵酒二种。
原料配方 凡含有淀粉和糖类的原料均可酿制白酒,但不同的原料酿制出的白酒风味各不相同。
粮食类的高粱、玉米、大麦;薯类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废糖蜜等均可制酒。
此外,高粱糠、米糠、麸皮、淘米水、淀粉渣、甘薯拐子、甜菜头尾等,均可作为代用原料。
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杜梨、金樱子等,也可作为代用原料。
我国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为固态发酵法,在发酵时需添加一些辅料,以调整淀粉浓度,保持酒醅的松软度,保持浆水。
常用的辅料有稻壳、谷糠、玉米芯、高粱壳、花生皮等。
酒曲、酒母 除了原料和辅料之外,还需要有酒曲。以淀粉原料生产白酒时,淀粉需要经过多种淀粉酶的水解作用,生成可以进行发酵的糖,这样才能为酵母所利用,这一过程称之为糖化,所用的糖化剂称为曲(或酒曲、糖化曲)。
曲是以含淀粉为主的原料做培养基,培养多种霉菌,积累大量淀粉酶,是一种粗制的酶制剂。
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曲(生产名酒、优质酒用),小曲(生产小曲酒用)和麸曲(生产麸曲白酒用)。生产中使用最广的是麸曲。
此外,糖被酵母菌分泌的酒化酶作用,转化为酒精等物质,即称之为酒精发酵,这一过程所用的发酵剂称为酒母。
酒母是以含糖物质为培养基,将酵母菌经过相当纯粹的扩大培养,所得的酵母菌增殖培养液。生产上多用大缸酒母。
所用设备
1.原料处理及运送设备。有粉碎机、皮带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螺旋式输送机、送风设备等。
2.拌料、蒸煮及冷却设备。有润料槽、拌料槽、绞龙、连续蒸煮机(大厂使用)、甑桶(小厂使用)、晾渣机、通风晾渣设备。
3.发酵设备。水泥发酵池(大厂用)、陶缸(小厂用)等。
4.蒸酒设备。蒸酒机(大厂用)、甑桶(小厂用)等。
我国的白酒生产有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两种,固态发酵的大曲、小曲、麸曲等工艺中,麸曲白酒在生产中所占比重较大,故此处仅简述麸曲白酒的工艺。
制作方法
1.原料粉碎。原料粉碎的目的在于便于蒸煮,使淀粉充分被利用。根据原料特性,粉碎的细度要求也不同,薯干、玉米等原料,通过20孔筛者占60%以上。
2.配料。将新料、酒糟、辅料及水配合在一起,为糖化和发酵打基础。配料要根据甑桶、窖子的大小、原料的淀粉量、气温、生产工艺及发酵时间等具体情况而定,配料得当与否的具体表现,要看入池的淀粉浓度、醅料的酸度和疏松程度是否适当,一般以淀粉浓度14~16%、酸度0.6~0.8、润料水分48~50%为宜。
3.蒸煮糊化。利用蒸煮使淀粉糊化。有利于淀粉酶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杀死杂菌。蒸煮的温度和时间视原料种类、破碎程度等而定。一般常压蒸料20~30分钟。蒸煮的要求为外观蒸透,熟而不粘,内无生心即可。
将原料和发酵后的香醅混合,蒸酒和蒸料同时进行,称为"混蒸混烧",前期以蒸酒为主,甑内温度要求85~90℃,蒸酒后,应保持一段糊化时间。
若蒸酒与蒸料分开进行,称之为"清蒸清烧"。
4.冷却。蒸熟的原料,用扬渣或晾渣的方法,使料迅速冷却,使之达到微生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若气温在5~10℃时,品温应降至30~32℃,若气温在10~15℃时,品温应降至25~28℃,夏季要降至品温不再下降为止。扬渣或晾渣同时还可起到挥发杂味、吸收氧气等作用。
5.拌醅。固态发酵麸曲白酒,是采用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扬渣之后,同时加入曲子和酒母。
酒曲的用量视其糖化力的高低而定,一般为酿酒主料的8~10%,酒母用量一般为总投料量的4~6%(即取4~6%的主料作培养酒母用)。
为了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在拌醅时应加水(工厂称加浆),控制入池时醅的水分含量为58~62%。
6.入窖发酵。入窖时醅料品温应在18~20℃(夏季不超过26℃),入窖的醅料既不能压的紧,也不能过松,一般掌握在每立方米容积内装醅料630~640公斤左右为宜。装好后,在醅料上盖上一层糠,用窖泥密封,再加上一层糠。
发酵过程主要是掌握品温,并随时分析醅料水分、酸度、酒量、淀粉残留量的变化。
发酵时间的长短,根据各种因素来确定,有3天、4~5天不等。一般当窖内品温上升至36~37℃时,即可结束发酵。
7.蒸酒。发酵成熟的醅料称为香醅,它含有极复杂的成分。通过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再经冷却即可得到白酒。蒸馏时应尽量把酒精、芳香物质、醇甜物质等提取出来,并利用掐头去尾的方法尽量除去杂质。
D. 白酒中的普曲和大曲有什么不同吗
头曲,二曲,三曲等是蒸馏时接酒时间不同而对不同馏分的酒的称谓。
也就是发酵、贮存时内间长容短的命名,如:特曲、陈曲、头曲、二曲等,也叫做量质定级。
其中规定特曲贮存三年,头曲贮存一年,二曲贮存半年。
大曲是用大曲作糖化发酵剂的白酒的统称,即大曲酒;
特曲是指特级的大曲酒,也就是特别好的大曲酒。
E. 白酒中的大曲,二曲等等有什么区别
你好!
白酒的名称繁多。有的以原料命名,如:高粱酒、大曲酒、瓜干版酒等,就是以权高粱、大曲、瓜干为原料生产出来的酒。有的以产地命名,如:茅台、汾酒、景芝白干、曲阜老窖、兰陵大曲等。有的以名人命名,如:杜康酒、范公特曲等。
按发酵、贮存时间长短的命名,如:特曲、陈曲、头曲、二曲等,也叫做量质定级。其中规定特曲贮存三年,头曲贮存一年,二曲贮存半年。
F. 什么是大曲白酒
麸曲白酒是以麸皮为载体培养的纯种曲霉菌,加纯种酵母生产的白酒,其工艺操作与大曲白酒大体相同。
什么是麸曲白酒
G. 大曲在白酒中起什么作用
大曲在酿造白酒中的作用:
一、投粮作用
大曲中的淀粉含量均较高,一般在57%左右。曲粉用量在22%左右,即投入100kg粮食,用曲粉22kg,加上用曲量实际投人的粮食量为122kg。粮糟中的淀粉含量升高,其中一部分淀粉是由大曲提供的,而且这部分淀粉,大多为第二次发酵出酒的淀粉。 因为人窑撒入糟醅中的曲药没有经过糊化就投入粮糟中,随同粮糟进入发酵池发酵,这时曲粉中的淀粉是生淀粉,大部分不能发酵也不能生成白酒,但是它在发酵池中被糟醅中的水分、酸、醛、酸、醇等微量物质成分浸泡和相互作用而生成极微量的香气成分,在蒸馆时带入白酒中,并且经过浸泡后的曲粉中的淀粉在经过烤酒、蒸馆、糊化后形成糊精,成为可发酵的淀粉而生成酒精,这种淀粉所产的酒叫二次发酵酒。实践经验证明,二次发酵酒的质量优于一次发酵酒。加上它又是大曲淀粉所产的酒。酒质具有特殊的香气味,使酒带有较浓的曲香气昧,这就是大曲酿造的白酒质量优于其他曲种的原因之一。
二、提供香味成分和香味前体物质成分
制曲原料主要是小麦、大麦和豌豆,这些原料含蛋白质高,加上制曲时强调了高温制曲,最高温度在60-65℃,这个温度有利于蛋白质分解转化成氨基酸以及氨基酸的衍生物。还包括含氮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吡嗪化合物等极微量成分的生成,产生了极其浓郁的曲香味,制曲温度越高,生成这些极微量成分就越多。在蒸馆时,通过不同工艺的制作完成从粮香到曲香的转变,加上曲粉入池(窑)发酵时,曲中的微量香气成分与糟中生成的香味 成分相互作用,生成更多、更有益的香味物质,使白酒中的极微量成分和微量成分增加,白酒的香味是由白酒中极微量成分和微量成分所组成,所以此类白酒的香气味会更浓。这是用大曲(麦曲)酿造白酒质量最好的主要原因。
三、糖化发酵作用
初步检测认为,大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和细菌,酵母很少,所以说大曲的发酵是细菌发酵且糖化和发酵力均较低,用量大,要用到20%以上才能适应糟醋(粮糟)糖化发酵的需求。粮糟中的酵母主要来源于操作场地空气或由工用器具中带入,所有接人粮糟中的微生物(包括大曲中的、空气中的和工用器具带入的)在粮糟入窖后到封害时约 18h左右是培菌期,这时各种微生物在适宜的水分、酸度、糖分等条件下迅速生长繁殖。封窖后,在厌氧的条件下开始缓慢地糖化发酵。因此大曲的糖化发酵强调低 温(13-18℃)入窖、缓慢发酵,即前缓,中挺、后缓落,发酵才会正常进行。从入窖到糖化发酵终止(大曲是边糖化、边发酵同时进行的)一般在15d左右,窑内粮糟升温平均每天在1-1.5℃,最高升温幅度为10-15℃(入窑品温和发酵最高温度之差),15d以后是升酸,最后是酶化、合成、缔合、缩合、络合等生物化合反应,升酸期一般在20d左右,酯化生香期一般在30d以上,酶化生香期越长,糟醅中的微量成分、极微量成分就越多,蒸馆出来的酒浓,香味就越好。为了提高酒质量,把原来30d的发酵期延长到45d,60d、7Od,甚至90d以达到提高酒质的目的,这说明了大曲的发酵作用是次要的。
H. 大曲和老窖到底有什么区别
1、使用的材料不同:
大曲:大曲酒泛指用粮食经过大曲菌种发酵、蒸馏而成回的酒。
老窖答:老窖是指经过多年的窖泥培养,窖壁微生物群已经形成。
2、储藏时间:
大曲:最多三年的时间酿成白酒。
老窖:30年窖龄以上的窖池,酿酒时间最短五年。
大曲在经过强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曲霉的分生孢子,然后保温,米粒上即茂盛地生长出菌丝,此即酒曲。在曲霉的淀粉酶和糖化酶的强力作用下使米中的淀粉被酶解成糖,因此,自古以来就把它和麦芽同时作为糖的原料,用来制造酒、甜酒和豆酱等。用麦类代替米者称麦曲。
现代大致将酒曲分为五大类,分别用于不同的酒。它们是:
麦曲,主要用于黄酒的酿造。
小曲,主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
红曲,主要用于红曲酒的酿造(红曲酒是黄酒的一个品种)。
大曲,用于蒸馏酒的酿造。
麸曲,这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用纯种霉菌接种以麸皮为原料的培养物。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
I. 白酒的特曲,头曲,大曲都是什么意思
楼主指的是泸州老窖吧!
特曲是指特级的大曲酒,也就是特别好的大曲酒,头曲,二曲,三曲内等是蒸馏时接容酒时间不同而对不同馏分的酒的称谓.也就是发酵、贮存时间长短的命名,如:特曲、陈曲、头曲、二曲等,也叫做量质定级。其中规定特曲贮存三年,头曲贮存一年,二曲贮存半年。
J. 白酒大曲主要有哪些特点
白酒大曲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提供了酿酒所需要的多种微生物混合体系,版特别是大曲中含有霉菌,权是世界上最早把霉菌应用于酿酒的实例。
微生物在曲块上生长繁殖时,分泌出各种水解酶类,使大曲具有液化力、糖化力和蛋白分解力等。大曲中含有多种酵母菌,具有发酵力、产酯力。在制曲过程中,微生物分解原料所形成的代谢产物,如氨基酸,阿魏酸等,它们是形成大曲酒特有的香味前体物质,而氨基酸也提供作酿酒微生物的氨源。因而对成品酒的香型风格也起着重要作用。
大曲的糖化力、发酵力相应均比纯种培养的麸曲、酒母为低,粮食耗用大,生产方法还依赖于经验,劳动生产率低,质量也不够稳定。常有同一批次大曲,糖化力、液化力相差很多的现象。